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DNA修复基因在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NSCLC铂类药物化疗患者石蜡包埋病灶组织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基因1(PARP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错配修复同源型2基因(MSH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态。分析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NSCLC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是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结果ERCC1、PARP1、BRCA1、MSH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TNM分期的相关性(P均>0.05)。在NSCLC腺癌组中ERCC1、PARP1、BRCA1、MSH2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鳞癌组中ERCC1、PARP1是预后判断独立因素(P=0.019,0.031)。 结论ERCC1、PARP1是基于铂类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是一类存在于多数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少量存在于细胞浆内[1],具有蛋白修饰和核苷酸聚合作用.尽管目前PARP家族至少有18名成员,但研究表明,PARP-1活力占所有PARP蛋白活力的90%以上.PARP-1在绝大多数组织中为组成型表达,但受到DNA链断裂等损伤激活后,其活力会立即上升500倍以上[2-3].PARP-1是该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具有保持染色体结构完整、参与DNA复制和转录的功能[4-6],在维持基因组稳定和细胞死亡及调控基因组的甲基化模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PR-Set7和S-腺苷甲硫氨酸(SAM)对亚砷酸钠调控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碱基切除修复(BER)基因组蛋白H4第20位赖氨酸一甲基化(H4K20me1)修饰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设对照(24 h)组、NaAsO_2(10.00μmol/L,24 h)染毒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PR-Set7小干扰RNA(siPR-Set7)干扰组(50 nmol/L,siPR-Set7,48 h)、siPR-Set7+NaAsO_2组(50 nmol/L siPR-Set7干扰48 h后,10.00μmol/LNaAsO_2处理24 h)和SAM+NaAsO_2组(SAM处理1 h后10.00μmol/LNaAsO_2处理24 h),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N-甲基化嘌呤-DNA-糖基化酶(MPG)、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基因启动子区(CHIP1、CHIP2区域)和编码区(CHIP3、CHIP4区域)H4K20me1修饰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PG、PARP1、X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AsO_2染毒组、siPR-Set7组和siPR-Set7+NaAsO_2组MPG、PARP1基因启动子CHIP1区及XRCC1基因启动子CHIP2区H4K20me1富集减少,SAM+NaAsO_2组MPG、PARP1基因启动子CHIP1和CHIP2区及XRCC1基因启动子CHIP1区H4K20me1富集减少;与NaAsO_2染毒组比较,siPR-Set7+NaAsO_2组PARP1基因启动子CHIP1区、XRCC1基因启动子CHIP2区H4K20me1富集减少,SAM+NaAsO_2组PARP1基因启动子CHIP1区及XRCC1基因启动子CHIP2区H4K20me1富集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_2染毒组、siPR-Set7组和siPR-Set7+NaAsO_2组MPG基因编码CHIP4区及PARP1、XRCC1基因编码CHIP3和CHIP4区H4K20me1富集减少,SAM+NaAsO_2组MPG基因编码CHIP3和CHIP4区及PARP1、XRCC1基因编码CHIP3区H4K20me1富集减少;与NaAsO_2染毒组比较,siPR-Set7+NaAsO_2组MPG基因编码CHIP4区及PARP1、XRCC1基因编码CHIP3和CHIP4区H4K20me1富集减少,SAM+NaAsO_2组MPG、PARP1、XRCC1基因编码CHIP3和CHIP4区H4K20me1富集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NaAsO_2染毒组、siPR-Set7组、siPR-Set7+NaAsO_2组和SAM+NaAsO_2组MPG、XRCC1、PARP1 mRNA表达降低;与NaAsO_2染毒组比较,siPR-Set7+NaAsO_2组XRCC1、PARP1 mRNA表达降低,SAM+NaAsO_2组MPG、PARP1、XRCC1 mRNA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 NaAsO_2可激活PR-Set7的表达,但由于甲基供体SAM不足,亦导致MPG、PARP1、XRCC1基因H4K20me1富集水平降低,进而使MPG、PARP1、XRCC1 mRNA表达水平降低,参与砷致细胞DNA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4.
程序外DNA合成又称DNA修复合成。凡是在细胞周期的S期(DNA合成期)之外所进行DNA合成都叫程序外DNA合成。细胞DNA只有在遭到内外因素的损伤后才会发生程序外DNA合成,以修复损伤造成的结构改变。DNA修复合成是一个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对于不同因素造成的损伤,修复速度有快(称快修复)有慢(称慢修复),修复合成可发生在细胞程序内的DNA复制之前(称复制前修复)或之后(称复制后修复)。在细菌中还存在光诱导的DNA修复合成。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也认为是致癌和诱变物质的主要靶目标,故任何DNA方面的变化也就预示看触及到遗传物质的某些影响的发生,因此,围绕着以DNA变化为终点的测定方法也就应需而生,且发展较快。测定DNA变化的方法不外乎两大类,即围绕DNA的损伤和修复或寓意其间。现将DNA损伤的性质;修复的方式及有关测定方法简要、回顾并综合一表如下。化学性致癌物以引起碱基损伤占优势,但也可引起不同比例的其他类损伤,大多数化学致癌物与紫外线所引起的损伤相类似,不同于X射线引起的损伤。紫外线为核酸和  相似文献   

6.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参与DNA单链断裂和碱基损伤修复,在碱基切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编码碱基损伤修复联合序列的一种重要蛋白,其编码的蛋白质在碱基修复过程中是不可缺少利;该基因的多态性会导致相应的氨基酸改变,从而影响DNA修复,可能引起肝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7.
各种致癌物和细胞毒性化合物均可引起DNA损伤。一些DNA损伤由太阳紫外线、烟草、不完全确定的饮食因素及环境毒物所引起 ,大部分DNA损伤则是由超氧化物自由基 (ROS)和具有烷化作用的代谢物等引起。DNA修复系统在修复DNA损伤、维持DNA完整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而碱基切除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亚砷酸钠(NaAsO_2)对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碱基切除修复(BER)基因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N-甲基化嘌呤-DNA-糖基化酶(MPG)、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启动子区和编码区组蛋白H4第20位赖氨酸一甲基化(H4K20me1)修饰水平及其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0.00、2.50、5.00、10.00μmol/L的NaAsO_2处理HaCaT细胞24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PG、PARP1、X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定量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qPCR)检测MPG、PARP1、XRCC1基因启动子区(CHIP1、CHIP2区域)和编码区(CHIP3、CHIP4区域)H4K20mel修饰水平。结果 (1)MPG、PARP1、X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2.5μmol/L染砷组MPG、PARP1、XRC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10.00μmol/L组mRNA表达水平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PG、PARP1、XRCC1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组蛋白H4K20mel修饰水平检测结果:基因启动子区,不同染砷组HaCaT细胞MPG基因启动子CHIP1、CHIP2区和PARP1基因启动子CHIP2区未观察到H4K20me1的富集规律,与对照组相比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10.00μmol/L染毒组HaCaT细胞XRCC1基因启动子CHIP1、CHIP2区和10.00μmol/L染毒组PARP1基因启动子CHIP1区H4K20me1的富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编码区,5.00、10.00μmol/L染毒组HaCaT细胞MPG.、PARP1、XRCC1基因编码CHIP3、CHIP4区H4K20mel的富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AsO_2可通过抑制HaCaT细胞PARP1、XRCC1基因启动子区和MPG、PARP1、XRCC1基因编码区H4K20mel的表达水平,使MPG、PARP1、XRCC1基因mRNA转录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9.
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是真核细胞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DNA损伤修复酶家族.其在各种生物效应引起的DNA断裂的活化下,产生聚(ADP-核糖)合成活性与聚(ADP-核糖)转移活性,将ADP核糖单位转移至某些氨基酸残基上,对蛋白质进行修饰,继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1].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发生是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易感性与环境致癌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与肺癌关系密切。本文从核苷酸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DNA双链断裂修复、错配修复等方面对DNA修复基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物致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运波  郑玉新 《卫生研究》2006,35(2):238-240
作者就环境污染物致DNA损伤、修复与细胞转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介绍和讨论了外源性因素导致的DNA损伤及特性、DNA修复基因改变和某些重要相关基因特异性的修复与复制过程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DNA损伤修复基因泛指那些编码产物在功能上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的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包括DNA修复酶和参与DNA损伤识别和修复调节的一些元件。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细胞主要通过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核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s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ed repair,MMR)、  相似文献   

13.
在哺乳动物卵巢储备的形成过程中,生殖细胞处于DNA复制、交换和重组的活跃期,对各种内外损伤因素敏感,易发生DNA损伤。多条DNA损伤修复途径在此期间发挥作用。同源重组途径修复DNA双键断裂,保护和重启停滞复制叉;范可尼贫血途径修复链间交联,促进复制叉重启;碱基切除修复途径是全基因组的表观遗传编程的重要机制;错配修复途径维持减数分裂进程,促进重组过程的交叉形成和稳定;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促进修复链间交联等。这些功能对于维持生殖细胞基因组稳定、减少生殖细胞凋亡、促进生殖细胞增殖和多能性表达以调节原始生殖细胞发育形成卵巢储备至关重要。更好了解哺乳动物卵巢储备形成中的DNA损伤修复,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病因学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着色性干皮病互补基团D(XPD)蛋白在核苷酸切除修复和DNA转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提示2个常见的XPD多态性(Asp312Asn和Lys751Gln)与DNA损伤修复能力差异有关。而DNA修复能力增强对DNA加合物损伤的修复、铂类药物耐药起关键作用。目前XPD基团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病风险之间仍存在分歧,但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温石棉与烟溶液作用后人肺泡上皮细胞DNA的损伤及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温石棉与烟溶液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影响。方法将人肺泡上皮细胞用温石棉或烟溶液作用 1h ,即刻去毒培养不同时间后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DNA链断裂情况 ,从而分析DNA的修复功能。结果  4 0 μg ml温石棉与 2 5× 10 - 4 支 ml烟溶液作用 1h后 ,均可明显引起DNA链断裂 ,温石棉染毒组在继续培养 3h后 ,DNA可出现明显修复 ,4h的修复率达 3 0 6% ;烟溶液染毒组在继续培养 2h后即可出现明显修复 ,4h的修复率达 65 2 % ;二者联合作用后的修复情况与烟溶液单独作用相似。结论 石棉所致的DNA损伤比烟溶液所致的损伤更难修复。  相似文献   

16.
项伟燕 《工企医刊》2010,23(5):40-41
氧氟沙星(ofloxacin)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杀抑作用。其药理作用是抑制DNA回旋酶,使细菌细胞内DNA链在形成超级螺旋形结构的过程中发生紊乱,从而阻止了DNA的复制与转录,再结合和修复,导致细菌死亡。本文报告我院应用国产氧氟沙星滴耳液与进口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鹿伟  傅剑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44-2346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并称为三大肿瘤相关基因.DNA修复基因突变、功能以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可以引起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的积累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polβ)是参与DNA修复的主要聚合酶之一,它没有3'→5'的校读功能,在DNA合成中复制保真度最低.polβ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机体在面临外源性化学物威胁时,仍能维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机制是DNA修复。外源性化学物暴露造成的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增高,是化学物暴露、机体代谢及DNA修复等相关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表现。已有证据表明,DNA修复能力降低与正常人群散发肿瘤的危险性增高显著关联。正常人群的个体间DNA修复能力存在较大变异。因此,研究个体间DNA修复能力差异的遗传学基础,对于加深外源性化学物致癌机理的认识、发展生物标志物以及最终提高肿瘤危险度评价的精度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扼要介绍DNA损伤与修复机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外源性化学物致机体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DNA损伤修复基因高甲基化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型遗传在肿瘤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DNA甲基化是表型遗传的主要形式,主要在转录水平抑制基因的表达。由于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致使修复基因的表达抑制,使得其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从而参与肿瘤的发生;但是有些DNA损伤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也有有利的一面,如使得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这对于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辐射对沉默ATRX的肺癌H460细胞增殖和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靶向ATRX的3个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慢病毒感染H460细胞,获得ATRX低/无表达的细胞株shATRX1-H460、shATRX2-H460和shATRX3-H460,并以shControl-H460作为对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率。分别以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γH2AX和Rad51焦点数,同时以Western blot检测PARP1、γH2AX和Rad51蛋白的表达。结果 shControl-H460细胞中可见ATRX表达,而shATRX1-H460、shATRX2-H460和shATRX3-H460细胞中ATRX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克隆形成实验显示,shATRX2-H460和shATRX3-H460细胞的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SF)均较shControl-H460细胞降低。shControl-H460和shATRX3-H460细胞经4 Gy照射后1 h,γH2AX焦点最多,而3 h时Rad51焦点最多,而后均降低,与shControl-H460细胞比较,在1和6 h时shATRX3-H460细胞γH2AX焦点,以及1、3和6 h时Rad51焦点显著增加(P<0.05,P<0.001)。而且shATRX3-H460细胞中PARP1、γH2AX和Rad51蛋白在3和6 h时均较shControl-H460细胞表达增加。结论 成功地获得靶向沉默ATRX的细胞模型,辐射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可能与DNA损伤修复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