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50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在洋地黄、利尿剂、酶转换抑制剂及硝酸盐制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5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分数(FS)、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明显改善。美托洛尔组左室舒张末内径[61.4±6.7;67.2±6.0,P<0.05]、EF[(40.4±6.1;35±13.7)%,P<0.05],D/T[4.1±0.7;4.7±0.7,P<0.05]显著改善。结论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及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2.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左室的射血分数≤45%,心功能Ⅱ~Ⅳ级,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年,观察美托洛尔对心功能、心室重塑及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美托洛尔平均用量为(82.5±32.5)mg/d.经过1年的治疗,美托洛尔组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左室射血分数上升(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收缩末内径比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再次住院率减少33%,病死率下降50%.结论 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减少住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CHF患者43例,均接受常规CHF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CHF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减慢,LVEDd,LVESd,LVEF改善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维地洛可显着逆转心室重塑,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脏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辛伐他汀干预对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14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 d)≥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 g/d,对照组(55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8%和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射血分数、6发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全面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3.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VEF及SV均显著提高(P<0.05),LVEDD及LVESD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柯洪  袁素平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3,24(2):143-144
目的 观察美心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 5 7例DC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应用美心力静脉给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心功能及CD UCG检查测量收缩末期左房内径 (LAD)、收缩期左室内径 (LVSD)、舒张期左室内径 (LVDd)、LVEF的变化。结果 应用美心力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心功能及LAD、LVSD、LVDd、LVEF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美心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为临床医师治疗DCM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高血压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心力衰竭患者134例,分为高血压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组,入院后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2组治疗方法 的有效率,并对患者5min步行距离及心功能指标如心脏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内径及左室舒张末内径等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访5年发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组再住院率42.3%,病死率1.9%,显著低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的56.1%,7.3%(P<0.05),且高血压心力衰竭组心功能指标如5min步行距离、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内径等改善情况较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考虑长期足量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酚妥拉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扩张型心肌病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酚妥拉明治疗组(A组21例),对照组(36例B组硝酸甘油组18例,C组硝普钠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钠,治疗3个月前后记录观测指标,并评价心功能。结果酚妥拉明治疗3个月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由用药前的(59.2±6.2)mm缩小至用药后的(54.2±9.1)mm(P<0.01);左室射血分数由用药前的(26.8±7.4)%增加至用药后的(40.6±9.2)%,(P<0.01)。与对照组(硝酸甘油组、硝普钠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酚妥拉明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心功能作用,未发现需终止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凌红日 《吉林医学》2014,(13):2755-2756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服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洋地黄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药物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改善者显著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LVEF值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患者群来说,曲美他嗪有利于其心功能的改善,并能够逆转心室重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11.
陆亚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47-1248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30例,在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每天分别口服一次培朵普利4mg和缬沙坦80mg,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LVEDD无明显扩大(P>0.05),LVEF增加显著(P<0.05)。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间血压、LVEDD、LVEF无明显差异(P>0.05)。缬沙坦组出现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味觉异常等副作用者明显少于培朵普利组。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培朵普利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40例CHF患者分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平均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P〈0.05),心率、血压厦LVDD显著降低(P〈0.05,P〈0.01),LVEF、LVFS显著升高(P〈0.05,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厄贝沙坦治疗CHF有显著疗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心畅  赵欣 《中外医疗》2013,(23):32-3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扩血管药物,同时予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1周后改为2次/d,2周后改为1次/d,逐渐减小到维持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80mg/d口服,如无不适,改为160mg/d。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治疗后较对照组的疗效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的疗效显著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马文辉  张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15-4517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心功能分级、血浆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心脏超声、血浆BNP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心功能分级在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替米沙坦和螺内酯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β1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在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并与28例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临床表现,监测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心功能(NYHA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心功能及LVE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改善(P<0.01或<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可提高治疗CHF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β受体阻滞剂,以及胺碘酮200 mg,每日3次口服,1周后改为每日3次,2周后改为每日3次,逐渐减小到维持量.治疗组同时加用厄贝沙坦起始剂量为每日80 mg,如无不适,改为每日160 mg.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R治疗后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HR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F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3%(P<0.05).观察组出现血压降低1例,静脉炎1例,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出现血压降低3例,静脉炎3例,心动过缓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8.57%vs 22.86%,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26例):口服美西律200mg,每日3次,丹参片3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室性早搏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4.6%和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射血分数和心率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无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射血分数及心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同时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心功能及心室重塑指标和两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LVESV、LVEDV和LVEF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且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间LVESV和LVEF间的变化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能有效防止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长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白介素(IL-1)、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2周心脏超声测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并检测血清BNP、IL-1。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65.8%(25/38),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显效率为44.7%(17/18),总有效率为86.8%(33/38),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LVEF、FS、LVDD、LVSD有显著变化[(35.2±4.7)%vs(47.2±6.2)%;(16.1±0.7)%vs(20.5±0.4)%;(60.2±4.6)mm vs(55.3±4.4)mm;(43.5±5.2)mm vs(36.3±4.8)mm,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VEF、FS、LVSD、LVDD也有显著变化[34.3±5.1)%vs(42.4±5.6)%;(15.4±0.8)%vs(17.4±0.7)%;(62.6±3.7)mm vs(59.2±5.7)mm;(44.1±4.0)mm vs(40.3±3.9)mm,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2±6.2)%vs(42.4±5.6)%;(20.5±0.41)%vs(7.4±0.7)%;(55.3±4.4)mm vs(59.2±5.7)mm,(36.3±4.8)mm vs(40.3±3.9)mm,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L-1、BNP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的功能,降低IL-1、BNP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许尚峥  胡伟  周康永  左显明 《当代医学》2009,15(36):143-144
目的研究缬沙坦在防治高血压病人心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心力衰竭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拉西地平组、贝拉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4O例。各组病人在常规接受洋地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基础上每天分别口服一次拉西地平4~8mg、贝拉普利10~20mg、缬沙坦80~160mg,共治疗10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结果治疗10个月后三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O.05),LVEDD有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SV增加显著(P〈0.05)。三组间血压、LVE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方面:拉西地平组出现个别病人有心衰加重和下肢、足踝部水肿表现,贝那普利组出现干咳、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缬沙坦组个别病人出现一过性皮疹,但总体副作用明显少于贝那普利组和拉西地平组。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效果,病人依从性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