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紫杉醇可降解内支架防治犬血管再狭窄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做携带抗增生药物紫杉醇的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 (BIS)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以乙交酯 丙交酯共聚物 (PLLGA)为原料分别制备携带紫杉醇的BIS和未携带药物的BIS(裸BIS)。球囊扩张法建立犬双侧骼外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 ,将 8对紫杉醇BIS和裸BIS分别植入到 8只犬的双侧骼外动脉内 ,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取出支架段血管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评价。结果 裸支架组血管平均管腔面积小于紫杉醇支架组血管平均管腔面积 (775 86 μm2 vs113435 μm2 ,P <0 0 1)。裸支架组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大于紫杉醇组平均内膜增生面积(2 4 80 3μm2 vs 113435 μm2 ,P <0 0 1) ;裸支架组PCNA细胞阳性率高于紫杉醇支架组 (38%± 15 %vs 11%± 0 31% ,P <0 0 1) ,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作为载荷和释放药物的有效平台 ,通过所携带抗增生药物紫杉醇可以显著地抑制VSMC增殖和血管内膜的增生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和理想手段。对于BIS的精确释放速率、紫杉醇预防再狭窄的适合剂量以及BIS的远期效果还需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种胃管置入方法临床应用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传统法(A组)、沙氏导丝内置法(B组)、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内置法(C组)置入胃管的清醒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病人准备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咽喉不适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中,B、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明显高于A组(76·7%);B、C组平均置管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C组病人准备时间较A、B组长;A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发生率较B、C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组病人咽喉不适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为43·3%,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沙氏导丝内置法与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内置法均能显著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沙氏导丝内置法操作简便易行,鼻咽部麻醉联合沙氏导丝内置法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管内支架植入人体后容易出现再狭窄,对支架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及安全性评估值得研究.目的:应用有限元技术模拟了球囊胀开式血管内支架在内表面压力作用下的自由扩张过程,计算出不同设计方案支架扩张后的径向位移及变形应力.设计:对比计算分析.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激光加工技术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6-10于华南师范大学激光加工技术实验室完成,以沟槽型血管内支架为研究模型.方法:在模拟计算中,支架网梁的厚度为0.09 mm,血管内支架的长度为10 mm,支架扩张前的外径为2 mm.为减少计算量,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有限元素模型为支架实体的1/2.①本实验共设计3种不同沟槽长度的支架,第1种支架的沟槽a,b,c长度分别为2.0,4.0,4.0 mm;第2种支架沟槽a,b,c的长度分别为1.5,4.5,4.0 mm;第3种支架沟槽a,b,c的长度分别为1.8,4.2,4.0 mm.并在支架网梁上定义了A,B,C3点,用于研究支架变形大小.作用于支架内表面的压力为0.5 MPa.②计算各设计方案支架扩张后的几何尺寸及径向位移,同时第3种设计方案支架变形应力随压力变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3种设计方案扩张后支架的几何尺寸及及径向位移.②第3种设计方案支架变形应力随压力变化情况.结果:①设计方案1支架在压力作用下扩张成哑铃形,点C的径向位移达到2.1 mm,靠近支架中部的点B,其径向位移只有0.3 mm;设计方案2支架在压力作用后扩张为纺锥形,其中位于支架中部点B的径向位移最大,为2.10 mm,点C的径向位移最小,为1.20 mm;设计方案3支架各部位扩张的均匀性明显提高,这使支架最终扩张呈为管网状,位于支架中部点B的径向位移最大,为2.25 mm,点A的径向位移最小,为1.85 mm.②设计方案3中支架的变形尺寸及产生的应力会随着内压力的加大而增加.结论:通过有限元分析可对设计的支架进行可靠性评价及结构优化,有利于指导开发安全可靠的血管内支架产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和阿德福韦酯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d进行抗病毒治疗48周的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然后扩增S基因片段,对S基因测序后与已知各HBV基因型S基因序列用生物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后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基因型。在对阿德福韦酯疗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HBV基因型和阿德福韦酯疗效间的关系。结果:37份样本中有23份属于HBV基因型B,有14份属于HBV基因型C。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时,HBV DNA有效抑制(较基线下降2log10以上)率和转阴(低于检测下限)率在基因型B分别为60·9%(14/23)和43·5%(10/23),在基因型C分别为71·4%(10/14)和42·9%(6/14),差异均无显著性(P分别为0·724、1·000);基因型B、C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0·9%(14/23)和71·4%(10/14),差异无显著性(P=0·724);基因型B、C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31·8%(7/22)、38·5%(5/13),差异无显著性(P=0·726);基因型B、C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1%(2/22)、23·1%(3/13),差异无显著性(P=0·337)。结论:本研究所观察的样本中,HBV基因B型和C型与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可能无关。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尚需扩大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18周孕妇,按接诊次序分为3组。A组42例在孕20周开始每月1次在上臂三角肌部位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和乙肝疫苗30μg;B组40例只注射乙肝疫苗,疫苗来源,注射时间、部位、剂量同A组;C组38例未给予任何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孕38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HBsAg。结果,产前孕38周A组孕妇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67%、60%)明显低于B组(90%、85%)、C组(97%、97%),P<0·05,而A组孕妇的HBsAb阳性率(38%)均高于B组(13%)、C组(3%),均为P<0·01。另外,A组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胡庆  赵德纯  唐勇 《华西医学》2006,21(4):728-729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治疗对急性鱼胆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近十年收治的78例急性鱼胆中毒患者分为非透析治疗A组29例、血液透析治疗B组44例和提早行血液透析治疗C组5例(服用鱼胆到就诊时间≤12小时),A组患者单纯给予洗胃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透析治疗,C组则无论肾功如何,在就诊时立即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少尿期时间、平均住院日及预后差异。结果:A、B、C三组患者少尿期时间分别为9·03±3·16、8·69±2·94及0天,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7·8±8·42、17·33±7·86及7·12±1·66天,其中A、B两组少尿期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则两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三组治愈率分别为62·1%、90·9%和100%,B组与A组相比、C组与B组相比,治愈率均显著提高。结论:对鱼胆中毒患者早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尤其是在服用鱼胆后12小时内,尚未出现肾功损害时提早进行,是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反馈下调节靶控输注麻醉药的药物浓度在骨科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的应用,探讨其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全凭静脉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恒速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监护组;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监护组;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反馈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插管前(T2)、切皮后(T3)、上钉棒系统时(T4)、缝皮(T5)、意识恢复(T6)、拔管(T7)7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 O2)、BIS值、入睡时间、苏醒拔管时间、麻醉药用药总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MAP、HR:三组T2时均较T1时下降,其中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C组(P<0.05),T3、T4、T5时B组均低于C组(均P<0.05),A组不稳定。BIS值:B、C组诱导时段变化程度快于A组(P<0.05),T3、T4、T5时B组均低于C组(均P<0.05),A组不稳定。入睡时间:A组快于B、C组(均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拔管时间:C组明显短于A、B组(均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反馈组,具有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复苏更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将患者分为A组(CIMT≤0. 9 mm)37例和B组(CIMT 0. 9 mm)3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hs-CRP和Cys C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法分析不同厚度CIMT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Cys C水平与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hs-CRP和Cys C水平显著较高(P 0. 05)。与对照组相比,A组的hs-CRP和Cys C水平显著较高(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A、B组患者hs-CRP、Cys C水平与其CIMT有相关性(P 0. 05)。Logistics相关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Cys C及其与血管病变程度的OR值分别为0. 367、0. 343 (P 0. 05),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Cys C及其与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Cys C表达水平均较高,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Cys C水平及其与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口服西地那非(SIL)与静脉应用前列地尔(PGE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高压(PH)的早期疗效。方法24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先鼻饲SIL0·35mg/kg,后静脉应用PGE120ng/(kg·min);C组顺序相反;B组为对照组。检测用药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氧合指标及肺力学参数。结果与B组比较,两组在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mPAP/有创桡动脉压(mSAP)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L较PGE1作用更明显(P<0·05)。SIL可造成患者mSAP下降(P<0·01),但不需干预治疗;PGE1可抑制患者PaO2下降(P<0·05);两组对肺顺应性、呼吸功均无影响。结论两药均能有效降低此类患者肺动脉压力,而SIL口服使用更方便。因此,SIL可作为先心病术后治疗PH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产科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最佳封管方法。方法选择早产保胎的孕妇24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为80例,A组用5ml生理盐水封管,B组用5ml0·1%肝素生理盐水封管,C组采用10ml生理盐水封管。对比观察三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堵塞发生时间、液体外渗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三组液体外渗率和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导管堵塞率低于A、C组,平均留置时间分别长于A、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堵塞发生时间明显晚于A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减轻了孕妇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了工作量,值得在产科推广应用。对于孕妇而言,生理盐水可替代0·1%肝素生理盐水封管,10ml封管效果优于5ml。  相似文献   

11.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病程小于5年为A组(36例);5~10年为B组(31例);大于10年为C组(33例);正常对照组为D组(30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斑块形成,测量其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重构指数(RI),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糖尿病各组颈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C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A、B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C组中软斑及混合斑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B、D组(P<0.05);软斑、硬斑及混合斑之间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TC、LDL-C及ApoB高于硬斑组及混合斑组(P<0.05)。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简便、准确、综合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80例剖宫产手术,分别用0.75%布比卡因2. 0mL(A组20例)、1.5mL(B组20例)、1.2mL(C组20例)、1.0mL(D组20例)进行腰麻,观察麻醉显效时间、镇痛质量、麻醉平面、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程度、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情况、产妇术后头痛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四组麻醉显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质量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醉平面维持时间D组与A组及 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运动阻滞程度C、D两组与A组比较明显较轻(P<0.05或P<0.01),D组有阻滞不全、肌松不良表现;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副作用发生率C、D组明显低(P<0.05或P<0.01)。结论 0.75%布比卡因腰麻剖宫产手术的最佳剂最为1.2m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0min、60min和90min三种给药方法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和预后的比较。方法24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50mg30min方案组(A组,49例)、60min方案组(B组,76例)和90min方案组(C组,119例)。比较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ST段回降率、心功能和住院并发症。结果溶栓60min时A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90min时B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C组(P<0.05);120min时C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冠脉再通率高于C组(P<0.05)。C组CK-MB峰值高于A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大于A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A组(P<0.05)。三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有高于A组的趋势。结论小剂量rt-PA30min给药法较60min和90min给药法明显促进ST段早期回降,提高冠脉再通率,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和预后,是值得推荐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镇静一躁动评分(SAS)3~4分,分别用BIS(研究组,42例)和SAS(对照组,41例)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后每隔16 h的呼吸、循环指标和BIS、SAS、Ramsay 3种镇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各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两组间呼吸、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镇静后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较镇静前显著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SAS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结论 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配合应用于胃镜检查时对循环、呼吸功能及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丙泊酚;B组合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C组合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麻黄碱。观察患者药物用量、苏醒时睁眼、对答和自行离去时间、循环呼吸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B、C组丙泊酚用量比A组明显减少(P〈0.05),呼之睁眼及自如对答时间比A组缩短(P〈0.05),而C组患者自行离开时间要短于A、B两组(P〈0.05);A、B两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均较检查前明显降低、HR减慢(P〈0.05),而C组患者检查前、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MAP和HR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用药后及呼之睁眼时RR均减慢,SpO2降低(P〈0.05);B、C组的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比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伍用于丙泊酚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注射部位疼痛及检查时肢体活动发生率,但并不减轻对循环呼吸的抑制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伍用则既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循环功能亦较稳定,但不能减轻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 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关系。方法 检测血清 CRP水平 ,将 10 0例冠心病 (CHD)患者分为 2组 ,A组 :CRP<0 .0 5 g/ L,4 0例 (40 % ) ;B组 :CRP>0 .0 5 g/ L,6 0例 (6 0 % ) ,全部患者均采用 Judking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其结果结合 CRP进行分析。结果 B、C型血管病变、多支病变、心肌梗塞 (MI)患者均是 B组大于 A组 ,(P<0 .0 1) ;A型病变、单支病变、心绞痛患者均是 A组大于 B组 ,(P<0 .0 5 )。结论 炎症反应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斑块及破裂的原因 ,CRP是检测冠心病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膜联蛋白A2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以24-UAER含量为标准由低到高将患者分为A组(25例)、B组(26例)和C组(29例),另选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NC),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膜联蛋白A2(AnnexinA2)表达水平。结果 ①病例组(A+B+C)的HbAlc,Scr,BUN,UA和R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4.6413.65,P<0.05); A组和B组HbAlc,Scr,BUN和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1.25,P>0.05),而RB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6,P<0.05)。A组和C组Scr,BUN,UA和R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25.33,P<0.05)。B组和C组Scr,BUN,UA和RB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0218.33,P<0.05); ②病例组(A+B+C组)AnnexinA2表达水平1.58±0.05 ng/ml,对照组为0.13±0.01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P<0.05)。病例组A组0.12±0.01 ng/ml,B组1.35±0.06 ng/ml,C组1.88±0.07 ng/m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24.25,P<0.05)。③糖尿病肾病组(A+B+C)患者RBP水平与AnnexinA2表达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95,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膜联蛋白A2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即时结肠灌注肠道清洁效果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肠灌注透析仪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0例接受肠镜检查者肠道清洁前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组(A组)、即时结肠灌注组(B组)及联合A、B方法组(C组)。据结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I~Ⅲ级)和清洁范围(0~4度)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C组肠道清洁程度和清洁范围最理想(1级:P均〈0.01;I级+Ⅱ级:P〈0.05;失败率:P均〈0.05。4度:全结肠清洁率为39.39%,P〈0.01)。B组降结肠以下清洁率(62.86%)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和P〈0.01)。此外,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结肠灌注法安全、便捷、不良作用轻微,清洁效果也令人满意,尤其适用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检查,特别是镜下高频或微波治疗。结合口服泻剂则能满足全结肠甚至回肠下段检查和治疗的肠腔清洁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技术(IVUS)评价祛瘀消斑胶囊和辛伐他汀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43只实验兔采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改喂普通饲料并随机分为A(对照)、B(祛瘀消斑胶囊)、C(辛伐他汀)组,药物干预12周;24周末对3组实验兔斑块局部转染携带P5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26周末,应用蝰蛇毒和组胺进行药物触发。测定血脂并行体表超声、IVUS和病理学检测。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斑块破裂率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0.01)、内中膜厚度(IMT)(P均〈0.01)、斑块面积(PA)(P均〈0.01)、管腔面积狭窄率(LAS%)(P均〈0.01)、病理测量IMT(P分别〈0.05和0.01)显著降低,平均回声强度的校正值(AIIc%)(P均〈0.05)、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IMT比值(P〈0.05~0.01)显著升高。C组TC和LDL-C(P分别〈0.05和0.01),IMT(P〈0.05),PA(P〈0.05)显著低于B组。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和辛伐他汀能有效稳定易损斑块,IVUS可为观察各种干预治疗前后斑块的稳定性和消退提供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0.
重症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早期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低血糖水平与危重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入科监测的基础血糖值,将207例重症患者分成三组:A组血糖<4.5 mmol/L;B组血糖4.5~8.3 mmol/L;C组血糖>8.3 mmol/L.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指标.结果 ①A组患者内科疾患构成、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50.0%、41.7%、50.0%,显著高于B、C组患者(P<0.01);②A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乳酸、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B、C组患者(P<0.05);③A组患者MODS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28 d生存率分别为75.0%、62.5%、50.0%、54.2%,与B、C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组患者基础血糖水平与APACHEⅡ、GCS、MODS和SOFA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⑤对影响血糖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 显示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血糖浓度<4.5 mmol/L时可作为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重症患者早期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