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特征,细胞因子对胰岛β细胞损伤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诱导环氧化酶(COX)-2表达,导致前列腺素E2水平增高,后者对胰岛β细胞发挥细胞抑制和毒性效应,造成了β细胞损害。研究还发现COX-2基因的高水平表达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对胰岛β细胞损伤过程中COX-2参与机制的研究可能为1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亦属炎症性疾病,从炎症角度研究胰岛B细胞功能是2型糖尿病研究的新视点。在2型糖尿病的高糖及脂代谢紊乱等环境中胰岛B细胞可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1β可通过核因子κB、Fas/ FasL、JNK和细胞因子信号释放抑制物(SOCS)-3等途径参与胰岛B细胞损害。而B细胞则可通过表达白介素-1β受体拮抗体抵抗白介素-1β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介导的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岛β细胞损伤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IL-6、瘦素等可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一氧化氮、核因子κK等在细胞因子介导的β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介导的2型糖尿病β细胞损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 β细胞损伤是 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干扰素 (IFN) γ、IL 6、瘦素等可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 2型糖尿病 β细胞损伤。一氧化氮、核因子κB等在细胞因子介导的β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程中,会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表现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这一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之一便是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这一毒性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环氧化酶2(COX-2)催化的产物前列腺素2(PGE2)这一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6.
胰岛自身免疫不仅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而且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表现.研究表明,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损伤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胰岛自身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或胰岛反应性T细胞.这些免疫及炎性反应因子是产生胰岛自身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也是2型糖尿病慢性炎性反应的发病机制.因此,研究胰岛自身免疫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将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连续3 d)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模型成功建立后,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 g.kg-1.d-1)35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大鼠相比,丝胶治疗组大鼠胰岛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丝胶可通过上调胰岛β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胰岛β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对糖尿病时胰岛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1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自身免疫T细胞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1].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胰岛β细胞的破坏同样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包括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淀粉样物质沉着、脂毒性和糖毒性等[2].这些机制导致的炎症反应开始时可能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但持续存在的炎...  相似文献   

9.
LADA胰岛的β细胞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新近发现的1型糖尿病的亚型,它以2型糖尿病起病,胰岛β细胞缓慢损伤为特征。研究表明它是在遗传基础上发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造成对β细胞的损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易感基因、多种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存在和细胞因子的异常均对LADA的预测、诊断、治疗有重要作用。早期保护其残余胰岛功能意义重大,而上述因素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证据都显示,在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持续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众所周知,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产生,而无论是1型糖尿病或是2型糖尿病都存在胰岛β细胞的衰竭问题,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发病时即表现为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存,而2型糖尿病的β细胞功能衰竭则发生在疾病的晚期。因此,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一直是医学界和糖尿病患者追求的目标,也是根治糖尿病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SOCS)-1主要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STATs)信号转导通路并参与一些信号蛋白的降解。研究显示,过度表达SOCS-1可以终止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阻止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破坏,却抵消了β细胞的抗病毒防御能力。SOCS-1还可以阻止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参与胰岛素抵抗。应用基因转染或基因敲除技术研究SOCS)-1与β细胞损伤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环氧化酶-2与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一种低水平的炎症性疾病.多种因素刺激下,环氧化酶(COX)-2在胰岛及多种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它通过与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一氧化氮、自由基、前列腺素E等相互作用,对胰岛β细胞产生毒性效应,抑制胰岛素分泌,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COX-2与糖尿病微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密切相关.对COX-2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糖尿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游离脂肪酸(FFA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的高FFAs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首先,FFAs可通过使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表达减少、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和胰岛素原转化减少等使胰岛素生成减少。其次,FFAs还可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β细胞有丝分裂等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研究其作用机制对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胰岛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β细胞凋亡在糖尿病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1、2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有所不同。在1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及颗粒酶B途径发生凋亡,而在2型糖尿病中,线粒体途径是胰岛β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多种细胞因子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调节相应基因表达,进而调控胰岛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丝胶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给予丝胶(2.4 g/kg)灌胃。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胰岛素蛋白免疫阳性产物位于胰岛β细胞胞质,呈棕黄色颗粒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92±0.0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0.729±0.017)(P<0.01);丝胶治疗组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619±0.039),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P<0.01)。结论丝胶可通过上调胰岛素蛋白的表达保护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胰岛β细胞的数目减少和(或)分泌功能障碍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β细胞凋亡异常增多及β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障碍是导致β细胞数目减少的重要原因。有效抑制β细胞凋亡,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总量,将为2型糖尿病防治开辟新途径。因此,减少β细胞凋亡、促进β细胞的增生、分化,增加β细胞数量的治疗方法将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点。近年研究发现胰升糖素样肽1(GLP-1)和Exendin-4(Ex-4)能够刺激β细胞新生和增生、抑制β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于是,GLP-1和Ex-4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就Ex-4对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游离脂肪酸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脂肪酸(FFA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的高FFAs可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首先,FFAs可通过使葡萄糖转运蛋白-2和葡萄糖激酶表达减少、胰岛素基因转录障碍和胰岛素原转化减少等使胰岛素生成减少。其次,FFAs还可通过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β细胞有丝分裂等引起细胞数目的减少。研究其作用机制对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游离脂肪酸和脂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短期内游离脂肪酸(FFAs)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长时间作用可产生抑制效应。FFAs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可能通过改变葡萄糖、FFAs代谢的关键酶的活性或表达,使胰岛甘油三酯含量增加,β细胞凋亡,葡萄糖转运体-2表达下降等多种途径实现。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常有FFAs的升高。研究脂毒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并指导调治糖尿病的脂代谢异常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Fas、FasL与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β细胞凋亡在其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 ,Fas/FasL系统参与 β细胞凋亡。Fas是死亡因子 ,FasL是其受体 ,表达Fas的细胞和表达FasL的细胞或抗Fas抗体结合均可导致表达Fas的细胞凋亡。正常胰腺细胞不表达Fas,胰岛炎时 ,许多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可诱导胰岛β细胞表达Fas,从而被表达FasL的细胞 (T细胞或胰岛α及 β细胞 )诱导凋亡 ,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对Fas/FasL研究可能在 1型糖尿病免疫预防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β细胞功能丧失是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因素。糖脂毒性、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因子介导了β细胞退化。肠道激素、抗炎性反应因子以及胰岛素增敏剂则有助于β细胞的新生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