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晓云  江德胜 《安徽医学》2020,41(5):550-552
目的 观察256排Revolution CT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六安世立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6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患者,以CAG为金标准,分析256排Revolution CT对CHD冠脉狭窄情况检出率及检查符合率。结果 共检查259支血管,CAG检查显示138支冠脉狭窄,256排Revolution CT检查显示130支冠脉狭窄,256排Revolution CT与CAG检查相符病变血管共有126支,诊断敏感度91.30%,特异度96.69%,Kappa值0.876;256排Revolution CT对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检出率为94.44%、100.00%、100.00%,符合率为88.89%、96.30%、94.74%。结论 256排Revolution CT诊断CHD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具有较高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0副正常模型的128层螺旋CT测量结果与传统手工测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128层螺旋CT系统的可靠性、可重复性、精确性。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机对正常模型进行容积扫描、数据采集,并进行函数重建得到0.6 mm层厚图像,传送至配套3D工作站、Dental(齿科软件)、Inspace(4D无间断实时互动三维成像技术)等软件,利用轴位图像、MPR(多平面重建)、CPR (曲面重建)、VR(容积重建)等方法测量正常模型的上、下颌牙的牙齿宽度,牙弓长度、宽度等相关指标;同时用游标卡尺手工测量上述指标,将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具有相似的平行效度。CT系统的测量误差为-0.02~0.02 mm,精确度较高。结论128层螺旋CT可以满足临床正畸需要。  相似文献   

3.
日前,GE医疗在中国首次发布128层CT Optima CT660(128T)。作为GE医疗在“健康创想”和“绿色创想”理念指导下所推出的又一款经典力作,Optima CT660(128T)融人全新宝石ASiK平台,实现动态500排技术。它打破了传统128层CT的瓶颈,可以在更低辐射剂量、更低设备消耗下,实现图像质量的跃迁和四维功能成像的应用,在我国市场的推出将使医疗机构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使诊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4.
11月19日,GE医疗在中国首次发布128层CTOptima CT660(128T)。GE医疗在“健康创想”和“绿色创想”理念指导下,Optima CT660(128T)萃取了国际领先的宝石CT技术,融入全新宝石ASiR平台,实现动态500排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17例冠心病患者行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分析对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显示:左前降支病变54支,左主干病变48支,双支病变32支,左回旋支病变28支,右冠病变25支。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检测敏感度达91.38%,准确度达92.51%;对于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结论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由于其采用无创技术且对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散发型淋巴管肌瘤病(sporadic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S-LAM)患者骨骼结节的发生率、数量、形状及分布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骨岛进行比较。方法 ①S-LAM组:2008年5月~2013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S-LAM患者53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39.3岁;②对照组:2013年1~1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常规体格检查的女性(既往体健,年龄<55岁),年龄21 ~51岁,平均年龄33.7岁。行胸腹盆CT检查,使用机器为Siemens64排CT SOMATOM Sensation 64、Siemens 128排CT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和Toshiba 320排CT Aquilion ONE 640,扫描范围从胸膜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层厚7mm,层间距7mm,调至骨窗:窗宽2000HU,窗位400HU。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整理,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S-LAM组患者骨骼结节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S-LAM组患者骨骼结节数目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AM组中有5例患者共16个塑型样骨骼结节,所占比例分别12.50%(5/40)及4.75%(16/337),而对照组中上述比例均为0%。该差异应引起关注;S-LAM患者骨骼结节可发生于胸腹盆CT扫描所得图像的各个部位,包括胸椎、肋骨、腰椎、骶尾骨、骨盆以及锁骨、胸骨、肩胛骨、部分肱骨和股骨。结论 SLAM患者的骨骼结节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放射科医生的普遍关注,并有望将其作为补充条件纳入诊断指南中,提高疑诊病例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MSCTA)技术与高压注射器应用的匹配问题。方法选取720例(年龄18—85岁,平均60.2岁;男465例,女255例)作CT检查的患者,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扫描机及德国Ulich高压注射器和优维显370mgl/ml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静脉团注,观察CT的影像效果。结果高压注射器与MSCTA扫描的合理匹配可取得良好的影像效果。结论正确熟练掌握高压注射器,使MSCTA扫描时间和团注速度、剂量相匹配有助于提高影像诊断疾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GE公司肺小结节分析(ALA)软件测量人体肺部小结节体积的可重复性。方法对20例患者的52个肺小结节(直径≤2cm)行层厚/层间距为2mm的双排CT扫描(time1=T1)。对于同一结节,分别间隔1min追加两次扫描条件完全一致的扫描序列(T2,T3)。由三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分别使用GE公司的ALA软件进行体积测量,同时对结节特征进行描述。应用Medcalc软件的"the Bland-Altman method spot"统计学方法对肺小结节T1、T2、T3期体积测量的一致性作数据统计。结果肺小结节分析软件在468次测量中成功完成体积计算396次(84.6%)。44枚结节作为最终体积测量对象。32枚结节边缘光滑,12枚边缘不规则或呈针尖状。31枚结节边界清楚,9枚靠近胸膜,4枚邻近血管。观测者内体积测量可重复性的算术平均值为-0.0006%(标准差0.34%),三次重复CT扫描体积测量平均值的SD为7.06%(95%可信区间为-14.1%-13.6%)。结论观测者应用ALA软件进行体积测量的变异小,但三次重复CT扫描间体积测量的变异较大。ALA软件测量的可重复性优于文献报道的传统线CT体积测量法。  相似文献   

9.
《当代医学》2011,(34):61-61
2011年11月19日,北京一今日,GE医疗在中国首次发布128层CTOptima CT660(128T)。作为GE医疗在“健康创想”和“绿色创想”理念指导下所推出的又一款经典力作,OptimaCT660(128T)萃取了国际领先的宝石CT技术,融人全新宝石ASiR平台,实现动态500排技术,打造三率合一心脏CT的先进技术。它打破了传统128层CT的瓶颈,可以在更低辐射剂量、更低设备消耗下,实现图像质量的跃迁和四维功能成像的应用。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CT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为医生和患者创造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检查体验。  相似文献   

10.
杨世平  王聪 《西部医学》2011,23(10):1971-1973
目的探讨128层CT与超声心动图在定量评估左心功能方面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输出量(SV)值及左室射血分数(EF),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层CT和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各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r值=0.75-0.89)。结论 128层CT在左心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一次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分析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对76例疑颅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立体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颅脑血管图像。结果所有病例血管显示良好,符合诊断要求。76例中,脑血管无异常23例,动脉瘤36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1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2例为颅脑肿瘤性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颅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伤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MIP及VRT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血管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我院6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脏多期增强扫描,三维后处理方法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技术。其中29例患者于检查后96h内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将螺旋CT影像表现与DSA做对照观察。结果门静脉癌栓主要影像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增强扫描可见其不同程度强化,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17例、肝实质异常灌注21例及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5例。在29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变异及门静脉癌栓等病变的显示上与DSA一致。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评价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颌骨骨折和牙齿与颌骨关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批患者分别进行常规CT扫描和128层CT扫描,将扫描结果与最终手术结果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牙齿与颌骨关系的诊断结果。结果 128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颌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为96.59%,显著高于常规CT扫描的8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扫描以及数据曲面重建对于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高,能良好反映牙齿和颌骨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双重超声造影与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对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患者的双重超声造影及术前256层胃增强CT三期动态胃增强扫描资料,与术后病理比较得出准确率,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术前双重超声造影、256层胃增强CT对早期胃癌T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4.0% (57/89)和43.8% (39/89).67例No期患者两项检查的准确率为77.6% (52/67)和86.6% (58/67);22例N+期患者准确率为68.2% (15/22)和77.3% (17/22).结论:胃双重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胃癌T分期上较256层胃增强CT有更准确的意义;在N分期中胃双重超声造影较胃增强CT正确率略低,两者结合对诊断早期胃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晶  郑穗生  王龙胜  赵红  姚文君  管松 《安徽医学》2010,31(11):1283-128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18例患者CT血管造影资料,并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有超声心动图(ECHO)对照。结果手术证实的心血管畸形112处,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5.54%,明显高于ECHO的诊断准确率77.68%(P〈0.01)。对手术证实的18例小儿法洛四联症,128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ECHO正确诊断17例,诊断率为99.4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伴发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86.11%,优于ECHO的52.78%(P〈0.01)。18例患者手术证实肺动脉狭窄65处,128层螺旋CT诊断50例,正确率为76.92%,ECHO诊断46例,正确率为7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右肺动脉狭窄检出,128层螺旋CT优于ECH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行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先心病患儿35例,记录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比较128层CT前门控与心脏超声心电图(UCG)结果的符合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例前门控低剂量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为(0.90±0.24)m Gy;剂量长度乘积为(12.9±4.7)m Gy·cm;有效辐射剂量是(0.29±0.09)m Sv,最低0.156m Sv,最高0.52m Sv。图像质量评分为(4.3±0.7),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128层CT前门控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超声心电图(UCG),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104/107)、90.6%(97/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5)。其中心内畸形准确率分别为98.2%(57/58)和96.6%(5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24/24),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23/25)和68.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明显优于UCG。同时,MSCT能观察患儿肺部情况,共检出合并气道异常3例。结论 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杨泽年  郭天畅  张婷 《中外医疗》2009,28(18):23-26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受检者能屏气时间≥18S,控制心率在(65±10)次/min,行16层螺旋CT冠脉CTA检查,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主要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冠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21例患者的冠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采用相对值或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客积数据。对128例患者中512支血管进行成像质量分析: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22.5%(115支),41.0%(210支),24.4%(125支)和12.1%(62支),可用于诊断评价的血管为87.9%(450支)。21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84支,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89.6%、86.8%和93.5%。结论利用16层CT行冠脉CTA,虽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比不上更多层数的高挡CT,但充分做好病人扫描前准备和合理的扫描,重建方法,仍可迟到较高的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例胃癌患者,上述患者均接受了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对患者进行TNM分期诊断,并与病理TNM分期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判断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T1期准确率为50.00%,T2期准确率为63.64%,T3期准确率为73.68%,T4期准确率为90.00%,T期整体准确率为72.73%;N0期准确率为68.75%,N1期准确率为76.19%,N2期准确率为85.71%,N期整体准确率为75.00%;M0期准确率为96.67%,M1期的准确率为85.71%,M期整体准确率为93.18%;CT与病理诊断对比在T分期与N分期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M分期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可较准确地显示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在胃癌M分期判断上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颅骨复杂性骨折的分型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颅骨外伤首诊CT检查278例,CT扫描层厚1.5mm,层间隔0.75mm,螺距0.39mm,矩阵512×512。影像主要后处理方法: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图像诊断:标准横断面(A方法)、标准横断面+2D重建(B方法)、标准横断面+2D+3D重建(C方法)。结果 278例患者共300处骨折,包括蝶骨33处,筛骨36处,额骨56处,颞骨73处,顶骨61处,枕骨41处;其中线型骨折110处,凹陷型骨折83处,粉碎型骨折107处。三种诊断方法比较,AB间及AC间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C间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层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技术应用于颅骨复杂性骨折检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及综合运用成像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并能清晰的显示骨折的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