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老年大鼠下丘脑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二仙汤(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及其温肾益精养血药(前四味药)和滋阴泻相火药(后二味药)两十拆方对20月龄雄性、雌性老年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视上核和室旁核作用的形态学作用.结果表明。雄性老年大鼠弓状核细胞数增加。视上核细胞数减少.两核内神经分泌颗粒增加,雌性老年大鼠弓状核、视上核、室旁核细胞数与神经分泌颗粒减少。表明老年雄性大鼠下丘脑对血浆性激素含量下降作出代偿,并出现失代偿倾向,而老年雌性大鼠下丘脑已出现了失代偿。二仙汤及其拆方有不同程度地改善雌、雄老年大鼠下丘脑的代偿功能.其中以温肾药作用最为显.并能不同程度地延缓下丘脑的衰老。  相似文献   

2.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视上核及室旁核内含分泌颗粒的突起及其突触结构。在树突根部、树突干及树突细枝内均可见到分泌颗粒。在这些含分泌颗粒的结构上往往有突触结构,含圆清亮小泡及少量大致密芯小泡;突触膜可为对称型或非对称型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的抗衰老作用,为弓状核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光、电镜技术和形态计量方法对20只SD老年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定量研究。结果:①弓状核由亮、暗神经元胞体,胶质细胞胞体,血管和神经毡组成;②老年大鼠弓状核神经元胞体的面积分数、面数密度和胞体、胞核的等效直径未见明显改变(P>0.05);③老年大鼠弓状核亮细胞内细胞器和分泌颗粒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未见改变(P>0.05),而暗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均增加(P<0.05),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游离核糖体和分泌颗粒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老年大鼠弓状核内亮、暗细胞的形态定量改变不一致,呈现不同的反应;②衰老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能与弓状核的衰老变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厚切片、半薄切片、超薄切片三个水平上观察了正常大鼠及甲功低下大鼠的下丘脑弓状核的结构,叙述了弓状核的形态、位置毗邻、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重点阐述了电镜下弓状核的结构特点,弓状核主要由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神经毡和血管组成。其中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为两种类型:暗细胞体积较大,染色较暗。细胞器极丰富。核仁样小体多见,核膜凹陷较深。亮细胞染色较淡,根据其细胞体积和细胞器含量多少,可分为小亮细胞及大亮细胞两种。小亮细胞体积小,细胞核较大,细胞器不丰富,核仁样小体缺如,细胞膜凹陷不明显。大亮细胞体积大,细胞器含量中等,核仁样小体可见,核膜凹陷较浅。本文对弓状核细胞的分型及其功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弓状核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采用光、电镜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对40只SD大鼠弓状核神经元的昼夜节律变化进行了形态定量研究。结果:①四组大鼠弓状核神经元的面积分数、面数密度和神经元胞体、胞核的等效直径未见明显改变(P>0.05);②从Ⅰ组至Ⅲ组,亮、暗细胞内细胞器逐渐增加,从Ⅲ组到Ⅳ组逐渐下降。③在Ⅲ组,弓状核内亮、暗细胞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游离核糖体和分泌颗粒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提示大鼠弓状核神经元细胞器发生昼夜节律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视交叉上核的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老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弓状核(ARN)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及人参皂甙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老龄组各核团神经元的突触发生两方面变化,其一,突触前后膜致密物变薄,突触连接间断、缩短,突触呈“S”样弯曲;人参皂甙组,前三种改变明显减少,而未见突触呈“S”样弯曲。第二,突触小泡大小不等、数量减少、聚积、小泡远离突触前膜,轴突终末大颗粒囊泡减少;人参皂甙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小强荧光细胞超微结构 ;方法 :荧光组化法和透射电镜技术 ;结果 :小强荧光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主神经元有较大区别 ,其胞核可见较多异染色质团块 ,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 ,并有大量膜被致密芯小泡 ,直径约为 5 0~ 2 0 0nm。小泡为圆形椭圆形和长杆状 ;结论 :小强荧光细胞胞质中含有的致密芯小泡可能为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对下丘脑神经元结构及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应用雌激素后老年前期雌性大鼠视前内侧区、弓状核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应用雌激素后视前内侧区、弓状核雌激素受体免疫反应(ER-IR)的表达明显下降,神经元核仁边移、核膜皱折,突触丰富、突触内分泌小泡增多。结论:雌激素可调节下丘脑心血管中枢视前内侧区、弓状核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癫痫动物模型上,探讨癫痫脑损伤性改变。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癫痫组,采用光、电镜技术和形态定量方法观察马桑内酯所致急性局灶型癫痫大鼠弓状核神经元损伤性改变。结果:两组间神经元胞体的面积分数和面数密度,神经元胞体和胞核的等效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癫痫组暗细胞内线粒体体积分数减少(P<0.05)、粗面内质网则增加(P<0.05),两者的面数密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溶酶体的体积分数及面数密度均增加P<0.05)。亮细胞各细胞器及分泌颗粒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癫痫大鼠弓状核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亮、暗细胞反应不同;癫痫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可能与弓状核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衰老模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出现线粒体嵴断裂、粗面内质网脱颗粒、高尔基体扩张等变化;另外,弓状核内的神经毡和部分突触也出现异常改变.结论:D-半乳糖可导致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可能是D-半乳糖致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成年雄性家兔弓状核神经电活动测定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雄性生殖调控中的意义。方法:参照Sawyer图谱,对家兔弓状核准确定位后导入玻璃微电极,L-FDQ-1型神经信号放大器和VC-10型电生理仪对电脉冲信号进行处理、记录,分析弓状核的神经电活动。通过微电极注射0.5mol/L醋酸钠溶液(含1%傍胺天蓝)后,在组织切片上证实电极位置在弓状核。结果:成功定位雄性家兔弓状核,准确将玻璃微电极导入弓状核核团区域,平面定位是冠状0平面中(前囟处),深度距皮层下15mm。记录核团放电,其脉冲的频率为每30s(12.60±4.92)次。结论:下丘脑弓状核是雄性性腺发育的控制中枢,对第二性征发育起直接的调控作用。雄性家兔下丘脑弓状核的定位和记录核团放电,对研究男性性发育机制及其性早熟病理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体长约6毫米,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血管外膜的结缔组织内,由该结缔组织发出若干小隔伸入体内而将其分为若干小叶。供给颈动脉体的神经为由舌咽神经发出的窦神经。De Castro(’26)首先指出该神经是由传入纤维所组成的,并认为颈动脉体为一化学感受器。其后 Heymans(’51)又作许多实验证实此观点。用电子显微镜及冻实破裂等方法观察,可见颈动脉体含有两型细胞,Ⅰ型为颗粒性的主细胞,Ⅱ型为非颗粒性的支持细胞。主细胞的构造特点为其细胞质内有许多含生物源胺(biogenlc amines)的实心小泡,后者有的还和细胞的浆膜相连。支持细胞则不含此种小泡,但发出细胞质的突起包绕主细胞。颈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蛋白A(HRP-PA)对大鼠脑内β-内啡肽(β-EP)免疫反应细胞进行定位。下丘脑弓状核和垂体的核周质中观察到棕黄色的β-EP免疫反应产物,在导水管腹侧有较密集的β-EP免疫反应颗粒。这结果表明,采用HRP-PA定位脑内β-EP免疫反应细胞乃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小强荧光细胞超微结构;方法:荧光组化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结果:上强荧光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主神经元有较大区别,其胞核可见较多异染色质团块,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并有大量膜被致密芯小泡,直径约为50~200nm。小泡为圆形椭圆形和长杆状;结论:小强荧光细胞质中含有的致密芯小泡可能为分泌颗粒。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三只猫的空肠,以冰冻切片—美兰染色,分离出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制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神经节细胞具有植物性神经元的特点。神经节细胞周围的神经氈中可见许多轴泡体的断面,依其中小泡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含圆形无顆粒小泡型膨体。2.有粒小泡型膨体。3.异质(大暗)颗粒型膨体。另外,还见到平滑肌间的终末。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膨体与平滑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电针刺激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T1DM大鼠脑片弓状核自发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给予糖尿病大鼠"足三里"穴位多次电针刺激后,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脑片弓状核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T1DM大鼠弓状核自发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减少;给予外周穴位电针后,T1DM大鼠弓状核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增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缓解。结论:多次穴位电针刺激可调节T1DM大鼠弓状核神经元功能,加大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发放频率,进而缓解T1DM大鼠代谢紊乱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c-fos和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眼镜蛇毒组,每组9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比较c-fos和c-jun阳性神经元在上述各组大鼠弓状核中的表达。结果:眼镜蛇毒组大鼠弓状核c-fos和c-jun阳性神经元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其细胞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眼镜蛇毒对大鼠弓状核c-fos和c-jun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将辣根过氧化酶(30~40%)微电泳注入30只大鼠的中缝背核(DR)后,观察其传入联系。结果如下:①电泳区以DR上半部为主的动物中,标记细胞可见于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弓状核、下丘脑后核、穹窿、黑质、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脑桥网状结构中。②电泳区以DR下半部为主的动物中,标记细胞可见于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弓状核、下丘脑背内侧核背侧部、下丘脑腹内侧棒内侧部、缰核、腹侧乳头体前核、中脑网状结构、第四脑室底室周灰质、脑桥网状结构、蓝斑、中缝大核。这表明弓状核有纤维投射到中缝背核,中缝背核传入联系是广泛的。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中的分布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各核团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测NOS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各核团中的分布。结果:视上核、室旁核内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为大细胞型神经分泌神经元;其他核团内的阳性神经元主要为小细胞型神经分泌神经元,其中弓状核最密集,视前内侧核、Broca斜带核水平支次之,视前室周核、视前腹前核和视前外侧区内的密度最低。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下见一些NOS阳性“触液神经元”,其胞体或突起伸向室管膜上皮,甚至嵌入其中。在弓状核、视前内侧束内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纤维。结论:下丘脑各核团内NOS神经元的分布有差异。NO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两例犬心脏的窦房结,用冰冻切片——美兰染色,分离出结区的神经节,制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神经节细胞具有植物性神经元的特点。节细胞内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有些细胞的高尔基氏区还可见到大的颗粒小泡。卫星细胞伸出薄膜状突起包绕节细胞,二者间接触紧密。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多与节细胞突起接触并形成突触。节前纤维终末内除含有较多清亮小泡外,还含有少量大颗粒小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