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600例接受中医药治疗年龄≥65岁的老年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病例报告表并采集患者信息,统计患者1、2、3、5年生存率并计算中位生存期(MST),对患者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老年NSCLC预后的因素。结果600例老年NSCLC患者的MST为26. 80个月(0. 53~192. 40个月),其中Ⅰ期、Ⅱ期、ⅢA期、ⅢB-Ⅳ期的MST分别为103. 00、 82. 00、 71. 27、 20. 77个月。1、 2、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74. 13%、 53. 75%、40. 02%、26. 77%。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PS评分、中医证型、手术、化疗、中药静脉制剂疗程、中医药治疗干预持续时间为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手术、中医药治疗干预持续时间是影响老年NSCLC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手术治疗是延长老年NSCLC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诊断时PS评分越低,生存期越长;中医药治疗持续时间越长,患者生存期越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中药汤剂口服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的生存影响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观察9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局部瘤灶的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11个月。根据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及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在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变化,局部瘤灶转移率,氩氦刀术后中位生存期及1年、18个月的生存率方面,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氩氦刀的"绿色治疗"模式对4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影响方面具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对体重指数(BMI)的改善及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205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分为非超重组(BMI25kg/m~2)、超重组(BMI≥25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BMI值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并对BMI因素与预后的影响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05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44.7%,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非超重组(91例)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超重组(114例)3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因素分别为年龄、BMI、肿瘤大小、切缘、TNM分期及并发症。Cox分析表明BMI、TNM分期及并发症是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非超重组中术后6个月的平均BMI比术前高,服用中药后可以提高非超重组BMI值(P0.05),且超重组生存率高于非超重组。结论:中医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BMI指数,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并且可作为治疗食管癌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NSCLC的发病特点、诊治情况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5例NSCLC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生存期及生存率进行描述,用k-m法对中医辨证分型病人进行生存期分析,生存期采用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表示,同时统计6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NSCLC的中医分型以气虚痰湿证为主,早期多为实证,中期多虚实夹杂,晚期则为虚证,且中医辨证分型影响生存期和生存率。结论:中医参与治疗NSCLC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术后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期间老年晚期NSCLC并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共106例,根据术后治疗模式分为中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生存期、6个月和一年生存率。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68%,一年生存率为42%,比西医治疗组6个月生存率(44%)和一年生存率(25%)高;中医治疗组术后生存期为15个月(95%CI:7. 58~22. 42),比西医治疗组9个月(95%CI:4. 60~13. 40)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66%,一年生存率为41%,比未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6个月生存率(44%)和一年生存率(25%)高;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术后生存期为15个月(95%CI:11. 35~18. 65),比未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9个月(95%CI:4. 60~13. 40)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采用西医抗肿瘤治疗的患者显示较低的术后生存率和较短的术后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术后给予中医药治疗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对Ⅱ、Ⅲ期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中医药干预组和非中医药干预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子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观察两组总生存期(OS),计算1、2、3、5年生存率。结果入组观察病例共28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国分期、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放疗及中医药治疗等5个因素与非手术Ⅱ、Ⅲ期肝癌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中国分期、介入治疗、局部消融及中医药治疗为Ⅱ、Ⅲ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独立性预后因素;中医药干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60个月,非中医药干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30个月,中医药干预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79%、17.26%、17.26%、0,非中医药干预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20.15%、9.23%、4.62%、0。结论中医药干预、中国分期、局部消融及介入治疗为影响非手术Ⅱ、Ⅲ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中医药治疗可以延长非手术Ⅱ、Ⅲ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紫杉醇治疗体力状况较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国产紫杉醇,对照组62例采用最佳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28.6%,临床受益率60.3%,中位至进展时间5.9个月,中位生存期9.3个月,1年生存率32%,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占38.1%,毒副作用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及关节肌肉酸痛为常见,多为Ⅰ、Ⅱ度,均可耐受。对照组总有效率3.2%,临床受益率29%,中位至进展时间2.5个月,中位生存期4.9个月、1年生存率12%,生活质量改善占9.7%。结论:紫杉醇治疗体力状况较差晚期NSCLC较单纯最佳支持治疗比较,两者在有效率、中位至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紫杉醇治疗体力状况较差晚期NSCLC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及中位生存期,提高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全程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中医药全程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对接受全程中药治疗的44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药组)与接受化疗治疗的42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比较治疗3、6、9、12、18和24个月时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瘤体大小、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等)的变化,并比较患者医疗费用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各时点两组瘤体变化、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有效率、生活质量行为状态评分、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2.0个月,化疗组为9.0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医药干预对2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r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医药干预分为中医组(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汤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中西医结合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中任意一项+中医药治疗),其中中药静脉针剂组按功效细分为(扶正药、祛邪药、扶正+祛邪药)。结果 246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6%、26%,中位生存时间为37.4个月。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14个月、45.7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4%、25%;77%、52%、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7,P=0.003)。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化疗、中药静脉针剂+中药汤剂、中药静脉针剂四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3.35个月、44.06个月、29.63个月、14.95个月,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P=0.004)。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组、祛邪药、扶正+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同时采用中药静脉针剂+口服中药汤剂+化疗疗效最优;中药静脉针剂中扶正药、祛邪药、扶正联合祛邪药对生存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与靶向治疗结合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病理明确并且口服EGFR-TKIs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分析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病理类型、病灶情况、EGFR基因突变情况、毒副反应、中医药干预、治疗方式等9个因素对PF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状况、病理类型、病灶情况、EGFR基因突变、毒副反应、中医药干预、治疗方式等7个因素是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FS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鳞癌、弥漫性病灶、中医药干预、毒副反应等5个因素是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吸烟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391倍(P=0.018);鳞癌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腺癌患者的2.45倍(P=0.007)。弥漫性病灶、中医药干预、毒副反应三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且其危险度的P0.05,故均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弥漫性病灶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较单一病灶患者下降0.629倍(P=0.001);经中医药干预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较未干预的患者下降0.567倍,(P=0.000);发生毒副反应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较未发生的患者下降0.527倍(P=0.000)。采用生存极限(KaplanMeier)法计算中医药干预组的PFS为10个月,中医药未干预组的PFS为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吸烟状况、病理类型、病灶情况、EGFR基因突变、毒副反应、中医药干预、治疗方式等是影响患者疾病进展的因素。吸烟者、腺癌患者、肺部弥漫性病灶者、服用EGFR-TKIs后出现毒副反应者、结合中医药干预的患者较吸烟者、鳞癌患者、肺部单一病灶者、服用EGFR-TKIs后未出现副反应者、未结合中医药干预的患者降低了疾病进展的风险,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也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中医药结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推迟疾病的进展,延长PFS。  相似文献   

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相关因子,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方法将107例NSCLC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5型,部分患者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部分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采用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晚期NSCLC的预后分析。结果5种中医分型的生存时间气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阴虚毒热型>气阴两虚型>热毒炽盛型,各中医证型的生存率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纯中医药治疗疗效好(P<0.05)。结论晚期NSCLC预后保护因子有治疗方法、CD4+、CD4+/CD8+、卡氏评分、辨证分型、疗程,预后危险因子有原发病灶、年龄、吸烟、CD8+、恶性胸水、上腔静脉综合征、脑转移、骨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TPA、CEA、CA1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患者的生存信息,获得中西医结合治疗背景下影响晚期NSCLC化疗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以更好地探索中西医的融合发展,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规范化研究和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通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历系统查阅并收集患者联系方式,记录研究相关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主要结局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结局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同时使用Log-rank非参数检验分析比较组间PFS及OS的差异。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通过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分析构建预后模型,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背景下影响晚期NSCLC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并评价中药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分析(caseseries)方法,收集189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无瘤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并评价中药的干预效果。结果189例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37.9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5%、81.1%、62.1%;I期、Ⅱ期、Ⅲa期的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67.36个月、24.03个月、15.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原发灶T分期是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中药治疗时间是无瘤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临床分期、原发灶T分期、中药治疗时间是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无瘤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中药辨证治疗可预防或延缓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疾病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证型分布及生存期差异,为应用局部辨证法指导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病房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102例患者进行局部辨证分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以及生存期,比较湿热毒证、寒湿毒症两种证型间患者各项资料的差异。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寒湿毒证(70.6%,72/102)患者多于湿热毒证(29.4%,30/102),两种证型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无显著性差异,寒湿毒证平均生存期为9.46个月、湿热毒证为5.2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毒证是恶性胸腔积液常见证型,且生存期长于湿热毒型。  相似文献   

15.
吴维焦 《新中医》2021,53(6):155-15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护理效果。方法:纳入9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齐全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制定中医护理措施,观察护理研究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共18例发生医院感染,约占18.95%;其中胃肠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9例,腹腔感染5例。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者在性别方面与未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肝功能分级、合并症及侵入性操作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医院感染者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后,感染控制的总有效率88.8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4.44%。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尽早制定中医护理干预,避免感染现象产生,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为预后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关国内外中药发明专利申请数据,了解NSCLC相关中药专利研发现状。方法:以关键词和IPC分类号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NSCLC相关国内外中药专利申请文献,并对其整体态势和技术内容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NSCLC相关中药国外发明专利47件,国内发明专利164件。国内专利申请逐年增多,申请量以山东、江苏、北京等省市居多,大专院校和企业是国内申请人的主要类型,技术领域以中药为主,中药组合物、中药提取物、制备方法是主要发明内容;国外专利申请处于零散状态,申请地域以韩国、美国、日本申请居多,企业是国外申请人的主要类型,近半数专利为多个申请人共同申请,技术领域涉及中药、食品、化妆品等,中药提取物是国外专利主要主题类型。结论:中国NSCLC相关中药专利质量相对较低。应加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培养,提升专利质量;提升创新主体专利布局意识,拓展研发领域,加强合作,培育优势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7.
精、气、神是人之三宝,但是在肿瘤常规治疗中往往会损伤人体的精气神,通过对精气神概念的理解以及中医中药治疗肿瘤优势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医药治疗肿瘤在维护人体精气神方面是有着绝对优势的,旨在推广肿瘤的中医治疗,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及临床预后情况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平度市中医医院收治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西医治疗,研究组40例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比对照组高80.00%(32/40)(P <0.05);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93.39±4.22)分、(94.43±4.24)分、(95.55±4.40)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91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疗效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1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31例)、化疗组(30例)及中医加化疗组(30例)。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加中成药静脉滴注治疗;化疗组单纯接受化疗方案治疗;中医加化疗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均以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采用中医原发性肺癌症状分级量化表、骨髓抑制评分、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同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对患者PFS产生影响的有利及危险因素。结果中医组与中医加化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加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较化疗组低,骨髓抑制程度也较化疗组轻,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P=0.299);PFS中医加化疗组为202天,中医组168天,化疗组129天,中医加化疗组优于化疗组(P=0.0157);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晚期NSCLC患者PFS有统计意义的预后因素有:治疗因素(中医治疗和中医加化疗为有利因素)、手术史(无手术史为有利因素)及治疗前行为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1为有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症状;中医加化疗对老年患者PFS可能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杨宏丽 《中医杂志》2007,48(3):232-23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本效果比。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77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8例、西医组39例。中西医组用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丸联合NP(异长春花碱 顺铂)方案化疗;西医组为单纯N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成本、一年生存率及成本效果比。结果中西医组的成本/肿瘤控制率和成本/一年生存率(C/E)分别为552.19和1104.51;西医组该两项分别为595.68和1299.5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