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体外膈肌起搏(EDP)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以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用EDP治疗了15例COPD和20例肺心病患者,结果表明EDP对COPD治疗效果较理想,而对肺心病合并心肺功能失代偿的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正> 体外膈肌起搏器(EDP)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及慢性肺心病收到显著疗效。可使肺心病患者的心脏,小气道功能及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60岁以上的老年肺心病患者应用EDP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恰当地合理操作,正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呼吸肌锻炼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体外隔肌起搏(EDP),是通过体表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而达到治疗目的。自1990年7月至1991年2月,我们对52例COPD患者在门诊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EDP—Ⅱ型(广州电子产品技术开发公司生产)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显著,报道如下。病例选择:本组共52例,男46例,女6例;年龄35~69岁,平均62岁。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治疗方法:EDP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和运动耐受程度,血气及肺功能变化。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耐受力较治疗前增加一倍以上,或通气功能、血气分析显著改善。(2)有效:胸闷、气促症状好转,但活动耐受力较治疗前增加不超过一倍,或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厚度分数和活动耐力及其变化,评价其与呼吸困难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患者为COPD组(74例),来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74例),分别比较两组肺功能检查、膈肌厚度和膈肌厚度分数(TF),比较COPD组不同膈肌肌部厚度患者肺功能,计算功能残气(FRC)至肺总量(TLC)时相...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 ( COPD)是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的病因 ,也是引起膈肌疲劳的最常见病因。 COPD患者合并膈肌疲劳明显地影响患者的病程及预后 ,如何早期诊断膈肌疲劳 ,对于COPD患者的病程估计、药物疗效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 COPD患者的膈肌疲劳的早期诊断 ,目前国内方法不多 ,亦少见报道。本文采用经体表肌电图频谱分析的方法检测 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 ,以探索早期诊断膈肌疲劳的方法。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患者组 :1 996年 1 0月~ 1 998年 3月 ,本院收治的 2 4例经治疗后缓解的 COPD患者 ,男 1 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在肺康复中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辅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及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mMRC),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和6min步行距离(6MWD),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CAT评分与MMRC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PaO_2、SaO_2及6MWD的值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器有效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呼吸指标及各项功能,是一项辅助便缓解患者痛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膈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缓解期出院的COPD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前者住院前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康复治疗方案,交给病人和家属参照执行,并留患者的联系电话以监督实施和随访;后者出院时未进行呼吸康复指导.结果呼吸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呼吸康复对缓解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膈肌活动度改善显著.结论呼吸康复治疗在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肺功能、膈肌活动度方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获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膈肌的三维立体形态,探讨COPD患者膈肌形态学指标与慢阻肺CAT评分量表的关系。 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2010年12月—2014年10月门诊和住院的受试者,按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为COPD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进行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和肺CT扫描,获得CT三维重建后膈肌的主要形态学指标:膈肌总长度(Ldi),膈肌总面积(Adi),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Aap)。比较这些指标在COPD组内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之间有无差异,分析这些形态学指标与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①随着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在冠状位、矢状位膈肌总长度、膈肌总面积、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逐渐减小,慢阻肺CAT评分逐渐增高,并且在不同严重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膈肌总长度、膈肌总面积、膈肌与胸壁的对合面积与慢阻肺CAT评分量表呈负相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CT三维重建是评价膈肌功能解剖学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用它来评判COPD患者膈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1991年3月~1992年11月,我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明显肺气肿、肺通气功能不全的26例患者,均进行体外膈肌起搏(EDP)、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服中药“加味生脉散”等持续中西结合治疗两个疗程,肺通气功能及膈肌活动度均显著改善。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锐  王友文  陈远宏  蔡云 《西部医学》2004,16(4):311-312
目的 观察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 (HD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 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 COPD合并 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 36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HDP治疗 ,高频喷射通气 (HFJV)频率 10 0次 /min,压力 6 - 8L /min,体外膈肌起搏 (EDP)脉冲频率 4 0 HZ,脉冲幅度 5 0 - 75 V,起搏次数 12次 /min,HFJV与 EDP同步进行 ,每次 1小时 ,1次 /日 ,连续 5天 ;对照组 36例 ,仅用常规治疗。两组均以 5天为观察时限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DP治疗 COPD合并 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apelin)、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探讨apelin、NO、NOS之间的关系及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关系,揭示apelin的生物学作用、在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随访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未出现心力衰竭患者(肺动脉高压组)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患者(COPD组)2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先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受检者血浆apelin、NO、NOS水平。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apelin、NO、NO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OPD组apelin、NO、NO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高压组apelin、NO、NOS水平与对照组、COP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CPHD合并PTE患者28例(CPHD PTE组),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CPHD患者30例(CPH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氧分压(PaO2)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CPHD PTE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干湿啰性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与单纯CPHD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顽固性右心衰及双下肢不对称水肿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CPHD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HD PTE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后SPAP、血浆D-dimer水平、PaO2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PHD患者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顽固性右心衰、低氧血症、血浆D-dimer及SPAP的升高,尤其是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水肿等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合并PTE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肺癌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80例、非肺癌对照组20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检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分析肺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或肺结核病家族史的患者,肺癌发生的风险增高(P<0.05)。现患COPD者比无COPD者发生肺癌的风险高2.78倍 (OR=2.78);当FEV1<80%时,肺癌发生的风险增高(P<0.05)。排除吸烟这一混杂因素后,现患COPD、低FEV1仍与肺癌发生有关。 结论 现患COPD及有COPD家族史均与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患病率。方法以成都市成华区和郫筒镇各4个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采用统一调查表格,并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定等。结果 354例COPD患者中合并CHF患者74例(20.9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为22.69%∶18.12%(P<0.05);各病因所占比例依次为高血压病(31.64%)、冠心病(18.9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7.51%)和糖尿病(11.86%)。结论成都市社区COPD患者CHF的患病率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世波 《医学综述》2010,16(15):2394-239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无创通气在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B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 78例患者无创通气3~7d后,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同时减少插管,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索涛  陈国忠 《医学综述》2014,(11):1951-19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由于吸烟、炎性反应、慢性缺氧、血液黏滞度增高等因素导致COPD患者凝血功能发生改变,处于血栓前状态(PTS)。这种PTS可以促进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的形成,并使COPD患者极易合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心脑血管事件。及早发现PTS并采取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在家庭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将41例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0例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每日无创通气治疗4—7h,治疗间期给予低流量吸氧,无创通气加上低流量吸氧时间共15h以上。对照组21例给予长期家庭氧疗,每日低流量吸氧15h以上。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肺动脉压(54.2±2.75mmHg)与对照组(59.9±1.7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室Tei指数(0.74±0.02)与对照组(O.80±O.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并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探索两者间潜在的关联。方法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征募70例男性COPD患者及68例男性吸烟非COPD患者分别作为COPD组和对照组。每例患者进行腰围、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压及肺功能测定,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结果COPD组有30名(42.9%)患代谢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22.1%)(P<0.05)。代谢综合征的5个组分中只有腹型肥胖、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在COPD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COPD组的低HDL-C和高TG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轻中度患者升高。结论本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代谢综合征在男性COPD患者中相当普遍,可能是COPD患者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原因,在此人群中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浆凝血指标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11月COPD患者40例,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34例,检测其凝血四项及动脉血气水平。结果 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凝血时间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缩短,血液PCO2明显较单纯COPD患者低。结论 COPD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且较单纯COPD患者更加严重,其血液PCO2较单纯COPD患者明显降低,可作为区分单纯COPD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