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
海马与听觉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马结构是与学习、记忆及感觉信息加工密切相关的脑区, 且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是一个很适用的学习研究模型。目前人们对海马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学习、记忆、脑内认知地图等方面。Heit等 [1]报道,海马参与感觉信息的加工。在人海马中有的神经元仅对单词发生反应;而在猴海马中有的  相似文献   

3.
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以检测腭裂患儿听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腭裂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异常情况及听力障碍程度,性质。方法: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32例腭裂患儿的听觉阈值,各波潜伏期及阈值异常率,潜伏期延长的异常率。结果:腭裂患儿听觉阈值及各波潜伏期较正常儿显著提高和延长(P<0.01),阈值异常率为68.75%,腭裂患儿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听力障碍,半数以上为中,重度听力障碍,潜伏期延长的异常率为65.6%,患侧耳数Ⅰ,Ⅲ,Ⅴ波延长分别为30耳,18耳,32耳,腭裂患儿Ⅰ-Ⅴ波峰间期较正常儿童明显延长,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中枢传导通路功能障碍。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腭裂患儿之间BAEP反应阈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68.75%腭裂患儿存在听力障碍且大部分是传导性听力丧失,BAEP作为筛选适于低龄儿童听力的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黄梅香  陆洪英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24(3):193-194,I001
目的:观察聋哑病残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s)的变化,并初步探讨BAEPs在病残儿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皮肤表面电极引导,用DANTEC CATNA-TA诱发电位仪记录BAEPs。结果:450例聋哑病残儿900只耳中,846只耳BAEPs波形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异常。结论:BAEPs是检测儿童客观听力的可靠方法,可为病残儿医学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工听觉脑干植入(ABI)是一种中枢听觉重建技术,通过直接在脑干蜗核处安置电极阵列,刺激听觉神经组织产生听觉,因此可以不受耳蜗或蜗神经病变的限制。多通道ABI诞生至今近30年,其适应证已从最初的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患者扩大到重度内耳和(或)蜗神经畸形的先天性耳聋患者等,手术年龄也从成人降到幼儿。本文就ABI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不同转换系数调整脉冲噪声所致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方法以32名接触脉冲噪声的机械制造工人和163名接触稳态噪声的纺织工人为观察对象,用个体计量仪采集工人8 h工作期间的噪声暴露数据,计算8 h等效声级(LAeq.8h),并按不同转换系数(ER)将LAeq.8h和噪声作业工龄合并为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用常规方法测量工人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对听阈作年龄性别校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结果用ER=3计算,脉冲噪声组的CNE[(103.2±4.2)dB(A).年]明显低于稳态噪声组[110.6±6.0 dB(A).年],P<0.01。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的CNE升高,当ER=5.5时脉冲噪声组的CNE与稳态噪声组的CNE(ER=3)相似[110.3 dB(A).年vs 110.6 dB(A).年]。脉冲噪声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68.8%)与稳态噪声组(65.0%)相似,P>0.05。两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间均存在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均P<0.01。用ER=3计算,脉冲噪声100~109 dB(A).年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76.9%,90.9%)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30.4%,50.0%,P<0.05);脉冲噪声组用ER=5.5计算CNE时,各组间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与稳态噪声组(ER=3)相比(0%vs 11.1%,33.3%vs 30.4%,70.0%vs50.0%,62.5%vs 79.5%,100.0%vs 9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ER=3时脉冲噪声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相比出现曲线左移,斜率增大;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曲线右移,斜率减小,当ER=6时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ER=3)的曲线基本重合。结论脉冲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危害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大于稳态噪声。增大ER值可以使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9.
Mr. Bakir Hossain, a 49-year-old engineer of a company in Decca, the capi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paid his first visit on May 8, 2002, with the chief complaint of tinnitus for more than a year. The patient stated that the tinnitus appeared a year before, accompanied with hypoacusis,  相似文献   

10.
荆文萍  林渝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28-3628
目的: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耳外伤患者中88只患耳进行BAEP检查,并以40名健康受试者作对照,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波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数值。结果: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IPL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其损害主要为蜗前传导障碍。结论:BAEP检查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外伤性听力下降临床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57例外伤后导致听力损伤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对临床法医学鉴定听力损伤程度的重要性,从而对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和听力下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觉诱发电位等客观检查结果与被鉴定人的听力损伤下降程度相符;在听力受损伤后,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对比显示被鉴定人的听力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听力损伤程度与造成听力损害的损伤部位有密切关系。结论应用ABR-click和40 Hz AERP-Tone-500 Hz,结合纯音测听、电测听、声导(阻)抗、耳声发射等可以客观公正的对听力障碍进行鉴定,并识别伪聋和明显夸大听力障碍者,在法医学鉴定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耳鸣     
耳鸣是指在外界没有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患者感受到声音,是高层听觉中枢错误地将听觉神经系统神经元异常的电活动“翻译”为声音,为听觉系统处于异常状态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3.
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听觉传出通路CGRP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术  黄维国  邱建华  刘顺利 《医学争鸣》2001,22(22):2057-2060
目的 观察慢性次声暴露对豚鼠听觉传出通路中重要的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分布的影响 .方法 豚鼠在接受次声暴露条件为 8Hz,12 0 d B SPL,1次·d- 1 ,2 h/次、共 30 d的暴露后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 ABC- GND技术 ,观察豚鼠在经次声致聋前后 CGRP- IR阳性产物在听觉传出通路中分布的变化情况 .结果  CGRP- IR阳性产物在豚鼠听觉传出通路中较广泛存在 ,次声暴露后 ,其含量明显减少 .结论 次声可使橄榄耳蜗束对听觉传入冲动的调节水平降低 ,致耳蜗功能对有害因子的抵御性减弱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用40H_z听觉相关电位(简称40H_zAERP)测试31例正常人,21例听力异常者,16例聋哑者。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40H_z短声听阈和40H_zAERP反应阈进行比较。聋哑组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简称BAEP)反应阈和40H_zAERP反应阈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曾在本刊就经典听觉传导径路—外侧丘系核及其以下的低位听觉传递核的丘系外投射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报道,为全面而系统地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现将高位听觉传递核—下丘核(IC)及其上位核团和大脑皮层听区(CAA)的丘系外投射概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腭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腭咽部解剖结构的缺陷导致腭裂患儿听力下降。国内对本病用听觉脑干诱发反应(ABR)检查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腭裂儿童及同龄健康儿童进行ABR检查,以探讨儿童腭裂听力损害的ABR的异常特征。1 材料与方法1.1 对 象腭裂组72例(男56例,女16例),年龄3~12岁,为口腔科确诊的腭裂患儿。对照组41例为无腭裂儿童(男27例,女14例),年龄3~12岁。两组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排除由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耳毒性药物、家族因素所引起的听力下降。1.2 ABR测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动物处于不同行为状态时,纹状体听觉神经元对声音信息的特征表达是否被调控。方法 以SPF级C57BL/6J清醒小鼠纹状体的听觉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同步的在体电生理和运动记录系统,采用玻璃微电极贴附式记录方法长时间记录纹状体听觉神经元对噪声的听觉响应,并通过分析小鼠跑动速度将小鼠的行为状态分为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分析动物处于两种行为状态下纹状体听觉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和诱发响应。结果 相对于安静状态,当动物处于运动状态时,纹状体听觉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增高(37.06±12.02 vs 18.51±10.91,P<0.001),而诱发响应下降(噪声强度=60 dB,3.45±2.99 vs 3.04±2.76,P<0.001)。结论 运动状态对纹状体的听觉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运动状态时声音信息的识别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植入前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广东医学》2003,24(3):232-233
目的 比较语前聋的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有无听觉 -言语训练对手术后语言处理器调试策略的选择及听觉补偿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15例接受Nucleus2 4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按术前有无进行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调试方法 ,观察达到稳定效果的时间和最佳效果的听觉补偿水平。结果 戴助听器训练组在 ( 117 4± 3 2 1)d、无训练组在 ( 195 1± 10 2 2 )d时分别达到稳定的听觉补偿效果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两组的听觉损失均由极重度改善到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于语前聋的患儿而言 ,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的助听器配戴和听觉言语训练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