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部外伤后产生的脑水肿是由于脑组织水分异常蓄积,它是颅内压(ICP)增高的主要因素,用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能使ICP降低,推测它是通过脑脱水而实现的,但其作用方式仍未肯定。作者观察了13例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输注小剂量甘露醇后对脑白质水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电子CT(PET)作为测定脑局部血流量,脑氧及葡萄糖代谢三项机能的正确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脑血管病,精神病,脑瘤,变性疾病及癫痫等。能解决以往脑电图对癫痫原深部病灶诊断上的困难。癫痫发作间隙期可通过PET 断层扫描显示脑代谢降低局灶区。作者曾用PET 对38例局灶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了6例肝豆状核变性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5例“脑型”,1例“肝型”。全部通过生化检查和发现Kayser-Fleischer(K-F)环而确诊。作者还用CT评价了临床状态和治疗效果与CT发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57例颅脑损伤的病者,32例早期应用血管扩张剂——尼莫通的临床观察,与常规治疗组25例比较,在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脑细胞缺血、缺氧,提高颅脑损伤后生存质量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血管杂音的听诊系了解有无动脉硬化病变存在的简便而又重要的手段之一。作者自1968年底以来,对来该所就医的40岁以上的1777例病人,就颈动脉血管杂音与性别、年龄、X线照片上的动脉钙化,高血压、糖耐量降低、高胆固醇血症、脑  相似文献   

6.
一过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发生在血压降低、增高、甚至正常(较少)的情况下。多数国家的作者用此概念只指发生在动脉硬化基础上的一过性脑缺血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而将发生于高血压基础上的全脑症状另列为急性高血压性脑病。苏联作者则用此概念既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又包括高血压危象。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可持续达24小时后消失,不遗留后遗体征。如果24小时后仍有明确的器质性体征,就应认为是“微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32例帕金森氏综合征脑室造影与临床疗效分析,认为第三脑室的扩大对脑立体定向手术有明显的影响,而侧脑室的扩大对其没有明显影响,术中进行脑室造影分析,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通过实验表明,在脑脊髓损伤和缺血时神经递质释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中,并对脑组织的结构、能量代谢和血流产生不良影响,且此等神经递质的部分有害作用是通过影响植物神经和受体部位而产生的。一年前作者曾证明在脑卒中病人  相似文献   

9.
有些作者试图通过气脑造影或CT来探讨电休克(ECT)与脑病理性改变的关系,众说纷云,均未得出有效的结论。本文采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选用一种强烈的非特异性的平滑肌松弛剂硝基高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研究其对血管痉挛的作用。此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神经麻醉,以诱导和维持控制的低血压。对其特殊的作用方式了解尚不多,中等剂量静脉滴注数天一般无毒性,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中用于降低血压是很安全的。作者给狗脑池内注入血液引起脑血管痉挛,通  相似文献   

11.
尽管人中枢神经系统的血-脑屏障(BBB)由血液来源的免疫细胞持续监控,但是在大脑某些区域的局部BBB仍可允许大分子通过,而在其他区域这些大分子却被隔离。作者通过观察23例正常人大脑组织中几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颅内压持续监护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以下概述:(一)、病例选择:可用于脑外伤、因蛛网膜下脏出血而昏迷者、脑积水、颅内感染以及因缺氧或缺血而致脑损害的患者,包括行人工通气的脑  相似文献   

13.
在哺乳动物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介质是γ-氨基丁酸(GABA),而脑脊液(CSF)中GABA量可能与脑组织中的含量有关。发现在小脑变性时CSF中的GABA量有降低。然而作者发现CSF中的GABA量根据脊髓小脑变性的类型而改变。所有CSF中GABA量用放射受体法检测(radioreceptor assay)。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中,CSF中的平均  相似文献   

14.
脑囊虫病是通过猪绦虫的幼虫传染的一种疾病。囊肿常常位于脑实质、脑膜、脊髓和蛛网膜下腔,脑室罕见。作者报告一例临床和 CT 扫描提示慢  相似文献   

15.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恒定时,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则反映了脑的需氧量和脑的氧代谢率(CMRO_2)之间的平衡。当CMRO_2增高或需氧量减少时可引起SjvO_2的降低,相反,当CMRO_2减少或脑的需氧量增加时可使SjvO_2升高。作者调查严重颅脑损伤后SjvO_2升高(SjvO_2≥  相似文献   

16.
有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前脑区葡萄糖代谢增高,在脑中前皮质血流量增加。如果这种“脑血流在前部过多”现象与强迫症的病理学有关的话,那么只要降低前脑血流量,便可缓解强迫症症状。本文作者使用单光子发射扫描(SPECT)检查氟西汀对强迫症患者脑局部血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与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十分相似,临床上往往难鉴别。本文作者对26例隐脑与16例结脑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均系成年人,隐脑病人男性较多(65%),白人较多(69%);而结脑病人女性较多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介绍一种新的后颅凹血管重建术,即利用移植的挠动脉作椎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术以解决枕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所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个案报告详细介绍手术操作方法。这是应用移植桡动脉作椎动脉和后颅凹血管吻合术,以治疗椎动脉系统多发性血管阻塞的第一例报告,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IGF-1属于胰岛素家族,CNS中的IGF-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促进神经元分化的作用.血循环和脑中的IGF-1浓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并与年龄老化产生的智能减退有关.在脑缺血性损伤后,脑组织中IGF-1及其受体表达增加,能减少梗死面积,修复损伤的神经元.血管性痴呆患者组织病理学上有胆碱能活性降低,脑内炎性斑块形成等AD脑特征,IGF-1是脑内胆碱能系统潜在调节因子,并可减弱β淀粉样片断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是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IGF-1属于胰岛素家族,CNS中的IGF-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促进神经元分化的作用。血循环和脑中的IGF-1浓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并与年龄老化产生的智能减退有关。在脑缺血性损伤后,脑组织中IGF-1及其受体表达增加,能减少梗死面积,修复损伤的神经元。血管性痴呆患者组织病理学上有胆碱能活性降低,脑内炎性斑块形成等AD脑特征,IGF-1是脑内胆碱能系统潜在调节因子,并可减弱β淀粉样片断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