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模拟场景下医学生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按照2005年和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模拟不同场景对50名临床麻醉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急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结果电除颤培训前后成绩分别为(75.24±15.47)分和(84.95±7.98)分(P<0.05);单人CPR培训前后成绩分别为(71.48±10.34)分和(80.86±9.25)分(P<0.05);双人CPR培训前后分别为(71.84±11.23)分和(78.62±8.36)分(P<0.05);气管插管成绩培训前后分别为(67.26±13.12)分和(74.36±9.15)分(P<0.05);综合演练培训前后分别为(59.24±11.42)分和(69.32±9.23)分(P<0.05)。结论模拟不同场景对医学本科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急诊急救的技能和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1~2012年见习期轮转护士在急诊科培训心肺复苏前后效果的对比,探讨CPR操作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水平及急救意识。方法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进行培训前后操作成绩对比,提出常见操作缺陷。结果培训后操作合格率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培训考核,提升了见习期轮转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增强了急诊急救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加强院前医、护、司三人在心肺复苏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和评价急救小组在完成心肺复苏流程中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试验组共选取医生、护士、司机75人,随机分为25个由医、护、司三人组成的急救小组,按照河北省急诊、急救专家组制定的“三人配合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流程”的共识意见进行前期培训;对照组选取医生、护士各25人,随机分为25组,按照“全国急救大赛双人心肺复苏流程”进行培训。利用Laerdal高级心肺复苏训练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观察并记录抢救过程中胸外按压参数、通气参数及是否能够完成高级生命支持操作。结果 CG组的各项按压参数和通气参数均优于SG组( P <0.05或<0.01),并能完成气管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注射,按压占复苏的时间提升到SG组的2倍。结论三人协作的团队配合能更好的完成复苏时的基本生命支持,并能完成复苏时急需的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更接近《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可以增加复苏成功的几率,在我国猝死患者的抢救中具有可行性、应用性、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培训心肺复苏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效果。方法对培训前后护士在心肺复苏术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强化培训心肺复苏术增强了护士的急救意识及对急救现场的判断与处置能力,提高了护士的心肺复苏技术和技能。结论对心肺复苏术进行专题的培训学习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提高了真正有效救治急危重症伤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培训,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医护配合的急救技能.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采用医护同组配合模拟心肺复苏操作,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完成后理论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完成后心肺复苏的操作合格率较培训前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培训,护士的急救水平明显提高,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2010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提供有效的考核评价系统,提高学生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方法根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建立相关考核评分标准,依此培训并考核80名西藏大学医学本科在校学生。结果通过此考核评分标准,提高了学生心肺复苏的操作水平,规范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完善了心肺复苏的理论体系,使学生能更系统更有效的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结论使用规范的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可以更好的在医学生当中实现培训并普及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急救流程下心肺复苏现状和其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水平。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3月,昆明市所属城区院前心搏骤停(CA)1242例中,小于30min并行心肺复苏(CPR)的26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急救的平均时间为12min,远远大于心肺脑复苏安全时限4~5min,CPR成功率约为4.88%,出院率约为2.60%。急救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前曾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多为家属实施)8例,占3%。结论:"生命链"的中断严重制约CPR的成功率及出院率;为提高院前CPR成功率,普及公众CPR技能培训和提高院前专业急救水平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对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详细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后急诊9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效果,与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未培训时的76例心肺复苏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培训组复苏成功率47.91%(46/96)、存活出院人数10.42%(10/96)、脑功能恢复良好人数3.13%(3/96),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培训后医护人员急救操作熟练,培训组除颤操作耗时、气管插管操作耗时、所有急救操作总耗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过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后,能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基层医院急诊科应常期不懈地进行高级生命支持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演练在提高急诊科医护团队应急能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8月本院的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8期案例模拟演练培训,每两期进行一项重大案例的理论培训、案例抢救演示及模拟演练考核,评估培训前后护士长及医生主任的主观评价、客观考核评价、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培训后的护士长及医生主任评估结果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医护人员的急救流程、仪器及药物应用、操作技巧、特殊情况处方法等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模拟演练培训能够提升急诊科医护团队的应急能力,从而提升各项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C活动在提高急诊护士对心肺复苏掌握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急诊科护士进行现状调查,发现影响急诊护士对心肺复苏掌握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业务学习培训效果不佳、75.9%的护士对美国心脏学会AHA的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不全理解,基础生命支持(BLS)及高级生命支持(ACLS)的流程不完善,对此制订及实施相关对策,并对开展QC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QC活动后CPR相关理论考核平均(90.4±4.5)分,双人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平均(92.0±3.9)分,急救现场平均评估准备时间(18.9±4.5)秒,较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QC活动,提高了急诊护士对2010年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脊柱外科护士进行颈椎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急救流程的培训+演练,提高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方法对30名脊柱外科护士完成颈椎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急救流程的培训+演练,培训+演练结束后对全体护士发放反馈问卷。结果感到帮助较大或很大者占绝大多数,认为有必要进行急救流程培训+演练者占100.0%。结论培训+演练提高了脊柱外科护士的临床急救综合能力,增加了护士临床应急处置时的信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急救能力培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并观察分析。方法回顾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培训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24人,将所有急救护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理论培训,实验组采取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两组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经过考核标准评定证实,实验组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能够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及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新上岗一年内的5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研究组实施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操作考试,综合能力以及学员问卷调查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经过为期一年的培训后,两组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评分、综合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研究组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87.32±10.28)、(95.48±5.13),基础理论、护理操作技能、精神科专科知识、应急处理能力评分分别为(8.5±0.4)、(9.1±0.4)、(9.4±0.4)、(8.5±0.5),对教学模式、自身能力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总体收获的满意度分别为96%、80%、80%、76%、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精神科新上岗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其精神科专科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短时间内适应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新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新入院的护士23名作为实验组,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新入院的护士2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即老师讲新护士听的教学法培训,实验组采用拟定的临床可能出现的急诊表现及应急情景进行模拟培训。于培训结束后考核新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单项技术操纵和综合操作(如应急流程),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护士综合操作较规范熟练,理论考试和单项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情景模拟教学法更能激发新护士的学习兴趣,安全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应急能力提高。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相结合,是提高新护士综合应急能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武义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12-213
院剪急救机构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的瓶颈。针对当前院前急救机构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的现状和成因,要稳定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队伍,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收入待遇,需要增加急救机构编制,充实急救人员数量,需要提升专业发展空间,畅通急救医生出路。  相似文献   

16.
袁海霞  蔡清华  何翠兰 《安徽医药》2018,22(5):998-1000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培训的效果,以期为护理学教育及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际依据.方法 68名急诊新护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低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认为培训内容合理占94.12%、培训方式灵活占97.06%、圆满完成任务占94.12%,而对照组分别为76.47%、79.41%、73.53%,两组培训方法在内容、方式及完成培训任务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和技能成绩提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培训优于传统培训方法,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有效管理护理团队,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袁逊  薛峰  夏根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85-186,188
目的调查东莞市塘厦镇2009年1~12月完整年度的"120"院前急救资料,为"120"院前急救的组织管理提供客观资料。方法以东莞市塘厦医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完整年度的院前急救病历为基础,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年龄、性别、出车时间、出车量、病种分类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组出车共3 755次,空车数674次(17.9%),2辆以上同时出车390次(10.39%),男性患者1 965例,女性患者1 116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时间段分布上在20:00~24:00、00:00~04:00、10:00~14:00形成3个急救高峰。高发年龄为20~29岁、30~39岁2个年龄组,占全部院前急救总数的61.06%。院前死亡占3.51%,以非创伤死亡为主。结论 (1)创伤仍是院前急救的主要方向。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以及安全生产教育可望大大降低创伤的发病率。(2)重视对院前急救的制度建设。管理与合理投入、加强急救中心的急救技术培训对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院前及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394例院前及急诊内科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年度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急诊室急诊内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冬季高发;男、女比例为2.28:1,且多发生于19~70岁年龄段;入院1h病死率最高(32.7%);死亡原因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神经系统疾病(25.9%)、中毒(19.3%)、心血管疾病(18.8%)、呼吸系统疾病(9.4%)。结论医院应重视急诊科建设,加强对大众健康知识的普及;急诊科应加强人员的培训,拟定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同时加强与其他各科室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快速、全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在医疗救援队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应急救援医疗队于2012年赴皖某地参加野外驻训任务3个月,运用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对41名护理人员进行评价,比较驻训前、中、末期的能力水平变化.结果 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较快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保障水平.结论 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为医院应急救援医疗队护理人员抽组、培训、考核提供了依据,对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来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59-160
突发化学中毒事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紧急医疗救援的主要任务之一。化学中毒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整体建设,化学中毒紧急医疗救援预案的制定,紧急医疗救援队伍的建设、培养,技术和后勤保障工作,医护人员现场救援时的安全防护,现场急救措施的合理性是突发化学中毒事故紧急医疗救援应重视的问题.是救援行动能迅速、准确、高效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