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等功效。人参中富含皂苷类、多糖类、氨基酸及多肽等多种化学成分。小分子肽是多肽的一种,具有分子量小、易于吸收等优点。目前小分子肽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经过大量文献检索汇总后,对人参中小分子肽的分离纯化方法、化学结构鉴定、药理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综述。为其研发有关的食品、保健品和临床营养科膳食提供一定参考及理论依据,并对其将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物景洪哥纳香中苯乙烯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和MS、NMR等波谱鉴定技术。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苯乙烯内酯类化合物(1)-(6)。结论: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丁烯酸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植物肽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离、纯化技术和结构鉴定等研究手段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肽类化合物从天然植物中分离得到,如寡肽、环肽等,并对这些植物活性肽的化学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近10年来有代表性的植物肽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和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植物活性肽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绵萆薢中甾体皂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谭大维  康利平  吕宁  张洁  马百平 《中药材》2006,29(11):1176-1179
目的:分离、鉴定绵萆薢根茎中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及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种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Ⅰ),原薯蓣皂苷(Ⅱ),原纤细薯蓣皂苷(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绵萆薢中分离得到的呋喃型甾体皂苷。  相似文献   

5.
竹节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节参中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制备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成分,应用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竹节参中分离得到了5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巨花雪胆皂苷B(1),竹节参皂苷Ⅴ(2)、IV(3)、IVa(4)和Cynarasaponin C(5)。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5为首次从人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鉴定刺五加叶提取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刺五加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分析确定结构。结果与讨论:从刺五加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原儿茶酸甲酯(3),原儿茶酸(4),对羟基苯甲酸(5),丁香酸(6),绿原酸(7),松柏苷(8)。其中化合物2、3、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8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猫眼草全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2个酚酸类化合物及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galic acid,Ⅰ)、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Ⅱ)、trans-2-(4″-hydroxy-3″-methoxybenzyl)-3-(3′,4′-dimethoxybenzyl)butyolactone(Ⅲ)、trans-2-(3″,4″-dimethoxybenzyl)-3-(3′,4′-dimethoxy-benzyl)butyolactone(Ⅳ)、异美商陆酚(isoanmericanon A,Ⅴ)。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取猪血中具有抗高血压活性的多肽成分.方法:通过体外模拟体内代谢,采用酶解法、超滤法、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结构鉴定.检测猪血源抗高血压活性肽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体外活性跟踪;检测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尾动脉收缩压(SBP)的影响,并进行体内活性验证.结果:获得活性多肽pep4,氨基酸序列VVLLGDV,相对分子质量714 Da,具有较强的体外ACE抑制活性,IC50=0.325 g·L-1;多肽pep4在1~36 h内对SHR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P<0.05),给药后15 h抗高血压效果最为明显,SBP降低10 ~ 25 mmHg,(P<0.05).结论:从猪血中分离多肽pep4,具有明显抗高血压作用,以猪血源寻找抗高血压活性肽,具有新型降压药物的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C4300,Sephadex G-5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鹿瓜多肽注射液组方成分梅花鹿骨提取物的多肽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纯化得到2个多肽类化合物,其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z 1 489.868 5和m/z 2 113.870 6。通过MALDI-TOF-MS及ExplorerTM软件从头测序(De Novo测序)分析,鉴定了2个多肽类化合物的N端(氮端)一级序列,分别为NH2-Gly-Pro-Val-Gly-Pro-Thr-Gly-Pro-Val-Gly-Ala-Ala-Gly-Pro-Se-Gly-Pro-Asp(梅花鹿骨18肽,1)和NH2-Ala-Gly-Pro-Ala-GlyPro-Leu-Gly-Pro-Leu-Gly-Pro-Leu-Gly-Pro-Leu-Gly-Pro-Pro-Asp-Ser-Try-Asp(梅花鹿骨23肽,2)。1和2均为新多肽。  相似文献   

10.
连翘果实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全面地阐明中药连翘的活性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果实的化学成分,并通过ESI-MS/MS及1D-和2D-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出24种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类型分别属于木脂素、黄酮、环己乙醇衍生物、三萜和神经酰胺.结果和结论:发现化合物1~10为首次从中药连翘果实中分离得到的神经酰胺类化合物,其中1,2,4,5的结构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色谱技术在中药白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药白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和结构鉴定已有了长足发展。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白芷研究中的广泛运用,使白芷的定量分析方法体系、质量指标体系和提取工艺优化等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文章对近5年的有关文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石上柏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色谱等方法分离,经过理化常数测定及UV、IR、~1HNMR、~(13)CNMR、El-MS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双黄酮类化合物,2个甾醇类化合物和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I)、棕榈酸(Ⅱ)、豆甾醇(Ⅲ)、谷甾醇(IV)、扁柏双黄酮(V)、穗花杉双黄酮(Ⅵ)、7,4′-二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VII)、莽草酸(VIII)、丁香酸(Ⅸ)、咖啡酸(Ⅹ)。结论:化合物Ⅸ、Ⅹ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物质,具有抗菌、细胞毒素,杀虫、昆虫拒食及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作用。随着植化分离手段和结构鉴定方法的提高,先进的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该类化合物和相关生物活性被报道。讨论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结构的关系,旨在促进对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何首乌毛状根中蒽醌类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中的蒽醌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何首乌毛状根的60%乙醇提取物,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利用理化性质和现代谱学方法将其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I)、大黄素甲醚(II)、大黄酚(III)、芦荟大黄素(IV)和大黄酸(V).结论:上述5个药理活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动物药在传统医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其临床应用和药理活性一直是研究的核心。其中,动物来源的蛋白质和肽被认定为其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肽类药物有望成为国际药物研发的新热点,动物药因富含潜在药效活性肽而成为备受关注的“宝库”。通过综述现有相关文献,系统总结动物源药物中活性肽的药理功能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常见肽的分析鉴定和发现方法,特别强调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研究动物源药物肽类成分方面的应用策略和现状,及其在动物源药物中的肽成分研究中显示出的独特优势。该技术在动物源药物真伪鉴别、质量控制及潜在活性肽的筛选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深入了解动物源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推动肽类药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分离和鉴定天然蒽醌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十年来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在分离和鉴定天然蒽醌类化合物方面的应用及新的改进方法,并对~(13)CNMR谱在鉴定天然蒽醌化合物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李万忠  何群  严守升 《中成药》2004,26(7):574-576
蝎毒是一类由数种多肽构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毒素,每种多肽由20~80个氨基酸组成,分为昆虫毒素和哺乳动物毒素,已分离纯化出多种哺乳动物神经毒素[1],且有商品销售.近代研究表明蝎毒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而且不同结构的蝎毒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理、药理作用.有关蝎毒的采集、提取、分离、鉴定、生理、生化、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这对蝎毒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蝎毒的采集、提取、分离、鉴定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心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云南红豆杉心木经乙醇等进行提取分离。经波谱法,理化常数,文献数据对照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 我们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2个),其余2个有待进一步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9.
天然碳苷类化合物的化学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修梅  王军宪 《中草药》2004,35(5):590-593
随着天然产物化学的迅速发展,植物体内越来越多的二次代谢产物得到了单体分离和结构鉴定,其中大部分都具有糖苷的性质。过去几十年中对苷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是围绕O-,S-和N-苷进行的,而碳苷类化合物由于其分析上的复杂性,一直较少有人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肽(peptide)是指由2~5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介于小分子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易吸收、靶向性强和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研究热点之一。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肽类物质,传统煎、熬、煮的用药方式,能够有效利用此类成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物活性。而目前实验室中的中药成分研究多数采用高浓度醇提方法,可能造成众多天然药物中肽类成分被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中的肽类成分是发挥传统药效的重要成分。作者结合多年研究以及文献检索,提出了“中药肽——表达中药功效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小分子与蛋白之间,由2个或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化合物”的概念,进而总结中药肽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肽的结构确定方法与路径,对基于“整体观”和大数据的现代化中药肽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将人工智能预测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相结合,提升中药肽发现的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不同中药肽和不同靶点之间的全息图像,为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肽创新药物设计及相关健康产品研发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