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 探索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方法 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预计无困难气道并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常规用纯氧行预给氧(n=40);Ⅱ组患者全麻诱导前空气面罩通气(n=40).两组患者均由两位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诱导期间进行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由助手进行气体的调整(给纯氧或给空气)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相关指标的观察记录.在完成气管插管前SpO2低于90%则认定为失败病例,同时给予纯氧面罩通气.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均不予通气,直至SpO2降至90%.记录失败病例数,无通气安全时限(即无通气状态下SpO2≥90%的持续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长.结果 两组均无失败病例.Ⅰ组和Ⅱ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分别为469.5±143.0 s和63.6±20.0 s,气管插管时长分别为34.4±12.6 s和32.8±9.6 s.两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均显著大于气管插管时长(P<0.01).两组的气管插管时长的差异以及气管插管完成时SpO2≥90%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著小于Ⅰ组(P<0.01),且和体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对于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空气面罩通气情况下的全麻诱导可提供较充足的无通气安全时限以完成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
静脉快速诱导无通气期安全时限的探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王儒蓉,闵龙秋,周庆快速诱导插管是全麻常用方法,在快速诱导前多常规给病人吸纯O。去氮(预吸氧)以增加肺内氧储备,防止气管插管时无通气期引起低氧血症。本文观察无通气期SPO。(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头高15°斜坡体位能否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方法择期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头高位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T组采取头高15°斜坡位,C组采取去枕平卧位。诱导前2min开始面罩吸入纯氧,静脉诱导插管,诱导期间不采用辅助或控制通气,记录无通气安全时限(呼吸停止至SpO2降至90%)后再机械通气。记录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后、SpO2降至90%时的血压(mmHg)、心率(b/m);分别于吸氧2min时、SpO2降至90%时抽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观察胃胀气情况。结果T组无通气安全时限为(562.3±96.6)s,C组为(462.0±136.1)s,二者有显著差异(<0.05)。动脉血气分析、心率、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2组均无胃胀气发生。结论全麻诱导期采取头高15°斜坡位,可以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4.
延长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诱导期困难插管等原因造成的机体缺氧问题历来是麻醉学科的重要课题。除了选用各种工具和手法尽可能缩短气管插管操作的时间外,通过延长无通气时限亦可降低机体缺氧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无通气时限(duration of non-hypoxic apnoea)是指停止通气  相似文献   

5.
静脉快速诱导是目前最常用的全麻诱导方法,但是快速诱导后进行气管内或支气管内插管是在无通气状态下进行的,因此,这种无通气状态持续的时间究竟以多少为好,即其安全时限有多长,乃是一个值得研究并涉及病人安危的实际问题。我院从1979年7月到1980年11月,对静脉快速诱导无通气期间病人动脉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张力的改变进行了测定,共3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病例与方法 一、病例: 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从18~64岁。全部病例均选自择期手术,术前经体格检查、χ线透视或拍片,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40%氧浓度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无通气时限的影响戴培静,李彩虹(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223300)临床上通常采用全氧浓度来保证气管插管无通气麻醉诱导时的氧贮备,1995年1~6月我们选择20例胸科手术病人,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持续监测下,于麻醉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高位无正压通气快速顺序诱导在急诊饱胃患者全麻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急诊饱胃患者采用头高位无正压快速顺序诱导,让患者由自主呼吸进入无通气状态,诱导药注入后45~60s内经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及插管后呼吸末二氧化碳的情况及有无呕吐误吸情况。结果:麻醉诱导过程中无1例发生呛咳、呕吐、反流。结论:头高位无正压通气快速顺序诱导方法避免了急诊饱胃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不适及由气管刺激引起的呕吐,是处理急诊饱胃患者安全、可行的方法,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与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选出对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的辅助通气方式。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Ⅱ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全程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分别记录患者在全麻诱导前、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后的中心静脉压值(CVP),比较两组CVP值的变化。结果全麻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后两组CV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诱导时Ⅱ组CVP值明显比Ⅰ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小,较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较大,但持续时间很短,在气管插管后,这种影响即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比较全身麻醉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与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老年人中心静脉压的影响,选出对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的辅助通气方式.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全身麻醉的老年病人47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II组在全麻诱导准备插管前采用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全程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分别记录病人在全麻诱导前,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后的CVP值,比较两组CVP值的变化.结果 全麻诱导前两组的CVP值无明显差异(P>0.05),全麻诱导时II组的CVP值明显比I组低(P<0.05),气管插管后II组的CVP值明显比I组低(P<0.05).结论 两组相比,全麻诱导时低潮气量高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小,较高潮气量低频率辅助通气对CVP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呼吸取代加压预充氧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胃扩张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诱导后意识消失,呼吸停止,麻醉机面罩加压预充氧75 s后气管插管;观察组30例,诱导前嘱患者深慢呼吸一直持续至诱导后呼吸停止,不再加压预充氧,患者处于无通气状态,约75 s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开始诱导给药即刻(T0)、呼吸停止即刻(T1)、气管插管后开启机控通气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术中胃扩张度评分、术后胃肠通气时间及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均无呛咳,T1及T2,MAP、HR、SpO2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MAP、HR、SpO2与T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扩张度评分高于观察组,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例数多于观察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较观察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呼吸取代加压预充氧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王琼  刘益朋  王勇△ 《广东医学》2021,42(9):1026-1029
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前常经历一段窒息时间,窒息时间越长,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其程度也越严重,诱导前以各种方式进行预充氧以延长窒息“安全时限”意义重大。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是一种新型无创通气技术,通过鼻导管将加温、湿化的高流量气体输送给患者,维持相对恒定的FiO2,可进行正压通气,改善氧合,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ICU、急诊科等,近几年HFNC在窒息氧合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不仅延长了窒息氧合时间,还可清除CO2,兼具通气和换气功能,已成功应用于全麻气管插管期。本文将HFNC在全麻气管插管诱导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插管全麻诱导在饱食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5例急诊饱食病人使用改制的带囊气管导管盲探下插入食管,气囊充气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结果25例病人,盲探食管插管24例一次成功,其中20例全麻快速诱导插管,5例全麻慢诱导插管,25例病人均无食管出血、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患者损伤小,全麻诱导快速平稳,解决了饱食手术病人全麻诱导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可引起严重循环系统反应,近年来曾探讨过多种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此副反应,利弊互见。艾司洛尔为新的超短效β受体阻滞剂,本研究对其用于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进行了观察。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择3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麻患者,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病人80例,随机分为全麻气管插管(T)组,全麻喉罩(L)组,每组40例.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1mg/kg,静脉诱导3分钟后,插入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通气、心率、血压,及切皮、术中、拔管后血压、心率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时血压和心率波动大于喉罩植入。结论:插喉罩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不如气管插管剧烈,且操作简单,对咽喉刺激小,插入或拔出时,心血管反应明显小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5.
本组观察了22例全麻病人诱导插管期间SpO_2和PEtCO_2的变化。按插管无通气时限的不同分为A组(1min)和B组(2min)。通过面罩吸氧和手法人工通气,A、B两组病人SpO_2分别由96±0.45%和96±0.20%升至98±0.28%和98±0.16%,PEtCO_2分别由4.54±0.63kPa和4.63±0.40kPa降至3.41±0.60kPa和3.58±0.47kPa,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两组间无差异。插管后A、B两组SpO_2均维持在98%以上,PEtCO_2则分别升到4.78±0.55kPa和4.93±0.58kPa,与插管前比较有显著差异,虽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已呈明显上升趋势。提示了在插管无通气状态下1~2min内,缺氧不是主要的危险,而二氧化碳蓄积所带来的危害值得警惕和避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大泡自发气胸病人在麻醉期间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方法:为了预防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的肺大泡破裂,本组麻醉诱导面罩吸氧应用法控制呼吸囊辅助通气和控制通气时,轻压呼吸囊,使胸廓略有起伏,血氧饱和度在基础状态下逐渐上升,同时监测气道压力,使气道压不超过20cmH2O(1.96kPa),以SpO2平稳上升为手法控制呼吸囊的适宜程度,同时选用双腔管插管。结果:本组28例肺大泡自发性气胸在麻醉期间无1例出现麻醉期间肺大泡破裂。结论:对此类病人选用全麻快速诱导,双腔管插管,手法控制通气量,严密监测SpO2和气道压,可防止肺大泡破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英国捷利康公司生产的新型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异丙酚代替硫贲妥钠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的麻醉剂,以观察该药在全麻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30 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异丙酚原液静脉注射,Ⅱ组异丙酚原液注射后注射芬太尼。观察两组病人的心血管反应。结果:单纯异丙酚组和伍用芬太尼组均有血压下降趋势,伍用芬太尼组下降明显,幅度为9.98% (P< 0.01),单纯异丙酚组心率加快12.5% (P< 0.05),伍用芬太尼心率无改变。结论:异丙酚用于全麻诱导具有心血管反应较轻,作用迅速,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特点,尤其对于高血压病人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氟芬合剂用于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青海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王云,崔毅民,钱富成为预防使用喉镜与气管插管时所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我们在全麻诱导前静注氟芬合剂。观察对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副反应的预防效应、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30例择...  相似文献   

19.
力月西和咪唑安定用于全麻诱导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心肺功能无明显异常的成年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组(进口咪唑安定),Ⅱ组(力月西)。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观察整个围管期血压(SBP、DBP)、心率(HR)的变化,并观察诱导给药时闭眼、睑毛反射消失及意识消失时间。以入室值为对照,各时值的SBP、DBP、HR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认为两种制剂均可用于全麻诱导,并与其他药物合用可取长补短,达到气管插管所需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0.
喉罩及气管插管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循环和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合并高血压全麻患者,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方法选择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全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全麻气管插管(H)组,全麻喉罩(L)组,每组50例,ASAⅠ-Ⅱ级,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3mg/kg,维库溴铵0.15mg/kg,静脉诱导3min后插入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通气、心率、血压。结果气管插管组拔管时血压和心率波动大于喉罩组。结论插喉罩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不如气管插管剧烈,拔管时病人对喉罩耐受程度大于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