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科1950-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拟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首先由中国的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之名报道,在日本,KIMURA等人于1948年首先报道,并随后称为木村氏病(Kimura’s disease)。此外,本病还有“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结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滤泡增生症候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等名称。在欧美文献中,有的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与该病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文献对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HE)50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別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A L H E)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皮损为暗红色小丘疹或结节,通常发生于耳或耳前区,多为单发,20%患者为多发皮疹。文章报道1例皮损多发、散在的A LH E患者,该患者随后出现淀粉样苔癣。虽然以前已有伴发K im ura病的淀粉样苔癣的文献报道,但是尚无伴发A LH E的淀粉样苔癣的报道。二者的并发提示,A L H E是一种性疾病,因为导致基底层受损的炎证过程是淀粉样苔癣发生所必需的。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多并发淀粉样苔癣1例@Shankar S.$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Ealing Hospital, Uxbri…  相似文献   

5.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管淋巴样增生(附3例报告)一院皮肤科杨维玲张岩刘丽丽关希丽姜美波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ngi-olymphoidhyperplasiawitheosinophilia,AL-H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增生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1例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常规HE染色方法,分析和观察1例ALHE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结果 该病例以枕后包块就诊,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血管的增生,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呈特征的上皮样,可内衬血管腔,突入血管腔内生长,或在血管旁间质内呈实性片状或条索状生长.间质伴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而淋巴细胞的浸润相对不明显.结论 ALHE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上皮样增生,以上皮样血管瘤进行命名较为妥当.ALHE与Kimura病应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 ELG)临床上比较少见.常表现为慢性炎症性改变,可见皮下肿瘤样结节.多见于东方人,好发于头颈部,常伴大唾液腺、泪腺肿大和区域淋巴结病变.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现结合病例并对该病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林洁  谷士贤  周道斌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224-1224
患者男,25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多发皮疹、结节,逐渐累及全身,结节表面破溃、溢脓。1年前因发现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穿刺,未明确诊断。查血常规:白细胞19.8×109/L,血小板373×109/L,外周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0.26,皮肤病理:皮下组织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骨髓穿刺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40。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曾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羟基脲治疗,但症状不断反复。半年前皮损加重,结节破溃、糜烂,渐融合成大的溃疡面,伴间断低热。患者体重近1年下降约20kg。体格检查:全身多发暗红褐色大小不一红…  相似文献   

10.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是一种病因不明、对放射线敏感、切除后可复发但预后较好的良性疾病。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好发于头颈部,以腮腺为主,其次为眼睑、眼眶、颌下及上臂等部位。临床表现为对称的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伴瘙痒和色素沉着。本病应与巨淋巴结增生症、淋巴结核、唾液腺肿瘤、淋巴结转移瘤尤其是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相鉴别。治疗方法包括放疗、激素疗法和手术治疗。该病特点是属于良性疾病、预后好、不恶变、不转移。本文作者对ELG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现状和一些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许志辉  黄方  黄建强 《新疆医学》2022,(4):472-473,488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颈部单侧、无痛性颈淋巴结病变或皮下结节,可以伴有周围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2.
耳后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报告王德福,胡叶芬,邓良珍,韩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关键词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嗜酸细胞增多症1临床资料女,29岁。因右耳后肿物4+年疑为血管瘤于1993年4月23日入院。4年前发现右耳后一约豆粒大肿物,无红...  相似文献   

13.
陆萍  陆磊  杨瑞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1):84-85,F004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LH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ALHE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ALHE病灶位于真皮和(或)皮下组织,由许多小毛细血管组成。且往往围绕一中等大的血管排列,肿瘤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Vim,FⅧRAg,CD34,而CK,EMA,Lysozyme,CD68均为阴性。桃李巴细胞表达CD45,CD3,CD45RO,CD79a,CD20。局部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结论:ALHE以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增生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可能起源于小动脉或静脉,组织学形态与淋巴结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4.
郑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124+132-124,132
目的总结临床常见的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案例。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与腮腺肿瘤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腮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患者血常规中可见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大于6%以上,绝对值大于0.5×109/L以上。腮腺肿瘤患者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相对值小于6%,绝对值小于0.5×109/L。结论血嗜酸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之主要特征,此数值虽然不能对本病作出明确诊断,但对于术前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永刚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0):79-79,F0004
报告一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女,73岁,胸闷憋气半年,周身皮疹2周。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率明显升高。骨髓相: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少量淋巴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诊治体会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吴慧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Angiolymphoidhyperplasiawitheosinopilia.ALH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增生性疾病。本病较少见,临床上常常误诊,治疗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果:患者为37岁男性,5年来反复发作皮疹、皮肤结节、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和肾病综合征,经病理检查证实,肿大的淋巴结为Kimura病,皮下结节为ALHE,肾病变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结论:imura病和ALHE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表现,并可合并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果:患者为37岁男性,5年来反复发作皮疹、皮肤结节、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和肾病综合征,经病理检查证实,肿大的淋巴结为Kimura病,皮下结节为ALHE,肾病变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结论:imura病和ALHE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表现,并可合并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19.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细胞增生(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cosinophilia简称AHE)是一种少见疾病,活体组织检查以大量淋巴样细胞、嗜伊红细胞浸润、血管增生为特征。本文报告一例表现为头皮多发性肿块,经手术切除后随访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为白细胞数的0~7%,直接计数为(0. 05~0.45)×109/L,超过正常后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有防御功能,但其增多也可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原因不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高度增生,并伴有多种器官损害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