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颈部血管成像(3D—CE—MRA)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患者行颈部血管3D—CE-MRA检查,双日检查者采用testbolus+3D—CE—MRA扫描,共检查49例患者,单日检查者采用carebolus+3D—CE—MRA扫描,共检查38例患者,评价图像质量并分析病变血管情况.结果87例患者采用两种方法扫描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3D—CE—MRA图像清楚显示了血管病变部何肢性质。结论3D—CE—MRA是无创、安全、便捷、可靠的颈部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可以代替诊断性的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74例临床怀疑有颈部血管疾病行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应用高级血管分析(AVA),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进行重组.结果:74例颈部血管均显影良好,其中正常无病变8例,颈总、颈内动脉狭窄33例,椎动脉狭窄9例,单支血管病变4例,多支血管病变38例,发生钙化36例,椎动脉起源变异2例,单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3例,单侧椎动脉完全闭塞1例,颈内动脉动脉瘤5例.结论:128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对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有方便、直观、准确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疑诊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首先行血管剪影,然后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结果MSCTA证实,98例患者中48例有颈部血管病变,其中,动静脉瘘6例,动脉瘤3例,大动脉炎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以及椎动脉或颈动脉(颅外段)狭窄31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诊断颈部血管病,并为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拟诊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患者行颈部3D CE-MRA。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23例患者共230个节段血管,3D CE-MRA显示了227个节段,共诊断出74处(32.6%)狭窄,其中28处轻度狭窄,22处中度狭窄,20处重度狭窄,4处闭塞;DSA共显示了230个节段的血管,共诊断出69处(30.4%)血管狭窄,其中24处轻度狭窄,23处中度狭窄,19处重度狭窄,3处闭塞。与DSA相比,3DCE-MRA对颈部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动脉闭塞的显示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5.71%、90.91%、90%和75%,两种检查方法对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良好的一致性(κ=0.921,P=0.000)。结论 3.0T 3DCE-MRA能够可靠的评价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基本可以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实时图像合成(SonoCT)技术在颈部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SonoCT技术对12例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进行检查,并与普通超声进行对比。结果12例动脉硬化,SonoCT与普通超声图像比较斑点的影响明显减少,改进了对比分辨力。同时发现血管图像的伪像被抑制,并增加了实时结构的内容;斑块边界和界面可见度得到改善;血管的内膜及软斑清晰可见;较小的斑块可被SonoCT检出。结论与普通超声比较,SonoCT可减低伪像与干扰,提高图像质量,有增加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阳性检出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E-MRA成像技术在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 TX双射频源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和NV-16头颈联合线圈,对92例临床怀疑有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成像,对比研究得到的图像.结果 3D-TOF-MRA检查中,图像Ⅰ级62例,占67.4%;Ⅱ级16例,占17.4%;Ⅲ级14例,占15.2%.CE-MRA检查中,图像Ⅰ级83例,占90.2%;Ⅱ级4例,占4.3%;Ⅲ级5例,占5.4%.CE MRA相比3D-TOF-MRA,得到的Ⅰ级图像增加了21例,增加了33.8%;得到的Ⅱ级图像减少12例,减少了75%;得到的Ⅲ级图像减少了9例,减少了64.3%.结论 CE-MRA技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在磁共振颈部血管成像中具有明显优势,可常规用于颈部血管病变的磁共振成像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线阵探头(HFLP)、低频凸阵探头(LFCP)联合应用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比较高频、低频探头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的显示情况.方法 对100例受检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试验组创新性采用高、低频探头联合扫查,观察55例,对照组常规高频线阵探头扫查,观察45例,分别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血管流速等情况.结果 不考虑受检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差异,试验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显示率为56.4%,对照组为34.6%;试验组中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为75.9%,对照组为56.8%,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及低频凸阵探头检测颈部血管,局部动脉内中膜显示率及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局部血管狭窄漏诊情况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MSCT 3D成像在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SCT 3D成像在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54例肾上腺病变和10例正常肾上腺进行薄层扫描.采用Marconi-MX8000型CT机的工作站及其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3D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透明重建.对照手术结果分析3D重建图像对肾上腺病变腹腔镜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4例肾上腺病变中,皮质腺瘤35例,嗜铬细胞瘤11例,髓性脂肪瘤4例,囊肿4例.MPR、VR及透明重建的图像均清晰地显示肾上腺病变的立体结构及其毗邻器官、血管的关系.在3D图像指导下全部病例均成功地实施了后腹腔镜切除术.结论: 3D成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肾上腺病变的形态轮廓、大小及其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为腹腔镜手术提供极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3.0T磁共振CE-MRA在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T超强磁场磁共振三维增强MRA(3D CE-MRA)对腹部、盆腔、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EXCITE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对61例拟诊腹部至下肢血管病变的受检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36例行DSA检查。将腹部至下肢血管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个部分,由2位影像学专家独立对3D CE-MRA和DSA资料作出分析。结果61例受检者腹部至下肢血管3D CE-MRA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显示清晰。8.2%(5/61)受检者未见异常,91.8%(56/61)受检者显示共计601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粥样斑块43.4%(261/601),动脉狭窄22.0%(132/601),动脉闭塞29.5%(177/601);动脉迂曲2.7%(16/601);动脉瘤1.5%(9/601);动脉夹层0.5%(3/601);肿瘤压迫或包绕血管0.5%(3/601)。36例3D CE-MRA与DSA比较,3D 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3D 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P=0.01),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3D CE-MRA存在高估。结论3D 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评价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的方法,其诊断价值可与DSA相媲美,尤其对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至腘动脉主干(1~3级血管)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几种时间飞跃(TOF)法血管成像,探讨滑动间隔Ky(SLINKY)技术在头,颈部MR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病人和5例志愿者进行血管成像,其中26例均行SLINKY成像,18例行多重叠薄层块采集(MOTSA)成像,16例行三维(3D)单个容积血管成像,12种行二维(2D)血管成像。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血管分支的显示,血管管壁的光滑度和血管连续性,每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均分为3个等级。定量测量图像信噪比(SNR),血管对比/噪声比(C/Ns)以及扫描时间。结果:SLINKY能非常好地显示血管分支,同时具有很好的血管管壁光滑和血管连续性,除与MOSTA的小血管显示,与单个容积成像的血管管壁光滑度和血管连续性三者在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外,SLINKY图像在上述3个方面胜过其他3种图像(P<0.05),SLINKY图像无论是大血管还是小血管的SNR和C/Ns(除中,小血管的SNR和C/Ns与MOTSA,颈内动脉虹吸段的SNR与单个容积成像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外)均高于其他3种图像(P<0.05)。另外,尽管SLINKY的扫描时间比单容积成像和2D成像要长,但比MOTSA要短,表明像(P<0.05)。另外,尽管SLINKY的扫描时间比单容积成像和2D成像要长,但比MOTSA要短,表明SLINKY图像并未牺牲扫描时间。结论:SLINKY技术是目前头,颈部非增强MR血管成像,特别是动脉成像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