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碳酸锂增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吸收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碳酸锂对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甲状腺摄碘功能,延长有效半衰期(Teff)及增强^131I吸收剂量的作用。方法5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250mg/次,4次/d,连用一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B610mg/次,3次/d,连用一周。两组均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24h甲状腺吸^131I率及Teff,通过自身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及可能影响因素相关分析以评价试验效果。结果碳酸锂组24h吸^131I率明显提高,Teff明显延长,^131I吸收剂量增加,其24h吸1311率提高与Teff延长有关。结论碳酸锂能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131I率甲状腺摄碘功能,延长Teff,明显增强甲状腺^131I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碳酸锂对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甲状腺摄碘功能,延长有效半衰期(Teff)及增强131Ⅰ吸收剂量的作用.方法 5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250mg/次,4次/d,连用一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维生素B610mg/次,3次/d,连用一周.两组均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24h甲状腺吸131Ⅰ率及Teff,通过自身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及可能影响因素相关分析以评价试验效果.结果碳酸锂组24h吸131Ⅰ率明显提高,Teff明显延长,131Ⅰ吸收剂量增加,其24h吸131Ⅰ率提高与Teff延长有关.结论碳酸锂能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131Ⅰ率甲状腺摄碘功能,延长Teff,明显增强甲状腺131Ⅰ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用人甲状腺刺激单克隆自身抗体(M_(22))替代人重组甲状腺刺激激素(rh TSH)作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治疗前提高癌细胞对~(131)I摄取的药物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小鼠每只肌肉注射M_(22)Ig G(1μg);对照组小鼠肌肉注射等体积缓冲液,24 h后进行甲状腺摄~(125)碘率的测定。取一只对照组小鼠及一只实验组甲状腺摄~(125)I率最高的小鼠的甲状腺做组织学检查。结果(1)肌肉注射M_(22)Ig G 24 h后,甲状腺摄~(125)I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25.28±8.69;17.56±2.07 P=0.0290.05)。(2)甲状腺组织学切片(×200,HE):肌肉注射M_(22)Ig G(1μg)28 h后小鼠甲状腺切片显示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肥大,滤泡腔中胶质含量减少,间质水肿。结论本研究证明人甲状腺刺激单克隆自身抗体(M_(22))能够有效地刺激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摄取率,从而提供了用人甲状腺刺激单克隆自身抗体(M_(22))替代人重组甲状腺刺激激素(rh TSH)作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131)I治疗前提高癌细胞对~(131)I摄取的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吸[1] 131I率是体内甲状腺摄碘功能状态的具体体现,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甲状腺吸131I率最高峰(峰值)及其出现时间(峰时)均有所不同.131I有效半衰期(Teff)是反映131I在体内生物代谢和物理衰变等综合作用的一项指标,变化很大,范围为1.6-7.5天.二者之间彼此相关,我们收集了比较了242例拟I治疗的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吸131I率曲线和Teff,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术+^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是目前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所有DTC患者术后均应用^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但在发生转移的DTC病人约有1/3失分化,DTC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表达障碍和浓聚碘的功能丧失,使^131I治疗和T4抑制TSH治疗无法进行。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利用维甲酸(RA)诱导分化治疗DTC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甲状腺药物对甲状腺摄^131Ⅰ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甲状腺摄1 31 I率的影响及其对1 31 I治疗甲亢疗效的影响。方法 经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确诊的甲亢患者,分为未服ATD组、服ATD停药>1月组和服ATD停药<1月组。所有患者满足甲状腺摄1 31 I试验要求后作4 h、6 h和2 4 h摄1 31 I率测定,1 31 I治疗采用个性化方案。治疗后3月、6月复查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间甲状腺摄1 31 I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但高峰前移发生率在停药<1月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 .0 5 )。总的1 31 I一次治愈率达75 .3% ,但治疗效果在停药<1月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 .0 5 )。结论 ATD对甲状腺摄1 31 I率在停药时间较短时有影响,且主要影响1 31 I的有效半衰期,进一步影响1 31I治疗甲亢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甲状腺摄99m鍀(99mTcO4)率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显像、30min摄99m鍀率以及2h、24h摄131碘(131I)率,将摄99m鍀率与摄131碘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0min摄99m鍀率与2h、24h摄碘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甲状腺摄99m鍀率能有效的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8.
手术+131Ⅰ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是目前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所有DTC患者术后均应用131Ⅰ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但在发生转移的DTC病人约有1/3失分化,DTC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表达障碍和浓聚碘的功能丧失,使131Ⅰ治疗和T4抑制TSH治疗无法进行.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利用维甲酸(RA)诱导分化治疗DTC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丁正强  袁超  殷锴  张将 《安徽医学》2012,33(7):853-855
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131I)率测定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亚甲炎患者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采用甲状腺功能仪进行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并与甲亢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亚甲炎组患者血清FT3、FT4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炎组患者2 h、6 h、24 h甲状腺摄131I率(RAIU)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FT3、FT4升高呈现"分离现象"。结论核医学检查的"分离现象"是早期诊断亚甲炎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对初诊可疑的亚甲炎患者应首选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同时测定血清FT3、FT4,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核医学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摄131I试验和过氯酸钾释放试验对诊断甲状腺疾病进行评价.方法:将1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甲亢组(甲亢组,50例)、药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组(甲低1组,18例)、桥本甲状腺炎甲低组(甲低2组,25例)、激素合成障碍性甲肿组(甲低3组,17例).进行血清放免TT3、TT4、FT3、FT4、TSH、TGAb、TMAb分析,2 h摄131I率测定和过氯酸钾释放试验.结果:甲亢组血清TT3、TT4、FT3、FT4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2 h摄131I率高于对照组(P<0.05),过氯酸钾释放试验呈阴性;甲低1组、甲低2组、甲低3组TT3、FT3均低于对照组,TSH均高于对照组,2 h摄131I率均增加(P<0.05),过氯酸钾释放试验均呈阳性.结论:摄131I试验仅表示甲状腺组织的摄取功能,过氯酸钾释放试验反映的是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还应同时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TSH、自身抗体检测等系统核医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31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给服131I治疗,治疗后第2天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结果133例DTC患者一次清甲成功率为57.14%,3次累计清甲成功率为90.23%;I度残余灶、131I清甲剂量〉3.7GBq和血清TSH水平30μIU/mL的DTC患者131I一次清甲成功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分型患者(P〈0.05或P〈0.01)。结论。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残余灶大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μIU/mL时可有效提高清甲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9年6月在我科接受甲状腺癌切除术以及^131I清甲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31I清甲治疗的效果将患者分为清甲成功组(n=81)与清甲失败组(n=54)。采用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求影响^131I清甲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①经χ^2检验,两组患者的残余甲状腺质量、24h甲状腺吸碘率、^131I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残余甲状腺质量、^131I剂量是影响^131I清甲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I清甲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腺叶切除不完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平面显像结果分为腺叶切除不完全组(n=33)和腺叶切除完全组(n=70)。首次^131I清甲剂量为1.11~3.7GBq(30—100mCi)。3~6个月后复查并评估清甲效果:若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颈部无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完全;若有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不完全,需再次行^131I清甲治疗,定期随访复查清甲效果。结果实施3次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腺叶切除完全组分别为61.43%、88.89%和100%,腺叶切除不完全组分别为21.21%、46.15%和78.57%。统计学分析表明,腺叶切除完全组的第1、2次清甲疗效与腺叶切除不完全组的第2、3次清甲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不完全的DTC患者,实施^131I治疗的一次清甲成功率较低,但经2—3次治疗后同样可达到较高的清甲疗效。尤其适用于再次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或拒绝再次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 233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入院前停用甲状腺素片,同时禁碘饮食3~6周,服用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选择性行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所有患者给予口服131I后4~6个月,随访清甲治疗的效果。结果 DTC合并甲亢患者颈部超声对甲状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甲状腺显像阳性检出率为33.33%(2/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5.00%(3/4)。DTC合并甲亢患者清甲所需的131I总剂量明显低于单纯DT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4~6个月随访,13例DTC合并甲亢患者中,首次131I治疗即清甲成功的患者有11例,占84.62%,明显高于同期单纯DTC患者的一次131I清甲成功率55.90%。结论 颈部超声、甲状腺显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仍是DTC合并甲亢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DTC合并甲亢患者131I清甲疗效优于单纯DTC患者。  相似文献   

15.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x^2检验结果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x^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uIU/mL与≥60u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u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患者经大剂量131I治疗后,慢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14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行大剂量的131I治疗,在131I治疗前和治疗后的6~39个月随访中分别行唾液腺功能显像?结果:143例DTC患者中有31例(21.7%)出现慢性唾液腺损伤,131I治疗2次以上(累积剂量7.4~37.0 GBq)发生慢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31I治疗1次者(累积剂量<3.7 GBq)(P < 0.005)?结论:反复的?大剂量131I治疗引起的慢性唾液腺损伤更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切除术后诊断剂量 (185MBq)的13 1I全身显像是否会产生甲状腺组织顿抑效应而影响去除剂量的吸收。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 87例 ,手术切除后给予13 1I(185MBq) 72h后进行诊断剂量的全身显像 ,显像结束后当天或隔天给予去除剂量的13 1I(370 0 - 740 0MBq)去除甲状腺组织。去除处理后第 5天再进行全身显像 ,并与诊断剂量的全身显像图比较 ,评价是否存在明显顿抑现象。结果 :甲状腺癌切除术后诊断剂量的13 1I全身显像并未产生明显顿抑现象 ,也未影响去除剂量的吸收 ,包括转移灶的数量和13 1I摄取的相对密度。结论 :13 1I去除治疗前 72h进行 185MBq的13 1I全身诊断性显像与甲状腺组织顿抑无关 ,可以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31I首次“清甲”的疗效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确诊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行^131I治疗,然后按手术方式、术后治疗时间^131I的剂量进行分类,观察首次“清甲”的疗效。结果“清甲”成功率:甲状腺全切88.5%,次全切除44.4%;“清甲”时间术后1~2个月92.7%,1年以上50.0%;^131I剂量2.96GBq为47.6%,4.44GBq为82.8%。结论DTC治疗应以甲状腺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后1~2个月为^131I“清甲”最佳时机,首次“清甲”^131I剂量以4.44GBq(120mci)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的作用,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07例甲癌术后患者,清除剂量131I3.70GBq。间隔3个月后伴有淋巴结、肺和骨转移的患者给予131I5.55-9.25GBq。3个月后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为成功清除;131I甲状腺显像阴性,血清Tg<0.5μg/mol,TgAb阴性为转移灶治愈标准。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同时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结果:107例成功清除76例,清除率71.0%。31例中癌转移灶患者治愈15例(48.4%);有效12例(38.7%);无效4例(12.9%)。清甲剂量组和转移灶剂量组治疗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前后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型体。结论:DTC术后131I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降低DTC复发率;而且治疗DTC转移灶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