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肺动脉高压是包括BPD在内的早产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显示,并发肺动脉高压的BPD患儿的死亡率为14%~38%。尽管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检查方法众多,但超声心动图检查仍然是主要评估手段。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预防措施仍未完全阐明,深入研究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有利于降低BPD死亡率和改善患儿预后。本文综述了B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筛查方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胎龄≤34周早产儿175例,分为BPD组、非BPD组、轻度BPD组及中重度BPD组,回顾性研究BPD及BPD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子痫前期、宫内窘迫、胎盘早剥、双胎儿、前置胎盘、产前激素应用对BPD发生无显著影响,孕母胎膜早破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1周时热量供给、肠外营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早产儿呼吸暂停(AOP)、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1分钟Apgar评分≤7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母胎膜早破、早产儿呼吸暂停、新生儿窒息及感染、1周时热量供应不足等可致BPD风险增加;早产儿肠外营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BPD风险越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易发生中重度BPD。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2岁时的神经发育状况,并探讨不同程度BPD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和神经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胎龄<32周且住院时间≥28天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共581例,分为BPD组280例(轻度238例,中度24例,重度18例)和非BPD组301例,比较各组早产儿校正胎龄(PMA)2岁时神经发育状况,并探讨不同程度BPD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在早产儿PMA 2岁时,与非BPD组相比,BPD组大运动、语言和DQ评分均低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性、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重度BPD组大运动评分均低于非BPD组、轻度和中度BPD组(P<0.05);中度和重度BPD组语言评分均低于非BP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BPD组相比,重度BPD组大运动和语言发育落后的风险增高,OR值分别为2.436和1.571 (均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循环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108例早产儿根据是否合并BPD分为BPD组(51例)和无BPD组(57例)。两组分别于矫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浆BNP水平与BPD的相关性。结果:BPD组BNP水平、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高于无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PD组患儿血浆BNP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各亚组间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血浆BNP水平与BPD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6,P<0.01)。结论:早产儿外周血浆BNP水平与BPD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血浆BNP水平检测有益于早产儿B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帆  石晶  王华  熊英 《四川医学》2012,33(6):915-918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BPD组(31例)与非BPD组(210例),从产前及出生情况、生后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对照,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12.9%,BPD组出生体重及孕周均较非BPD组低(P<0.001),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较非BPD组升高(P<0.01)。BPD组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周<30周(OR 5.033,P<0.01)及NRDS(OR 4.060,P<0.05)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胎龄及NRDS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低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也与BPD发生有关。提示通过预防早产、预防孕妇感染、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随着呼吸管理水平的改进,以肺实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经典型BPD逐渐被以肺泡及肺微血管发育不良为特征的新型BPD取代。而宫内感染是新型BPD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宫内感染与BPD的相互关联,并针对性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减少BPD的发病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的高危因素,探讨BPD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深圳南山医院2006年1月-2009年9月在NICU诊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诊断为BPD(BPD组),而62例为非BPD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总发生率是17.33%,而有机械通气史的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高达33.33%,经鼻气道正压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BPD的发生率较低,为10.34%。BPD组患儿胎龄和产重均较非BPD组低。产前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接受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需多次输血的患儿,BPD组较非BPD组明显增高(P<0.05)。生后使用肺表活性物质,限制早期液体摄入量,控制感染,积极纠正贫血,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避免早产低体重、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肺透明膜病,限制生后前10d的液体摄入、控制肺部反复感染、积极纠正贫血是预防BPD的关键,积极早期综合治疗BPD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与早产儿脑病(encephalopathy of prenmturity,EOP)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及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BPD早产儿124例,非BPD患儿248例为对照组,纠正胎龄37~42周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分析2组早产儿发生EOP的情况。 结果 BPD组晚发败血症发生40例(32.2%),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2例(16.9%),P<0.05;BPD组早产儿发生EOP 41例(33.1%),明显高于对照组40例(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4例轻度BPD患儿发生EOP 17例(20.2%),40例中重度BPD患儿发生EOP 24例(60.0%),中重度BPD患儿EOP发生率高于轻度BPD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PD组EOP中脑白质损伤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产儿BPD与EOP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感染是BPD患儿发生EOP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感染监测及神经系统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u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患儿肺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无严重心肺疾病的非BPD早产儿(113例)为对照组,BPD早产儿为观察组,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为48例,42例,16例)。在校正胎龄44周时检测各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tidal breath flow-volume loop,TBFVL)和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肺清除指数(lung clearance index,LCI)。结果:(1)TBFVL形态分析:与对照组相比,BPD轻、中、重组呼气达峰提前,呼气峰流量明显高于吸气峰流量,呼气降支陡峭,BPD轻组呼气降支斜率增加,BPD中、重组呼气降支明显向容量轴凹陷。(2)肺功能指标:除BPD中组外,BPD轻、重组呼气达峰容积比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BPD重组吸气峰流量、呼气峰流量、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均比BPD轻组和对照组高(均P<0.05);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除BPD重组比对照组高外,BPD轻、中组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BPD中、重组FRC比对照组低,LCI只有BPD中组比对照组高(均P<0.05)。(3)相关性:除LCI外,呼气达峰容积/呼气量、吸气峰流量、呼气峰流量、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FRC均与BPD严重程度相关(均P<0.05)。结论:BPD患儿由于肺泡、终末小气道发育不良,导致TBFVL呼气降支斜率增加,中、重度BPD患儿呼气降支出现凹陷。TBFVL能直观反映BPD患儿肺功能状况,可结合FRC、LCI用于BPD患儿肺发育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征和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28d以上的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出现氧依赖(>21%)超过28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其中氧依赖(>21%)超过28d的新生儿纳入BPD组,其余为非BPD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生BPD早产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共227例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7例发生BPD,160例未发生BPD,BPD的发生率为29.52%。BPD与非BPD组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与BP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和出生体重为保护因素,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结论提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宫内感染性肺炎、机械通气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降低这些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潮气肺功能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别是足月儿组(36例),非BPD早产儿组(30例)和BPD早产儿组(56例)。其中BPD早产儿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又细分为3组,即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在纠正胎龄到平均为44周时,各组开始进行潮气肺功能检测,比较各组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其他两组与足月儿相比在各项主要肺功能参数上均有明显差异。在BPD组中,中、重度组比轻度组在大部分潮气呼吸参数上均有明显差异,BPD病情严重程度与某些参数呈明显相关。结论:非BPD早产儿和BPD患儿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小气道阻塞、大气道阻力增加和静态肺容积下降等改变。中、重度BPD组的肺弹性回缩力增加和大气道狭窄等问题相较于轻度组和非BPD早产儿组严重得多,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刘漫君 《医学综述》2013,19(12):2121-2123
随着早产儿救治成活率的不断提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病理改变、分型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BPD可能是早产、慢性氧暴露、炎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婴幼儿时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和死亡原因。BPD的发病机制是新生儿医学的研究热点。该文就BPD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相关基因在BPD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等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2例2015年6月—2020年5月出生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诊断为BPD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患者BPD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独立高危因素。结果 共有2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被纳入本研究。其中确诊BPD的患儿71例,发病率2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吸氧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CPAP通气时间、PS使用、动脉导管未闭(PDA)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BP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早产儿孕母BPD发病率较高(P<0.05);非BPD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高于BPD组(P<0.05);BPD组与非BPD组在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产前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糖和妊娠期甲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胎...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BPD的方法种类繁多,争议也颇多。适时地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降低BPD的发病率;而单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仅能改善BPD的严重程度,却不能降低其发病率;维生素A对于治疗BPD具有肯定的疗效。现对不同的治疗方法现有的实验证据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可能更为有效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部发育不良早产儿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BPD患儿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PD诊断标准其分为BPD组(n=36)和非BPD组(n=41)。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患者的TNF-α和IL-8血清含量并作比较。结果在住院1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BPD组患儿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BPD组,BPD组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B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肺部发育不良的TNF-α和IL-8明细升高,监测TNF-α和IL-8对早产儿肺部发育不良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围生和新生儿重症医学的发展,极早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升高,但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病率仍逐年升高,并严重影响极早早产儿的生存预后。如何有效地防治BPD已成为新生儿科医生的关注热点。本研究分析极早早产儿BPD的临床特征,旨在为极早早产儿BPD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新生儿专科收治的472例极早早产儿,根据最终是否诊断为BPD分为BPD组(n=147)和非BPD组(n=325)。收集2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母孕期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支持情况、呼吸支持模式和持续时间、各系统并发症,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BPD组的出生胎龄、头围、体重及身长均小于、低于或短于非BPD组(均P<0.05),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均低于非BPD组(均P<0.05);男婴、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及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比例均高于非BPD组(均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新生儿科79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诊断标准分为非BPD组(n=48)和BPD组(n=31)。ELISA法检测血清TNC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endall相关分析血清TNC水平与B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TNC诊断BP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1)早产儿血清TNC水平在非BPD组与B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3±19.73)ng/mL vs.(125.40±19.34)ng/mL,P <0.001],不同级别B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生体重、高浓度氧吸入时间及血清TNC水平(P <0.05);(3)血清TNC水平与BPD严重程...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BPD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效果仍不理想,争议也颇多。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仍然在BPD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分析临床常用的BPD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更有效地防治B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雪  梅梅  张海霞  聂晶  吴月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4):117-12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一种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由产前和产后等因素共同导致,与早产儿密切相关。BPD可导致患儿肺部发育被破坏且修复异常,最终影响其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改善患儿的肺部健康、减少BPD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对BPD肺保护作用的价值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参与肺部发育、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以及抗炎和抗凋亡作用,为BPD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炎症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2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500g),根据病情分为非BPD组48例,BPD组78例,其中轻度BPD组30例,中度BPD组31例及重度BPD组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患儿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G-CSF、MCP-1、IP-10水平的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G-CSF、MCP-1、IP-10对BP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BPD组比较,BPD组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均较小,5 min Apgar评分明显较低,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较长,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均P<0.05);BPD组各时间点血清G-CSF、MCP-1及IP-10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重度BPD组早产儿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血清G-CSF,MCP-1及IP-10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BPD组患儿(P<0.05).第1天血清G-CSF、MCP-1、IP-1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751及0.766,第14天分别为0.913、0.925及0.867.结论:BPD患儿血清G-CSF、MCP-1、IP-10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升高的程度与BPD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早产儿血清G-CSF、MCP-1、IP-10水平有助于BP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