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PBC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生物化学、免疫学、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其中血清抗体标志物为重要依据。PBC患者的主要血清抗体标志物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抗体(ANA)。ANA中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对PBC的诊断最具临床价值。该文针对PBC特异血清标志物抗sp100抗体的特性、临床意义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及抗核抗体荧光核型,探讨其在PBC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已确诊的PBC患者67例及病例对照组70例,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PBC患者组阳性检出率以AMA-M2抗体、Sp100抗体及gp210抗体为主,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以核点型和胞浆颗粒型为主。AMA-M2抗体、Sp100抗体和gp210抗体在PBC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7.228,5.492和16.292,P0.01);而LKM1抗体、LC1抗体、SLA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特别是血清AMA-M2阳性是诊断PBC的重要指标之一,另外Sp100抗体、gp210抗体也是PBC诊断的特征性抗体,其对AMA-M2阴性PBC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质粒特异性的表达类泛素化修饰物(SUMO),并初步研究抗SUMO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结缔组织病(CTD)、干燥综合征(SS)多种典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究抗SUMO抗体是否可作为PBC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方法采用PCR和ET克隆制备含有SUMO1、SUMO2、SUMO3片段的质粒,将其分别导入大肠杆菌进行蛋白的诱导和纯化;采用斑点印迹法初步筛查PBC患者血清样本中抗SUMO抗体阳性标本,并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验证,获取阳性参考血清;通过建立的最适抗SUMO抗体ELISA诊断体系,分别检测抗SUMO抗体3种亚型在PBC、SLE、SS、RA及CTD中的阳性率表达,并通过χ2检验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抗SUMO抗体标记物在PBC中的特异度高达99%,灵敏度保持在86%左右;经χ2检验分析,抗SUMO抗体在PBC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非PBC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健康对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SUMO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非PBC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特异度的抗SUMO抗体有望成为PBC诊断的一种新型抗体,对于提高PBC的临床诊断效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gp210、sp100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5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168例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非PBC)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gp210和sp100自身抗体并观察其临床评价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3例PBC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p210和sp100等自身抗体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41.5%和17.0%;与菲PBC和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53例PBC患者检测gp210和sp100等自身抗体与非PBC及对照组比较,其临床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敏感性为41.5%和17.0%o,特异性为97.2%和99.5%.结论 PBC患者检测抗gp210和抗sp100抗体,对PBC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PBC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96例PBC患者,10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和4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旱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抗体-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结果 96例PBC患者中AMA-M2、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0%、84.4%、32.3%、28.1%、35.4%,而以上5种自身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0%、9.0%、3.0%、2.0%、1.0%;AMA-M2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76.0%,特异度达87.0%;抗3E(BPO)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84.4%,特异度达91.0%;抗Sp10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32.3%,特异度达97.0%;抗PML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28.1%,特异度达98.%;抗gp21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35.4%,特异度达99.0%,未检测到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及抗SLA/LP抗体;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患者(χ2 =11.17,P<0.01).结论 PBC患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BC主要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并发症有肝内胆管结石、干燥综合征,血清ALP、GGT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多为晚期肝硬化。结论:抗线粒体抗体是PBC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常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肝脏病理学检查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克隆表达抗原蛋白三联体BPO,利用纯化的重组BPO,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特异性免疫学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克隆表达M2抗原及其三联体BP0,并加以鉴定。纯化BPO,建立ELISA法。应用ELISA法检测17例PBC患血清M2抗体,以167例非PBC患和12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17例临床诊断为PBC的患,M2抗体均为阳性,而对照组M2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本法检测M2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PBC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特征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及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每组患者的相关自身免疫指标。结果:AIH患者血清ANA阳性率明显高于PBC、病毒性肝炎以及对照组(P〈0.05)。PBC患者血PBC患者血清AMA阳性率显著高于AIH组(P〈0.05)。血清ANA在AIH以及PBC患者中均以高低度(1:1000)为主。结论:每种AILD均伴有其特征性的自身抗体,对各种类型的慢性肝病常规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AIL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重组M2三联体抗原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免疫检测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建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 在重组质粒表达的基础上,用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重组蛋白后,用酶免疫吸附法检测M2抗体。结果 在PBC组11例患者哈部检出M2抗体,阳性率为1005,而非PBC组75例患者中无一检出M2抗体,本法与病理检查和临床诊断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本法检测M2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PBC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6例AMA-M2阳性患者按临床诊断分组,统计分析其病种分布、性别分布、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指标。结果 106例患者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确诊患者26例,占24.5%;非PBC患者80例,占75.5%,包括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肾脏等系统、器官疾病,涉及28个病种;男女比例为1:5.23;PBC组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升高,非PBC组基本正常;2组病例均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结论 AMA-M2多见于PBC,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及免疫应答异常疾病;AMA-M2阳性患者PBC确诊率无性别差异;PBC患者可见不同程度肝功能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8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 8例PBC患者M2均阳性、但M4及M9均阴性;47例非PBC肝胭病患者M2、M4、M9均阴性。4例PBC者肝活检Ⅰ期及Ⅳ期各1例、2例为Ⅱ期。结论 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2005~2009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济宁传染病医院提供的32例PBC患者、27例AIH患者和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结果 32例PBC中抗AMA-M2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25%、78.13%、15.63%、56.25%、46.88%、9.38%、6.25%、56.25%,而以上8种自身抗体在27例AIH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52%、18.52%、14.81%、14.81%、7.41%、3.70%、7.41%、66.67%。抗LKM-1抗体在PBC中未检测出,而在AIH的阳性率为11.11%。抗AMA-M2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81.25%,特异度达86.00%;抗3E(BPO)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78.13%,特异度达89.00%;抗PML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56.25%,特异度达75.00%;抗gp21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46.88%,特异度达86.35%,未检测到抗LKM-1抗体。抗LKM-1抗体对AIH诊断的敏感度为11.11%,而特异度为100.00%。结论抗AMA-M2抗体、抗3E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的联合检测对PBC的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而对AIH的诊断意义不大,而LKM-1对PBC的诊断没有价值,而对AI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AIH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用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高通量芯片(以下简称"高通量蛋白芯片")筛选出有诊断价值的PBC血清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高通量蛋白芯片(包含17 718个人类基因编码蛋白,共有38 400个蛋白点)筛选21例PBC患者、20例疾病对照患者(AIH 7例,病毒性肝炎8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5例)和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提取筛选信息后,经统计软件分析确定有价值的诊断PBC的血清标志物.结果 用抗GST抗体对高通量蛋白芯片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该芯片蛋白点的检出率为97.6%,蛋白复点间检测信号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98.用高通量蛋白芯片从PBC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筛选出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物(PDHA1、DBT、DLAT和HK1),他们在3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4/21)、5.00%(1/20)和0(0/10),57.14%(12/21)、5.00%(1/20)和0(0/10),52.38%(11/21)、0(0/20)和0(0/10),52.38%(11/21)、0(0/20)和0(0/10);3组4项指标分别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HA1:x2=16.79,P<0.01;Fisher精确检验,P=0.000;DBT:x2=12.86,P<0.01;Fisher精确检验,P=0.004;DLAT和HK1:Fisher精确检验,P均分别为0.01、0.05).其中,针对PDHA1、DBT和DLAT蛋白的抗体为现已使用的PBC标志物-AMA-M2组成部分;针对HK1蛋白的抗体为新发现的PBC标志物,其对PBC的诊断敏感度为52.38%,特异度为100.00%.AMA-M2阳性与AMA-M2阴性PBC患者中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经Fisher精确检验,ACA阳性与ACA阴性PBC患者间仅针对着丝粒B(CENPB)蛋白的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0).结论 高通量蛋白芯片是一种快速全面筛选诊断PBC标志物的技术.针对HK1蛋白的抗体对PBC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PBC新标志物.AMA-M2阳性与AMA-M2阴性PBC患者间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标志物,而针对CENPB蛋白的抗体可作为ACA阳性与ACA阴性PBC患者筛选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海灵  孔丽  冯忠军 《临床荟萃》2009,24(17):1495-1498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cirrhosis,PBC)的临床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6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患者(其中AIH患者35例,PBC患者30例)的临床、生化、自身抗体及病理学特点。结果两组临床症状不典型。AIH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高于PBC患者,ALT(249.3±291.5)U/L vs(86.2±58.4)U/L、AST(230.2±305.7)U/L vs(98.7±75.6)U/L、TBIL(101.5±66.4)μmol/L vs(56.3±70.7)μmol/L(P<0.01或<0.05)。AIH组自身抗体主要以抗核抗体(ANA)为主,阳性率88.6%(31/35);PBC组自身抗体以抗线粒体抗体(AMA)为主,阳性率90.0%(27/30)。AIH主要表现为界面性肝炎,PBC可见明显胆管周围炎和小胆管损伤。结论AIH及PBC的诊断可综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病理组织学特征,其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ALD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累及肝内胆管系统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PBC主要发生于女性,在过去几十年,PB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而PBC患者早期常无临床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而死亡。随着技术的革新及检测水平的提高,PBC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该文就PBC的流行病学、血清标志物及遗传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进行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检测,应用免疫斑点法(Euroassay)进行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肝溶质抗原-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M2型(AMA-M2)检测,并结合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248例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患者中,PBC51例,占20.5%,其余197例原因不明。PBC患者的AMA-M2抗体均为阳性,ANA阳性32例占62.7%。ANA的主要荧光模式为核膜型和核点型。PBC患者ALP、GGT及免疫球蛋白M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51例PBC中,4例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其中1例抗SLA/LP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型重叠,1例抗LKM-1阳性,提示PBC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型重叠,2例ANA,SMA抗体阳性,提示PBC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型重叠综合症。 结论 自身抗体及肝抗原抗体的检测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PBC患者存在PBC/AIH重叠综合征;对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间推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大多数患者最终死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抗线粒体抗体(AMA)是PBC患者的特异性抗体,约5%~10%的PBC患者AMA为阴性。PBC诊断特异度不高,故AMA阴性的PBC患者更易误诊。目前对于PBC患者主要治疗方案为熊去氧胆酸、奥贝胆酸,以及其他的新型制剂,但药物治疗只能延缓疾病进展,肝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AMA阴性PBC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展开综述,有助于早期确诊AMA阴性PBC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以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而抗核抗体(ANA)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此两项检测项目同时用于肝病的诊断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AMA、ANA的检测,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是否同时存在着自身免疫性肝炎,从而对临床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重组表达人核包膜蛋白自身抗原gp210融合蛋白,以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方法 针对基因库中人gp210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从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RNA,通过反转录PCR方法扩增得到相应的基因片段,经测定序列验证后插入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gp210,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诱导表达蛋白质,并经SDS-PAGE、Western-blot鉴定重组表达的gp210融合蛋白,进一步经Ni2+亲合层析柱纯化。应用重组gp210融合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PBC患者血清中的抗gp210抗体。结果 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PET28a(+)-gp210重组质粒。经SDS-PAGE、Western-blot鉴定,获得了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gp210融合蛋白。经ELISA检测,PBC患者中抗gp210抗体的阳性率为40.5%,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B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表明,抗gp210阳性患者中IgM浓度显著高于抗gp210阴性患者;经UDCA治疗后,28位PBC患者中,3例抗gp210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9例抗gp210抗体持续阳性,1例抗gp210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16例抗gp210抗体持续阴性;其他临床症状与抗gp210抗体无显著相关。结论 应用重组gp210融合蛋白建立ELISA检测自身抗体,对PBC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PBC的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免疫损伤介导的慢性进展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类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在PBC中,自身抗体的检测是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其中自身抗体主要以抗线粒体,尤其以抗线粒体M_2型为主,其阳性率94.9%,特异性更是高达99%。但在PBC中还存在其他的高特异性抗体,如抗核包膜蛋白、抗核点、抗着丝点等。本文主要就核包膜蛋白的特性及其抗体在PBC的作用及诊断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