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ormal)、片仔癀不同浓度剂量组(浓度分别为1、10、100 mg·L~(-1)),药物作用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以下相关检测: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片仔癀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存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指标Bax、Bcl-2、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膜联蛋白A1/VEGF通路相关指标(ANXA1、VEGF、VEGFR、NF-κB p50);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片仔癀能够抑制体外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活性,抑制细胞集落形成,促进HepG2细胞凋亡蛋白表达,促进细胞ANXA1蛋白表达,抑制VEGF、VEGFR表达,及抑制核蛋白NF-κBp50表达;结论片仔癀能够抑制体外人肝癌细胞株Hep G2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与促进Hep G2细胞凋亡蛋白,促进细胞ANXA1蛋白,抑制VEGF/VEGF受体,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Hep G2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姜黄素(0、1.0、3.0、5.0、10.0、20.0、50.0、100.0μmol·L-1)处理Hep G2细胞株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肝癌细胞株增殖情况;RT-PCR检测NF-κBp65和h TERT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 TERT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Hep G2肝癌细胞株中NF-κB活性。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姜黄素能显著抑制NF-κBp65 m RNA表达及活性,同时伴有h TERT 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姜黄素抑制肝癌细胞株增殖,可能通过抑制NF-κBp65调控h TERT表达,进而下调端粒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甲素对肝癌细胞株HepG2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不同时间,MTT方法 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 分析细胞胞核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分析其凋亡机制.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HepG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联用顺铂与单用药比较,明显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HepG2细胞胞核可见NF-κB p65蛋白少量表达,单用顺铂后能使其表达增强,联用雷公藤甲素后可逆转此现象;各药物组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显著增高,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对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能增强顺铂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和增加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抑制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析Res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细胞周期的变化,并且检测端粒酶的活性.结果:Res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5.91mg/L,流式细胞仪显示,Res能引起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S期阻滞,Res也能显著地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结论:Res通过改变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来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贝伐单抗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贝伐单抗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分析肝癌细胞株VEGF、Flt-1、KDR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贝伐单抗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贝伐单抗可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贝伐单抗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epG2后,其VEGF、KDR mRNA表达量均减少。结论贝伐单抗可能通过阻断VEGF的促增殖作用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蟾酥活性成分蟾蜍灵和华蟾毒配基协调索拉非尼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HepG2细胞经药物作用12、24、48 h后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Ser473)、IκB、NF-κB、p-NF-κB p65、Bcl-2、Bax、cyclin A、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蟾蜍灵、华蟾毒配基和索拉非尼作用组均能抑制HepG 2细胞增殖,且药物联合作用组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独药物作用组,呈时间依赖性,用金氏公式得出在24 h具有协同作用(P<0.01);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epG 2细胞经药物处理24 h后,细胞呈现出核染色质凝集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索拉非尼作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1),蟾蜍灵、华蟾毒配基作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1),药物联合作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蟾蜍灵、华蟾毒配基和索拉非尼单独药物作用组和联合作用组Akt、NF-κB总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Akt(Ser473)、p-NF-κB p65、Bcl-2、cyclin A、PCN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联合作用组比单独药物作用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IκB、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联合作用组比单独药物作用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结论蟾酥活性成分蟾蜍灵和华蟾毒配基协调索拉非尼通过下调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肝癌HepG 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千金藤素对肝癌细胞 HepG2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2020年 1—6月,从上海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入肝癌细胞 HepG2,用千金藤素( 20 μmol/L)处理肝癌细胞 HepG2,MTT方法测定增殖活性, 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 p21、Bcl-2相关 X蛋白( Bax)、活化胱天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 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用 NF-κB信号激活剂和千金藤素联合处理肝癌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变化。结果千金藤素处理后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 G0/G1期比例[(65.81±3.73)%比( 50.61±4.17)%]升高,细胞凋亡率[(13.47±1.58)%比( 2.18±0.12)%]升高,细胞中 p21、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 cyclin D1蛋白水平下降, NF-κBp65蛋白水平( 0.19±0.02比 0.36±0.05)降低。 NF-κB信号激活剂处理可以提高千金藤素条件下肝癌细胞增殖活性( 0.46±0.03比 0.35±0.04)减少 G0/G1期比例,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中 p21、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细胞中 cyclin D1和 NF-κBp65蛋,白水平。结论千金藤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C,VEGF-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癌细胞HepG2体外培养,经蜂毒素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了解蜂毒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blotting、qRT-PCR方法检测HMGB1、VEGF-C的表达。结果蜂毒素在体外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蜂毒素可抑制HMGB1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但对VEGF-C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qRT-PCR结果显示,蜂毒素在mRNA水平均具有抑制HMGB1、VEGF-C表达的作用。结论蜂毒素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可能通过HMGB1、VEGF-C的表达发挥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NF-κB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姜黄素加入白血病细胞株THP-1中,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与Caspase-3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15μmol/L姜黄素作用24h后,凋亡率为(26.504±0.617)%,与对照组(1.232±0.120)%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姜黄素诱导THP-1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姜黄素可降低NF-κB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与姜黄素的作用呈剂量相关。结论姜黄素能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THP-1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下调NF-κB表达继而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及IκBα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对IκBα的磷酸化及降解有抑制作用。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可有效抑制NF-κB介导的基因转录。结论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及降解,阻断NF-κB活性,进而抑制COX-2而发挥其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时NF-κB活化的影响,以研究其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O)、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白藜芦醇治疗组(RES)。5%牛黄胆酸钠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尾静脉注射10g/L白藜芦醇悬混液(0.1ml/100g),6h后处死大鼠,观测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NF-κB活性。结果 SAP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肺湿/干比重、病理学评分、NF-κB阳性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RES组上述各项指标高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SAP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减轻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成的肺损伤,对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下3T3-L1脂肪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T3-L1脂肪细胞促分化成熟后,oxLDL刺激脂肪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干预,收集细胞,测定脂肪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TNF-α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结果 oxLDL刺激使3T3-L1脂肪细胞分泌TNF-α、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阿托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oxLDL刺激下TNF-α分泌、TNF-α mRNA表达和NF-κB活化,并增强PPAR-γ mRNA表达.1.0及10.0 μM阿托伐他汀干预组TNF-α水平、TNF-α mRNA表达低于oxLDL刺激组(P<0 05),10.0 μM阿托伐他汀干预组PPAR-γ mRNA表达高于oxLDL组,NF-κB活性低于oxLDL刺激组(P<0 05);TNF-α水平、TNF-α mRNA表达、NF-κB活性和PPAR-γ mRNA表达10.0和0.1 μM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抑制oxLDL刺激下3T3-L1脂肪细胞TNF-α分泌、TNF-α mRNA表达和NF-κB活性,增强PPAR-γ mRNA表达,PPAR-γ与NF-κB可能介导了他汀类药物对脂肪细胞炎性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红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红霉素处理组大鼠的PBMCs。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BMCs ERK mRNA、NF-κB mRNA、磷酸化ERK、NF-κB的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sERK mRNA、NF-κB 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红霉素处理组PBMCs ERK mRNA、NF-κBmRNA、磷酸化ERK、NF-κB表达水平均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均〈0.05)。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BMCs磷酸化ERK与NF-κB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PBMCsERK/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而红霉素可能通过作用于ERK/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大鼠胸主动壁脉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 mRNA表达及核因子(NF)-κB活性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基础组(C)、高脂组(HL)、吡格列酮组(PI),每组8只。基础组饲基础饲料,其他两组饲高脂饲料。在饲喂饲料的同时,各组灌胃给相应干预剂。在0、3、6周尾静脉采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6周末留取胸主动脉组织。酶法测TG、TC、HDL-C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PPARγ 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测NF-κB活性。结果①HL组与C组相比,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5),PI组较HL组明显降低(P<0.05),PI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L组胸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较C组降低(P<0.05),NF-κB活性明显升高。③PI组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较HL组明显升高(P<0.05),NF-κB活性明显降低。结论吡格列酮具有降低血清TG、TC的作用;吡格列酮能通过上调高脂状态下大鼠胸主动脉壁PPARγ mRNA表达,抑制NF-κB激活。  相似文献   

15.
赵玉婵  李莲  张连梅  刘晓兰 《河北医药》2013,(21):3218-3220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 (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 CSES )、7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5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 NCE) 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80例CSES组织HPV16/18的感染情况。结果在CSES、CIN及NCE中,NF-κ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 w.5%、18.6%、0, CSES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和NCE( P <0.05)。 NF-κB表达与宫颈癌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HPV16/18感染有关( P <0.05),与患者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且二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884, P <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NF-κB的过表达,且与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二者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宫颈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凝血酶诱导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作用,探讨其引起VSMCs增殖与NF—κB途径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以0.01、0.1、0.2、0.5、1.0、2.0U/mL的凝血酶与培养的VSMCs共孵育24h和用0.5U/mL凝血酶与VSMCs分别孵育1、2、6、12、24、48h:采用WST-1代谢活性和^3H—TdR掺入率测定VSMCs细胞增殖率;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基础状态下和0.5U/mL凝血酶干预的VSMCs中NF—κB的细胞内定位及其核中NF—κB的蛋白含量;以已知的AngⅡ和PDGF对VSMCs的增殖作用为阳性对照,研究NF-κB途径与凝血酶诱导的VSMCs增殖关系,100μmol/LPDTC(NF—κB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后检测凝血酶引起VSMCs的增殖率。结果:浓度为0.2~2.0U/mL的凝血酶对VSMCs分别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和P〈0.01);但浓度为0.5~2.0U/mL的凝血酶作用24h对VSMCs的促增殖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U/mL凝血酶促VSMCs的增殖呈双峰样改变.1h和24h分别达峰值。基础状态下VSMCs的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凝血酶干预后VSMCs的NF—κB主要分布于细胞核。PDTC预处理明显抑制凝血酶促VSMCs增殖的作用(P〈0.01)。结论:浓度0.2~0.5U/mL范围内的凝血酶呈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培养SHR的VSMCs增殖:而且在时间上呈双峰样改变,提示凝血酶的促增殖作用存在延迟现象。凝血酶能够激活VSMCs的NF—κB,使其从细胞浆转位至细胞核。凝血酶引起VSMCs增殖与NF-κB途径有关联,NF—κB可能是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17.
赵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45-3046
目的 观察川楝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取人肝癌HepG2细胞株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观察组(加川楝素80 mmol/ml),培养细胞24、48、72 h后,酶标仪测定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两组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P<0.05);两组S期、G0/G1期、M/G2期的细胞比率(t=6.31、6.26、6.56,均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 川楝素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恶性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核因子-κB(NF-κB)在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P-1α及NF-κB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潮气量组、常规潮气量组和大潮气量组。分别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IP-1α mRNA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测定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大潮气量组和常规潮气量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细支气管上皮MIP-1α mRNA和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小潮气量组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小潮气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大鼠细支气管上皮MIP-1α mRNA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与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之间均呈正相关(r=0.546,r=0.482,均P<0.05)。结论在VILI发生过程中,MIP-1α是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内募集、活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肺组织细胞表达MIP-1α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NF-κB的调控;机械刺激→NF-κB→MIP-1α信号通路可能是VILI发生过程中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Resveratrol is a natural phytoalexin present in a variety of plant species, such as grapes and red wine, that is well known for i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addition, a cancer chemotherapeutic activity of resveratrol has been described. Here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COX-2 and prostaglandin E2 production in human intestinal cells Caco-2 cells treated with lipopolysaccharide (LPS). Resveratrol concentration-dependently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COX-2 mRNA in the LPS-treated cells, as well as protein expression, resulting in a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PGE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resveratrol exhibited thes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we examined the activation of IκB in LPS-stimulated intestinal cell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esveratrol inhibited the translocation of NF-κB p65 subunits from the cytosol to the nucleus, which correlated with 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IκBα phosphorylation and degrad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own-regulation of COX-2 and PGE2 by resveratrol may be related to NF-κB inhibition through the negative regulation of IKK phosphorylation in intestinal cells.  相似文献   

20.
赵玉婵  李莲  张连梅 《河北医药》2013,(22):3372-3374
目的:观察宫颈癌介入化疗前后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CSES)行动脉介入化疗前后、7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5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NCE)NF-κB和MMP-9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二者在介入化疗前后的表达情况及与介入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在CSES、CIN及NCE中,NF-κB、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哌.5%、18.6%、0%和68.8%、1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NF-κB、MMP-9表达与宫颈癌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 P <0.05),与患者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且二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0.872, P <0.05)。介入化疗总有效率为81.3%,且与治疗前比较NF-κB、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NF-κB和MMP-9的过表达,介入化疗后二者表达显著降低。介入化疗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发挥治疗宫颈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