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朱琳  马小萍  杨玲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979-98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0例确诊为2型D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IMT)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①DM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异常血流和闭塞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1)。②2型DM组下肢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P<0.01)。结论二维声像图可清晰显示2型DM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判断下肢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管腔闭塞,并且对早期无症状糖尿病下肢病变能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价值,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69例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和28例同期无糖尿病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的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及月国动脉最为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及月国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致残率很高,探讨彩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2007年我院住院106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正常对照组52例,对下肢动脉管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狭窄闭塞、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72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其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下肢动脉血管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彩超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5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5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有57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减小(P<0.05);动脉内中膜(IMT)增厚,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以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腘动脉及股动脉发生率高,且有1例患者单侧足背动脉闭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国胜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32-113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选择对象的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部分狭窄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糖尿病足、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糖尿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观察其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观察组下肢动脉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下肢动脉病变多累及腘动脉以下远端血管。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T2)患者76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40例同期在医院治疗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二维超声结果、下肢血管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及闭塞情况。结果实验组动脉硬化发生率达到92.1%,76例患者中共有7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硬化;对比两组下肢血管硬化斑块、管腔内膜增厚、闭塞、狭窄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存在良好的检查效果,能够在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检查出来,具有极其重要的预防以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76例和同期住院无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下肢动脉的内一中膜厚度、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股动脉最常见;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并对远端动脉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者,以腘动脉为主;管腔闭塞以腘动脉以下远端动脉多见,以胫前动脉为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60例糖尿病患者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确定狭窄或闭塞部位,同时检测血流频谱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变的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组)和87例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记录病程、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模病变(DR)、冠心病(DHD)、脑血管病变(CVD),测血压、身高、体重,检测血生化标准。结果:老年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56%),P〈0.01;下肢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检出率老年组(56.87%)明显高于对照组(29.12%),P〈0.01;内膜-中层厚度增加,两组均呈节段性,其中老年组(42.52%)及对照组(40.13%)呈非均匀性;非同心圆性改变,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近半数为非均匀性、非同心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病变的发病率及危险性因素?方法:实验组T2DM患者95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患者53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发生特点;依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再将T2DM组分为2组,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结果:T2DM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多发生于膝以下血管;收缩压(SBP)?体质指数(BMI)?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胆固醇(TC)与T2DM下肢动脉发病有关,其中SBP?BMI?2hPG?TC是T2DM下肢动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下肢动脉发病率高,应用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同时积极监测SBP?BMI?2hPG?HbA1c?HDL-C以及TC等相关因素以了解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庄丽英  蔡杏娟  戈少红  周营  应蓉  周吉 《吉林医学》2012,33(29):6282-628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8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糖尿病组IMT较对照组升高,糖尿病组中IMT增厚组FINS、HOMA-IR较IMT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BMI、FINS、ln(HO MA-IR)、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已存在颈动脉IMT增厚,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明文剑 《中国医药导报》2012,(31):104-105,1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92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DM组和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DM+EH组;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硬化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狭窄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DM+EH组及DM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DM+EH组颈动脉IMT均高于DM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DM+EH组、DM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DM+EH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③DM+EH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的检出率DM+EH组及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的早期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胱抑素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2例住院的T2DM病人为A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B组)。彩超测定下肢血管内膜厚度(IMT),A组分为3个亚组A1亚组(IMT < 1.0 mm),A2亚组(1.0 mm ≤ IMT < 1.3 mm),A3亚组(IMT ≥ 1.3 mm)。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肌酐(Cr)、IL-18、CysC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血清IL-18、CysC水平均高于B组(P < 0.01);各亚组的血清IL-18、CysC比较,A3亚组高于A1、A2亚组,A2亚组高于A1亚组(P < 0.05);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18、CysC、TC、FPG与下肢IMT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18、CysC是IMT的主要影响因素,血清IL-18、CysC与T2DM及下肢IMT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彩色超声检查,将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126例未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微量清蛋白(UMA)等因素,并对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FBG、2 hPBG、TG、HDL-C、HbA1c、LDL-C、FINS、U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FBG、LDL-C、HbA1c、UMA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尤其应注意血糖、血压、脂代谢和UMA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趾臂指数(TB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6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ABI、TBI测定,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史,根据ABI、TBI、超声检查和临床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I、TBI值越低,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病变程度越重;超声对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远远高于ABI,P〈0.01;T2DM中,ABI和TBI在年龄、病程、有无高血压、血脂异常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I,TBI及血管超声检查均能较好地反映DM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临床价值;T2DM患者的ABI、TBI受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反应性充血时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性充血时血流量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