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美唑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美唑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与37℃下,观察8h内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g·L-1)与注射用头孢美唑(10g·L-1)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单波长法、一阶导数法分别测定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美唑的含量。结果在8h内,配伍液外观基本不变,在6h后含量略有下降,而pH值有所变化。结论2种药物配伍8h内基本稳定,用单波长法、一阶导数光谱法分别测定其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头孢美唑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与头孢美唑钠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外观、pH值、含量及峰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头孢美唑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硫脒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在37℃、25℃条件下,观察8h内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L-1)、注射用头孢硫脒(1g·L-1)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 用联立方程组新解法(新Vierordt法)计算注射用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硫脒的含量.结果 选择291nm和263nm作为加替沙星和头孢硫脒的测定波长.α=0.288668,β=0.098569.在37℃的条件下,4h内pH值,溶液颜色,含量基本不变,在25℃情况下,两药配伍8h内pH值,溶液颜色,含量基本不变.结论 两种药物配伍在37℃条件下4h内基本稳定,在25℃条件下8h内基本稳定,用联立方程组新解法测定其稳定性,方法 简便,准确,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更昔洛韦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更昔洛韦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1)℃],观察8 h内加替沙星(2 g·L-1)与更昔洛韦(1.0 g·L-1)配伍液的外观、pH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2种药物的含量.结果:2种药物配伍后,8 h内的含量、pH及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更昔洛韦可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郑芳  朱雪松  师娉嫔  陈莉莉 《中国药师》2010,13(9):1367-1369
目的:考察25℃与37℃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盐酸氨溴索与加替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8h内各时间段的含量,同时测定pH,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在25℃与37℃下、8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pH、外观、含量基本无变化,微粒检测等尚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配伍液在室温(20±1)℃下放置8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两药配伍后,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可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观察8h内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奥硝唑的含量。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加替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美唑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美唑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质量浓度,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室温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值及头孢美唑与奥硝唑的质量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美唑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和法莫替丁的含量。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h内与5%葡萄糖注射液中6h内,配伍液的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注射用法莫替丁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加替沙星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分别在25、37℃放置12h内各时间段的含量,并测定pH值,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在25、37℃下、12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37℃下,卡络磺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加替沙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在12h内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加替沙星与头孢噻肟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2℃,观察8h内加替沙星( 2g·L-1 )与头孢噻肟(5g·L-1 )配伍液的外观、pH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2种药物的含量。结果:配伍液的pH值在8h内无明显变化,但其外观,随时间的延长颜色会逐渐加深;加替沙星和头孢噻肟的含量在6h后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加替沙星与头孢噻肟可以配伍使用,但应在4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洛美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5℃)条件下,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洛美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外观及pH值的变化。结果洛美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盐酸洛美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6 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在9.0mg/mL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0±1)℃条件下,观察8.0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和紫外光谱图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丙沙星与头孢美唑的含量。结果:两药配伍后2.0h内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但2.0h时混合液紫外光谱峰高增加明显,并且4.0h后混合液有沉淀析出。结论:注射用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不宜同时在9.0mg/mL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衍生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米卡星注射剂中阿米卡星含量,并分析其在0.9%氯化钠注射剂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乙酰丙酮-甲醛为衍生化试剂,硼酸-醋酸为缓冲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为339nm;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阿米卡星0.6g加入到250mL0.9%氯化钠注射剂中,混合均匀后,在4℃和25℃下考察24h内的含量及pH值,以及观察配伍液的物理变化。结果回归方程为γ=0.5401x+0.02327,r=0.9991,在0.2~1.5g·L^-1内吸收值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8%~100%,RSD〈3%(n=5);在4℃和25qC条件下,0~24h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变化。4℃条件下24h内配伍液中阿米卡星含量无明显变化,25℃条件下0~12h阿米卡星含量无明显变化,12~24h其含量降低。结论经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注射用阿米卡星中阿米卡星的含量测定;注射用阿米卡星与0.9%氯化钠注射剂配伍,在4℃时24h内稳定,25℃时12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5.
郑芳  李聪  黄麟杰  刘慧敏  朱雪松 《安徽医药》2013,17(8):1302-1304
目的考察室温(25℃)下,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分别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别测定0~6 h内配伍液中头孢孟多酯钠和卡络磺钠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和测定其pH值。结果在室温(25℃)下、6 h内,配伍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pH值和含量均变化明显。结论在室温(25℃)下、6 h内,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均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加替沙星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 2 5°C条件下 ,采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加替沙星与维生素C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 ,同时观察其外观及 pH的变化。结果 :在室温 (2 5 .0±s 1.0 )°C条件下 ,2药在氯化钠注射液、5 %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 ,0~8h内配伍液外观、pH值没有明显变化 ,但维生素C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 4h内含量在 91.93%以上。结论 :加替沙星可与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使用 ,但应在 4h内用完。本实验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7.
惠慧  韩强 《中国药房》2011,(22):2061-206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在室温(25±1)℃下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注射用头孢尼西钠1.0g加入到10mL果糖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25±1)℃下考察6h内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尼西的含量,同时考察有无新物质生成。结果:在室温(25±1)℃下,0~6h配伍液的外观、pH值、头孢尼西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在室温(25±1)℃下6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头孢硫脒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及测定配伍液在室温(20±1)℃下放置8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2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紫外吸收峰形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头孢硫脒可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注射用庆大霉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给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注射用庆大霉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在室温(25℃)条件下配伍的稳定性。结果注射用庆大霉素和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常温下8h内,配伍液外观及pH值无明显变化,配伍液的紫外吸收曲线、最大波长几乎无变化,含量变化〈5%,可以配伍使用。4h后pH值随时间推移略有降低。结论临床注射用庆大霉素和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宜放置过久,最好应在4h内用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