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肝脏彩超影像图、BMI及平均腰围、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TG、TC、LDL-C、肝肿大、BMI、平均腰围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情况,优化肝脏超声图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应用B超检出的71例脂肪肝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抽取空腹静脉血用日本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TC、TG、HDL-C)和肝功能(ALT、AST、GGT)的含量。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TC、TG、ALT、AST、GG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而HDL-C却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血脂代谢紊乱,而且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说明脂肪肝与高脂血症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应加强对脂肪肝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监测,防止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3.
陈竑  宋钦华  李红珊 《广东医学》2008,29(7):1204-1205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的情况。方法176例IFG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脂肪肝组98例,无脂肪肝组78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抽血查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肝炎标志物和餐后2h血糖(2hPG)及胰岛素(2hINS)。结果脂肪肝组BMI,WC,DBP,FINS,2hINS,TG,TC,LDL-C高于无脂肪肝组,而HDL-C低于无脂肪肝组,且常有肝功能受损。结论IFG合并有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超重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88-1590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2008~2010年参加体检,超声诊断确定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部体检人群239例,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观察12月后复查超声检测复测体重指数、腰围、肝酶学、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体重、BMI、WR、ALT、AST、GGT、TG、TC,、LDL、FINS、HOMA-I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FP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脂肪肝严重程度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提高脂肪肝的逆转率,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和谷氨酰转移酶(GG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 方法 于2012年3—9月选取宁波市第一医院的24岁及以上健康体检者33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后每年随访一次,连续3年,检测其基线水平及随访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PG),计算TG/HDL-C。 结果 3年后发生NAFLD的人群,其基础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HBP)、TC、TG、UA、FPG、TG/HDL-C、ALT、AST、GGT较无NAFLD组高,HDL-C较无NAFLD组低(P<0.05)。(2) TG/HDL-C、GGT对NAFLD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TG/HDL-C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95%可信区间是(0.632~0.813),GGT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可信区间是(0.661~0.846),当TG/HDL-C比值为1.396,而GGT在28.0 U/L时对NAFLD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结论 TG/HDL-C和GGT对NAFLD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观晓辉  范碧惠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19-1620,1628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管理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以及病情的变化。方法84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服用熊去氧胆酸,疗程24周,对干预组同时实施生活方式管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体重指数(BMI)、腰围(W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GGT)等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干预前,两组间BMI、WI、TG、TC、HDL-C、ALT、AST、GGT、HOMA—IR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后,干预组总有效率(78.57%)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P〈0.05),干预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ALIT、AST、GGT显著下降(P〈0.05),但BMI、WI、TG、TC、HDL—C及HOMA—I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管理能改善IR,促进NASH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的特点。方法对8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68例酒精性脂肪肝、80例健康对照者及22例嗜酒无脂肪肝的血清酶、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脂肪肝组(包括NAFLD和AFLD)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T、AST、GGT、GLU、CH、TG均有明显升高;AFLD组ALT、AST、GGT、CH、TG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嗜酒无脂肪肝组;AFLD组AST、GGT血清浓度明显高于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TG、BMI、WHR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清酶、血脂、血糖升高,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损伤较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严重,肥胖、高血脂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方法比较分析脂肪肝患者(观察组,206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10例)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空腹血糖含量(GLU)。结果观察组TG、TC、ALT、AST、GGT、TBIL及GL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检测指标水平异常比例亦均高于对照组(均<0.05)。结论肝功能、血脂及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对脂肪肝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酶检测意义及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酶在儿童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检测意义及与血脂、体格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9例肥胖儿童(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58例和无非酒精性脂肪肝21例)和9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肥胖儿童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79例肥胖儿童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AIT、TC、TG、LDL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ALT/AST〉I的发生率、TG、体重、BMI、腰围高于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或P〈0.01);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T、TG、BMI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联。结论:ALT、AST的升高是预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敏感指标;TG、肥胖程度和腹型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ALT、TG、BMI的升高可能是肥胖儿童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依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予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5例,予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ALT、AST、GGT、TC、TG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ALT、AST、GGT、TC、TG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每次1片,3次/d;二甲双胍片每次1片,3次/d。疗程6个月,对照组实施对症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C、TG、BMI水平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体重指数〉23 kg/m2的异常率、腰围≥80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ALT、AST、TC、TG、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23kg/m2的异常率、腰围≥80cm异常率、血脂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超声结果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及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8项生化指标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76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患者为酒精性脂肪肝(A组),42例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肝(B组)。另选取51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嗜酒(C组),40例无饮酒史(D组),对4组患者的血清ALT、AST、GGT、UA、TG、TC、Fe、TBA八项生化指标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血清ALT、AST、GGT、UA、TG、TC、TBA、Fe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TG升高。结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8项生化指标表达水平升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相比,其具有较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陆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67-168,17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疗程都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水平(TC、TG、HDL-C、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11.203,P0.01)、AST(t=5.924,P0.01)、GGT(t=10.182,P0.01)、TC(t=5.169,P0.01)、TG(t=16.182,P0.01)、LDL(t=6.280,P0.01)、HOMA-IR(t=4.771,P0.0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t=-4.368,P0.01)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后ALT(t=11.203,P0.01)有所下降,而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纠正血脂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患者血清肝酶水平的变化及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91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分为MS组、非MS(NMS)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 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组ALT、AST、GGT、腰围、BMI、TG、TC、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OMA-IR、2h PBG、FINS和2h INS均显著高于NMS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LT与BMI、DBP、HOMA-IR、FINS呈正相关(P<0.05);AST与BMI、SBP、DBP、FINS呈正相关(P<0.05);GGT与TG、HOMA-IR、FINS呈正相关(P<0.05)。以HOMA-IR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BMI、TG和ALT,HOMA-IR与BMI、TG及ALT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血清肝酶水平包括ALT、AST和GGT均明显增高,且以ALT与MS相关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同期体检肝功能正常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检测由我院检验科完成,包括血脂谱[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结果:研究组的TG、TC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ALT、AST和GG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血脂和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高于健康肝功能正常者,血脂和肝功能指标检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笔者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27例。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和硫普罗宁口服治疗,对照组仅予硫普罗宁口服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TC、TG、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ALT、AST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G、HDL-C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并计算NLR、TG/HDL-C值。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NLR、TG/HDL-C和肝功能指标,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LR与TG、HDL-C、TG/HDL-C的相关性以及NLR、TG/HDL-C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TG/HDL-C水平单项及联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NLR、TG/HDL-C、ALT、AST、γ-GGT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NLR与TG、TG/H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NL...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生化指标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每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I(ApoA I)、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血糖(FP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清蛋白(ALB)、球蛋白(GLB)、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和直接胆红素(DB)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葡甲胺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C、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T、AST、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飞蓟宾葡甲胺用于临床辅助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助于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状态,对保护患者肝功能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某单位干部职工脂肪肝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参加医院2012年度健康体检的2 247名干部职工的体检信息进行统计,比较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脂、血糖及血压情况。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在体检中查出患有脂肪肝者200例,剔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者20例,剩余180例进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等综合干预24周,根据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GLU)、肝脏B超的影像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2 247例体检者中检出脂肪肝患者759例,检出率33.78%。脂肪肝组高血压、高TC、高TG、高GLU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均P<0.01)。180例脂肪肝患者综合干预后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HDL较干预前升高(P>0.05),ALT和AST异常者均恢复正常。B超显示轻度脂肪肝组中有63例消除脂肪肝,中度组中有45例转变为轻度脂肪肝,有2例消除脂肪肝;重度组中有5例转变为中度脂肪肝。结论脂肪肝与血压及血清中的TC、TG、GLU等代谢指标密切相关。以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脂肪肝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