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分析360例颅内动脉瘤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总结各种类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前交通动脉瘤135例,后交通动脉瘤105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15例,大脑前动脉瘤12例,大脑中动脉瘤69例,基底动脉瘤6例,小脑后下动脉瘤6例,脉络膜动脉瘤12例。采用夹闭方式:瘤颈单纯直接夹闭、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多瘤夹技术夹闭、联合方式夹闭及其他类。结果采用瘤颈单纯直接夹闭占37.2%,采用瘤颈瘤体电凝塑形后夹闭占35.2%,采用多瘤夹技术夹闭占13.1%,联合方式夹闭占11.4%,其它类3.1%。360例患者出院时 GOS 预后评分恢复良好273例,轻残57例、重残18例、死亡10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如何夹闭动脉瘤主要依动脉瘤的形态、部位等多因素而定,术中应尽可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宋旭  汤宏杰  张桐  王强  谢满意 《安徽医药》2022,26(12):2412-2415
目的探讨破裂的后交通动脉镜像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研究中心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确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015年 5月至 2021年 5月破裂后交通动脉( PCoA)镜像动脉瘤病人 24例,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动脉瘤直接夹闭 24例。动脉瘤夹闭术病人中,行一期手术 21例,单侧开颅夹闭一侧动脉瘤 12例、夹闭双侧动脉瘤 8例,双侧开颅夹闭动脉瘤 1例;行二期手术 3例,其中一期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二期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 3个。行一侧动脉瘤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有 12例病人。病人术后均行头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复查,通过显微外科夹闭的 24例动脉瘤病人中有 2例病人动脉瘤瘤颈残留,其余病人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通畅。通过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显示恢复优良 17例,轻残 5例,重残 2例。结论 PCoA镜像动脉瘤应积极治疗,根据病人出血部位、 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大小和形态,本组均行显微外科治疗,采用早期与晚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辅助早期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8例,29个动脉瘤。均在起病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DSA)后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对存活者临床随访半年以上并复查DSA。结果本组术中神经内镜检查显示夹闭前3例发现了显微镜下未能发现的穿通支血管,夹闭后发现3例瘤颈夹闭不全,2例误夹穿通支血管,无手术死亡,重残1例(3.57%),轻残5例(17.85%),恢复良好22例(78.57%),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再出血或复发。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夹闭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提高动脉瘤手术的夹闭率,预防漏夹和误夹,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颅内镜像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收治的19例颅内镜像动脉瘤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二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动脉瘤.结果 本组一期手术11例,二期手术6例,一侧动脉瘤夹闭后对侧动脉瘤未处理2例;动脉瘤直接夹闭38个,未处理2个.术后恢复优良12例,轻残5例,重残2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镜像动脉瘤效果显著,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症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颅内血肿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方法回顾12例该类患者的急症手术治疗资料.结果血肿清除12例,动脉瘤夹闭8例,孤立1例,部分夹闭加包裹3例,内减压3例,外减压6例,术后梗死8例,生存6例,死亡6例.结论动脉瘤大出血夹闭困难,术后梗死是急症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致颅内血肿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1例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对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检查手段及术中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41例前循环动脉瘸经翼点入路,鼎微镜下行动脉瘤直接夹闭手术,其中急诊(1—3天内)23例,(4-14天)4例,延期手术(14天以后)14例。结果本组41例中,一次性夹闭成功37例,共40个动脉瘤,部分夹闭1例,单纯包裹加固1例,电凝收缩加肌片包裹加固2例。术后随访2个月-6年,良好3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3例奉组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结论延迟手术的疗效要好于早期手术,而病后4-14天内手术效果最差,手术时机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DSA仍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CTA是DSA非常有益的补充。手术时充分解剖侧裂,暴露相关的载瘤动脉和重要穿支血管,是保证完全顺利夹闭动脉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7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应用微创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6个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其中一期血管内栓塞12例患者,25个动脉瘤;一期微创手术夹闭3例患者,6个动脉瘤;二期手术2例,5个动脉瘤).结果 恢复优良13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2年)DSA显示血管内栓塞者有2枚动脉瘤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内栓塞和微创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两者应相互补充,并尽可能一期处理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陈江伟  张乐  刘希光 《安徽医药》2023,27(6):1149-1154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下多瘤夹组合夹闭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诊治的102例ACoA动脉瘤。根据影像学和动脉瘤的瘤颈与载瘤动脉的解剖学关联分为简单单线型(ⅠA)、复杂单线型(ⅠB)、简单双线型(ⅡA)、复杂双线型(ⅡB)和复杂三线型(Ⅲ),并在荧光造影技术辅助下对复杂ACoA动脉瘤进行组合夹闭,对不同分型和不同夹闭方式的预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出院后3~6个月由医生门诊或电话随同访问,确定病人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通过多组独立样本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分型下动脉瘤之间的预后差异及不同的夹闭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102例ACoA动脉瘤病人中,有79例预后良好(GOS评分为4分和5分),16例预后较差(GOS评分为2分和3分),死亡7例,总体预后良好率77.4%。不同分型的动脉瘤,所采用的组合夹闭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双线夹闭预后良好比例仍较单线夹闭高。结论 应用双线/多线多瘤夹组合夹闭技术治疗ACoA动脉瘤相较于单线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防范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手术。结果本组术中破裂12例,占总数的21%。其中8例经处理后顺利夹闭;4例术后死于脑疝。结论手术操作失当易增加某些脑动脉瘤早期手术中破裂的机会;动脉瘤破裂后的急性脑肿胀、盲目操作导致的副损伤是影响疗效的直接原因。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难以完全避免,注意术中各环节的预防及合理使用应急对策可有效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均行颅脑CTA检查,检出动脉瘤52枚。全部病例均选择早期手术治疗,在麻醉后首先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再行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术后22例恢复良好,12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4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死亡2例。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早期动脉瘤夹闭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75例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对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检查手段及术中处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75例动脉瘤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手术,其中急诊(1~3d内)41例,(4~14d)5例,延期手术(14d以后)29例。结果本组75例中,一次性夹闭成功69例,共78个动脉瘤,部分夹闭1例,单纯包裹加固3例,电凝收缩加肌片包裹加固2例。术后随访2个月~6年,良好59例,轻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延迟手术的疗效要好于早期手术,发病后4~14d内手术效果最差,手术时机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DSA仍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CTA是DSA非常有益的补充。手术时充分解剖侧裂,暴露相关的载瘤动脉和重要穿支血管,是保证完全顺利夹闭动脉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李艳  薛秋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3-124
目的总结显微镜下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31例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在显微镜下行脑内动脉瘤血管夹闭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获满意效果。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手术器械、显微镜的使用及术中默契的配合是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夹闭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脑血管造影、头颅CTA检查后行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 动脉瘤夹闭术均获得成功.无瘤颈夹闭不全,无误夹穿通支血管.术中动脉瘤再破裂1例.25例恢复良好,重残4例,中残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 颅内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引入神经内镜能更好的对动脉瘤的形态、结构进行辨认,评估双侧颈内、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提高手术的夹闭成功率,减轻对正常神经组织的牵拉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中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138例(144个)动脉瘤,分析总结其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138例患者,显微手术治疗144个动脉瘤,死亡8例,病死率5.8%。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III级者应尽早手术;Ⅳ、Ⅴ级者应先行脑室外引流,辅助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待病情平稳再手术。  相似文献   

15.
杨晋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38-239
目的探讨破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33例共发现MCAA 34个,位于M1段2个,M2分叉处32个。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伴有血肿1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7例,Ⅲ级:11例;Ⅳ级5例;3例患者术前脑疝形成行大骨瓣开颅,其余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或包裹术。结果手术成功夹闭MCAA32例,单纯包裹1例。恢复良好26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对破裂MCAA进行早期手术能有效预防其再次破裂出血,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徐红秋 《淮海医药》1999,17(3):61-61
颅内动脉瘤一般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死亡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我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初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共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脑动脉经验。方法采用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夹闭35个动脉瘤,包裹1例;经一侧入路夹闭2个动脉瘤2例。结果出院时优良者25例,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其中Hunt-HessⅢ级死亡1例,Ⅳ级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和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提高前循环脑动脉瘤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阐述急性期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方法根据脑动脉瘤类型采取翼点入路式、纵裂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21例术后复归,2例基底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3天死于脑血管痉挛所致广泛脑梗塞。结论急性期手术可以防止破裂脑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和清除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元凶蛛网膜下腔的血肿。  相似文献   

19.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附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实施早期夹闭手术对提高生存质量与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84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63例术后恢复良好,16例轻残,死亡5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仍是破裂脑动脉瘤最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0年8月55例患者开颅行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的处理,其中后交通2例,脉络膜前2例,大脑中分叉1例,前交通3例。结果 8例术中破裂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其中1例死亡,2例中残,1例重残,余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破裂难以避免,显微手术技巧及综合处理措施能预防或减少术中破裂,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