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原学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情况及伤寒菌株的噬菌体分型情况,掌握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2001~2003年收集的181株伤寒、副伤寒进行耐药性监测,对其中的136株伤寒菌株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江苏省2001~2003年136株伤寒菌株可分为14个型,分型率73.21%,主要噬菌体菌型为J1、M1和D2,分别占可分型菌总数的14.29%、13.39%和10.71%。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伤寒菌株的分型率不同,2002和2003年以里下河地区的分型率相对较高。伤寒、副伤寒菌株均对磺胺、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副伤寒菌株的耐药谱较伤寒菌株宽。结论 伤寒噬菌体分型结果显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菌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健康人群携带的沙门菌噬菌体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健康人携带的沙门菌是潜在的传染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细菌学分型技术已不能满足传染源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需要。自1938年Craigie和颜春晖首先报道用Vi噬菌体进行伤寒沙门菌的分型以来 ,噬菌体的诊断及分型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有关从病人中分离的伤寒及鼠伤寒沙门菌的噬菌体分型的报道较多〔1~ 5〕,但对健康人携带的多种血清型沙门菌的噬菌体分型较少见。我们于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对广州市健康体检从业人员中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噬菌体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90年7月~1991年8月从食物中毒、腹泻病患者排泄物中分离出27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并进行了噬菌体分型、耐药性测定、质粒检测试验。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测试菌株:27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从本省兰州市、武威市、白银市、临夏4市搜集。(2)标准菌株:大肠ATCC25922、绿脓杆菌ATCC27853、金萄菌ATCC25923;质粒检测用标准E·Coli V517;均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3)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由中国医学细菌保藏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伤寒病原菌、耐药性及噬菌体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开展对伤寒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以及伤寒噬菌体的分型研究,摸清伤寒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伤寒沙门菌分型用血清凝集法;药敏试验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噬菌体分型用96型伤寒Vi-II型噬菌体分型法。结果:血清学分型为: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分别占75.1%、12.2%、0.9%,其他型占11.8%。561株伤寒杆菌噬菌体分型率为81.3%,分出25个噬菌体型,其中以D1型、M1型、D2、型J、1型、E1型为主要流行型,分别占18.6%、15.6%、15.4%、12.7%和11.0%。另外,E4、K3和32型在国内和省内为首次报道。不同年份、不同流行地区分型率以及强势噬菌体型分布不同。对磺胺甲基异噁唑、红霉素伤寒耐药菌株分别占96.5%、89.5%;而甲型副伤寒100.0%为耐药株。对复方新诺明伤寒、甲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株分别占79.4%、58.3%。M1型多重耐药现象依然严重。结论:疫情强度与强势流行株及强势株的耐药有关;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他定药物敏感,其结果可供临床治疗与现场防治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12省区845株伤寒杆菌不同噬菌体型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面全面监测我国伤寒菌的耐药性 ,1995年~ 1998年 ,我们在伤寒噬菌体分型监测的基础上 ,对来自我国 12省区的845株伤寒杆菌 (2 8个噬菌体型 )进行了 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 :分别来自江西、河南、江苏、湖北和浙江等 12省区 110个县区的伤寒患者 ,带菌者的血、大便、外环境及蝇体标本 ,其中 5 0 0余株是由北京流研所基因工程室收集提供。全部菌种均在本实验室做血清鉴定后转种鸡蛋斜面备用。1 2 材料1 2 1 药敏纸片 :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 ,有效期内使用。1 2 2 药敏试验用MH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伤寒疫情略有上升,并时有暴发。1991年我省首次发现M_1型耐氯霉素伤寒菌株。1980~1992年全省共分离到234株伤寒杆菌。现将噬菌体分型、质粒谱及药敏实验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Vio噬菌体分型结果:234株伤寒菌有10个型(A、E_(11)、J_2、K_1、C_2、D_1、C_4、E_1、D_2和M_1)。其中A型148株(63.2%)为优势型。1991年首次发现M_1型12株,占全年所检出伤寒菌的37.5%。药敏实验:进行11种抗菌素敏感性测定,结果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80.3%),其次为羧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1年~2003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特点及菌株的分型耐药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181株伤寒副伤寒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其中的136株伤寒菌株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江苏省2001年~2003年的年平均发病率为2.24/10万,发病以5~10月份为多,苏州、南通、盐城和扬州4市是高发地区,人群分布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异。136株伤寒菌株可分为14个型,分型率73.21%,噬菌体菌型主要为J1、M1和D2,分别占可分型菌总数的14.29%、13.39%和10.71%。不同年份伤寒菌株的分型率不同。伤寒、副伤寒菌株均对磺胺、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副伤寒菌株的耐药谱较伤寒菌株宽。结论:江苏省2001~2003年伤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人群职业分布无明显变化,但男性发病年轻化。噬菌体分型结果显示江苏省的主要流行菌型变化不大,除以往耐药的M1型菌株外,J1型菌株的耐药性也普遍较高,且有多重耐药现象;副伤寒甲出现的比例逐年增高,且其耐药率及耐药谱均较伤寒菌株高或宽。  相似文献   

8.
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病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 ,控制流行。方法 分别采取患儿粪便、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脓液、胃液等标本 ,细菌学培养分离并收集 1990~ 1993年间所分离的部分菌株作STM噬菌体分型。结果 显示本地区自 1984年感染人数呈逐年急骤上升 ,1988~ 1990年为持续流行高峰期 ,1991年渐趋下降 ,后呈波浪式散发流行。春夏季发病率为高 ,分别为 2 6 .72 %、30 .59%。农村高于城市。发病年龄 1岁以下占 82 .3% ,其中新生儿占 2 1.2 %。原发感染 71.8% ,继发感染 2 8.2 % ,院中感染 2 2 .1%。胃肠炎型占 93.6 % ,败血症型占 4 % ,局灶型占 0 .7%。STM噬菌体分型结果 2 36株STM共分 2 8个噬体型 ,其中 7774、4 774、70 0 0、0 774、0 754型为本地区主要流行的噬菌体型。结论 STM感染在社会人群中广泛存在 ,针对流行因素和传染途径 ,加强对本病的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1980~1986年我们对21省、市的1729株伤寒沙门氏菌,用96型噬菌体分型,对我国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别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21省、市为江西、新疆、广西、湖北、湖南、甘肃、山西、陕西、吉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耐药性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流行。本市从1989年以来,伤寒发病率突然上升,局部地区造成流行。为了解宁波市伤寒菌株的药敏状况和噬菌体型别分布,我们收集了1989、1990年分离的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275株,开展了耐药性监测、噬菌体分型、质粒检测等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为控制传染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噬菌体-生物分型法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法对2005年霍乱疫情中不同来源的142株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分析。结果:142株霍乱弧菌血清学、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流行株124株中O1群埃尔托稻叶1d型占95.16%(118/124株);其余菌株为6型以上非流行株。70株霍乱弧菌PFGE分型结果呈现3大类8种带型。结论:2005年霍乱疫情期间患者菌株与福州市闽江水系分离株菌型一致,表明具有高度同源性,而与市场水产品不相关。流行菌型更换而出现的埃尔托稻叶1d型,提示福建省今后仍有发生霍乱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地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HEC)O15 7∶H7菌株的分布、流行以及分型情况。方法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 (PFGE)方法进行分型 ,辅以药物敏感性试验对 5 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进行研究。结果 根据细菌染色体DNA的XbaI酶切图谱 ,可将从江苏省徐州市等地分离的 5 1株产生志贺毒素的EHECO15 7∶H7菌株分成 8个PFGE型别 (PFGE1~PFGE8) ,宁夏菌株为PFGE1型和 2型 ,徐州菌株有 6个PFGE型。 1986~ 1988年的分离菌株属于PFGE7型 ,1999、2 0 0 0年病人分离株的优势型别分别是PFGE5型与 3型。 1999年爆发性流行期间从患者分离的 5株菌属于PFGE 5型 ,从家畜家禽的粪便、食品、蔬菜等标本分离的 19株菌 ,可以分为PFGE3~ 6等 4个型别 ,其中 ,PFGE5型占优势 (10株菌 )。结论 爆发性流行的发生与携带病原菌的家畜家禽粪便污染的食品、蔬菜等有关 ,从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EHECO15 7∶H7菌株的PFGE型别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1981~1988年,从英格兰和威尔士病人中分离到51 806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对该血清型的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十分重要。噬菌体分型已证明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现已区分出211个噬菌体型。自1985年以来,噬菌体49型(PT49)是英格兰和威尔士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者中最常见的型别。对PT49  相似文献   

14.
收集、分离、鉴定来自我省临床患者的 51株O1 39霍乱弧菌 ,用埃尔托霍乱弧菌的分型噬菌体VP1 ~VP5对它们进行裂解实验 ,它们被分成 1 1个类别 ,其噬菌体裂解谱相同于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 1、2、1 2、1 1、2 0、2 5、31、5、7、1 9、32型的裂解谱 ,显示O1 39霍乱弧菌可以进一步区分。埃尔托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的 1~ 6型是流行株 ,是使人致病的主要菌型 ;而本文中O1 39霍乱弧菌不论被VP1 ~VP5裂解得如何 ,都是使人致病的菌体。作为霍乱致病菌的埃尔托型和O1 39型菌株 ,O1 39霍乱弧菌使人感染的类别更多 ,传染性更强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相似文献   

15.
肠炎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为研究肠炎沙门氏菌菌株间的关系,特建立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并对从食品中分离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了分型研究。方法 1991~2 0 0 1年间,从河南、黑龙江等省份采集食品样品,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挑取单个菌落增菌,用溶菌酶、蛋白酶K和TE缓冲液依次提取菌体DN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XbaΙ消化胶块,然后在CHEFMapper仪上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电泳条件:0 . 5×TBE缓冲液、14℃、1%琼脂糖、脉冲时间5s~4 5s、2 6h、6V cm。应用λ噬菌体DNA作为脉冲场凝胶分子量标准。结果 从鸡肉、牛肉、熟肉及蔬菜中分离出30株肠炎沙门氏菌,其中18株来自河南省,绝大多数菌株(2 2株)分离于2 0 0 1年。对所得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后,结果显示30株肠炎沙门氏菌分为A、B两个型,两型图谱之间有8个条带的差异。A型菌株有19株,占全部菌株的6 3. 3% ,B型菌株有11株,占36 .7%。A型之内又可以分出2个亚型,其中A1型占78 .9% ,A2亚型与A1亚型相比的差别在于,A2型在5 0kb处有一条带缺失。在菌株分型与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之间没有相关性,但所有从鸡肉中分离到的菌株均为A1型,提示了某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流行病学趋势。结论 在研究肠炎沙门氏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面,脉冲场凝胶电泳是一种有  相似文献   

16.
选择江苏省各地 1988~ 1997年分离到的 2 6株M1型伤寒菌进行AP -PCR分析。结果 2 6株M1型伤寒菌被引物 2 2 732、2 2 733和 2 2 734共同划分为 7种不同的基因型别。将菌株的基因型别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相结合 ,发现在江苏省伤寒呈现高强度流行的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 ,M1型菌株呈现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表现 ,而在江苏省伤寒流行强度较低的近几年 ,M1型菌株的基因多态性表现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1995~1997年伤寒杆菌噬菌体型及耐药性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伤寒发病率及发病人数一直居全国各省前列。为进一步了解我省伤寒噬菌体型别及耐药情况,我们于1995~1997年收集了我省伤寒流行地区的伤寒杆菌304株,进行了沙门氏伤寒96型Vi-Ⅱ噬菌体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  相似文献   

18.
伤寒噬菌体分型的建立,据今已有40余年,在实际工作中,伤寒杆菌噬菌体的型别不断得到充实,并已证明伤寒菌噬菌体型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源流行为同型菌,并利用这些特点作为追索传染源,观察伤寒流行动态的重要手段。1983年我们利用新引进的96型伤寒分型噬菌体,对我省1981年至1983年期间各地分离的伤寒杆菌334株,进行了分型,现将本次分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系统掌握赤壁市伤寒菌株的生化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1989~2001年14起爆发疫点和门诊就诊的可疑伤寒病人采取患者血、大便32l份和外环境井塘水35份进行伤寒杆菌培养,并对其有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肥达氏反应、药敏试验、噬菌体分型进行了分析。结果 血、大便321份,检出伤寒杆菌80株,甲型副伤寒杆菌2l株,检出率为31.46%,井塘水35份标本,检出伤寒杆菌2株,检出率5.7l%。采集可疑伤寒患者血98份,进行肥达氏反应“0”抗体GMT为l:401.3,“H”抗体GMT为l:217.0,阳性率为84.2l%。在生化特性上,大便中培养的伤寒菌株28.57%,血、外环境中培养的伤寒菌株50%产生少量气体和4.85%菌落菌体发生变异,并有6.80%菌株培养时间延长至15d。药敏对广谱抗菌素均呈高度敏感;噬菌体分型、人群分别为A、D1、D2型,塘水为E7型,井水为D1型。结论 我市流行的伤寒菌群以A、D1、D2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用质粒分析、噬菌体定型、耐药谱测定这三种方法检查了贵州省安顺地区一九八五年十月伤寒爆发流行期和一九八六年春夏季分离的伤寒沙门氏菌。结合流行病学分析,看出质粒分析及噬菌体定型是检定流行菌株特点的有用方法,尤其质粒分析,在同流行病学资料的符合性,操作方法简易方面优于噬菌体定型,而耐药谱的应用则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质粒分析及噬菌体定型,明确看出一九八五年爆发流行主要是由携带100Md质粒的菌株或噬菌体定型为M1型的伤寒沙门氏菌所引起。一九八六年的病例仍然是这种菌株在起主导作用。同时也指出,该地区仍有个别病例属其它细菌克隆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