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重症脑室出血分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极为常见,后果严重。尤其是脑室系统积血造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保守治疗病死率几乎是100%[1]。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尽早行脑室外引流,尿激酶冲洗,保持脑脊液循环畅通,是本病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对46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尽早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以尿激酶多次冲洗侧脑室并配合腰穿或者行腰椎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全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18例原发性全脑室内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 13例 ,中残 3例 ,死亡 2例。结论 双侧侧脑室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方法治疗原发性全脑室内出血 ,能加速脑室内特别是第三、第四脑室和导水管内积血的清除 ,促使脑室系统及早恢复通畅 ,解除梗阻性脑积水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重型脑室出血由于积血形成脑室铸型或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情危重,死亡率高。2001年1月~2005年6月共治疗30例脑室出血重型患者,均采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并穿刺针行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并行腰大池引流,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室外持续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以期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的病死率。方法 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同时尿激酶灌注 ,早期改善脑血液循环、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 术前GCS评分4~ 12分的重症脑室出血患者 6 2例 ,存活 4 8例 ,其中良好 4 4例 ,中残 4例 ,存活率 78% ;死亡 14例 ,其中 6例术后3d内死亡 ,8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病死率为 2 2 %。结论 尽早解除梗阻性脑积水 ,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室外引流加上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自发性重症脑室出血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付爱真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1007-1008
<正>继发性脑室出血是指室管膜下区1.5cm以外的脑实质(基底节、脑干等)出血破入脑室所致。其发病率较高,临床较为常见。由于破入脑室内的积血形成的血凝块极易堵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造成急性或亚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加重颅压增高及脑组织损伤,导致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我院自1999—2009年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及腰穿放液,并配合脑室内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脑室出血后引发梗阻性脑积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评价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脑室出血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26例.对照组脑室外引流治疗,治疗组Ommaya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对患者术后3 d、6 d、9 d的血肿清除率以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局麻下侧脑室前角穿刺置引流管外接无菌引流瓶。并观察总结治疗结果。结果 完全恢复 7例 ,部分恢复 1例 ,需人帮助生活 1例 ,死亡 1例。结论 脑室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脑室出血是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内。如血肿以脑室为主,而量又较大,极易形成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常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往往在发病时或发病后12~24h内出现昏迷或脑干受压征象,有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单纯药物治疗至今尚无突破性进展,外科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又因手术时机难以掌握,技术条件要求高,高龄患者难以接受等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王亚东  巴玉 《吉林医学》2013,34(24):4991-4991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重症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进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术后予以间断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或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存活40例,死亡6例,有效率为87%。结论:外科手术的目的是尽早解决因脑室内血肿所导致的脑室梗阻,疏通脑脊液正常的循环通路,恢复脑脊液正常循环与脑微循环,避免急性脑积水,是重症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脑室外引流,脑室内注射尿激酶,脑脊液置换或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是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室和腰大池联合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入院行CT后,采用双侧脑室及腰大池穿刺置管外引流并尿激酶冲洗治疗,其中16例同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每日脑脊液常规检查直至正常,脑室引流至脑脊液澄清,并以动态复查头颅CT确认血肿消失为标准。结果32例患者中经CT复查无脑积水,脑室积血基本消失者29例(90.62%),发生梗阻性脑积水2例(6.25%),经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3.12%)。31例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6例(19.35%),生活自理14例(45.16%),需要帮助10例(32.26%),卧床1例(3.23%)。结论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可大大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以及原发脑室出血,如脑室血肿量大,极易导致三、四脑室铸型,中脑导水管阻塞,脑脊液循环受阻,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幕上压力过大,导致脑疝死亡.我科自2002-2009年共收治52例脑出血破入脑室及原发脑室出血,致三、四脑室、侧脑室铸型患者,给予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及内科综合治疗,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再出血1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19例,脑血管痉挛25例,脑室外引流术治疗15例,治愈21例,好转11例,死亡16例。结论:对原发性脑室出血应争取早期CT检查确诊,早期全面治疗预防脑血管痉挛发生,如有指征早期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期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脑池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梗阻性脑积水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池显像的表现。方法1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神经内窥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前后均行脑池显像,比较其前后的差异。结果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三脑室底造瘘术后脑池显像有放射性药物返流入侧脑室内,并且延迟清除,类似于交通性脑积水的脑池显像表现。结论放射性药物返流入侧脑室的原因尚不清楚.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后脑脊液的流动可能存在“返转”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后延期性脑积水的临床分析。方法将45例重型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例持续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基础上,向腰蛛网膜下隙注入尿激酶及生理盐水;B组19例行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延期性脑积水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延期脑积水3例(11%),B组为8例(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2,P〈0.05)。结论对于脑室出血患者,如果达到一侧侧脑室血肿量超过半个脑室,第三、四脑室、导水管积血,对侧侧脑室后角积血的其中之一,即为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5.
吴青蔓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31-3132
脑室出血发病急骤,尤其是重型脑室内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1],其主要原因是脑室出血直接阻碍了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产生梗阻性脑积水,致颅内压骤升,脑深部结构被破坏,特别是挤压和损伤丘脑下部及脑干,并产生脑疝,引起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2]。因此尽早清除脑室内出血,是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脑室出血患者56例,经行侧脑室外引流并脑脊液置换术、结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36例,女20例;年龄51岁~82岁,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于发病后48h内来院CT检查确诊。54例为双侧侧脑室及不同程度的第三、第四脑室积血、铸型;2例为第四脑室出血铸型,同时伴第三脑室、双侧侧脑室积血;所有患者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不同程度脑室扩张。按GCS评分:3分~5分6例,6分~8分31例,9分~12分12例,13分~15分7例。发病到手术时间<6h16例,6h~12h31例,>12h9例。1.2治疗方法1.2.1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方法入院后经明确诊断,根据CT片所示脑室出血情况,在全麻或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外引流术后脑积水的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本院收治的1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外引流术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再次出血者8例(占50%),脑室感染6例(占37.5%),脑血管痉挛4例(占25%),脑室内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11 d,术后3~6个月GCS平均8分.结论 尽早清除脑室内血肿,拔除引流管,减少感染及再次出血,加强脱水剂应用,减少中脑导水管上端的粘连,畅通脑脊液循环,预防脑血管痉挛,保持脑血供,是提高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术后脑积水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手术方法,根据随访结果对ETV手术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方法对于13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进行了ETV手术治疗。其中对1例成人患者和1例小儿患者加用了中脑导水管球囊扩张术。结果随访1~48个月,随访结果示该手术明显有效9例。其中2例同时做了导水管扩张术。1例患者同时合并有骶裂、骶部皮毛窦及腰4椎管内占位、脑膜炎。控制感染后成功完成了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ETV,术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1例小儿患者术中发现合并有脑室内持久性出血,术后3个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另1例因松果体区肿瘤所致脑积水的患者术中发现合并有三脑室底部下陷,为避免基底动脉损伤而放弃了造瘘术,行γ-刀放疗后6个月改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1例18岁男性患者术中造瘘时动脉出血而不得不终止手术。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来说,ET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神经内窥镜设备的不断改进、技术的改善和提高,ETV手术有可能替代分流术而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尾状核出血的治疗、预后因子及并发急性脑积水室外引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6例高血压尾状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实质血肿量、内囊血肿、GCS评分、脑积水、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四脑室积血扩张对预后的影响,比较术前和术后GCS评分评价脑积水脑室外引流的作用。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预后差与初始低GCS评分(P=0.016)、脑积水(P<0.01)、脑室内出血严重性(P<0.01)、四脑室积血扩张(P=0.02)相关。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显示,脑积水是预后差最重要的预测因子(P<0.01)。配对t检验示术后48h GC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评分(P<0.01)。结论脑积水是尾状核头出血不良预后的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脑室外引流对并发急性脑积水具有重要价值,适神经功能状况应早期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深部脑动静脉畸形(AVM)导致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早期治疗。方法 对2001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6例深部AVM导致PIVH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VM;侧脑室外引流结合管内应用尿激酶等方法进行治疗。以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作为疗效判断指标并随访10-46月(平均29.2m)。主要研究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结果 术后6个月ADL评级,5例达到Ⅰ-Ⅱ级,1例Ⅳ级;6例脑深部AVM均达到70%以上填塞;随访10-46月无再出血,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AVM、脑室外引流及管内应用尿激酶是治疗深部AVM导致PIVH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血管内栓塞AVM可能有助于防止早期和远期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韩增灿 《中原医刊》2011,(23):89-90
目的观察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6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或脑室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良好51.61%,中残24.19%,重残12.90%,植物生存为0,脑积水发生3.12%。结论该方法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