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27例患者服用由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制的扶正化瘀胶囊,口服剂量为1.5g/次,3次/d;对照组25例只给予常规护肝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扶正化瘀胶囊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恢复肝功能,其效果与具明确保肝降酶作用的药物相同。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明显抗肝纤维化作用,治疗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除有明确保肝作用外,还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扶正化瘀胶囊单用和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联合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两组在保肝基础治疗上无差异。结果: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单用组48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不比24周显著(P〉0.05),联合组48周比24周改善显著(P〈0.05)。结论:单纯使用抗纤维化药物疗效有限,同时针对病因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纤维化程度可以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采用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时间两组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但在部分指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对CHB肝纤维化不但有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而且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方法将128例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口服,同时常规给予维生素、肌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胶囊,疗程12个月。结果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改善患者的胁痛、乏力、纳差、腹胀、目黄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ALT、TBIL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协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DNA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HBV-DNA转阴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0例为治疗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HBV标记物、肝功能检验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注射液,疗程两组均为四周,观察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疗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4w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成模后以扶正化瘀方灌胃4w。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清肝功能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蛋白印迹法分析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I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蛋白表达,同位素标记底物凝胶法检测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扶正化瘀方显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与肝组织胶原沉积;明显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抑制肝组织α-SMA、I型胶原蛋白表达;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蛋白表达无影响,但明显降低PAI-1蛋白表达。促进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提示扶正化瘀方可促进肝纤维化大鼠间质性基质金属蛋白酶酶原的激活与活性水平。该作用是扶正化瘀方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软坚护肝片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阳性对照组和软坚护肝片1.24、0.62和0.31g/kg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灌胃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12周,于第9周治疗组每天灌喂软坚护肝片(1.24、0.62和0.31g/kg)和扶正化瘀胶囊(0.20 g/kg)干预8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酶(PCⅢ)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和肝指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的软坚护肝片及扶正化瘀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HA和PCⅢ的水平,降低肝组织中异常升高的Hyp含量(P<0.05);同时,各剂量的软坚护肝片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的Alb含量(P<0.05).软坚护肝片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软坚护肝片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胶原的合成及抗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扶正化瘀胶囊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中的预防作用及肝纤维化形成后的治疗作用,分析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预防组(预防实验组8只和预防对照组8只)和治疗组(治疗实验组8只和治疗对照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皮下注射CCl4联合饮用乙醇的方法制备肝纤维模型;预防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在造模第4周和造模结束后(第8周)予扶正化瘀方生药0.46 g/kg体质量灌胃。每日1次,共4周;预防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分别于上述时点予生理盐水10 mL/kg体质量灌胃,实验结束后分别采血测定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对肝组织内的CTGF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造模结束后(第8周),预防实验组较预防对照组的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第12周,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的A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其余项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预防实验组较预防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的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实验组较治疗对照组的肝组织病理显示其炎症及肝纤维化均明显减轻,治疗实验组肝组织CTGF表达低于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在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过程中有预防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后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TGF表达明显增加,而扶正化瘀胶囊可抑制CTGF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丁蔚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59-1460
目的:探讨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治疗方法。方法: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34例与同期单用扶正化瘀胶囊28例,疗程1年,作对照,于治疗前、治疗3月、6月、1年分别检测肝功能、肾功能、HBV-DNA、HBVM,肝纤四项。尿常规、血常规。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相比有更好的疗效。结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经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功能稳定,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抑制,与单用扶正化瘀胶囊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是活动性乙肝硬化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与铁代谢、脂质代谢及氨基酸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铁死亡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向。研究显示,大量中药成分可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肝纤维化。笔者就铁死亡的调控途径、铁死亡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总结近五年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干预铁死亡治疗肝纤维化相关研究,以期为中药干预、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药的功效,还要对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临床用药辨证治疗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常用的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的前提,FibroScan等无创性诊断技术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抗肝纤维化治疗方面,中医药已成为目前及今后研究的热点,而中西药联合治疗是今后开展抗肝纤维化研究的方向和重要任务之一.现就近十年来,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目前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及研究方向,本文综合国内外与肝纤维化的发病及治疗的相关文献40多篇,简要地阐述了医药界治疗肝纤维化的概况以及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甘草次酸的主要药理作用,发现目前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肝星形细胞(HSCs)激活和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与成纤维细胞、TGF-β信号转导、PD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TNF-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COX-2、ECM介导的肝纤维化、氧化应激介导的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西医疗效还不十分理想.加上药物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阻碍了肝纤维化治疗的发展。而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有其独特优势,不仅从单方面治疗肝纤维化,还兼顾脾肾等器官的保护,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中药治疗还具有价格优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研究。甘草次酸具有抗炎抗免疫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病毒、抗氧化、体外抑菌及保肝作用,并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依据,但甘草次酸治疗肝纤维化通过哪个途径进行仍然是现代医药研究热点和未知点。  相似文献   

16.
对单味活血化瘀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单味活血化瘀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通过多种途径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改善肾脏纤维化、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流派等方面。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对腹部疾病描述蕴含了古人有关肝纤维化的早期理解。秦汉时期中医典籍已有肝纤维化理、法、证、治、方、药、术记载,包括病名归属范围广、邪毒蕴结肝络病机、阴阳和合诊治境界及辨证论治———方证对应体系;魏晋隋唐医药学全面继承发展,"肝王以胃气为本"说、"推陈致新"药证论、热毒内蕴肝络证治观点相继提出;宋金元时期学派纷呈,见解独到,如气机郁结肝络证治观点、推崇脾胃学说;至明清,肝纤维化中医认识已比较完善成熟,经方时方通变论、痰瘀内阻肝络论、经络病证论等注重临证通变;近代至今,中西医汇通。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主导着当前论治肝纤维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自拟参甲化纤方治疗.对照组例单用阿德福韦酯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超声影像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超声影像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PC-Ⅲ无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或P 〈 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炎肝纤维化,可有效抗病毒,有效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减轻脾脏厚度,减轻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撰写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新指南”)已正式颁布。相较于2006年颁布的旧指南,新指南内容更贴近临床,推出16条证据等级较高的推荐意见。新指南中新增了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一节,诊断部分肯定了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技术的优势,治疗部分强调了病因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并重的原则并主要推荐了若干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疗效评估部分转达了肝纤维化领域对于“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定义的主流观点,新增了有关疗程、停药与随访的建议,最后提出了4个需要重视并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和体内多种细胞因子合成与功能失调有关。肝星状细胞的激活、表型改变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而细胞因子在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表型改变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中医药对肝纤堆化相关因子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