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穿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伟霞  黄惠桥  黄红燕 《广西医学》2007,29(12):1861-1862
目的 探讨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最佳动脉穿刺方法.方法 采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穿刺抽血的患者各30例,比较动脉穿刺的疼痛程度、成功率、使用时间、皮下淤血等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的疼痛反应以肱动脉最强,穿刺时间桡动脉组长于其余两组,皮下淤血以股动脉组最重;三组成功率均较高.结论 穿刺方法要因人而异,年龄较小的患者宜选择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成人宜选择桡动脉穿刺,以保护病人隐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临床常用的血气分析采血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及足背动脉.但由于股动脉部位较深,附近通常有大静脉及神经并行,易误入静脉同时不易压迫止血,对肥胖、腹水患者难以触摸.针对一些特殊病人如:心衰、哮喘、呼吸困难等患者,由于不能平卧,股动脉暴露不充分而影响穿刺的成功,有的则无法进行操作.同样肱动脉相对桡动脉来说位置较深,冬季着装较厚不利于暴露采血部位等.桡动脉位置表浅,搏动明显易触及,操作方便,不受体位的限制;且创伤小,受污染机会少,有利于病人保暖减少躯体暴露;病人心理压力低,易于接受此种操作方法,积极配合操作,从而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法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更适合于肺心病、哮喘等不能平卧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的效果。方法 180例需做血气分析的综合内科患者,经肱动脉采血124次,桡动脉采血119次,股动脉采血117次。统计经肱、桡、股动脉采血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的依从性及采血部位疼痛反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肱动脉一次采血成功率93.55%,误穿静脉发生率0,患者依从性较桡、股动脉好,疼痛反应较桡、股动脉小。结论经肱动脉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患者依从性好、误穿率低、采血部位疼痛反应小,是临床可以推广的动脉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减轻患者疼痛的穿刺方法和如何提高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方法 2010年2月-2010年9月经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2010年10月-2011年4月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病人的疼痛程度.经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采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万旭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3):985-986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方法及对患者疼痛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5例在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155例在肱动脉穿刺采血。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患者的主观感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选择肱动脉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反应轻,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自动脉内抽取血标本的技术即是动脉采血术。目的是做血液气体分析。以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采集动脉血标本常用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但由于股动脉部位较深,附近通常有大静脉及神经并行,易误人静脉同时不易压迫止血,对肥胖、腹水患者难以触摸。针对一些特殊病人如:心衰、哮喘、呼吸困难等患者,由于不能平卧,股动脉暴露不充分而影响穿刺的成功,有的则无法进行操作。同样肱动脉相对桡动脉来说位置较深,冬季着装较厚不利于暴露采血部位等。而桡动脉位置表浅,搏动明显易触及,操作方便,不受体位的限制;且创伤小,受污染机会少,有利于病人保暖减少躯体暴露;病人心理压力低,易于接受此种操作方法,积极配合操作,从而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所以在临床上本人通常选用桡动脉作为采血部位。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十字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动脉是临床上常用的动脉取血点,因其表浅易触便于操作。为了提高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动脉给患造成疼痛、紧张、穿刺部位血肿及动脉栓塞形成等不良反应,笔对260例患采用十字定位法在桡动脉处穿刺采血,成功率达93%。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最佳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 2010年3月-2010年5月胸外科疾病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26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采集标本,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采血成功率、误入静脉的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疼痛反应、按压时间.结果 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79.2%,血肿发生率8.46%,误穿静脉发生率14.6%;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93.8%,血肿发生率1.53%;误穿静脉发生率1.53%.结论 从桡动脉采血导致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9.
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动脉采血是临床护士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操作,临床动脉采血常采取的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其中桡动脉采血最为方便[1]。但桡动脉比较细,容易滑动,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比较低,尤其对于桡动脉搏动比较弱的患者,明显增加了穿刺难度[2]。为提高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本研究对桡动脉采血的两种持针方式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动脉采血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肱动脉采血,分析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疼痛感。结果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3.48%,疼痛级别1~3级91.30%,未出现4~5级疼痛。结论肱动脉采血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可作为股动脉、桡动脉采血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以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因病情需要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和头皮动脉采血组,每组50例,记录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标本合格率以及操作时间。结果:头皮动脉采血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操作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结论:头皮动脉采血较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时间短、标本合格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科学的采血部位,提升采血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07月期间我院经动脉采血并行检验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将其分为A、B、C三组,各组均为30例,其中,A组30例经桡动脉采血,B组经股动脉采血,C组经肱动脉采血,比较3组采血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C两组采血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采血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桡动脉位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腱之间,因其位置表浅易触及搏动,故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于动脉采血。但因桡动脉血管解剖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特点,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和穿刺时病人的痛苦。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了桡动脉采集血标本的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血气分析是临床用于检测患者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检验项目,对于呼吸系统患者的治疗及抢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动脉穿刺是呼吸内科常见操作,不同的采血部位一次成功率大小在很多文献有不同的报道。自2007年1月--12月,我科固定专人,分别行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共275人次,观察两个部位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暂时性血管通道在紧急血透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选择挠动脉、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或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插管对340例患者进行紧急血透。结果:穿刺一次成功率桡动脉为89.2%,足背动脉80.4%,肱动脉40.9%,股动脉为100%,股静脉100%;股静脉插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颈内静脉93.3%,锁骨下静脉80%。结论:建立暂时性血管通路进行紧血透时宜首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或股静脉、颈内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16.
探讨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寻找最佳的动脉穿刺部位。方法对156例急诊须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选5mL注射器及7号针头行股动脉采血,观察组选1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血,对比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按压时间、拒绝穿刺及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1mL注射器及4.5号针头行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节省局部按压的时间,为急诊护士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更准确地采集动脉血,减少误入静脉的几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3月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4组进行血液采集,采血部位分别为股静脉、肱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每组25例,各组分别由护士进行采血,对每组的进针角度、疼痛评分、误采静脉、采集失败情况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采集股动脉容易出现误入静脉,采集足背动脉疼痛感明显,采集肱动脉、桡动脉的成功率较高。结论在为患者采集查血气分析时应尽量选择肱动脉、桡动脉,以提高采集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呼吸监护室血气分析采血的穿刺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监护室近年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部位进行采血,观察三组患者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足背动脉穿刺组患者在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而在主观疼痛发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结论: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从而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比较3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与股动脉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少(P<0.05)。3组患者插入冠状动脉的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少,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一些特殊患者应用的意义以及经肱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中可行性及安全性,同时观察肱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6例肱动脉穿刺在冠脉介入治疗中介入路径选择,患者平卧位,右手掌心向上,穿刺点在肘部肱动脉分支前,选择动脉搏动最强处,先在穿刺点用利多卡因局麻,用桡动脉穿刺针取45°角穿刺进入肱动脉,送入导丝,拔除穿刺针,送入6F桡动脉血管鞘,术后拔除鞘管,压迫止血10 min,再用绷带加压包扎。6~8 h后可解开绷带,术后无须严格卧床休息。结果 26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肱动脉穿刺并完成介入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肱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熟悉肱动脉穿刺部位的解剖特点,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对其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和处理对策的充分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及其不良后果的发生,因此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部分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有禁忌的患者,肱动脉穿刺的介入路径,不失为一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