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农村不同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COPD行为认知的差异.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在对年龄、文化程度、病程进行匹配后,以入户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146例(男女各73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男女COPD患者的行为认知差异.结果 男女患者在吸烟率(69.9% vs 19.2%,P<0.001)、现在吸烟率(30.1% vs 10.9%,P<0.005)、被动吸烟率(43.8% vs 26.0%,P<0.005)、烹饪史(31.5% vs 75.3%,P<0.001)和烹饪年限(23.91±15.86年 vs 39.29±12.90年,P<0.001)、参加体育锻炼(12.3% vs 1.4%,P<0.005)以及吸烟对COPD的诱发(56.2% vs 12.3%,P<0.001)等认知存在差异;男性患者年医疗费用<1 500元者比率明显多于女性患者(43.8% vs 20.5%,P<0.001);男性患者呼吸道疾病住院率低于女性患者(23.3% vs 41.1%,P<0.002);男性患者药物治疗率高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多需要治疗知识(93.2% vs 57.5%,P<0.001),女性患者多需要预防知识(79.5% vs 45.2%,P<0.001).结论 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较差,男女患者之间行为认知存在差异.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奎屯市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现状,为制订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使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奎屯市18岁及以上居民现在吸烟率为17.7%,男性现在吸烟率为35.8%,女性现在吸烟率为1.0%。现在每日吸烟率为11.7%,男性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3.6%,女性现在每日吸烟率为0.8%。男女现在吸烟率、现在每日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男性不同年龄组现在吸烟率以及现在每日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不同年龄组现在吸烟率、现在每日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组、男性不同文化组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组现在每日吸烟率、男性现在每日吸烟率和女性现在每日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主要吸机制卷烟(99.3%)。奎屯市18岁及以上居民被动吸烟率为38.2%,男性被动吸烟率(48.7%)高于女性(28.7%,P〈0.05)。结论奎屯市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吸烟者开始吸烟年纪较轻,应加强对吸烟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进一步降低烟草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4城市中学教职工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开展教职工吸烟现状调查,为在今后教师群体中实施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濮阳、上海、天津和珠海4个城市的城乡随机选取中学各25所,对校内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职工总吸烟率濮阳男性45.4%,女性1.0%;上海男性54.1%,女性3.4%;天津男性44.9%,女性2.8%;珠海男性47.6%,女性3.1%。男性教职工总吸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教职工总吸烟率不同,〈24岁和25~29岁组分别低于6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位教职工总吸烟率不同,学校领导高于其他职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教职工戒烟率不同,50-59岁和60岁~年龄组分别高于〈24岁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4城市教职工吸烟率均低于普通人群,戒烟率较高。教师作为教育群体,其知识层次和素质优于一般人群,在行为上有一定的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8岁以上户籍居民1200人进行调查,分析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调查人群吸烟率为31.67%,标化吸烟率为30.62%。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3.96%和2.84%;男性高于女性(P〈0.001);饮酒率为38.33%,标化饮酒率为38.00%。男性为60.42%,女性为18.61%,男性高于女性(P〈0.001);成人居民肥胖率为6.00%,标化肥胖率为5.65%。女性高于男性,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年龄、BMI、家族史、饮酒、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是最主要存在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结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均处于高水平,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亟待加强,应积极开展健康行为教育,预防慢性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偏执型与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收集1996—2005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历2801份,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0.87:1,男性较女性早发(P〈0.001),非偏执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01);非偏执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早于偏执型(P〈0.001);偏执型患者中城镇人口、老年、已婚、高等教育、阳性家族史和伴发躯体疾病的所占比重大(P〈0.05);而非偏执型患者多由诱因起病(P〈0.001);两组在病前人格和出生季节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特征和疾病相关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来降低和减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遗传因素对双生子吸烟、饮酒的影响。方法以青岛地区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年龄≥24周岁的双生子为对象,在卵型鉴定的基础上。采用Holzinger方法分析其吸烟、饮酒的遗传度。结果估计吸烟的遗传度为(66.5±5.53)%,重度吸烟的遗传度为(43.0±5.75)%。男性同卵双生子在吸烟行为上Kappa一致性检验K=0.453,P〈0.001。异卵双生于K=0.307,P=0.005;饮酒的遗传度为(60.8±7.79)%,大量饮酒的遗传度为(22.2±9.80)%。男性同卵双生于在饮酒行为上Kappa一致性检验K=0.518。P〈0.001,异卵双生子K=0.160,P=0.224。结论吸烟、饮酒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重度吸烟、大量饮酒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小。男性同卵双生子在吸烟、饮酒行为上呈现中度一致性.男性异卵双生子、女性双生子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部分公务员的吸烟行为和认知状况,为今后在公务员群体中实施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5—7月对郑州市、三门峡市和淇县的18家行政机构的603名公务员进行吸烟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公务员吸烟率为0,男性公务员吸烟率为58.40%,现在吸烟率为48.14%。男性公务员吸烟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升高(χ^2=8.5780,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下降(χ^2=14.8490,P〈0.01)。男性公务员年龄的大小,职称的高低与自身的吸烟率无统计学关系。男性公务员对吸烟与疾病关系的认知上,吸烟者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工作年限与男性公务员吸烟行为有关。结论男性公务员的吸烟率较高,需要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医疗机构就诊者控烟相关知识、态度及吸烟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医院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53家各类型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随机选取就诊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吸烟相关行为情况、控烟相关政策规定及烟草相关知识与态度(知识类题19道、态度类题2道、控烟规定类题1道)。结果58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20人(占54.7%),女性265人(占45.3%);总吸烟率为17.3%(101/585),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9.1%(93/320),女性吸烟率为3.0%(8/265),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1)。调查对象烟草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1.6%(7958/11115);吸烟者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引起相关疾病的正确认知率均低于不吸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调查对象中有464人(占79.3%)知道医疗机构全面禁止吸烟;对于“目前国内烟草包装上的健康警示信息应更加明显”的看法,85.0%(497/585)的调查对象持同意态度;94.7%(554/585)的调查对象表示“政府应该加大卫生系统控烟的力度”。结论广州地区医疗机构就诊者及其家属有一定比例的吸烟现象,对烟草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卫生部门及社会各界应加大控烟宣传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控烟措施,提高民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加强戒烟意识,从而降低全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2011年死亡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居民2011年疾病监测系统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居民粗死亡率为585.07/10万。全省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和伤害3大类疾病男性构成比分别为:4.61%、85.72%和8.12%,女性分别为:4.17%、86.94%和5.91%;女性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3大类疾病构成基本一致(χ2=2.01,P=0.367),而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χ2=7.12,P=0.028),城市男性和女性(χ2=38.57,P〈0.001)、农村男性和女性(χ2=1.88,P〈0.001)、城市男性和农村男性(χ2=7.03,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河南省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从而降低人群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广州市东山区城市社区居民吸烟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某区18-69岁居民的吸烟状况,探讨吸烟与慢性疾病的关系,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区内2条行政街道,每条行政街道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95户居民,每户居民抽取1名成员,对其进行现场和入户的问卷调查。结果(1)人群吸烟率为26.5%,现吸烟率为19.8%。男性吸烟率和现吸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不同年龄组及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人群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男性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婚姻状况、职业现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50%的居民吸烟开始年龄为17-23岁。(3)烟龄和近来每周吸烟量呈正相关关系,计算平均每周吸烟量与烟龄之间的回归方程为:平均每周吸烟量(支数)=43.863+2.197×烟龄(年)。结论吸烟成瘾性、危害性大,控烟措施应该既要广泛宣传又要抓住重点人群,控烟问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体脂肪率(FAT%)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2010年5月,以在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并接受人体成分检测及动脉硬化评价的成人26599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663例(51.37%),女性12936例(48.63%),平均年龄(45.91±8.07)岁,同时进行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的检测,用BMI、WHR、FAT%描述性分析人群肥胖的情况,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来评价动脉硬化,用简单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种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青年男性和女性WHR与cfPWV均相关(r=0.191,P=0.005;r=-0.306,P〈0.001),女性BMI也与cfPWV相关(r=0.175,P=-0.006);中年男性和女性WHR与cfPWV均相关(r=0.239,P〈0.001;r=0.189,P〈0.001),男性FAT%与crPWV相关(r=0.186,P=0.001),女性FAT%与cfPWV及crPWV相关(r=0.050,P=0.032;r=0.174,P=0.001);老年男性WHR与cfPWV及crPWV相关(r=0.134,P=0.011;r=0.145,P=0.001),FAT%与cfPWV相关(r=0.168,P=0.003),老年女性WHR与cfPWV相关(r=0.093,P=0.017),FAT%与cfPWV及crPWV相关(r=0.111,P=0.009;r=-0.116,P=0.015)。在调整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因素后,多元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中年男性WHR与cfPWV独立相关(P〈0.05),老年男性WHR与cfPWV、erPWV独立相关(P〈0.05)。青年、中年、老年女性的WHR均与cfPWV独立相关(P〈0.05),老年女性FAT%与crPWV独立相关(P〈0.05)。结论WHR是PWV的独立相关因素,而BMI与PWV无独立相关关系.老年女性的FAT%是crPwV的釉寺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结核病医院医务人员有关吸烟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及其吸烟状况,为结核病医院制定实施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5月,对陕西省某结核病医院28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229人中,吸烟的59人,总吸烟率为25.76%。吸烟率,男性为57.14%,女性为2.29%(P〈O.01);业务科室人员为17.57%,非业务科室人员为40.74%(P〈O.01);学历高中及以下者为37.18%,大专及以上者为19.87%(P〈O.05)。59名吸烟者中,52.54%从未有过戒烟尝试。调查的229人中,对吸烟危害大部分知识点的认知率〈85%,吸烟与疾病关系认知率大部分〉70%;55.46%的人认为医院应全面禁烟,愿意帮助病人戒烟的占62.88%。[结论]某结核病医院医务人员吸烟率较高,对控烟的知识、信念、行为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的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静脉溶栓适臆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共98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76例,女性组22例。两组均于3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男性年龄较女性提前(P〈0.05);(2)两组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3)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大于女性(P〉0.05);(4)AMI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因素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血脂及糖尿病高于男性(P〈0.05);男性吸烟史显著高于女性(P〈0.01);(5)女性组并发心力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通市不同职业人群吸烟状况、对吸烟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方法于2007年5—6月在南通市采用方便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医疗机构、学校、政府机构、公共交通场所、餐厅和网吧等6类公共场所331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主动吸烟及被动吸烟状况、对吸烟相关知识的认知、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结果调查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1.15%,男性(50.74%)高于女性(0.5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被动吸烟率为56.62%,其中男性51.28%,女性58.7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60)。不同职业人群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损害健康的正确知晓率均高于90%,而对被动吸烟具体危害正确知晓率较低(均低于90%)。男性人群中,服务行业人员的吸烟率(65.63%)高于其他行业。不同职业人群中,教师的被动吸烟率(29.63%)低于其他职业人群;服务行业人群对吸烟相关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和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均低于其他职业。不同职业人群对"医务人员不应当着病人面吸烟"、"学生不应吸烟"、"公务员开会时不应吸烟"非常同意的比例较高(均大于85%)。结论南通市男性现在吸烟率较高,服务行业的吸烟率高于非服务行业。应大力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加大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力度,以改善不同职业人群对禁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门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COPD的认知现状,并确定简短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 应用布里斯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问卷对2012年5月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调查,而后进行简短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再次应用BCKQ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59名患者纳入测评,与简短干预前相比,BCKQ回答的正确率由38.6%上升到48.6%,提高幅度达10.0%,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锻炼、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等涉及COPD治疗的题目,简短健康教育后正确率无明显提高.结论 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低下;简短健康教育在提高疾病认知度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疾病治疗方面知识的提高是简短健康教育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周佳  毛勇  许传志 《卫生软科学》2010,24(2):173-175
[目的]了解云南省泸水县各民族农村居民的行为方式、自评健康状况,为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现场问卷调查随机抽取的泸水县246户农村居民。[结果]调查对象吸烟率为45.9%,男性吸烟者的烟龄平均为21.24±9.36年,日均吸烟量为16±5支;饮酒率为30.5%,男性饮酒者的酒龄为16.89±9.51年,日均饮酒量为250ml。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01)。傈僳族男性农民的饮酒量高于白族(P=0.005)。调查对象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自评健康状况较好。[结论]村民普遍存在吸烟、饮酒的行为,傈僳族男性农民更加突出,积极的健康观尚未广泛形成,应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某市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市3所高校(医学院校1所、非医学院校2所)的在校大学生,按照年级分层整群抽样,使用统一问卷进行有关吸烟与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共调查2500名,获得有效问卷2472份,应答率为98.9%。大学生吸烟率为21.9%(542名),其中男生吸烟率为34.8%(506名),女生吸烟率为3.5%(36名),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01)。烟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吸烟与控烟态度等与吸烟行为相关(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非医学专业、城镇、对烟草危害知晓率低、对被动吸烟态度忍让、对他人吸烟持赞成态度的均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对烟草相关知识、对吸烟和控烟的态度与吸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8.
郭宝明 《现代保健》2014,(27):31-33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评分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与对照组的13.95%(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contribu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COPD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cigarette smoking on clinical pattern of COPD remain underappreciat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on clinical pattern of COPD.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a multicenter tertiary care cohort of 591 smokers or ex-smokers with COPD (median FEV1 49%) were analyzed. Self-reported exposure to vapor, dust, gas or fumes (VDGF) at any time during the entire career was recorded. RESULTS: VDGF exposure was reported in 209 (35%) subjects aged 31 to 88 years. Several fea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DGF exposure: age (median 68 versus 64 years, p<0.001), male gender (90% vs 76%; p<0.0001), reported work-related respiratory disability (86% vs 7%, p<0.001), current wheezing (71% vs 61 %, p=0.03) and hay fever (15.5% vs 8.5%, p<0.01). In contrast, current and cumulative smoking was less (p=0.01) despite similar severity of airflow obstruction. CONCLUSION: In this patient series of COPD patients, subjects exposed to VDGF were older male patients who reported more work-related respiratory disability. more asthma-like symptoms and atopy, suggesting that, even in smokers or ex-smokers with COPD,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8-2009年全国MSM人群调查的安徽省资料,分析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 513名调查对象进入数据库,对8道艾滋病基本知识题目的答对率在62.9%~93.4%之间;能正确回答6题及以上的人数是1 320人,知晓率为87.2%,95%可信区间是85.6%~88.9%。多因素分析显示,地区(OR芜湖比合肥=0.36,P<0.001)、文化程度(OR高中或中专比初中及以下=3.13,P<0.001,OR大专及以上比初中及以下=9.26,P<0.001)、寻找性伴场所(其他场所比互联网的OR值均低于1,均有P<0.01),是否获得过艾滋病宣传材料(OR=2.05,P<0.001),最近1年是否做过HIV检测(OR=1.67,P=0.015)等变量与艾滋病知晓率相关。结论安徽省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别知识点的答对率较低;与MSM人群艾滋病知晓率相关的因素较多;提示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