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水肿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地防治脑水肿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的关键.有关脑出血实验研究表明,脑水肿为血管源性与细胞毒性之混合性脑水肿.大量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1~4].笔者兹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水肿是脑出血后的重要并发症,其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对其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药防治脑出血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疗效确切,现就近几年来中医药干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intacerebral hemorrhage,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高的。继发性脑水肿是脑出血急性期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极易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是病人早期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防治脑水肿是脑出血急性期必须的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对抗脑水肿作用已被诸多学者研究并证实。笔者现将近5年有关出血性中风后脑水肿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状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脑出血的机理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高.针灸防治脑出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目前,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出血后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对于探讨针灸防治脑出血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针灸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针灸防治脑出血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脑出血的机理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爽  张秋娟  方邦江  孙国杰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26-2127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高。针灸防治脑出血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目前,针灸治疗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脑出血后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神经电生理、生化、免疫学、病理学等方面,对于探讨针灸防治脑出血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针灸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进展,阐述了针灸防治脑出血现代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病理机制研究、治法方药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与药理研究等方面,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了系统回顾,并就中医药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从病理机制研究、治法方药的临床研究、动物实验与药理研究等方面,对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了系统回顾,并就中医药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吴兴田  梁胜奇  王宇 《陕西中医》2002,23(8):762-764
随着现代医学脑出血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 ,传统医学对脑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亦渐深化 ,并在治疗方药上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 ,现对近几年来急性出血性中风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以综述。   1 病理生理与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1 .1 脑水肿形成机制、演变过程及其临床意义 :国外很多实验已经证实 ,脑出血引起的脑水肿主要是由凝血过程所产生的各种酶以及血肿本身释放的各种生化物质所引起 ;在脑出血的不同时期各种不同因素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脑出血早期 (几 h—第 1 d)血肿内血浆蛋白渗出及血凝块回缩 ,凝血过程产生的凝血酶可能发挥作用 ,脑出血…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可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控制脑水肿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环节。20%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脱水剂,其应用过程中常出现胃阴虚症状及电解质紊乱。笔者自2000年以来,应用益胃汤加减配合20%甘露醇治疗脑水肿期脑出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建东 《光明中医》2016,(12):1742-1744
目的研究中医药干预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药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肿大小及水肿体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9.2±1.2)VS(13.4±3.0)]分、水肿体积[(2.4±0.1)VS(3.9±0.2)]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干预基础上加以中医药治疗能明显减小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水肿体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步伐的加快 ,中医药在临床急、重症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广泛 ,现就近年来部分危重症的实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 .中药对脑出血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现已公认脑出血后出血会很快自行停止 ,再出血主要与血压过高有关 ,而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中医出血性中风范畴。中医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急性期中医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泰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7):334-336
急性脑出血后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 ,常规治疗措施未取得明显进展。为此 ,中医药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涉及动物实验研究和中医辨证微观化研究 ,对某些中药的药理作用如抗脑水肿、抗自由基损伤、对神经生化的影响等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近年来中医药研究领域运用的脑出血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胶原酶诱导法、脑内注血法、自发性脑出血大鼠、明矾溶液脑内注射法、病证结合法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做一评价,从而提出建立合理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中医药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计算入院当天与入院后第3~4天的血肿体积、脑水肿总体积、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Spearman相关分析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等数据的关系。结果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在入院后第3—4天时与血清铁蛋白成正相关(P=0.007),而入院当天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铁蛋白是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的特点是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脑出血后形成的颅内血肿,以及呼吸道阻塞引起低氧血症导致的脑水肿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因此脑出血后脑水肿的防治效果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122例脑出血患者防治脑出血颅内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大国,目前手术切除是治愈早、中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肝癌的治愈率依然较低,术后复发及转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而防治术后复发转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重要环节。大量临床及实验证明,中医药在防治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从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对我国中医药防治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灸防治脑出血疗效肯定,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致使针灸防治脑出血的实验研究相对滞后于临床发展.作者在目前针灸防治脑出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开展针灸对脑出血防治研究的体会,提出应加强针灸防治脑出血的理论研究,主张建立以"病"统"证"的接近人类临床发病实际的脑出血动物模型,开展富有成效的治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直面临床,切实处理好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针灸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田黄冲剂对患者脑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田黄冲剂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疗效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田黄冲剂组(30例),分别于入院当天和发病后第3,7,14天观察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脑血肿各时段进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脑水肿各时段进行组间比较发病1,3 d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发病第7天及14天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结论 田黄冲剂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防血肿及水肿扩大,有明显的疗效,对比常规治疗,脑出血早期血肿及水肿扩大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用蛭龙醒脑胶囊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控制脑水肿,另予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脑保护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蛭龙醒脑胶囊。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T平扫脑出血量体积、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蛭龙醒脑胶囊能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研究概况.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理研究、个人经验等4个方面对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的研究状况进行阐述.结论:中医药防治肿瘤化疗后血细胞减少具有巨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