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古往医家对此方论述颇丰,辨证论治而取效于临床。每首方剂皆有其相应的证机,病机作为疏通中医古今异病同治的枢纽,贯穿于病脉证并治动态诊疗全过程。现通过梳理历代半夏泻心汤的理论文献,研究清代医家应用此方的医案,从理论到临床辨析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与病机,并以Cytoscape、TBtools软件进行可视化,为研究经方古为今用提供参考思路。半夏泻心汤证理论文献与医案阐述的因机互有异同,清代医家临证应用多种辨证方法合而辨机,较为重视体质致病的影响,体现中医圆机活法的论治思维。  相似文献   

2.
病机、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特色术语之一。病机是疾病病变的关键点,中医诊察疾病首先要认识疾病的病机;辨证是一种认识疾病的方法,是辨识病机(证机)的思维过程,病机(证机)是辨证的结果,辨证辨的是病机(证机)。不同的病证各有其适宜的辨证方法,证候是辨证的基础,是病机的"承载体",中医往往通过认识中医病证的当下证候而认识病机。随着病期的变化,证候是变化的,辨证首先要认识到疾病发展过程中具体的证候特点,辨出证候之病机才能确定治则、治法与相应的方药。证候为证的外候,证候=证+候,其中"证"为证候之病机即证机。证机为疾病阶段性病机,为当下证候之证机。证候为证机表现于外的临床征象,一个证机反映的是病在某一阶段的病变关键点,而病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证候、具有不同的证机。证候随着病期的变化而变化,各个阶段的证机共同反映该病的病机,各个证机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与发展规律。方证辨证是辨证机的典范,方证辨证的核心问题是方剂主治的病机和症状必须与证候的病机和主症相互对应,其实质仍是方药与病机相对应,而不是一证一方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临证经验丰富的学者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把某一类症状固化成一个证候,并充分认识到此证候的证机,当再次遇到此类病证时且四诊获取病证资料后,提取信息、辨识信息,分析病位、病势、病性等复杂的辨证过程得以迅速完成,并与某方药密切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不仅辨证论治,还有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共四种辨治方法,四者分别以证候、病机、病因、症状为作用靶点,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四维一体构成中医学完整的辨治体系,称为四维辨治。囿于单一的辨证论治思维,既难以全面传承经典的学术思想,也难以发挥与发展中医学四维辨治的整体作用。用四维辨治理念引领中医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构建四维论治体系,对确立中医诊疗研究方向,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痰瘀互结证可归属于中医学津血同病的主要证型中,其理论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黄帝内经》就已有“痰浊”“瘀血”“积证”等相关论述,后经过历朝历代医家不断阐明并发挥,至清朝已逐步发展完备,现在已作为中医学说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用于临证施治。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辨治各种临床疑难杂症,尤其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痰浊、瘀血原本作为独立的证候要素与病理产物,但在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中相互胶结,进一步加大疾病诊治难度。目前,痰瘀互结证相关证治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作者总结归纳痰瘀互结证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研究、临床论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是临床诊疗的开始和关键所在,更是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临床辨证过程中,由于病情千变万化、证候复杂多样,导致证名互不统一、辨证易生多歧,影响了辨证论治的继承和传授。证素辨证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确立的辨证思维模式,其通过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确定病变的病理本质,根据证素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证名,用有限的证素统领繁杂的证候和证名。证素辨证符合实际、便于学习,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将有利于学生辨证能力和方法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中医古籍论痞满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穗平 《新中医》2001,33(10):5-7
从病名证候、病因病机、辨治特点等方面对中医古籍论述痞满证作一疏理,认为对痞满证的认识源于《内经》,辩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后世进一步充实、完善,对当今中医痞满证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中医古籍对痞满辨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百合病浅解     
<正>百合病由东汉医家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提出,篇中详细记载了百合病的证候、治疗、病程及预后等。对于百合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有争论,观点始终未能统一。笔者通过反复研究《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后,对百合病也略有体会,浅述如下。或虫或虫  相似文献   

8.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候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痛机有利于引导临床辨证向证候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9.
水痘源流考     
本研究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4方面对水痘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水痘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水痘的证候分类与治疗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全书内容始终贯穿着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辩证思维过程。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内经》治病求本思想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识到疾病的现象和实质的辩证关系,病机实质的变化必然透过现象反映于外。病机是“证”的高度概括,通过辨证,立方遣药,法因证立,方随法出。兹就其辩证思维方式浅谈如下,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1.
"证候"作为中医学对疾病现象特有的认知形式,是中医理论在临床诊疗中最具体的体现。其核心内容是中医原创性思维"象思维"背景下"象-素-候-证"的病机证候要素的整合。从象思维出发,以复杂巨系统的观点,结合整体观系统论,探索证候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属性,象思维演绎出的本体论特征在哲学上超越了二元论认识的局限性,也体现人文医学的自觉和回归,作为中医学的灵魂和核心内涵具有传承和创新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对津液敷布障碍所致燥证的证治八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燥证病机本质,从结合临床实际来分析,主要体现在机体津液不足或津液敷布障碍两方面,从古贤医家到现代医家对前者证治方面认识较为全面,但对后者证治认识不详。仲景虽在《伤寒杂病论》中未提及“燥证”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认识散在于书中,对后世治疗燥证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试从总结仲景对津液敷布障碍所致燥证的证治八法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肝硬变发病隐匿,病机复杂,病因多端,主症、并发症丛生,各种因素相互交错,仅凭症状及证候进行"辨证论治"一种思路,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难以应对其复杂的病情。为了诊疗与研究的方便,必须有辨病论治、审因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四种不同的区别。建构辨病、审因、对症与辨证四维论治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向,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认知,追求理论与临床上的规范化、具体化,也就是要进行精准性诊疗,才能完善肝硬变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4.
微观辨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观辨证学是从中医诊断学开拓出来的一门新学科。微观辨证遵循传统医学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的宏观唯象诊断、辨证引入细胞、分子水平,以探索疾病与证候及其康复演变实质。为微观论治学提供新的物质理论基础。《内经》以“司外揣内”四诊外揣法诊病,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病脉证并治”的“平脉辨证”,从证辨治的思维法则。诊病对病来说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它的辨证起点就是从八纲的阴阳开始,概括了“人与天地相应”整体机能病变中最抽象、最单纯的关系。八纲确立后即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三焦辨证,取得对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范畴更细更深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疾病与  相似文献   

15.
张永鹏 《河南中医》1998,18(1):14-15,29
通过对辩证论治概念和认识的剖析,认为辨证论治,辩病论 以及辩症征论治、运气辨治、地域辨治、审因辩治,病原辩治,汤证辩治等诊疗方法的是综合辩析。因是制宜即综瓣制宜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从而阐明综辩制宜,走出辩证论治误区。正确对待中医特色,使中医是盛盛无衰,使中西和古今医学结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西医学所命名的"帕金森病"大致可归属于中医学"颤证"的范畴,文章旨在阐明两病的差异与交融,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首先,梳理颤证的相关理论,并开展颤证的中医现代辨证规律研究;其次,明确目前多数医家对帕金森病病机及证候分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研究;最后,对比前后两项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病的主要症状相似,但在病证所辖范围、病位及基本证型和证候要素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结论:可以参究颤证,探讨帕金森病的证候学规律,为丰富和发展中医辨治帕金森病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庆文  陈雷雷  李勇  陈鹏 《新中医》2012,(7):200-201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是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现代医学也无疗效确实可靠的药物。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药疗法,理念上具有优势,尤其是病证结合思想的深入,“辨病为先,辨证为主,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病证结合诊疗思路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述。 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精髓。证是对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不同程度地反映疾病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辨证论治突显个体化和灵活性,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常随着疾病不同阶段病机和证候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辨证的目的在于揭示患者机体的具体发展阶段,偏重于个性的把握,是先看到患者的证候特征,同时参考疾病的整体特异性来阐明其病机的本质:论治的目的在于契合病机,并考虑患者各方面的因素,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其实质就是一种医学的辩证思维,探讨《伤寒杂病论})的辩证思维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临床面临的思维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1以思维抽象作为辩证思维的起点疾病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连续的整体,首先将复杂的疾病运动整体分解为简单的相对静止的部分,然后抽象成基本的病证概念,作为辩证思考的起点。《伤寒杂病论》的抽象思维有医学原理、疾病规律、诊治原则的一般抽象和疾病的阶段抽象、方面抽象等。l·1一般抽象如《金鹰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2条,将各种疾病去异求同,抽出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明医指掌》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为明代医家皇甫中所撰。全书共10卷,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内容以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证治,是一部对中医学诊疗理论的整合之作。该书在疾病分类上采用以科类病的分类方式,以"歌""论""脉"证治四部分相贯的写作体例论述了具体疾病的诊疗理论。特别是其证治部分按病机分成不同类型,其下再按具体的病机分列诸方,凸显了论病析机、以证统方的特点,成为临床诊疗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0.
异病同治在《金匮要略》中应用十分丰富。文章通过全面归纳分析《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证治规律,笔者认为仲景"异病同治"相当于"一方多治"。张仲景"一方多治"的证治规律不仅包括异病、同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因、同机、同治法;异病、异证、同位、同机、同治法;同时也包含同病、异证、同机、同治法。"异病同治"治略之思想关键在于疾病的病机,病机决定证候,病机为疾病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