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大动脉炎(TA)的妊娠结局,了解TA与妊娠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4例妊娠合并TA患者的35次妊娠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妊娠并发症和母儿结局等。分析TA类型、TA活动性与不良妊娠结局及母儿结局的相关性,以及妊娠前后TA的活动性变化。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0.00±4.05岁。活产率为94.3%,活产病例分娩孕周为36.63±2.50周。不良母儿结局的发生率为37.1%(13/35),其中子痫前期占14.3%(5/35),流产或早产占37.1%(13/35),胎儿窘迫占17.1%(6/35),胎儿生长受限占20.0%(7/35)。8.6%(3/35)的病例在妊娠期间发生心衰,2.9%(1/35)发生肺动脉高压。9例次活动性TA患者的早产或流产、心衰和(或)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高于26例次非活动性TA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不同分型组间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次孕前确诊TA的患者在妊娠期间与妊娠前相比,TA的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烟雾病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烟雾病患者的20例次妊娠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儿结局。结果 (1)一般情况:15例诊断明确的妊娠合并烟雾病患者的20例次妊娠中, 孕前诊断12例次(60%, 12/20), 妊娠期诊断3例次(15%, 3/20), 产褥期诊断5例次(25%, 5/20);初产妇7例次(35%, 7/20), 经产妇13例次(65%, 13/20)。(2)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母儿结局:15例妊娠合并烟雾病患者的20例次妊娠中, 发生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9例次(45%, 9/20), 其中妊娠期高血压5例次(25%, 5/20), 重度子痫前期2例次(10%, 2/20), 高脂血症和妊娠期糖尿病各1例次;早孕期药物流产2例次, 中孕期引产3例次, 最终分娩15例次。15例次分娩均为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其中11例次(11/15)为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术, 4例次(4/15)为个人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术;采用全身麻醉5例次(5/15), 硬膜外阻滞麻醉7例次(7/15), 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例大动脉炎(TA)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19例患者年龄24~39岁,中位年龄29.0岁。其中妊娠前诊断17例,妊娠期诊断2例;TA头臂动脉型9例,胸腹主动脉型2例,广泛型8例,后两种类型患者均有肾动脉受累,诊断为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炎(TARA)。(2) 19例TA患者中,5例并发子痫前期,3例妊娠期新发高血压,2例慢性高血压病情加重,其中4例产后病情危重转入ICU,无孕产妇死亡。19例TA患者中,4例流产,4例早产,11例足月产;15例TA患者进入围产期,共分娩活产儿15个,平均分娩孕周(37.0±2.6)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 621.3±662.8) g,无新生儿窒息,2例因早产儿转儿科。(3) TARA患者流产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肾动脉受累者(P=0.033, P=0.000)。结论 TARA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风险增加,是影响TA患者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TA患者妊娠前应充分咨询及风险评估,妊娠期通过多科协作,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孕期治疗与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0年1月至2013年7月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共13例患者符合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其中,按诊断时间分孕前诊断10例,孕期诊断3例;按类型分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2例,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13例患者中3次以上胎停育或胎死宫内病史者8例。孕期治疗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2例,以低分子肝素治疗3例,以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强的松治疗3例,以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例,由于血小板减少以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1例,单独丙种球蛋白1例。母儿结局:13例患者均获活产新生儿,围产死亡率0%。足月分娩11例,早产2例,平均体重(2 921.43±1326.6)g。胎儿宫内生长受限2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妊娠高血压1例。结论孕期适当的干预治疗可改善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妊娠结局,应重视并提高对妊娠期出现的抗磷脂综合征的及时诊断及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马凡综合征(MFS)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共收治12例中晚期妊娠合并MFS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各占50%,身高171.33±5.28 cm,主动脉根部Z评分:7.84±3.17分。12例患者中7例(58.3%)并发主动脉夹层,其中5例为Stanford A型,2例为Stanford B型,4例并发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无心血管合并症。4例并发Stanford A型夹层孕晚期患者进行剖宫产同时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1例并发Stanford A型夹层孕中期患者妊娠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2例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进行剖宫产分娩后,其中1例进展为Stanford A型夹层,紧急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4例合并主动脉瘤样扩张和1例无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孕晚期分娩,母儿结局良好。12例中仅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孕母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中孕期并发主动脉夹层的胎儿丢失,其余母儿预后良好。结论:妊娠合并MFS患者经早期识别并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处理,多数母儿结局良好。当并发主动脉夹层时病情凶险,但在多学科协作和及时合理的心脏外科手术干预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肿瘤和妊娠结局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9个研究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55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5例中子宫颈鳞癌52例,子宫颈腺癌3例;FIGO(2009)分期ⅠA1期17例,ⅠA2期7例,ⅠB1期31例;48例行广泛宫颈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7例行次广泛宫颈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1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疗程,9例术后进行1~6个疗程的化疗。术后完成随访53例(96.4%),中位随访时间19.2个月,49例(92.5%)对目前生活质量满意。肿瘤结局和妊娠结局如下:①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肿瘤复发1例(1.9%);②治疗后有妊娠计划的26例患者中,9例(9/26,34.6%)共有11次妊娠;其中足月分娩6次(6/11,54.5%),早产2次(2/11,18.2%),自然流产(10周)、人工流产(8周)及药物流产(6周)各1次(1/11,9.1%)。结论广泛/次广泛宫颈切除术作为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妊娠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合并妊娠孕妇的临床管理及母儿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6年期间(2009-12-01—2015-11-30)分娩的16例次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特征:一级亲属糖尿病家族史为40.0%,病程4.5(2~14)年,25%(4/16)病程10年,出现糖尿病并发症31.3%(5/16),患者妊娠期全部使用胰岛素治疗,43.8%(7/16)糖化血红蛋白(Hb A1c)6.0%,62.5%(10/16)空腹血糖和68.8%(11/16)餐后血糖不达标。孕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卡8例,外院建卡4例,未建卡未产检4例。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子痫前期、早产均为31.3%(5/16);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93.8%(15/16)采用剖宫产术分娩,首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第一位为:子痫前期。18.8%(3/16)为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生长受限(FGR)均为12.5%(2/16),新生儿低血糖43.8%(7/16),37.5%(6/16)高胆红素血症,12.5%(2/16)畸形。37.5%(6/16)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结论计划妊娠、加强孕期检查、强化血糖监测及控制血糖达标等管理有利于改善T1DM合并妊娠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例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患者,不定期产前检查3例,定期产前检查6例;合并子痫前期4例(重度1例,轻度3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无合并症2例。产妇死亡3例,死亡率33.3%;围生儿共11例,死亡1例,死胎2例,总死亡率27.3%。结论: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母儿预后差(尤其是合并重症疾病),不宜妊娠,一旦妊娠应尽早行人工流产术。希望继续妊娠者,应定期产前检查,早住院监护治疗,加强与心内科、麻醉科及新生儿科联合,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及分娩期子宫破裂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妊娠晚期子宫破裂10例,分娩期子宫破裂7例。17例均有子宫手术或异位妊娠手术史,其中子宫下段剖宫产11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5例(4例宫角切除术,1例2次输卵管切除术史)。患者合并产后出血5例,其中失血性休克2例,均行子宫破裂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胎婴结局中发生死胎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新生儿期死亡);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均未发现神经系统后遗症;余13例新生儿预后良好。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者,妊娠晚期出现持续性腹痛症状及分娩期出现胎心异常均应警惕子宫破裂可能。建立紧急剖宫产反应团队能有效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孕期并发症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妊娠合并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SLE合并妊娠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和SLE不同妊娠时机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11例(11/19,57.9%)出现了母儿并发症,4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流产,2例死胎,2例足月低出生体重,4例早产。无并发症组8例,两组患者的孕产次及孕前病程、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但无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小于并发症组,分娩孕周明显延长,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孕前病情的稳定程度对孕期母儿并发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但妊娠前病情稳定大于6个月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例较低(6/12,50.0%vs5/7,71.4%)。3例妊娠期间诊断SLE的患者均在孕期或产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1例(1/3,33.3%)新生儿诊断为SLE;与孕前病情控制平稳6个月的患者相比,分娩孕周较小,新生儿体重较低(P0.05)。结论 SLE患者即使孕前病情控制平稳,妊娠后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母儿并发症。在病情控制平稳后妊娠,孕期在产科和风湿科医师的共同严密监测下,坚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同时应注意提高对妊娠期SL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治疗和母儿结局。结局随访至2月18日。结果:23例患者均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均为武汉疫区居住史。患者平均年龄(32.34±6.21)岁(23~42岁),均为足月妊娠,平均孕周为39周(37~41~(+2)周)。临床表现中有发热13例(56.52%)、咳嗽6例(26.09%)、呼吸急促1例(4.35%)和腹泻2例(8.70%)。18例患者行剖宫产和5例患者经阴分娩终止妊娠,平均39~(+2)周,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良好。对其中9例新生儿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咽试纸核酸检测,36h后发现1例新生儿感染SARS-CoV-2。结论:产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对于足月或肺部病变进展迅速患者,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本例研究发现,妊娠晚期合并新冠肺炎及时终止妊娠者母婴结局良好,远期结局及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母儿结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的母儿结局,探讨导致母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产妇14127例,其中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患者121例,分为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组(PE组,64例)和未并发子痫前期组(N-PE组,57例),对两组患者的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母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1)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发病率为0.86%(121/14127)。(2)胎盘早剥、肺水肿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PE组分别为16%(10/64)、11%(7/64)和41%(26/64),N-PE组分别为2%(1/57)、0和16%(9/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产率和〈32周的早产率:PE组分别为55%(35/64)和27%(17/64),N—PE组分别为16%(9/57)和2%(1/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小于胎龄儿(SGA)发生率:PE组为31%(20/64),N-PE组为7%(4/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围产儿病死率和新生儿转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PE组分别为11%(7/64)和33%(21/64),N-PE组分别为0和5%(3/57),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单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高血压病史≥4年、未系统治疗、未定期产前检查和有子痫前期病史等是影响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高危因素(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慢性高血压病史≥4年是影响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母儿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病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合并子痫前期者。慢性高血压病史≥4年是导致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在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术(LRT)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行LRT的临床资料,妊娠结局的数据从患者的病历记录和电话回访中获得。结果:纳入22例成功行LRT的患者,中位年龄32岁(22~40岁),LRT后的平均随访时间是28个月(3~82个月)。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月经,其中20例月经规律(90.9%),2例月经不规律(9.1%)。5例患者出现宫颈管狭窄(22.7%),主要表现为月经规律但经量减少,出现痛经。些患者采取了宫颈管扩张术。12例患者在术后试图妊娠,其中7例妊娠了11次(其中3次流产,6次早产和2次足月产)。12例患者中的7例生产了6例健康婴儿。LRT术后的妊娠率是58.3%(7/12)。自然流产率和活产率分别是27.3%(3/11)和72.7%(8/11),早产率是54.5%(6/11)。结论:LRT术后患者的妊娠率和活产率是很有前途的;然而其早产率也明显增高;宫颈狭窄发生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围生期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对26例妊娠合并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合并甲减的发病率为1.21‰(26/21 527)。26例患者中,妊娠前诊断22例,妊娠中诊断4例;并发子痫前期3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贫血5例,其中轻度贫血3例,中度贫血2例;流产1例,妊娠32周胎盘早剥致死胎1例,早产3例;新生儿阴茎缺如1例。无新生儿先天性甲减。26例患者中,21例规范治疗,5例未规范治疗;妊娠期平均左旋甲状腺素用量(43.1±40.6)ug/d;规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2.3%,11/21)与未规范治疗组(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7.6%,15/26)与对照组(13.3%,4/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发病率低,妊娠期动态监测甲状腺功能并规范治疗可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发生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absentend—diastolic velocity,AEDV)的原因及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2例AEDV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22例孕妇中,17例有合并症或并发症,5例无合并症或并发症。17例患者中,子痫前期13例,其中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5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1例,肾源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3例;单纯FGR者1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1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术后)1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双胎妊娠2例,其中选择性FGR1例,死胎1例;胎儿畸形3例,分别为尿道下裂、房间隔缺损及染色体异常(21-三体),其中胎儿房间隔缺损孕妇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和FGR。结论以子痫前期为主的妊娠并发症是妊娠中晚期胎儿脐动脉血流缺失的主要病因。双胎妊娠中AEDV与选择性FGR有关。在无明确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情况下出现AEDV应进一步寻找胎儿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房颤动对母儿的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上海仁济医院诊治的13例妊娠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76.92%);妊娠合并心房颤动且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80%vs0%,P<0.05);医源性胎儿丢失率23.08%(3/13),早产发生率23.08%(3/13)。结论:患器质性心脏病的孕妇合并心房颤动易致母亲心功能恶化,应动态监测心功能,及时处理。为母亲安全,宜适时引产或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诊治的143例妊娠合并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轻度组(30~45 mmHg)、中度组(46~70 mmHg)和重度组(≥71 mmHg),比较各组先心病种类、心功能级别及母婴结局。结果 ①143例妊娠合并先心病患者中,室间隔缺损(35.7%,51/143)、房间隔缺损(27.3%,39/143)及法洛四联症(23.1%,33/143)比例占前三位;② 肺动脉压越高,孕产妇心功能越差,且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妇产后病情恶化者相应增多,其中重度组早产率(61.8%,34/55)及剖宫产率(72.7%,40/55)均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未正规产前检查组中剖宫产率(70.2%,40/57)、ICU入住率(70.2%,40/57)均明显高于正规产前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妊娠合并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越高,母婴妊娠结局越差;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正规产前检查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中隔电切除术对完全中隔子宫、双宫颈、阴道纵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13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完全中隔子宫、双宫颈、阴道纵隔住院患者64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电切除术及阴道纵隔切除术,分为反复流产组(26例)和不孕组(38例),电话或门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反复流产组25例妊娠,累计妊娠31次,自然流产率由术前83.1%(54/65)下降为41.9%(13/31),足月产率、早产率和活产率分别为35.5%(11/31)、19.3 %(6/31)和54.8%(17/3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18例妊娠,妊娠率47.4%(18/38),其中12例足月分娩。研究对象中早产及足月产共32例,早产率28.1%(9/32),足月产率71.9%(23/32)。研究对象胎盘粘连、植入发生率21.9%(7/32),产后出血发生率25.0%(8/32)。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电切除术可提高完全中隔子宫、双宫颈、阴道纵隔患者的妊娠率及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重度子痫前期121例(双胎妊娠12例,单胎109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31例(双胎妊娠5例,单胎妊娠26例),将26例单胎妊娠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为HELLP组;重度子痫前期未并发HELLP综合征90例(双胎妊娠7例,单胎妊娠83例),将83例单胎妊娠未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HELLP组和对照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 HELLP组中最高舒张压、确诊孕周和终止妊娠孕周分别为(109.62±19.23)mm Hg、(32.02±4.50)周和(32.18±4.93)周,对照组分别为(99.14±11.70)mm Hg、(35.25±3.88)周和(35.66±3.69)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期待治疗时间(1.38±2.62)d与对照组(2.49±3.4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剖宫产率(57.69%,15/26)与对照组(81.93%,68/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蛋白、使用硫酸镁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使用静脉降压药物、眼底痉挛渗出、多浆膜腔积液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4.62%(9/26)、46.15%(12/26)、65.38%(17/26)和19.23%(5/26),对照组分别为3.61%(3/83)、13.25%(11/83)、10.84%(9/83)和3.61%(3/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新生儿体质量[(1751.80±1027.13)g]与对照组[(2474.20±946.61)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孕产妇死亡1例;死儿丢失11例;对照组未发生孕妇死亡,发生死儿丢失11例。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征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其发病孕周较早,影响胎盘功能可致胎儿发育受限及死胎,严重影响胎儿结局。母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及低氧血症比例高于未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经积极的救治和处理可争取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子宫畸形合并妊娠母儿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对于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畸形患者108例,并以372例正常子宫妊娠患者作为对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9245例分娩的病例中,妊娠合并子宫畸形共108例,发生率约为0.4%。其中以子宫纵膈最为常见,占49.1%,其次为双子宫,占21.3%;②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患者中,胎位异常发生率(46.3%)及剖宫产率(73.2%)均显著升高;③子宫畸形组的平均孕周(37.2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873g)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早产率(24.1%)及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④纵膈子宫、单角子宫(83.3%合并残角子宫)、双角子宫、及双子宫在终止妊娠方式上存在差异,剖宫产率在纵膈子宫为最低(64.2%)。各组在早产率、孕周、胎儿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畸形对于妊娠结局可产生不良影响,临床医生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