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氢氧化钙和二甲亚砜对粪肠球菌体外联合药敏实验中的相互作用及联合后化学性质的变化。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出的标准,采用棋盘试管稀释法对粪肠球菌进行了氢氧化钙与二甲亚砜体外联合药敏实验并检测了其pH值变化。结果:氢氧化钙与二甲亚砜联合时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浓度分数指数(FICI)=0.8,从羟基离子的角度考虑时,对粪肠球菌的FICI=0.35。氢氧化钙对粪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3.5mg/mL,相应pH=10.03,最低杀菌浓度(MBC)=4.5mg/mL,相应pH=11.05,二甲亚砜对粪肠球菌的MIC=20%,相应pH=7.50,MBC=40%,相应pH=8.20。结论:氢氧化钙与二甲亚砜体外联合对粪肠球菌的联合抗菌作用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无拈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掺氮纳米二氧化钛对粪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将粪肠球菌在MBECTMP&G Assay中培养24 h,构建粪肠球菌感染模型,扫描电镜观察MBECTMP&G Assay上粪肠球菌感染情况。应用MBECTMP&G Assay以连续稀释法检测纳米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扫描电镜下见粪肠球菌在MBECTM P&G Assay上形成生物膜。纳米银对粪肠球菌的MIC和MBEC分别为62.5 mg/L和1 000 mg/L,载银纳米二氧化钛MIC为64 g/L,但在所用浓度范围内均不能清除生物膜细菌,即未测得MBEC;掺氮纳米二氧化钛的MIC、MBEC均未测得;次氯酸钠的MIC和MBEC分别为6.56 g/L和13.13 g/L。结论:纳米银对粪肠球菌有较强抗菌作用,能清除粪肠球菌生物膜;粪肠球菌对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和掺氮纳米二氧化钛有较强抵抗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新型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并观察新型BG处理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mm),同时测定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最小菌斑清除浓度(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MBEC),20、40、60、80 mg/mL新型BG处理3种菌的混合菌斑24 h,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下摄片观察新型BG对混合菌斑的抑菌效果。采用GraphPad Prism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BG对乳牙根尖周炎常见细菌显示出很强的抗菌潜力;新型BG对菌斑的MBEC显著大于对粪肠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MIC和MBC。随着新型BG...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掺铒钇铝-石榴石脉冲(Er:YAG)激光联合不同浓度次氯酸钠对根管内粪肠球菌杀菌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离体前磨牙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75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5.25%次氯酸钠单独冲洗;B组:Er:YAG激光+5.25%次氯酸钠冲洗;C组:1%次氯酸钠单独冲洗;D组:Er:YAG激光+1%次氯酸钠冲洗。E组:空白对照。采集5组根管内的细菌进行培养计数并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结果:A、B、D三组均能完全杀灭根管内的粪肠球菌;C组未能完全杀灭根管内的粪肠球菌。15个培养皿中有11个可见粪肠球菌菌落。A、B、D三组间杀菌效果无差异且均显著优于C组。结论:高浓度次氯酸钠可以完全杀灭根管内的粪肠球菌,低浓度次氯酸钠不能完全杀灭根管内的粪肠球菌;Er:YAG激光可以显著增强低浓度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应用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辅助根管消毒效果最优的根管预备程度。方法:体外孔板内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以证实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粪肠球菌有杀菌作用。在离体牙根管中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比较光动力疗法对于不同预备程度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理效果。结果:体外建模证实光动力疗法可杀灭粪肠球菌。根管预备0.04锥度下,20号和25号根管组杀菌效果不如30号根管组;在25号根管组中,0.04锥度组杀菌结果不如0.06锥度组和0.08锥度组。结论:光动力疗法对根管中的粪肠球菌有明显杀菌作用,配合亚甲基蓝光动力疗法对根管内粪肠球菌进行清理的相对优化预备程度为0.04锥度30号和0.06锥度25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纯中药制剂复方冰硼冲洗液和冰硼冲洗液对4种牙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复方冰硼冲洗液和冰硼冲洗液对4种厌氧病原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2种冲洗液对4种厌氧病原菌均有抗菌作用,复方冰硼冲洗液的抗菌性优于冰硼冲洗液。粪肠球菌的抗药能力明显强于其余3种菌株。结论 纯中药制剂复方冰硼冲洗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作为根管冲洗液可能是有优势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一种对粪肠球菌有抑菌效能的纳米羟磷灰石复合材料。方法 选用载银纳米羟磷灰石(Ag/ nHA)、载钇纳米羟磷灰石(Yi/nHA)、载铈纳米羟磷灰石(Ce/nHA)、普通纳米羟磷灰石(nHA)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通过计量不同实验材料对粪肠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4种纳米复合材料对粪肠球菌的影响。结果 琼脂扩散法显示Ag/nHA周围出现明显的抑菌环,而Yi/nHA、Ce/ nHA、nHA周围均无抑菌环。琼脂稀释法显示Ag/nHA对粪肠球菌的MIC为1.0 g·L-1;其他材料即使浓度高达32.0 g·L-1也未表现出抑制粪肠球菌的作用。结论 Ag/nHA对浮游状态的粪肠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Yi/nHA、Ce/nHA、nHA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无明显地抑制粪肠球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Nd:YAP激光分别与3% H2O2、3% NaClO溶液和2% CHX溶液3种临床常用的根管冲洗剂联合使用时,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为临床寻找更有效、更理想的根管消毒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48颗成人单根管离体前磨牙,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随机将其均分为6组并做不同处理。A组为生理盐水冲洗组,B组为3% NaClO溶液冲洗组(阳性对照组),C组为Nd:YAP激光+3% NaClO溶液处理组,D组为Nd:YAP激光+2% CHX溶液处理组,E组为Nd:YAP激光+3% H2O2溶液处理组,F组为Nd:YAP激光+NS处理组。激光使用参数均为5 Hz,280 mJ,5 s。选用纸尖法取样,稀释培养48 h后,计算每个样本菌落形成单位(CFU)值。使用SAS 8.02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E、F组的CFU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表明该5组的杀菌效果优于A组,其中C、D组的杀菌效果最为显著。阳性对照组(B组)结果显著低于E、F组(P<0.05),表明B组杀菌效果优于E、F组。而E、F组的CFU值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P激光在5 Hz,280 mJ的参数设定下对粪肠球菌具有显著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Nd:YAP/NaClO组和Nd:YAP/CHX组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具有最为有效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牙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性能。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以最低抑菌体积分数(MIVF)和最低杀菌体积分数(MBVF)表示。结果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和粪肠球菌的MIVF分别为0.035%、0.07%、0.018%和0.28%,MBVF分别为0.035%、0.07%、0.035%和0.28%,其总的抗菌效果排序分别为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次氯酸钠对口腔常见厌氧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具有理想的抗菌性能。0.5%MBVF的次氯酸钠溶液的抑菌性能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中药茶多酚、MTAD、52.5 g/L次氯酸钠抑制根管壁粪肠球菌生物膜的能力,并分析中药茶多酚作为根管冲洗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孔板滴定法检测茶多酚,MTAD和52.5 g/L次氯酸钠液对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琼脂扩散实验检测3种抗菌剂对粪肠球菌的抑菌圈。通过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3周和6周的模型,分别用茶多酚、MTAD和52.5 g/L次氯酸钠液对粪肠球菌感染后的根管进行处理,然后对根管壁生物膜中的细菌生存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这3种根管冲洗液抗粪肠球菌生物膜的能力。结果:MIC、MBC和琼脂扩散实验显示:3组冲洗剂对粪肠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在粪肠球菌感染根管3周的生物膜中,MTAD和次氯酸钠液可以完全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茶多酚处理后虽仍有粪肠球菌生长,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处理组的细菌生存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粪肠球菌感染根管6周的生物膜中,次氯酸钠液可以完全抑制细菌生长,茶多酚和MTAD作用后仍有活菌生长,但与对照组相比,细菌生存数均显示了8个log值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2.5 g/L次氯酸钠液具有很强的抑制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作用,而茶多酚和MTAD也具有一定的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照品二烯丙基化三硫(dially trisulfide,DATS)体外对粪肠球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形成粪肠球菌生物膜,分别经1280、2560、5120 mg/L浓度的DATS作用后,采用MTT法观察DATS对生物膜粪肠球菌的抑菌率。结果:1280 mg/L DATS对对数期和饥饿期的生物膜粪肠球菌抑菌率约71%,显著高于对稳定期生物膜粪肠球菌的抑菌率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抑菌率增高。结论:DATS对生物膜中的粪肠球菌具有明显杀灭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微量平板法制备24 h和48 h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每组膜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法尼醇(100~800 μmol/L)培养24 h,XTT减低法检测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混合生物膜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的抑菌效果。 结果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有抑制作用,随着法尼醇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培养24 h,抑制混合生物膜50%活性的法尼醇最低药物浓度(sessil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SMIC50)为150 μmol/L;培养48 h,抑制混合生物膜50%活性的法尼醇SMIC50为200 μmol/L。 结论 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混合生物膜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法尼醇对白念珠菌和粪肠球菌的混合生物膜抑制强度与法尼醇浓度和生物膜时相相关,高浓度法尼醇的抑制效果高于低浓度法尼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在粪肠球菌脂磷壁酸(LTA)刺激下表达Toll样受体2(TLR2)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PDL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1、1、10 μg·mL-1粪肠球菌LTA刺激24 h后HPDLCs表面TLR2表达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24、48 h后IL-1β的分泌情况,并用相同质量浓度的大肠杆菌内毒素作为对照;用TLR2中和抗体预处理HPDLCs 1 h,观察1 μg·mL-1 LTA刺激24 h后其IL-1β的分泌量。结果LTA可致HPDLCs表面TLR2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粪肠球菌LTA可致HPDLCs分 泌IL-1β增加(P<0.05),刺激12 h后可检测到IL-1β,48 h内呈上升趋势。TLR2中和抗体对粪肠球菌LTA诱导HPDLCs 分泌IL-1β无明显封闭作用。结论粪肠球菌LTA可引起HPDLCs表面TLR2表达及IL-1β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光动力金属有机框架PCN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杀灭效果。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全波长酶标仪等对PCN进行物象表征。通过细胞活力检测等方法验证PCN生物安全性。通过梯度稀释计数等方法验证PCN的体外抗菌性能。结果:PCN纳米粒子活性氧生成能力强,生物安全性好。体外实验表明50μg/mL的浓度即可彻底杀灭108 CFU/mL量级的粪肠球菌,具有优异的体外抗菌性能。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光动力金属有机框架PCN对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为临床根管感染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五种冲洗液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方法建立粪肠球菌根管内感染模型,将40个感染根管标本随机分为5组,每组8颗牙。器械预备时分别采用5.25%NaClO(A组)、2.5%NaClO(B组)、1%NaClO(C组)、17%EDTA(D组)、17%EDTA+1%NaClO(E组)冲洗根管。冲洗前、冲洗后即刻及冲洗后72h分别取样,37℃下CO2孵育箱中培养,48h后计数菌落数(CFU/ml)。结果冲洗后5组根管内的粪肠球菌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A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D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E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D组、E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与E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管冲洗后培养72h均有细菌生长。结论5.25%NaClO抗菌效果最强;17%EDTA+1%NaClO的抗菌效果优于1%NaClO,与2.5%NaClO抗菌效果相近似。  相似文献   

16.
粪肠球菌是一种最常见的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细菌,如何控制根管内的粪肠球菌是研究的热点。根管冲洗剂是杀灭和抑制粪肠球菌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感染特点、常用根管冲洗液以及冲洗剂联合使用对其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晓娜  石晶 《口腔医学》2021,41(4):328-332
目的 比较Er:YAG激光中的SWEEPS 模式(shock wave enhanced emission photoacoustic streaming,SWEEPS)和超声非切割(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PUI) 两种荡洗方式对根管内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 faecalis)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方法 选择人新鲜拔除的单根前磨牙共250颗,去除管壁玷污层,高温高压灭菌,建立E.faecalis感染模型。随机分为6组(n=40),SWEEPS-Er:YAG激光联合3%NaClO,SWEEPS-Er:YAG 激光联合0.9%生理盐水,PUI联合3%NaClO,PUI联合0.9%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3%NaClO和0.9%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定性观察两种方式细菌清除作用,平板细菌计数法定量检测两种方式细菌减少率,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荡洗前比,SWEEPS+NaClO组、SWEEPS+生理盐水、PUI+NaClO组、PUI+生理盐水组、3%NaClO组在荡洗后E. faecalis菌量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减少率SWEEPS+NaClO组>SWEEPS+生理盐水组>PUI+NaClO组>PUI+生理盐水组>NaClO组>生理盐水组。 结论 SWEEPS-Er:YAG激光荡洗对于根管内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明显优于超声非切割荡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开发有效且对患者副作用小的口腔抑菌剂配方,系统评价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29212)的抑菌效能.方法:分别采用肉汤稀释法和重水拉曼技术(D2O-labeled single-cel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抑制代谢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based on metabolic activity,MIC-MA)定量评价了抑菌剂对粪肠球菌的生长和代谢抑制作用.结果:对于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MIC分别为110 mg/L和0.45 g/L,尽管生长完全停止,但细菌细胞的代谢活性在8 h平均降低了71%、70%,显示出一种"非生长但代谢活跃"(NGMA)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潜在的难治性反复感染.而MIC-MA分别为220 mg/L和0.9 g/L时,所有细胞的代谢活动在暴露8 h后完全停止.此外,NaClO+H2O2的组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结论:MIC-MA有利于严格评估抗细菌疗效,NaClO+H2O2可作为细菌病原体更有效的抑菌剂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生理状态下粪肠球菌的表面超微结构及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动态形成过程。方法利用AFM观察生理状态下粪肠球菌的超微结构并进行三维成像。利用硝酸纤维素薄膜在体外构建粪肠球菌生物膜模型,用AFM观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表面变化。结果粪肠球菌菌体呈球状,表面凹凸不平,被颗粒状物包绕。初步确定了6 h粪肠球菌生物膜逐渐形成,24 h生物膜维持稳定状态,观察到细菌表面局部特征的变化及细菌胞外的多聚体物质。结论应用AFM能够在生理条件下清晰地观察粪肠球菌表面超微结构及粪肠球菌生物膜的整个动态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KaVo KEY激光对感染根管和根面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选用50颗人离体单根牙,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激光组1和激光组2。激光组1和激光组2分别使用80、140 mJ能量激光照射整个根面,照射后再分别照射根管15、30 s。标本处理前与处理后即刻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分别取激光处理后根管标本3个不同深度(100、200、300 μm)的牙本质碎屑培养24 h,比浊计数。结果激光处理后根管内和根面各组的细菌量均显著下降(P<0.05),但各组间灭菌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深度的牙本质碎屑培养24 h比浊显示80 mJ能量激光照射可清除100 μm处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菌,且照射15 s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aVo KEY激光能有效杀灭感染根管内壁和根面的粪肠球菌;用低能量、短时间照射根管可有效清除浅层牙本质小管内的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