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考察3组典型中药药对(黄连-吴茱萸、桂枝-白芍、白芍-甘草)配方颗粒与共煎液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不同制法成分对比分析,并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药对红外指纹图谱对比分析相关性为,合煎液:配方颗粒=1:0.976 024(黄连-吴茱萸)/1:0.967 559(桂枝-白芍)/1:0.950 687(白芍-甘草)。建立了黄连关键成分(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吴茱萸关键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桂枝关键成分(肉桂酸)、白芍关键成分(芍药苷)和甘草关键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经t检验,合煎液与配方颗粒中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3组药对的配方颗粒与合煎液成分分析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9,(1):48-53
目的比较黄连-吴茱萸药对配方颗粒、单煎与共煎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作用,探讨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煎煮的等效性。方法采用麦氏比浊仪测定细菌浓度,绘制细菌生长曲线;采用琼脂稀释法制备含药血平板,测定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6∶1、5∶2、4∶3、3∶4、2∶5、1∶6)的配方颗粒剂和共煎液、黄连配方颗粒剂、吴茱萸配方颗粒剂、黄连单煎液及吴茱萸单煎液对H.pylo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分别作用H.pylori 48 h后,琼脂稀释法测得黄连颗粒剂对Hp SS1的MIC是0.900 mg·mL~(-1),单煎液为0.869 mg·mL~(-1);吴茱萸配方颗粒剂对Hp SS1的MIC为1.140mg·mL~(-1),单煎液为1.118 mg·mL~(-1);黄连、吴茱萸配方颗粒剂与单煎(传统煎煮)对H.pylori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黄连∶吴茱萸=6∶1的配方颗粒剂对Hp SS1的MIC为0.810mg·mL~(-1),相应共煎液的为0.396 mg·mL~(-1);1∶6配方颗粒剂的MIC为1.800 mg·mL~(-1),相应共煎液的为0.818 mg·mL~(-1),提示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的配方颗粒剂与共煎液中,黄连∶吴茱萸=6∶1对H.pylori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共煎液抑制H.pylori的作用明显优于相应的配方颗粒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颗粒剂、单煎液和共煎液均能有效抑制H.pylori的生长,黄连∶吴茱萸=6∶1的抑制作用最强,共煎液抑制作用明显优于相应配比的颗粒剂,本实验为配方颗粒剂与共煎的等效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CYP2C9VKORC1基因指导华法林给药与常规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7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研究,6 0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IWPC模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采用IWPC模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5.27,95%CI(-9.55,-0.99),P=0.02]、INR首次达标时间[MD=-1.54,95%CI(-2.19,-0.89),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1.93,95%CI(1.18,3.15),P=0.009];降低不良反应发生[OR=0.43,95%CI(0.32,0.60),P<0.000 01]。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7.24,95%CI(-7.79,-6.68),P<0.000 01]、INR首次达标时间[MD=-3.52,95%CI(-4.63,-2.41),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2.60,95%CI(1.58,4.28),P<0.000 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OR=0.43,95%CI(0.24,0.76),P=0.004]。③基因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12.52,95%CI(-13.86,-11.18),P<0.000 01]、INR首次达标时间[MD=-3.74,95%CI(-4.93,-2.54),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4.35,95%CI(1.70,11.14),P=0.002];对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09,2.03),P=0.28]。结论: 与常规给药比较,中国人群根据CYP2C9VKORC1基因指导给药可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和INR首次达标时间,增加达标率;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采用IWP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导给药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但仅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指导给药不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基因指导华法林给药和常规华法林给药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大鼠肾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随机分为AKI组,APS低、高剂量组各10只,地塞米松组11只。建模后6,12,18 h时APS低、高剂量组APS 100,200 mg·kg-1灌胃,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10 mg·kg-1灌胃,正常组及AKI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建模后24 h测磷法检测肾上皮细胞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类1(SIRT1)。结果:与AKI组比较,APS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Na-K-ATP酶活性增强(t=3.894,P=0.005;t=6.564,P<0.01;t=6.565,P<0.01);与APS低剂量组比较,APS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Na-K-ATP酶活性增强(t=2.544,P=0.034;t=2.635,P=0.030);与AKI组比较,APS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SIRT1蛋白表达量升高(t=9.923,P<0.01;t=12.042,P<0.01;t=10.960,P<0.01);与APS低剂量组比较,APS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SIRT1蛋白表达量升高(t=4.985,P=0.001;t=5.000,P=0.001)。结论: APS可改善脓毒症AKI大鼠肾上皮细胞能量代谢,可能与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脑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收集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观察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血清炎性因子、脑神经递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73.08%(χ2=3.96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6.722,10.246,4.090,P<0.05,P<0.01);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明显高于对照组(t=10.162,7.887,3.884,P<0.05,P<0.05,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1.54% vs 7.69%)(χ2=0.443,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多奈齐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炎症状态、调节脑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逆萎康(NWK)含药血清对MC细胞(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恶性转化)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于MC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p-AKT Ser473β-catenin、α-SMA、GSK-3β、p-GSK-3β Ser9、AKT蛋白的表达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蛋白质印迹实验表明,逆萎康含药血清、AKT抑制剂GSK690693(10 μmol·L-1)使得β-catenin、p-AKT Ser473、E-cadherin和p-GSK-3β Ser9在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P<0.05),而α-SMA、N-cadherin和viment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上调(P<0.05),但GSK-3β和AKT这两种蛋白的表达差异不显著;qRT-PCR结果证实逆萎康含药血清可以抑制C-myc mRNA(P<0.05)的表达,并且加入抑制剂后抑制作用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逆萎康通过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MC细胞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胃散君药黄连分煎合煎后对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平行制作3份黄连分煎与合煎的清胃散样品,用HPIE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流动相为V(乙腈):V(O.1 mol·L-1磷酸二氢钾)=25:75,检测波长265 nm。结果黄连分煎混合后盐酸小檗碱含量为(2.261±0.252)g·L-1,黄芩苷含量为(6.738±0.292)g·L-1;清胃散合煎后盐酸小檗碱含量为(0.732±0.208)g·L-1,黄芩苷含量为(4.325±O.356)g·L-1。经方差分析清胃散君药黄连分煎与合煎对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差别均有显著性影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更好地保留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的含量,清胃散君药黄连建议分煎。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Meta分析中关于高渗盐水对比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升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为颅内压升高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CNKI、Wanfang、VIP数据库,搜集关于高渗盐水对比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检索时间从2010年9月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Meta分析。在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P<0.01)、药物降低颅内压持续时间(P<0.01)、血肌酐浓度(P=0.01)方面,高渗盐水的治疗效果优于甘露醇;在颅内压值(P=0.12)、颅内压下降幅度(P=0.53)、脑灌注压值(P=0.66)、脑灌注压下降幅度(P=0.15)、尿素氮水平(P=0.07)、平均动脉压值(P=0.46)、血浆渗透压值(P=0.14)、血浆渗透压下降幅度(P=0.07)、中心静脉压值(P=0.22)、血钠水平(P=0.63)、药物起效时间(P=0.49)方面,高渗盐水和甘露醇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渗盐水对于颅内压升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略优于甘露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应激性心肌损伤之后,大鼠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的状态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的方式,建立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观测大麻二酚治疗之后应激大鼠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血清中CORT、BNP、c-TnI、TNF-α和Il-1β的含量变化,以及应激前后心肌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将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按照具有氧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进行分类,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研究方法,观察大麻二酚对应激性心肌损伤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研究应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结果: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生化酶学检测验证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模型,心肌损伤的大鼠心率和血压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CORT (P<0.05)、BNP (P<0.05)、c-TnI (P<0.05)、TNF-αP<0.05)和Il-1βP<0.01)也显著升高,使用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大鼠的心率(P<0.05)和血压(P<0.01)明显下降,血清中CORT (P<0.001)、c-TnI (P<0.001)、TNF-αP<0.01)和Il-1βP<0.05)也显著降低,转录组显示差异表达最显著的前100位基因中,44个基因发挥氧化作用,34个基因具有抗氧化作用。体外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应激之后细胞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 (P<0.01)和GSH (P<0.01)显著降低,经过剂量为2.5 μmol·L-1的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 (P<0.05)和GSH (P<0.01)水平却明显升高,利用Hoechst 33342和Annexinv-FITC/PI进行双染凋亡细胞检测,发现应激之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大麻二酚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应激之后Gsk3β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而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则显著降低,经过大麻二酚预处理之后Gsk3β、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Nrf2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大麻二酚可预防大鼠应激性心肌损伤,并且其作用机制与减少Gsk3β、Bax的表达和升高Nrf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新疆癫痫患儿HLA-B基因多态性与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引起斑丘疹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服用OXC后引起斑丘疹16例和未发生斑丘疹的135例癫痫患儿,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151例癫痫患儿的HLA-B等位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OXC引起的斑丘疹与HLA-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的HLA-B*070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13%(9/32),2.43%(9/370)和2.14%(103/4 816)。HLA-B*0702的等位基因阳性率在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R=26.51,95% CI:4.40~82.58;P<0.01,OR=27.45,95% CI:13.08~57.65)。HLA-B*4032的等位基因阳性率在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6.19,95% CI:0.90~0.99)。此外,OXC-MPE组,OXC-耐受组和一般人群的HLA-B*400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32),3.78%(14/370)和0.53%(27/5 117)。HLA-B*4001的等位基因阳性率在OXC-MPE组和OXC-耐受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08,95% CI:1.00~9.08)。结论: 我国新疆癫痫患儿中HLA-B*0702HLA-B*4032等位基因可能是OXC诱发斑丘疹的风险等位基因,其中HLA-B*0702等位基因的风险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奇志  梁敬钰 《药学学报》2004,39(8):605-608
目的研究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10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宁碱(evodianinine, 1)、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 2)、 吴茱萸碱(evodiamine, 3)、吴茱萸酰胺I(wuchuyuamide I, 4)、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 5)、柠檬苦味素(limonin, 6)、胡萝卜苷(daucosterol, 7)、三十碳酸(triacontanoic acid, 8)、二十九烷(nonacosane, 9)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0)。结论通过UV,IR,ESI-MS,HREIMS,1HNMR,13CNMR,HMQC,HMBC和NOESY分析,鉴定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吴茱萸宁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纳入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Risk of Bia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包含8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相比,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降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HAMA评分[MD=-5.57,95%CI(-7.10,-4.03),P<0.000 01]、提高心绞痛症状改善率[RR=1.25,95%CI(1.13,1.39),P<0.000 1]。与单用精神类药物相比,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进一步降低HAMA评分[MD=-4.12,95%CI(-5.25,-3.00),P<0.000 01]、降低HAMD评分[MD=-3.92,95%CI(-5.13,-2.70),P<0.000 01]、提高心绞痛症状改善率[RR=1.36,95%CI(1.17,1.58),P<0.000 1]、提高中医证候改善率[RR=1.27,95%CI(1.04,1.55),P=0.02]。结论:无论单用或在精神类药物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可以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考察黄连膏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同时对黄连膏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接收液为30%乙醇生理盐水,以小鼠背部皮肤为透皮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接收液中盐酸小檗碱、芝麻酚、芝麻素及总生物碱的含量,计算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黄连膏中抗炎活性成分的累计透过量及吸收规律;取3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100 mg·kg-1)、黄连膏高剂量组0.075 g·g-1(生药/膏)、黄连膏中剂量组0.15 g ·g-1(生药/膏)、黄连膏低剂量组0.3g ·g-1(生药/膏),每组6只。阳性对照组为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进行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黄连膏对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连膏中芝麻酚、盐酸小檗碱、芝麻素及总生物碱在24 h内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82,4.10,0.78,16.54 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0.125 2,0.181 4,0.034 2,0.745 7 μg·cm-2·h-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连膏高剂量组显著抑制DNCB所致小鼠耳肿胀。结论:黄连膏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性能及抗炎活性,24 h内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随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升高而增加,经皮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热熨疗法在改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术后患者疼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行PCNL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双氯芬酸钠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1.68±5.88)岁;腕踝针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9.91±6.71)岁;吴茱萸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28±8.33)岁;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9.07±8.91)岁。比较4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镇痛保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事后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4组患者的初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组在干预5 min后即可见显著疗效,15 min后初始疼痛评分平均分由3.10分下降至1.12分,持续至120 min时NRS评分为0.68分,该组患者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最大;腕踝针组单独镇痛时下降曲线缓慢;吴茱萸组在干预60 min后疼痛评分结果回升;双氯芬酸钠组在干预15 min内未见明显缓解,出现恶心呕吐1例,后可自行缓解,其余3组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结论 腕踝针联合吴茱萸热熨能有效改善PCNL术后疼痛,安全性好,起效迅速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生化散瘕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至6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加用生化散瘕汤治疗[年龄(31.03±6.20)岁],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年龄(31.95±6.79)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药物治疗失败行手术治疗者2例,治疗成功者38例(95.0%),对照组治疗失败者8例,治疗成功者32例(80.0%),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治疗1周后,观察组宫腔残留包块大小[(0.89±0.23)cm比(1.28±0.37)cm,P<0.001]、阴道出血消失时间[(10.16±1.85)d比(12.03±1.91)d,P<0.001]、宫腔残留包块消失时间[(11.00±2.68)d比(12.63±3.09)d,P=0.021]、血HCG降至正常时间[(10.18±1.69)d比(11.19±2.05)d,P=0.028]及月经复潮时间[(31.08±5.48)d比(33.31±3.11)d,P=0.045]均小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HCG[(283.57±253.86)mIU/ml比(428.81±256.15)mIU/ml,P=0.020)及VEGF[(83.17±35.31)mg/L比(101.71±38.55)mg/L,P=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生化散瘕汤联合米非司酮能够促进药物流产术后宫腔残留吸收,降低血HCG,减少阴道流血,加快月经复潮,中西医治疗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 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3例、女27例, 年龄18~75岁。按照是否联合健脾益肾汤治疗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 对照组(30例)行TP化疗方案, 中药组(30例)行TP化疗方案联合健脾益肾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Cs水平, 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变化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在CTCs阳性数量方面, 治疗后中药组低于对照组[(3.47±1.87)个比(6.90±2.26)个],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3, P<0.001)];在神疲乏力、纳差、腰膝酸软、夜尿、头晕改善方面, 治疗后中药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344、9.643、11.915、4.444、5.934, 均P<0.05);在KPS评分方面, 治疗后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5.83±7.21)分比(80.36±4.86)分],...  相似文献   

17.
李明道  黄和意 《药学学报》1966,13(4):265-272
由石虎果实的酸性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五种单纯成分。其中四种经鉴定为吳萸內酯(Evodin或Limonin)、吳萸碱、去甲基吳萸碱和羟基吳萸碱。最后一种暂命名为石虎甲素[C18H18O6,熔点262℃,[a]D30-65.5°(c=0.061,氯仿)],可使溴的冰醋酸溶液褪色,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表明为不饱和酮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on the fruits of Evodia officinalis yielded a new quinazolinedione alkaloid, wuchuyuamide III (1), together with known alkaloids, goshuyuamide II (2), evodiamine and rutaecarpine.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means of 1D and 2D NMR spectroscopic analysis. Wuchuyuamide III (1) and goshuyuamide II (2) showed modest cytotoxicity against HeLa and HT1080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市售制吴茱萸中甘草汁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用甘草药材与吴茱萸药材自行炮制制吴茱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检测并比较自行炮制吴茱萸与市售吴茱萸中甘草汁成分含量。结果自行购买吴茱萸与甘草中特征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及甘草苷、甘草酸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要求,且其中甘草汁成分相近,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要求。结论通过试验可掌握市售吴茱萸甘草汁炮制品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情况。应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制吴茱萸的各项规定为基础,明确规定制吴茱萸的制法、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为制订甘草汁制吴茱萸更完善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