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形态学在鉴别噬血细胞综合征(HS)和恶性组织细胞病(MH)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瑞-姬氏染色,普通光镜下对39例HS和42例MH患者的骨髓片、外周血片、外周血液浓缩片中的细胞形态学进行了详细观察,并结合外周血涂片碱性磷酸酶染色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HS与MH在骨髓和外周血中的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外周血涂片碱性磷酸酶染色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鉴别HS与MH的重要手段,在确诊HS与MH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用未标记抗体桥联技术-碱性磷酸酶、单克隆抗碱性磷酸酶(APAAP),可以解决因血细胞胞含有内源性酶造成的非特异性染色的困难,可获满意结果。应用APAAP对34例献血员和16例患者的外周血和BALF的淋巴细胞标记CD_5、CD_4和CD_8,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验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检验结果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除了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以外的其他脑膜炎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贺姝慧  赵巧莲 《广东医学》2011,32(20):2674-2675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在鉴别感染及感染类型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1 200例临床确诊感染性疾病病例白细胞浆内颗粒的变化,结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积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细菌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内中毒颗粒明显,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形态异常,中性粒细胞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在鉴别感染及感染类型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1 200例临床确诊感染性疾病病例白细胞浆内颗粒的变化,结合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积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细菌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内中毒颗粒明显、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形态异常,中性粒细胞形态、碱酶无明显异常。结论 白细胞形态检查结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是检测、区分感染早期诊断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化学染色对白血病类型鉴别及感染性质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热是内科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性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硝基蓝四氮唑(NBT)试验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性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1]。但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NBT试验有以下缺点:它所用的试剂需要自己配制,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并且容易失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是血细胞化学染色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NAP染色与NBT试验都能快速、比较准确地鉴别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付立础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39-139
发热是内科中最常见的症状。发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性发热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硝基蓝四氮唑(NBT)试验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性感染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NBT试验有以下缺点:它所用的试剂需要自己配制,质量不易得到保证,并且容易失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是血细胞化学染色中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我们通过实践发现NAP染色与NBT试验都能快速、比较准确地鉴别出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1例MDS 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就诊断标准,体外造血细胞培养,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治疗等方面作了讨论,反映了MDS 的临床特点。阐述了MDS 与骨髓增生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二者无严格的界限,后者应属MDS-RA。  相似文献   

10.
性成熟期前后睾丸及附睾碱性磷酸酶分布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附睾精子发生、发育和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分布规律,以期为男性生殖理论及抗生精药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不同鼠龄雄性小白鼠睾丸、附睾恒冷箱切片,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结果:3周、4周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反应产物基本接近于成熟期小鼠。8周小鼠其碱性磷酸酶反应产物已达成年水平。3周小鼠附睾处碱性磷酸酶均呈阴性反应,4周小鼠仅在附睾头部分附睾管上皮细胞游离缘呈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8周小鼠附睾头处附睾管上皮细胞游离缘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反应。附睾体、尾处碱性磷酸酶呈阴性反应。结论:性成熟期前睾丸生精小管周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反应已接近成熟期水平。附睾中碱性磷酸酶分布有明显的阶段性,不仅与性成熟有关,还与附睾内精子密集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共同特征是:在骨髓涂片中可见体积较大的噬血组织细胞,被吞噬物为形态完整的白细胞、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血小板及不完整的细胞或细胞碎片等。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及积分正常或增高。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现将30例H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金国红  张会英 《医学争鸣》2006,27(22):2022-2022
0 引言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活性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感染类型有重要价值. 我们测定骨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尤其是应用升白药物后NAP活性的变化,对判断其感染程度,鉴别升白药物造成NAP活性升高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型碱性磷酸酶N-糖链亲和层析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麦胚凝集素WGA分离血清中肝型碱性磷酸酶和骨型碱性磷酸酶,再将肝型碱性磷酸酶进行蔓陀萝凝集素DSA亲和层析,分离不同亲和力组分,测定酶活力;将血清直接上样DSA亲和层析柱,分离肝型碱性磷酸酶强结合组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氦—氖激光辐照新生儿的脐带血,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血细胞内六种生物大分子的变化。经二种较大剂量照射后,过氧化酶的活性强度与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和活性强度均显著增强。DNA 和 RNA 的含量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加;糖元和脂类含量,照射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氦—氖激光对血细胞内的一些生物大分子有统计学上显著的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的相关因素,及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与先天性佝偻病、新生儿低钙惊厥的关系。方法以新生儿为调查对象,分别测其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值,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可能影响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的15项因素进行研究,并将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值与先天性佝偻病及新生儿低钙惊厥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胎数、孕周、出生时体重、妊高征有无、营养状况对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有一定影响,孕期是否补钙、VitD及是否出现缺钙症状与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值密切相关,其频率分别与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值正相关和负相关。在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与先天性佝偻病及新生儿低钙惊厥的对比分析中,脐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值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脐血的钙、磷、碱性磷酸酶值应作为诊断先天性佝偻病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佝偻病防治应从胎儿期开始。  相似文献   

16.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源自机体不同组织,了解其来源有助于对病变组织的确定,在 AKP 增高患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正常人和 AKP增高患者血清经热稳定试验和尿素抑制试验后测定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肝硬化与宿主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本研究为验证多肽干预宿主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人工培养小鼠巨噬细胞,分别用单磷酸腺苷、日本血吸虫碱性磷酸酶、外源性短肽处理,ELISA检测各试剂最佳浓度;免疫印迹法检测短肽作用后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以及精氨酸酶1蛋白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腺苷浓度的改变,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法检测日本碱性磷酸酶酶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酶1 mRNA的表达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的浓度,免疫荧光技术鉴别M1和M2型巨噬细胞。结果显示,单磷酸腺苷、碱性磷酸酶及短肽最佳浓度分别为2.5 mmol/L、1.1 mmol/L及0.6 mmol/L;经多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后分泌的一氧化氮合酶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精氨酸酶1表达下调,碱性磷酸酶酶活降低(P<0.01),腺苷受体激活率下降(P<0.01),M1型巨噬细胞增多,M2型巨噬细胞减少。表明多肽通过降低碱性磷酸酶酶活,减少腺苷A合成,从而促进巨噬细胞经典途径激活极化,抑制巨噬细胞替代途径激活极化。  相似文献   

18.
碱性磷酸酶 (ALP)定位于生物膜的基质小泡 ,是质膜标志酶。是使磷酸单酯在碱性 (p H9~ 1 0 )条件下分解 ,生成无机正磷酸的一组水解酶类。血清 ALP是来源于各组织 ALP同工酶的混合物。在临床上有意义的碱性磷酸酶有高分子碱性磷酸酶、Kasahara碱性磷酸酶同工酶、胎盘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等。1 高分子碱性磷酸酶  (High-molecular-mass ALP、HMALP)   Price在梗阻性黄疸的病人体内发现了“快肝型” ALP,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此区带位于起始处 ;用淀粉凝胶 ,此区带位于β-球蛋白处 ;用葡萄糖凝胶过滤层析收集到的 1 9S片段[1] …  相似文献   

19.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所有组织和体液中,以骨骼、小肠、乳腺、肝和肾脏中含量最多。正常人血清中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造骨细胞,故骨骼疾病碱性磷酸酶增高,  相似文献   

20.
镧离子对碱性磷酸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La3+对肝型及肠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酶活性 ,荧光滴定监测La3+对碱性磷酸酶内源性荧光的影响 ,由荧光淬灭方程计算La3+在酶分子上的结合数目及结合常数。结果 :La3+可以增强肝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而对肠型碱性磷酸酶有抑制作用。La3+对两种酶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有不同的影响。发现La3+对肠型碱性磷酸酶的内源性荧光具有淬灭作用 ,说明La3+的结合可以改变酶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由荧光淬灭方程 ,测得La3+与肠型碱性磷酸酶只有一类 ,约 78个结合位点 ,结合常数为2 .1× 10 4。结论 :La3+对两种碱性磷酸酶具有不同的作用 ;La3+通过改变肠型碱性磷酸酶的构象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