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的免疫成功率和失败率,评价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效果。方法:选取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宫内感染新生儿54例,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非宫内感染新生儿134例和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64例,观察各组的免疫成功率和免疫失败率。结果: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非宫内感染的婴幼儿,免疫成功率为77.05%,免疫失败率为22.95%;正常孕妇分娩的婴幼儿,免疫成功率为88.67%,免疫失败率为11.33%;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婴幼儿,免疫成功率为59.18%,免疫失败率为40.82%。结论:主被动联合免疫对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新生儿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但仍存在较高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张茜茜  郭晓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3054-3055
<正>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的最常见原因,而乙肝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最常见病原体〔1〕。病毒性肝炎可通过宫前感染、宫内感染途径传播给婴幼儿,婴幼儿感染后90%将发展为慢性病毒性感染者,并成为新的传染源。因此,对于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喂养困难是存在于婴幼儿期的一种常见喂养问题,临床表现多样,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分类标准。引起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多样,涉及婴幼儿、喂养者和喂养环境及其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对婴幼儿喂养困难的评估应包括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评价。统一婴幼儿喂养困难的诊断分级、评估和治疗标准是婴幼儿喂养困难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某县孕妇孕晚期尿中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PCP)暴露负荷,探究PCP暴露与一岁婴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某县参加"宫内环境化学物暴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队列的母亲及随访的522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于1岁时测量婴儿体重、身长等体格发育指标,并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量表评估儿童神经发育状况。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尿中PCP浓度,广义线性模型分析PCP暴露与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的关联性。结果孕妇尿中均可检出PCP,宫内PCP暴露与体格指标未见显著性关联;与婴儿神经发育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肌酐校正PCP浓度每上升10倍,婴儿的智力指数将降低5.20(95%可信区间:-9.97~-0.43)。有31名和18名婴儿分别表现为神经发育和智力发育异常。经性别分层后,宫内PCP暴露与男婴智力指数呈负相关,与女婴运动能区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该地区孕妇普遍暴露于PCP,孕期PCP暴露可能对婴幼儿神经发育造成危害,潜在的毒理学机制以及安全剂量的制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血铅水平与出生前后铅暴露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婴幼儿血铅水平与出生前后铅暴露的关系,为防治和减轻铅暴露对婴幼儿的不利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环境铅污染区建立新婚夫妇研究队列,分别在女方怀孕前、孕中期、分娩时以及子代婴幼儿期采集血样,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水平;纵向分析出生前后铅暴露对婴幼儿血铅水平的影响。[结果]基线血铅明显高于孕中血铅和脐带血铅,且孕中血铅、脐带血铅与基线血铅高度相关(P<0.01);婴幼儿血铅要明显高于母亲基线血铅、孕中血铅和脐带血铅(P<0.01),且婴幼儿血铅与母亲基线血和脐带血血铅均呈正相关,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血铅水平与出生前宫内暴露和出生后环境暴露均有关,但与后者关系可能更密切。  相似文献   

6.
<正>贫血是全球四大营养性疾病之一,多发于孕产妇及婴幼儿,铁缺乏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贫血不仅可以导致孕妇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等,而且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所以,贫血一直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监测项目。本文探讨妊娠晚期孕妇铁营养状况与婴儿贫血的关系,为进一步做好贫血的管理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孕妇及儿童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收集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的宫内感染率,减少新生儿产前受HBV的感染,提高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妊娠4月的孕妇乙肝标记物阳性者(HBsAg阳性、HBeAg阳性)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孕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联合乙肝疫苗和单用乙肝疫苗进行对照,以评价HBV阻断效果。结果:联合免疫组宫内感染率为6.67%,单纯免疫组宫内感染率为19.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宫内感染的8例婴幼儿实行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1年后HBsAg的阳性率为50.00%。结论:妊娠晚期多次注射HBIG确实能降低宫内感染率,对已发生宫内感染的婴幼儿采用联合免疫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儿的脑发育状况、认知能力及听觉发育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 412例孕妇外周血中HCMV IgM,对HCMV IgM阳性孕妇进一步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胎儿附属物中人巨细胞病毒晚期mRNA,其中1项阳性者为宫内感染组(92例),2项均为阴性者为对照组(88例),联合应用头颅超声、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儿出生时及婴幼儿期的听力、智力发育状况.结果 宫内感染儿在出生和出生3个月时头颅超声异常率皆高于对照组(P=0.011;P=0.032);宫内感染儿出生后4个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2.515,P<0.001).宫内感染儿智力发育指数显著落后于对照组(t=4.637,P<0.01);应用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WPPSI)追踪测试患儿,其智能迟缓率仍高达20.00%.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可引起婴幼儿神经系统病变、智力发育迟缓及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9.
胎婴儿父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行为态度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胎婴儿父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知晓率和进行早期教育的行为态度,为更好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0~3岁婴幼儿父母186名(婴儿组)和孕妇(准父母)195名(胎儿组),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行为、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婴儿组和胎儿组获得早期教育知识渠道主要是书刊读物(46.2%和76.9%);最后渠道是门诊宣传栏(13.4%和22.6%)。从参加医院健康教育讲座中接受早期教育知识指导率低(40.3%和25.1%),已给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婴儿组只占44.6%。有准备给婴儿参加早期教育意向的婴儿组明显低于胎儿组(23.7%、56.9%)。影响父母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其次是认为孩子自然会懂没有必要。结论:胎婴儿父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知晓率低,参与意识和行为差,应加强医院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健康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死胎发生的原因,脐带异常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发病因素、预防。方法我院2003年1月17日收治住院1例进行分析。结果脐带异常胎膜早破致宫内感染,胎死宫内。结论胎死宫内主要原因为脐带异常、胎膜早破致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但胎膜早破的原因还不明确,重视产前检查,提高孕妇的卫生知识,加强产前监护及围产期孕妇的管理,有效地防治胎膜早破,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的宫内感染率,减少新生儿产前受HBV的感染,提高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妊娠4月的孕妇乙肝标记物阳性者(HBsAg阳性、HBeAg阳性)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孕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联合乙肝疫苗和单用乙肝疫苗进行对照,以评价HBV阻断效果.结果联合免疫组宫内感染率为6.67%,单纯免疫组宫内感染率为19.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宫内感染的8例婴幼儿实行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1年后HBsAg的阳性率为50.00%.结论妊娠晚期多次注射HBIG确实能降低宫内感染率,对已发生宫内感染的婴幼儿采用联合免疫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54名农村18月龄以下婴幼儿的母亲进行的调查表明,76.6%的农村孕妇在家中分娩;婴儿接生者主要为农村接生员,占75.9%;婴幼儿的主要看护者是其母亲,第二看护者是其祖父母;婴幼儿父母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半数以上被调查者从其家庭成员和邻居得到营养保健知识,但希望由保健医生讲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婴幼儿喂养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绵阳永兴板房区震后141名0~3岁婴幼儿主要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母亲和祖母是板房区婴幼儿的主要监护人。受访者中64.4%的母亲获得婴幼儿喂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长辈、朋友或儿保医生;85.7%的祖母主要依靠以往经验喂养婴幼儿。79.8%的受访者在此之前未接受过婴幼儿喂养方面的培训;98.7%的受访者想了解婴幼儿目前的饮食状况是否符合要求。板房区婴幼儿中,55.3%表现出钙缺乏症状,14.9%则有铁缺乏症状等。结论板房区婴幼儿主要监护人在婴幼儿喂养态度、行为方面,母亲好于祖母,但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探讨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前来门诊就诊的营养不良的婴幼儿人数的统计,从中了解,掌握了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并提供了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方法和措施。结果通过对婴幼儿家长的宣传教育,使他们都了解掌握了婴幼儿发生营养不良的基本原因及预防措施,使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婴幼儿实施良好、合理的喂养与辅食,是婴幼儿健康、茁壮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造成缺锌的原因有多种,有生理性、病理性及营养性缺锌,复合食物的相互作用也影响锌的吸收[1],笔者通过对339名婴幼儿发锌检测及喂养方式的追访,从营养学的角度对缺锌原因进行了探讨。对象与方法选择了济宁市中区年满1个月至3周岁的散居婴幼儿,其中男181名,女158名。取受检者头发1~2g,洗净烘干。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结  果1 不同年龄组婴幼儿发锌缺乏统计见表1。2 喂养方式与锌缺乏的关系统计见表2。表1 不同年龄组婴幼儿发锌缺乏情况统计年龄分组检测人数缺锌人数缺锌率(%)1~6个月985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婴幼儿对鸡蛋过敏的临床表现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患有湿疹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针对有鸡蛋过敏反应的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477名婴幼儿中,正常的有888人,湿疹患儿有589人,其中鸡蛋过敏的有79人。结论鸡蛋过敏反应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消化症状或呼吸道症状。鸡蛋过敏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鸡蛋回避,但必须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0~3岁的壮族婴幼儿母亲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广西百色市的1 082名壮族婴幼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桂西地区0~3岁的壮族婴幼儿母亲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平均得分为8.6分,电视是壮族婴幼儿母亲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途径;73.48%的壮族婴幼儿母亲愿意接受更多的婴幼儿食品安全知识,但壮族婴幼儿母亲在食品购买和消费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壮族婴幼儿母亲的食品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婴幼儿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保障婴幼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0~24月龄内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现状,探讨该疾病与宫内致敏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产的母婴作为研究队列,婴幼儿0~24月龄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母婴作为病例组,以母亲生产年龄与病例组±2岁、生产方式、婴幼儿性别、婴幼儿出生体重与病例组±0.5 kg、出生身长±1㎝为条件按照1:3匹配队列中的其他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分析0~24月龄内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宫内致敏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3 018对母婴,其中,24月龄内有380例婴幼儿发生了过敏性疾病,累积发病率为12.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4月龄内的宫内致敏危险因素有:祖父母过敏史(OR=1.47,95%CI:1.00~2.16)、经常接触动物毛屑(OR=1.76,95%CI:1.16~2.69)或昆虫(OR=2.85,95%CI:1.75~4.64)、食用坚果频率>4次/月(OR=1.61,95%CI:1.15~1.26)。结论 祖父母过敏史、母亲孕期经常接触昆虫和动物毛屑、经...  相似文献   

19.
3060名小儿卡介苗接种者结素阳转率观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060名小儿卡介苗接种者结素阳转率观察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401医院(266071)孙胜伟山东省青岛黄海疗养院王连雨婴幼儿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并非每个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幼儿都能免疫成功。为保证接种效果,掌握免疫持...  相似文献   

20.
产妇及新生儿轮状病毒传播研究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轮状病毒(HRV)较易侵犯婴幼儿,尤以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易感染。多发生于每年秋冬季节,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源。HRV是否侵袭孕妇与新生儿,特别是HRV宫内感染的问题,作者研究了孕妇HRV感染与其新生儿HRV的关系;新生儿HRV的感染率;天龄与HRV的检出率关系,藉以探索其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以控制HRV的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