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选择性腰弯矫形内固定术后产生近端交界性脊柱后凸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8年9月间21例采用后路选择性腰弯矫形术后患者,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站立位矢状位腰椎前凸、骶骨倾斜角、骨盆投射角、融合节段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同时对全部患者术后采用SRS-22问卷进行调查.其中PUMC Ⅰ c型4例,PUMCⅡc1型7例,PUMCⅡd1型10例.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结果:所有21例患者中,6例(28.6%)出现融合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JK)作为PJK组,而未发生者归为非PJK组.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发生PJK的6例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非PJK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JK组和非PJK组手术前后骶骨倾斜角和骨盆投射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JK组与非PJK组手术前融合节段近端交界区后凸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JK组平均(9.42±3.53)°,其中3例术前交界区后凸角大于10.,非PJK组平均(3.27±1.66)°;两组患者术后SRS-22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椎生理前凸改变及融合节段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较大可能是导致后路选择性腰弯矫形术后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原因,而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大小不是产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骶管囊肿术后无菌性脑膜炎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41岁.因双下肢乏力0.5 a入院.入院时查体:神清,双上肢肌力及肌张力、感觉正常,双下肢近端肌力正常,远端肌力稍弱,病理征阴性.MRI显示骶管囊肿,双下肢神经肌电图考虑左骶1神经根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机制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经腔内膈绝术治疗后效果不佳,转入我院。从最初发病到并发症的出现的3年内,共发生了2次支架远端再发内膜破裂及1次支架近端Ⅰ型内漏。在外院及我院先后行2次开胸手术、2次腔内隔绝术,病情恢复良好,随访1.5年病情稳定。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端再发内膜破裂的预防与治疗重点在于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适合的覆膜支架及远端限制性裸支架,以保障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是婴幼儿发育过程中脊髓圆锥在椎管内上升障碍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症候群,发病率仅为07%。临床表现为:(1)下肢、肛门周围直肠深部及会阴部疼痛;(2)进行性下肢运动障碍;(3)马鞍区及下肢感觉障碍;(4)泌尿系统障碍:遗尿、尿频、尿急及压力性尿失禁;(5)排便障碍:便秘、大便失禁;(6)肢体发育畸形,如高弓足及足内翻畸形。MRI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检查手段,脊髓圆锥显微外科松解术是治疗TCS的有效手段。我院收治1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儿男,7岁,因硬脊膜膨出术后伴小便频于1999年11月入院…  相似文献   

5.
背景: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过程中,X射线、CT对于颅颈交界部病变的检查只能显示其骨性结构,无法显示脊髓情况.目的:分析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前后的磁共振图像,探讨MRI成像对其内同定术式的选择及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06/2010-04收治的颅颈交界部畸形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术前均行X射线、CT、MRI检查,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方式,置入后6个月内行MRI复查.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置入后MRI成像显示内固定在位,寰枢椎复位,脊髓受压情况改善,11例随访患者中,原上颈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有9例明显改善或消失.提示MRI能够多方位清晰显示颅颈交界部畸形情况,对脊髓及颅内病变的显示更直接,可为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脊髓受压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判断、术后恢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2岁,因右腕部肿痛6年,发现生长性包块1年入院。自诉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部疼痛不适,行X线片及CT检查提示右桡骨远端骨肿瘤,随即行骨肿瘤切除、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病检提示:右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例胸锁关节脱位及7例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术后X线片检查均无再脱位、内固定失效、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Rockwood评分法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定,优9例,良1例。结论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近端骨折,利用锁定钢板的优势,具有固定可靠、风险小、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5岁。劳累后发作性心前区疼痛4个月,加重1周入院。开始于每次劳累后发作心前区疼痛,3分钟后缓解,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查体:BP20.0/10.0kPa(150/75mmHg),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前降支近端50%狭窄,远端80%狭窄,回旋支中段完全闭塞,右冠状中段80%狭窄,远端90%狭窄。6天后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三支搭桥手术,术后1小时患者发生持续性胸骨后疼痛。临床诊断:围术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9.
【病例】男,22岁。主因四肢疼痛、无力半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健康,无家族病史。半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四肢近端疼痛、无力,由蹲下变为立位时下肢近端疼痛、无力,双侧上肢上举困难,后出现上肢近端及胸大肌等多处肌肉疼痛,活动后加重,伴肌肉痉挛,休息后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自认为劳累引起,一直未治疗。此次因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蹲下后不能站起,门诊以“多发性肌炎”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张力降低,四肢近端可见轻度的肌萎缩,以肢带肌明显,三角肌及股四头肌压痛明显,未见肌纤维颤动,四肢近端肌力和远端…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2 4岁 ,农民 ,因进行性四肢无力伴疼痛、出汗多半月入院。患者于发病前 1个月 ,口服敌敌畏约 2 5 0ml后出现意识丧失 ,经洗胃、阿托品、解磷啶等治疗 ,痊愈出院 ,出院约半月 ,患者出现四肢远端疼痛 ,不能触摸 ,渐感四肢远端无力 ,以双足明显 ,行走困难 ,双上肢持物不稳 ,出汗多 ,手肌萎缩 ,伴有头昏不适。无头痛、无抽搐、无二便障碍。查体 :意识清 ,精神正常 ,言语清 ,高级智能活动正常 ,颅N(- ) ,双上肢近端肌力Ⅳ级 ,远端肌力Ⅱ级 ,骨间肌 ,蚓状肌 ,大小鱼际肌明显萎缩 ,手心潮湿、发红。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 ,远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状况.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因远端胃癌入院治疗的患者41例,其中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组19例,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open distal gastrectomy,ODG)组2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单纯采用经静脉途径患者自控镇痛疗法(PCA),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状况.结果 2组间比较TLDG组术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ODG组,TLDG组术后1~3 d的镇痛药物用量也明显少于ODG组.结论 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TLDG在减少镇痛药物用量的情况下仍可以达到比ODG更佳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脱位后脊髓空洞形成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李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59-260,F0003
目的 探讨下颈椎脱位后脊髓空洞形成的原因。方法报告1例下颈椎脱位后脊髓空洞形成,回顾分析诊治经过。结果本例因从高处坠落后四肢运动和感觉障碍伴大、小便失禁入院。病初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颈6.7脱位,给予单纯前路手术植骨内固定,但颈6.7未复位,小关节仍脱位,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最终导致近端及远端脊髓空洞形成,于全麻下行后路颈6.7椎板减压侧块钉棒内固定及椎管探查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复查MRI示脊髓充分减压。结论颈椎脱位后若不及时复位,椎体后缘长期压迫脊髓,可使蛛网膜下腔造成不完全梗阻,致使病变两端出现脊髓空洞,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3.
尺神经在肘部的内上髁后方的狭小通道(即肘管)内通过,由于尺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和位置表浅,尺神经在此部位容易发生压迫性损伤.尺神经受压迫可导致前臂近端内侧刺痛或持续疼痛,其可放射到近端或远端,它伴有第4、5指的间歇性感觉异常,严重者手内在肌萎缩,第4、5指爪行指畸形伴随感觉改变,手无力和灵活性受损,甚至第4、5指深屈肌和尺侧的腕屈肌无力[1].尺神经松解肌下移位术因能更大程度地缓解压迫、恢复足够的血供,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如何减轻水肿和疼痛,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尽早恢复患肢功能,成为术后护理的难点和关键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对39例中重度尺神经病变经尺神经松解肌下移位术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谢晋国 《临床荟萃》1996,11(20):955-955
患者 男,69岁。因剧烈心前区疼痛1小时入院。患者于1996年1月16日20时在家看电视时突发剧烈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胛部放射,伴出冷汗,在家自行含服硝酸甘油0.5mg无效。速来我院就诊,门诊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呈弓背抬高与T波成单项曲线,即给杜冷丁50mg肌注及极化液静点入心内科。入院后复查心电图证明为急性下壁心梗超急期改变后,立即给予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150万U静脉输入,半小时输完。21时50分复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较静点天普洛欣前即刻抬高约1倍,但患者胸痛明显缓解(入院后未再用止痛剂),15分钟后再次复查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至低于溶栓前50%。当晚22时行紧急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见前降支近端堵塞90%,远端可见造影剂充盈,冠状动脉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病变。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方法.方法 对22例经皮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术后不同阶段给予护理与康复指导,包括一般护理、引流管与伤肢管理、疼痛护理和阶段性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20(10~32)个月,未发现肱骨头坏死及腋神经损伤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均得到了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11~20)周.2例有10°以下的轻度内外翻畸形.根据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估标准,优良率为89.35%.结论 对于经皮微创置入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来说,术后有效的护理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观察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1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对12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120例患者跟踪随访9个月,根据随访统计报告显示,实验组均痊愈出院,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6个月,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均无骨折处出现畸形愈合、内固定发生送断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5.7个月,6例患者发现在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实验组肩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采用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愈合率高、创伤小、并发率低,可以为肱骨近端骨折提供稳定性,减少局部血液循环的破坏,有利于患者的功能锻炼和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及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粉碎性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及深静脉血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摔伤致左髋疼痛伴活动受限1 d入院。摄X线片确诊为股骨粗隆间并粗隆下粉碎性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术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皮选择性动脉造影提示假性动脉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破损动脉部分切除+动脉断端吻合术,术后患肢行屈膝15度石膏固定,同时予抗凝、抗血管痉挛等治疗。后患侧大腿疼痛减轻,肿胀逐渐消退,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PFNA内固定术置入导针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反复穿刺并缓慢牵引是避免血管损伤引发假性动脉瘤及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静脉动脉化断指再植国内已有十余例成功的报道,但其术后护理尚未见报道。我科于1989年5月—6月先后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男,44岁,住院号47300。因右环指被铁棒打伤入院。右环指从近节指间关节离断,有严重挫压伤。断指无可供吻合的动脉,手术将近端指动脉与远端掌侧指静脉吻合,另吻合一条静脉,指尖切一小切口让其渗血,术后一周发生栓塞,再植指干性坏死。例2:男,37岁,住院47778号。左手拇指被车床绞伤,呈旋转撕脱性离断,两侧指动脉自断指抽出。手术将拇指近端尺侧指动脉与断指远端一静脉吻合,另吻合3条静脉,再植成功。现术后6月,外形及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微创固定(mippo)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采用正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固定重建肱骨内侧柱稳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0例,分为手法组和切复组,记录术后3、6、12个月骨折恢复情况,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肱骨头有无缺血坏死,内固定取出时间及内固定取出后局部骨质情况、以及有无再骨折。术后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评定。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法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内翻畸形,骨折畸形愈合,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切复组2例患者出现肱骨头内翻,1例行肱骨头置换术,另1例行内固定拆除;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2组术后比较差异较大,术后12个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两组总分分别为平均为82-93分与77-85分。结论:正骨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重建内侧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血循破坏少、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25例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胸腰椎陈旧性骨折18例,强直性脊柱炎7例,年龄21~54岁,平均39.1岁,后凸Cobb角度平均45.8°±7.3°;所有患者一期行PSO+SPO联合截骨术,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1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测量Cobb角度、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患者手术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在Cobb角、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方面,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较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为C级,3个月后恢复至E级。结论应用PSO+SPO联合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突畸形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与短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