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左心收缩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60例接受PCI的AMI合并NYHA Ⅲ~Ⅳ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32例术后进行IABP辅助治疗,28例为对照组.1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脑钠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的LVEF都较术前提高,IABP组的LVEF值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46±6)% vs(42±5)%,P<0.05],2组术后的hs-CRP和BNP浓度逐渐下降,IABP组第7天的hs-CRP和BNP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6.5±1.1)mg/L vs (13.0±3.4)mg/L, (804±213)pg/mL vs (1470±185)pg/mL), P<0.01].结论 PCI联合IABP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葛阳 《安徽医药》2021,25(2):396-399
目的 观察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对病人胃肠激素、血清神经肽S受体-1(NPSR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FD肝胃不和证病人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分别给予单纯多潘立酮片治疗和柴枳平肝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74%比75.93,P<0.05).两组治疗前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Ⅱ(PGⅡ)、生长抑素(SS)、NPSR1、P物质(SP)、热休克蛋白(HS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MTL[(472.54±30.41)pg/mL比(429.85±28.74)pg/mL]、PGⅡ[(17.54±2.74)μg/L比(14.11±2.58)μg/L]、NPSR1[(205.11±40.17)pg/mL比(191.02±39.56)pg/mL]、SP[(75.84±5.45)pg/mL比(59.56±4.78)pg/mL]水平高于对照组,SS[(3.69±0.71)mg/L比(4.71±0.89)mg/L]、HSP[(48.23±6.42)ng/mL比(68.12±7.12)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胃排空率[(70.12±5.22)%比(56.85±4.69)%]、小肠推进率[(79.84±6.85)%比(72.14±6.2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枳平肝汤治疗FD肝胃不和证可调节胃肠激素、NPSR1、SP、HSP的表达水平,改善胃肠动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衰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利尿药、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等常规治疗;另选取同期12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观察组中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患者的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5-(OH)D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hs-CRP、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血清25-(OH)D3水平下降,hs-CRP及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25-(OH)D3、hs-CRP及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MACE患者24例,未发生MACE患者96例;发生MACE患者的血清25-(OH)D3(10.12±1.69)μg/L低于未发生MACE患者的(14.58±2.13)μg/L,hs-CRP(19.38±2.94)mg/L及NT-proBNP(1659.14±326.81)pg/ml均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的(16.29±2.78)mg/L、(1367.28±246.9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心衰程度的增加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血清25-(OH)D3水平逐渐下降,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逐渐升高,以上指标对心衰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心衰的控制,血清25-(OH)D3逐渐升高,hs-CRP及NT-proBNP的水平逐渐下降,表明以上指标可评价慢性心衰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IMT,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患病组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7.98士2.31) mg/L,显著高于出院时[(7.05±2.0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为(1.15±1.02)mg/L,显著低于入院及出院时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7.98±2.31)mg/L,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1.21±0.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决定因素.血清hs-CRP水平越高,斑块不稳定性越高,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越高.颈动脉IMT及血清hs-CRP与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NSE、s ICAM-1、MMP-2、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舒血宁等常规治疗,另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10 mg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SE、s ICAM-1、MMP-2、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血清S100β、NSE、s ICAM-1、M M P-2、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0.08±0.05)μg/L]、NSE[(7.34±1.33)μg/L]、s ICAM-1[(104.68±10.51)μg/L]、M M P-2[(466.36±79.00)μg/L]、hs-CRP[(5.43±0.56)μg/L]低于对照组[(0.11±0.06)、(8.46±1.80)、(131.91±11.44)、(519.46±81.01)、(7.30±0.80)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S100β、NSE、s ICAM-1、MMP-2、hs-CRP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状况,探讨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据AMI患者入院时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已知糖尿病组、未知糖尿病组及无糖尿病组,于入院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清Glu(葡萄糖氧化酶法)、GSP(果糖胺法)及NT-proBNP(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水平,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各组患者入院时,已知糖尿病组血清Glu、GSP和NT-proBNP水平[(9.16±0.97) mmol/L、(2.14±0.47) mmol/L和(531.1±99.0) 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08±0.91) mmol/L、(1.98±0.41) mmol/L和(47.7±11.6) pg/ml] (P<0.05);未知糖尿病组血清Glu、GSP和NT-proBNP水平[(13.73±1.39) mmol/L、(3.49±0.62) mmol/L和(966.3±120.7 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无糖尿病组血清Glu和NT-proBNP水平[(8.62±0.85) mmol/L和(319.2±87.4) 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血清GSP水平[(2.06±0.43)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知糖尿病组与已知糖尿病组及无糖尿病组比较,血清Glu、GSP和NT-proBN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已知糖尿病组及未知糖尿病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6.7%、64.1%)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组(28.0%)(x2=3.847、11.600,P<0.05),未知糖尿病组与已知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64,P> 0.05).结论 血清GSP可作为区分AMI患者Glu增高属于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的重要依据,血清NT-proBNP可判断AMI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联合检测血清Glu、GSP及NT-proBNP水平,可作为指导AMI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Pro)与美托洛尔(Met)治疗川崎病(KD)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KD合并心律失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Met治疗;观察组予以Pro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浆hs-CRP、BNP水平,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观察组的CI值、LVE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87±0.32)L/(min·m~2) vs.(3.59±0.35)L/(min·m~2),74.9%±4.1%vs. 71.2%±5.3%,P<0.01],LVE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3.02±0.17)cm vs.(3.39±0.24)cm,P<0.01];观察组血浆hs-CRP、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4±1.5)mg/L vs.(12.5±2.8)mg/L,(115.3±14.8)pg/ml vs.(172.6±21.4)pg/ml,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美托洛尔在KD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其安全性方面优势相当,但普罗帕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更强,能更有效保护患儿心肌细胞,改善患儿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方案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采用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氧化应激指标、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6.05%)高于对照组(62.79%),P 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OD[(36.15±2.85)U/mL]高于对照组[(31.35±2.41)U/mL],且MDA[(3.23±0.23)nmol/mL]低于对照组[(4.78±0.42)nmol/mL],P 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10.23±2.23)pg/L]、CRP[(8.15±2.10)mg/L]低于对照组,P 0.05;(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方案治疗十分可行,能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碳酸镧治疗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维持性腹膜透析并高磷血症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碳酸钙咀嚼片1片,2次/d;试验组17例,给予碳酸镧咀嚼片,根据患者的血磷水平调整碳酸镧剂量。治疗周期均为12周。结果治疗4、12周后,试验组血磷水平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1.82±0.27)mmol/L vs.(2.31±0.28)mmol/L,(1.53±0.23)mmol/L vs.(2.27±0.26)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 PTH水平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813.68±357.69)pg/m L vs.(928.87±519.12)pg/m L,(613.79±148.35)pg/m L vs.(1 028.96±334.69)pg/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可以显著降低CAPD高磷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3)、N末端脑钠肽前提(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月2日在某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5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MMP-3及NT-proBNP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心血管事件8例,50例未出现心血管事件。观察组MMP-3、NT-proBNP水平[(75.89±36.23)ng/mL、(3.39±0.23)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9.56±12.37)ng/mL、(0.16±0.0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组MMP-3、NT-proBNP水平[(89.93±29.49)ng/mL、(3.91±0.24)ng/mL]均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67.61±27.84)ng/mL、(3.40±0.1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3、NT-proBNP水平升高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还可对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中隔切除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处理方法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55例子宫中隔并不孕患者行腹腔镜监护下宫腔镜子宫中隔切除术(TCRS),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术后处理措施,包括宫腔放置与不放IUD,是否进行人工周期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第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结果 54例患者术后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其中40例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完成了术后2次宫腔镜检查,另14例只完成一次检查.宫腔术后放环与否对术后宫腔形态影响无差异(P>0.05),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患者较未使用者子宫内膜厚,此两者术后第3个月宫腔镜检查发现宫底创面均已有内膜覆盖.使用GnRH-a类药物患者术后官腔形态满意.结论 TCRS术后宫腔放置IUD无助于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术后人工周期治疗应更个体化并有针对性的使用GnRH-a类药物治疗.术后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随访可防止术后宫底新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许明哲  杨昭鹏  李波 《中国药事》2011,25(12):1243-1246
目的介绍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为国内药品监管机构和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国际化。方法通过查阅调研欧盟相关药品法规和与EDQM同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的组织机构和具体程序。结果与结论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程序在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药典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保证了原料药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十二年来,我们共遇见狂大病23例,其中10例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岁。发病季节为3月~11月。首诊科室,儿科3例、内科3例、转院3例、急诊科1例。1.2 临床表现:发热7例,恐风5例,恐水6例,怕光3例,流涎10例,胸闷、气促、呼吸困难4例,烦躁不安10例,多汗7例,恐惧6例,肢体麻木4例,抽搐4例,恶心、呕吐2例,昏厥1例。所有病例发病至死亡时间为2天~6天,死亡原因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县乡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09-2010年1504例县乡级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按性别、年龄、院别、付费方式、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及院别间平均住院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平均住院日为10.39 d,女性为8.69d,乡级医院为9.27d,县级医院为9.50 d.不同年龄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5岁组、15 ~24岁组、25~44岁组、45 ~65岁组、大干65岁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10 d、7.66d、8.83 d、10.26 d和11.33 d.自费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39 d,新农合组为9.10 d,商业保险组10.17 d,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患者则为11.08 d.不同疾病分类间平均住院日差异明显,妊娠类平均住院日最短,为6.73 d,而肿瘤患者则为14.26 d.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类及不同付费方式间平均住院日存在差异,县级医疗机构和乡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住院患者精神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目前住院精神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403例住院精神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04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传统精神药物使用显著减少,新型精神药物使用占据首位;②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趋向小剂量化;③本组联用丙戊酸盐类药物显著增多;④我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近年来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新型精神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