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小儿脑瘫是由于各种原因损害了患儿的大脑、小脑及脑干所致的中枢运动障碍和异常运动姿势的一种综合征,此类患儿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和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模式,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运动功能,妨碍了患儿的正常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我院从2004年-2008年6月对210例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赵虹 《中原医刊》2009,(20):42-4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早期发现的新路径,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脑瘫的发生。方法对所有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小儿,在1、2、3、4、5、6、9、12月龄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包括Vojta姿势反射、原始反射、运动发育测查,从中筛查出脑损伤患儿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结果小月龄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较高,随着月龄的增加,异常率逐渐下降;早期指导可促进神经运动发育异常儿的正常化。结论在儿保门诊开展早期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异常,并可动态评估小儿神经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瘫高危儿在0岁~1岁内不同时间段给以家长参与、门诊、住院相结合新型康复模式下的治疗效果和费用分析,试图发现脑竣冶疗的高效期。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00例脑瘫高危儿分A组55例、B组45例,两组患儿在0月-6月龄期间均给予静脉用药神经细胞营养剂脑活素+高压氧疗,10天1疗程、要求住院、一共3个-4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0天。A组在患儿满3月龄后在患儿运动发育几个“里程碑”的关键月龄始由专业训练师实施运动疗法配合家长参与,26天1疗程,一共5个疗程总计130天;B组在患儿满10月龄后由专业训练师实施运动疗法配合家长参与,连续训练130天。患儿实旌运动疗法时在院外附近租房采用门诊康复模式,训练师主要是调整、纠正患儿异常姿势与异常肌张力,以及通过刺激患儿躯体的某些部位,诱导、促进患儿建立正常的反射和正常运动;家长参与运动疗法是在训练师指导下的模式训练。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追踪调查两组患儿1年2个月期间用于康复冶疗的全部费用(住院费、租房费、治疗费)。结果:两组患儿满10月龄大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优于B组;1岁3月龄两组患儿能独走的比率,A组98.2%,B组6696(P〈0.01),两组患儿1年2个月期间用于康复治疗的全部费用(住院费、租房费、冶疗费),经统计学分析A组低于B组(P〈0.01)。结论:脑瘫冶疗应早期、综合,同时强调药物冶疗、运动疗法和家庭干预的重要性,在患儿运动发育的几个“里程碑”关键月龄时及时进行该项运动的专业强化训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脑瘫患儿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异常姿势 ,这种异常随着患儿运动发育会继续向前发展 ,在神经系统中 ,逐渐形成异常的传导通路 ,阻碍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因此 ,为了使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实现在功能情况下的康复目标 ,我们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指导、训练、护理 ,加快了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近年来导致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疾病。脑性瘫痪的康复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运动疗法是脑瘫康复最基本、最直接的有效方法,从神经运动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的观点出发,给予小儿肢体及大脑一个良好的刺激,以促进受损的大脑和肢体功能的恢复[3]。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运动疗法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在我国,由于公众对脑瘫康复认识不足,患儿家长缺乏对  相似文献   

6.
袁展红 《当代医学》2011,17(24):78-79
目的 探讨实施儿童早期发育评估结合手法干预措施,可更有效地促进小儿智能发育.方法 选择在评估中呈现异常姿势的0~1岁小儿200例进行手法干预训练,为期一疗程(1个月),训练后再评估.结果 训练的小儿在运动功能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早发现、早干预小儿异常姿势,可有效提高发育商,从而促进儿童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64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组,选取同期非脑膜炎婴幼儿52例为非脑膜炎组。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完成AEEG检查。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评估患儿早期运动发育情况,将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运动发育正常组(25例)、运动发育过渡组(21例)和运动发育异常组(18例)。采用Gesell量表评估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计算发育商,将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45例)和神经发育异常组(19例)。比较病毒性脑膜炎组和非脑膜炎组患儿AEEG评分、Infanib评分以及发育商。比较不同运动发育程度和不同神经发育程度病毒性脑膜炎患儿AEEG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EEG评分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AEEG评分中的连续性、睡眠周期、下边界振幅、波普带宽度与下边界振幅变化评分低于非脑膜炎组(均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Infanib评分和发育商低于非脑膜炎组(均P<0.05)。与运动发育正常组和运动发育过渡组相比,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高危儿运动技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82例运动技能障碍高危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静脉给予营养神经细胞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做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进行Peabody运动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评估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95.65%,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5.00% (P<0.0001).1岁时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反射(0~11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12~72个月)、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 (P<0.001).结论 高危儿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和改善患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同时对患儿的语言、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中运动发育指数在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评测中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抽取3个月龄的脑瘫高危儿(宫内窘迫或窒息)30例,对同一患儿分别进行PDMS-2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的评分,然后交叉评分,取其平均值,对下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⑴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 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分别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⑵PDMS-2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⑶PDMS-2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 结果 ⑴PDMS-2中GMQ, FMQ和TMQ 与BSID中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p=0.009),0.334(p=0.071),0.492(p=0.006);⑵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7(p=0.298), 0.402 (p=0.028) ,0.120(p=0.528);⑶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p=0.148),0.340 (p=0.066). 结论 对3个月龄的脑瘫高危儿: ⑴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具有较低的相关性;⑵Peabody粗大运动与PDI运动的相关性比精细运动与PDI运动的相关性更密切;⑶姿势标准分与PDI运动的相关性比反射、移动、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相关性更高;提示对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患儿需慎重选择量表用于脑瘫的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中运动发育指数在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评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3个月龄的脑瘫高危儿(宫内窘迫或窒息)30例,对同一患儿分别进行PDMS-2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的评分,然后交叉评分,取其平均值,对下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1)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分别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2)PDMS-2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3)PDMS-2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结果(1)PDMS-2中GMQ,FMQ和TMQ与BSID中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P=0.009),0.334(P=0.071),0.492(P=0.006);(2)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7(P=0.298),0.402(P=0.028),0.120(P=0.528);(3)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P=0.148),0.340(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83例重度黄疸患儿,分析其纠正胎龄37~48周时的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结果。收集出院后随访1年时的运动发育情况。分析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1)183例重度黄疸患儿中,随访1年时的运动发育评估异常为48例,包括30例运动发育迟缓、18例脑瘫。(2)预测重度黄疸患儿运动发育结局异常时,全身运动评估、头颅MRI、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97.9%、70.8%、68.8%,特异度分别为27.4%、96.3%、99.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2.4%、87.2%、9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0.3%、89.9%。联合检查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优于单纯全身运动评估(均P<0.05)。(3)预测重度黄疸患儿发生脑瘫时,痉挛同步性全身运动、头颅MRI、两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72.2%、100.0%、72.2%,特异度分别为92.7%、87.3%、99.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2.0%、46.2%、92.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100....  相似文献   

12.
曹维维 《吉林医学》2009,30(8):757-758
水疗是指以水为媒介来改变外界环境。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新陈代谢;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发育。发育迟缓的症状是指比正常儿童发育落后,特别是早产儿,但无姿势异常、运动能力发育落后。中枢性协调障碍主要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我院康复科对发育迟缓、中枢性协调障碍各25例病例施以水疗康复治疗,得到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朱庆  韩庆 《农垦医学》2012,34(4):317-319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并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发生率,提高脑瘫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收治308例脑瘫患儿,进行常规双侧髋关节X线正位摄片,由放射科医生作出诊断报告,有髋关节发育异常者,请小儿骨科协助治疗.结果:308例脑瘫患儿的髋关节发育异常率达37%,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66例,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17例,四肢瘫发生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风险最大,偏瘫发生的风险最小,GMFCS Ⅰ级发生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风险最小,GMFCSⅣ~Ⅴ级发生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风险最大.结论:脑瘫患儿存在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风险,与脑瘫类型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有关,应重视其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了解早产儿早期发育状况,并进行早期智能干预,从而评价早期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对出生后92例早产儿建立随访卡,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预防治疗,并进行早期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和早期教育指导及康复治疗.结果:92例早产儿中有5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落后和姿势异常.通过早期干预和智能训练后,56例异常姿势消失,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早产儿进行智能测查、药物预防及早期教育指导,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减少伤残儿出现,降低伤残程度,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80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及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坐姿矫正椅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独坐不能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47例,随机分为矫正组24例,对照组23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椅。治疗前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的总运动发育水平(运动发育商,DQ)及粗大动作(GM)和精细动作(FM)能力进行评分,并将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DQ、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坐姿矫正椅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持续存在的粗大、精细运动功能发育异常的综合性疾病[1].痉挛型脑瘫是脑瘫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类型的50%以上,以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明显增高、姿势异常、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2].此外,痉挛型脑瘫还会继发功能障碍,如肌萎缩、骨骼畸形以及协调障碍等,降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影响运动...  相似文献   

18.
张玉贞  黄锐赞  林贞 《吉林医学》2014,(23):5295-529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80例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发育商(TMQ)情况。结果: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GMQ、FMQ、TMQ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儿在GMQ、FMQ、TMQ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运动发育迟缓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面性发育落后(GDD)患儿应用目标-活动-运动环境(GAME)方案干预的效果及其对智力水平、运动功能及发育商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3例GD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57例增加GAME方案,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的变化],发育商(DQ)[治疗前后DQ总分与各区评分],智力水平[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儿TMQ、GMQ及FM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言、个人社交、精细运动、粗大运动、适应性评分及D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常规康复训练的GAME疗法应用于GDD患儿效果明显,可显著增强患儿运动功能,促进认知功能及智力水平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抚触和被动运动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自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0例脑瘫高危儿中随机抽出A组100例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抚触和被动运动进行干预,对照组100例按正常治疗方案执行,由各自的主管医生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对患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及行为姿势是否符合标准,进行监测和评定.结果 A组在运动功能和行为姿势方面明显好于B组.结论 抚触和被动运动在脑瘫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