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提高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总结8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经上下腔静脉联合造影明确诊断。1例行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人造血管转流;1例球囊扩张;1例球囊扩张并王支架;1例有血栓形成行溶栓治疗,其余4例因各种原因放弃继续治疗。结论 布加综合征四川并非罕见,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应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具体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乔江蓉 《四川医学》2017,38(12):1454-1456
目的 总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对20例布加综合征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护理,强调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改善器官功能以及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其中只有3例患者出现出血、血栓形成、发热反应,余17例无术中及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助于提高布加综合征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施艳  白燕  乔彤 《吉林医学》2008,29(12):984-985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布加综合征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进行护理,强调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改善器官功能以及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5例均球囊扩张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37个。1例因肺栓塞而死亡,其余34例术后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6~4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助于提高布加综合征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优点、适应证、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 2 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 2例球囊扩张成功 ,植入血管内支架 2 4个。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 ( 2 .68± 0 .3 3 )kPa下降至术后 ( 1.5 2± 0 .40 )kPa。术后 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6~18个月 ,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肝功能指标显著好转 ,疗效满意。 1例支架回缩行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结论 :与外科手术相比 ,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 ,为了防止再狭窄发生 ,应在扩张后置入血管内支架 ,并在手术后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介入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48例的临床经验,探讨布加综合征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分析48例在造影明确诊断后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①下腔静脉(IVC)狭窄扩张或破膜扩张;②IVC扩张并内支架置入术;③经右颈静脉肝静脉(HV)再通成形术。结果17例共23次行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29例次应用IVC破膜扩张或狭窄扩张后置入内支架。其中1例因弥漫性HV发育不良而转外科手术,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10例HV阻塞患者中8例成功施行经右颈静脉HV再通成形术。术后IVC压力下降(1.53±0.41)kPa。结论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应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和治疗体会。方法:10例狭窄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35例闭塞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结果:44例患者治疗获得成功,症状缓解。4例支架内继发血栓形成,其中3例经溶栓后症状缓解,1例支架内再次置入支架。1例闭塞未穿刺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陈军  胡建平  侍继东 《吉林医学》2011,(33):7136-713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就诊的1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4例球囊扩张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10个,1例长段闭塞穿刺未能成功经过比较下腔静脉压力,病灶两端压力差手术后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下腔直径手术后明显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与外科手术相比,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介入加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以膜型阻塞为主,阻塞远端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堵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实施经皮经腔内支架压栓、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再次行肠腔分流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8.5 a。结果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68±0.40)kPa下降至术后的(1.12±0.21)kPa,上腔静脉压力由术前的(0.40±0.15)kPa上升至(0.87±0.26)kPa,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2.27±0.36)kPa。术后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血栓性膜型阻塞性合并肝静脉堵塞型布加综合征,可施行多支架压栓加肠腔分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上下腔静脉破膜、球囊成形术(percul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隔膜型布-加综合征患者21例进行经上下腔静脉破膜、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1例均破膜、球囊扩张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21个....  相似文献   

10.
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并进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4mo~4a。结果本组病例均行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全部治愈,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结论经皮球囊导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通畅率高,并且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乔章奇 《大家健康》2016,(11):129-130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探讨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3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17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剩余13例患者单纯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AFP 均值、患者随访生存时间均值、术后5年内存活效率。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一个月血清中位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介入组患者术后随访生存时间中位数、治疗后5年内存活百分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介入疗法辅助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临床治疗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于确诊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17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其中扩张肝右静脉8例,肝中静脉5例,副肝静脉4例,未放置支架。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出院时腹水消退,脾脏明显缩小。随访524个月,2例复发,右肝静脉狭窄至2 mm,再次球囊扩张后痊愈。结论重视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具有成功率高、肝脏损伤小、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于确诊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17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其中扩张肝右静脉8例,肝中静脉5例,副肝静脉4例,未放置支架。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出院时腹水消退,脾脏明显缩小。随访5~24个月,2例复发,右肝静脉狭窄至2 mm,再次球囊扩张后痊愈。结论重视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具有成功率高、肝脏损伤小、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8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介入引导、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并球囊扩张术,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其中10例半年内行2次手术,8例行3次手术,逐步扩大球囊直径,术前术后下腔静脉测压提示下腔静脉内压力显著降低[术前(30±10) cmH2O,术后(15±7) cmH2O],症状完全消失。18例患者均未植入支架,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2~48个月,无死亡,无一例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术后病变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158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于介入术后1-3周,应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球囊扩张处及血管内支架的形态和血流产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球囊扩张术后的隔膜缩短或断裂,血流多数通畅。务管支架表现为直筒型、喇叭型和哑铃型,前者支架内血流多数表现为层流、而后两者支架内多数表现为湍流或涡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16.
记忆缺口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的众多治疗方法中 ,直接解除血管梗阻恢复血流通畅是最符合生理的治疗方式 ,若能维持血管长期通畅 ,当属理想的治疗手段。其中介入放射学方法就为布加综合征提供了最为简便、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法。我院自 1 996年 8月起 ,采用自制的记忆缺口金属内支架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2 1例 ,效果较一般内支架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3例 ,女 8例。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34岁。病程 3个月~ 1 1年。全组患者均有下腔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奇静脉系统迂曲扩张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直接征象及肝外侧支循环改变.结果 18例患者直接征象仅明确诊断为4例,肝外侧支循环中奇静脉系统18例均明显扩张,腹壁浅静脉扩张1例,心包静脉扩张1例.结论 奇静脉系统扩张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尤其当平扫时发现其扩张,对选择CT扫描技术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随}方情况。结果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职业多为农民及打工者(68.4%)。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78.9%)、肝脾肿大(占47.4%及63.2%)、侧腹壁静脉曲张(57.9%)、腹水(36.9%)、下肢水肿(26.3%)、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或溃疡(31.6%)。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率达80%和84.6%。16例患者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其中12例介入治疗者测下腔静脉直径由术前(24.58±3.85)mm缩小为(17.92±3.05)mm(P〈0.01),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3.08±0.38)kPa降为术后(1.89±0.28)kPa(P〈O.01)。结论门脉高压表现重或伴有下腔静脉高压而肝大、肝功能损害轻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彩色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介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及下腔静脉造影结果。结果6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1例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其中2例为恶性肿瘤患者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致下腔静脉阻塞。除2例恶性肿瘤患者未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其余4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与超声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根据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小于4mm2作为介入干预的标准,31例行介入干预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测量该组患者支架扩张前、扩张后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观察扩张后支架是否贴壁。同期未行IVUS检查而行介入干预的临界病变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选后的第1、3、6和12月给予临床随访,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情况。于第10~12月行CAG和IVUS检查,观察支架内膜增生情况及有否支架内血栓征象。以CAG或IVUS显示支架置入成功并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冠脉成形术以及心衰或死亡)发生为手术成功。结果病例组31例患者的32处靶病变支架植入成功后行IVUS检查提示28处(87.5%)支架存在贴壁不完全。再次以更高的压力(18~20atm)或换用另一高压球囊扩张,最终均达到了IVUS支架植入理想标准。术中未见与冠脉介入和IVUS相关的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病例组22例患者行CAG和IVUS复查,CAG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VUS结果未发现局部支架内血栓征象,支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增生内膜负荷量无统计学差异。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与第一次植入支架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12&#177;1.15)mm2vs(8.98&#177;2.12)mm2,P〉0.05]。对照组31例支架植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术后3~6月3例患者临床出现心绞痛,CAG结果提示3例患者出现再狭窄,IVUS检测结果这3例患者均存在支架贴壁不良。结论IVUS比CAG能更有效地指导ACS临界病变支架的植入和实时评价手术效果;在IVUS指导下的高压力(18~20atm)球囊后扩张可使87.5%贴壁不良的病变进一步得到改善。IVUS指导的ACS临界病变支架植入获得较高的即时成功率和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