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康复教育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与家属的首肯。住院期间大多数患者均可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但由于医疗资源、经济因素等问题,患者不能长期住院康复治疗,出院后,因目前大部分社区没有康复部门或未开展家庭康复治疗,加之患者及家属回家后缺乏住院期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致使许多具有相当恢复潜力的患者终身残疾,  相似文献   

2.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综合康复的效果评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康复科住院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残疾水平恢复情况及影响残疾水平恢复的因素。方法:对49例住院的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在入院后及出院前采用残疾分级量表(DRS)对患者的残疾水平进行评定;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康复治疗时间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分析昏迷时间与DRS评分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DRS评定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残疾水平明显下降。非手术组改善较手术组明显,考虑与手术组病情较重有关。DRS评定结果与昏迷时间及治疗时间有关,良复治疗时间长则功能恢复好,残疾水平低。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后残疾水平明显降低,昏迷时间短及康复治疗时间则残疾水平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决定残疾水平恢复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康复病人多表现为机体功能部分受到削弱或缺损,在此种情况下患者心理产生各种不同的反映,直接影响康复效果。本文将分析我科成立 2年来收治的康复病人心理变化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以促进康复病人躯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 853例中,男 782例,女 71例,年龄 24~ 78岁,平均 48± 2岁;疾病分布及心理因素分布常见心理因素: (1)否认,不承认自己有残疾,认为残疾对自己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多发生在急性期,一旦事实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就会发生改变而出现其他表现。 (2)抑郁,患者对某些不易…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除了精神病性症状外,往往有社会功能的严重损伤.病程多呈进行性发展,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的倾向,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或未予以治疗,部分患者可能走向衰退,故预后不良.精神分裂症是导致精神残疾的主要疾病,在应用生物医学手段控制急性精神病性症状后,如何进行精神康复、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病残已成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共同责任[1].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康复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患者作业活动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50例神经系统疾病住院康复患者的残疾,作业活动和接受康复治疗情况,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存在两种以上残废,不同年龄患者作业活动重点不同,由低龄向高龄依次为创造性作业活动、业余生活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调查时这些活动较均较高,此外,目前只有14%的患者接受了作业治疗,调查表明,亟需开展有针对性,适应患者需要的作业治疗。  相似文献   

6.
康复医学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新的医学专科。有人将其称为第四医学(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康复的概念有广义及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讲。康复涉及的面很广,甚至可以说对于疾病及由于疾病造成的功能损害的一切治疗手段,均可以认为是康复措施;而狭义的康复则是针对减少或消除残疾而言。本文提到的康复均是狭义的.而且主要是针对精神分裂所致残疾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康复治疗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残疾人康复治疗几个问题的探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丁伯坦,张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残疾的康复也逐渐发展起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目前对于康复的一些认识我们认为值得进行讨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筹建...  相似文献   

8.
俞国文  陈丽娟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081-108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椎炎(AS)的康复治疗前后残疾程度的变化。方法采用Stembrokcker Function IndeX(SFI)将70例AS患者进行残疾分级及其残疾程度评估,对照分析AS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残疾程度。结果本组AS病人疗后的残疾表现有不同程度改善,即Ⅰ、Ⅱ级患者疗效明显。治疗前后残疾表现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Ⅲ、Ⅳ级患者疗效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AS患者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社区残疾患者进行调研,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服务中残疾患者生存现状和康复需求,为康复服务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4个社区18岁及以上不同类型肢体残疾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中枢性损伤所致残疾患者比例较大,且残疾程度相对较重。对康复医疗和康复治疗需求,不同等级及不同残疾类型基本一致。全部患者都有康复治疗需求,对康复医疗和辅助器具的需求高。社区残疾患者自费医疗所占比例仍较大。结论:在社区康复服务中,需加大辅助器具投入和服务,强化医疗安全。医疗保障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残疾患者的医保覆盖范围,特别是儿童残疾。不同类型残疾患者生存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卒中患者的生存者中约75%遗留有程度不等的功能障碍^[1]。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及可重组性。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减少卒中患者的误用、废用和异常的运动模式^[2],从而减轻卒中后的残疾程度。有报道脑卒中患者强化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经过强化康复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其下肢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社区康复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人组患者中87.16%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轻度精神残疾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度以上精神残疾患者(P〈0.05或0.01)。康复干预1a后,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系统化的社区康复干预和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改善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精神分裂症延缓致残的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班瑞益 《护理学报》2001,8(4):25-26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医疗及护理 ,这对患者远期预后、病情改善和功能恢复起到了药物治疗起不到的作用。现就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护理综述如下。1 致残相关因素1.1 病程迁延 ,复发率高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 ,进展缓慢 ,复发率和病残率很高。张维熙在 7个地区精神残疾调查中 ,精神分裂症造成的残疾占全部精神残疾的 82 .5 % [1] 。而在发展中国家不服药的复发率为 80 %~ 90 % ,服药者为 4 0 % [2 ] 。据周飞琴等对 10 0例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调查 ,因病人及家属认为不需服药、家庭经济困难而中断复查配药…  相似文献   

13.
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与新技术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联合国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01年5月通过实行新的国际残疾分类,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鄄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这一分类系统的理论模式如图1。这一理论模式反映了近年来人们对功能概念、残疾概念、健康与康复概念的新认识。本文拟以此模式为基础,探讨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与新技术。1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1.1功能训练是康复治疗的核心,也是伤残人士改善生活质量的基础现代康复治疗的目标着重在使伤患和残疾人士改善功能、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在众多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其肢体功能,降低残疾程度,而在发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我科先后对51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对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肢体功能进行了评价总结,其中32例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另19例晚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认为:(1)患者在发病早期,康复欲望强烈,对待康复训练积极努力;(2)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不易使肢体因长时间缺乏合理活动而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强直、肌萎缩、肌痉挛及各种畸形;(3)患肢在早期,有着自然恢复的趋势,尽早进行康复治疗,还能够刺激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建立新的联系;(4)家庭、社会等因素,在患病早期,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着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车娅静  白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17-7918
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是指发生脑卒中以后所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残疾症状的恢复情况。脑卒中后第一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可以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后获得最大的发挥,提高生活质量。如何使这一过程更加科学规范,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7年防盲计划咨询组估计全世界盲人约2700~3500万,起码有同等数量的低视力患者[1]。1987年中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视力残疾患病率为1.008%,即约有1100万视力残疾患者[2]。在国外视力残疾的康复引起专家们的兴趣与关注已有60余年的历史,目前在发达国家视力残疾的康复已有较为全面的发展。我国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大约仅有10年的历史。对于视力残疾患者认为“完成传统的临床治疗便是工作的结束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继续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视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约有半数视力…  相似文献   

17.
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313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和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内容同康复治疗组。结果 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ADL、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P〈0.001),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01)。FIM评分、Fugl—Meyer评分、社区康复肢体残疾功能评定法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偏瘫实用训练技术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初期的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为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康复干预时机对焦虑抑郁状况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评定方案2.0”对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的123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分量表得分为(7.69±2.68)分、焦虑分量表得分为(8.37±2.63)分、“残疾评定方案2.0”量表总均分为(15.41±2.57)分。伤害等级、焦虑和抑郁是患者康复初期残疾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初期焦虑抑郁和残疾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残疾程度受伤害等级、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提示临床治疗时应该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及残疾程度,鼓励患者增加康复信心,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脑卒中是一种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也很高的疾病,它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其心理障碍又以抑郁症最为常见。由于抑郁,患者悲观、失望,对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不主动配合康复治疗,最终...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精神病人经过治疗不打不闹就算是康复了。事实上精神病人的康复目标并不仅仅是消除精神症状,而是要通过各种综合康复措施,使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目前,在医疗单位尤其是社会上,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够,则是产生误区的原因。 一、对精神康复的认识误区:人们之所以不能认识精神康复的意义,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1.精神科医生在进行精神检查时,往往过于注重观察患者症状转归,只注意药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