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患者噎食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5年4年间我院发生的12起患者噎食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了噎食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2例噎食的精神病患者均得到了及时地抢救,成功率100%,且无其他不良后果出现,再次噎食的发生率为0。结论精神病患者受其精神症状和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出现行为异常、意识模糊,控制能力降低,易造成快速进食或吞咽困难等情况而导致噎食,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抢救噎食患者,则很可能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故精神科护理人员对于噎食风险有明确预判、熟练掌握对噎食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对策,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0例精神病人噎食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科噎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对10例噎食病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 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噎食的10例病人平均年龄(51.3±14.7)岁,病程(12.6±10.4)年;均 服用抗精神病药,有8例出现药源性锥外反应,噎食发生后经及时救治,均很快好转。结论 噎食 与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年龄、合并症等因素有关,须加强对噎食的防范护理,做好相应的抢救 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人噎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12例噎食病人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相关因素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暴饮暴食等进食障碍、智力低下、食物保管不当、癫痫等。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噎食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噎食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发生噎食病人的资料,寻找发生的原因。结果发病相关的因素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暴饮暴食等进食障碍、错误的进食体位、食物保管不当、偷拿别人的食物所造成的紧张进食速度加快,咀嚼不充分。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噎食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房琦 《北方药学》2014,(4):188-189
目的:噎食患者的防范工作是精神科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务必要做好。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分析噎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多数噎食患者转危为安。结论: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敏感性、积极而有效的抢救,家属的重视与配合,可有效防范噎食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评估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饮食安全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老年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在老年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吞咽评估分级、饮食护理、恢复训练等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咳呛发生率2例(5.88%)、噎食发生率1例(2.94%)、窒息发生率0例(0%)、对护理满意程度97.0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饮食安全,降低咳呛、噎食、窒息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郭京燕  孙书凯 《河北医药》2012,34(9):1368-1369
噎食是指进食过程中因吞咽困难或未经充分咀嚼便下咽,导致食物团块不能下咽而阻塞食道,压迫呼吸道或者是误入气道而引起窒息甚至死亡[1].老年人因本身年龄因素,躯体情况不容乐观,机体各项机能呈现衰退迹象,加上患有精神疾病,受各式各样精神症状的支配或影响,以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使得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几率大大增加,是精神科病房常见的急性突发事件,也是精神科病房常见猝死原因之一,其特点发生突然,抢救困难,病死率高.患者一旦发生噎食死亡后,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许多同痛苦,同时也给医院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不良影响.因此,如果能有效预防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亦可大大减少医院的投诉及纠纷.本文通过对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患者情况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危机管理对策。方法对185例意外事件的分类、发生方式以及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频率依次为外走8l例(43.78%),外伤63例(34.05%),自伤19例(10.27%),噎食14例(7.57%),自缢8例(4.32%)。较严重的意外事件为自缢和噎食,噎食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其中3例噎食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加强危机管理意识的培训,防范意外事件的危机管理,做好身心兼治的心理护理,重视环境和设施安全,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住院精神病患者噎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噎食的患者的资料进行记录和统计,以查阅病历、访谈等方式获取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共发生噎食71人次,其中男49人次(69.0%),女22人次(31.0%);平均年龄62岁,≥60岁者最多(62.0%)。诊断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者噎食最多(76.0%),其次是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者(19.8%)。住院时间≥3个月者最常见(78.9%)。噎食在午餐最多(38.0%),其次是晚餐(29.6%)。噎食在饭厅发生的比例最高(70.4%)。最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是面食(46.5%),其次是米饭(33.8%)。噎食最常用的抢救方法是汉姆立克操作(67.6%),和倒立法抢救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噎食抢救成功67人次(94.4%),死亡4人次(5.6%)。结论精神科老年患者,长期住院和男性患者容易发生噎食,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容易发生噎食。汉姆立克操作是比较常用的抢救方法,效果较好。精神科噎食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突发事件的情况。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突发事件163例,其中:攻击行为112例(占68.71%)、跌倒27例(占16.56%)、坠床11例(占6.75%)、外走8例(占4.91%)、猝死3例(占1.84%)、噎食及吞食异物各1例(各占0.61%)。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有:精神症状因素、医护缺陷、物理环境、药物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缺乏。结论:精神科护士应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发生,通过积极进行评估、干预和控制,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程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2,(11):106+109
目的探讨ICU术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手术后在ICU监护期间出现的攻击行为、焦虑、谵妄等精神症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个体原因、各种治疗与监测、病房环境、心理等多因素综合可导致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并针对性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论提供耐心细致的护理、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予有效的镇痛镇静能够有效预防ICU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缓解其精神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精神病治疗并发生猝死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对全部患者的猝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25例患者中,3例患者身体状况良好,4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传导阻滞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6例患者于晨起如厕时猝死,5例患者于进餐时猝死,14例患者于夜间睡眠时猝死。结论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猝死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陈秋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46-244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症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对64例早期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采取规范化的肠内营养监护措施,强化导管护理、患者体位的管理、胃肠道并发症的监测与血糖监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胃管堵塞、胃内潴留、腹泻、便秘、误吸、血糖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保障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232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主要涉及患者自身及患者家属、医院设施、护理人员医护配合这三个因素。结论精神科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于微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28-129
目的:总结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总结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脑外科收治的脑外伤后发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根据不同护理内容提出相应护理重点。结果:41例患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可以自理、工作恢复正常者13例,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基本可以自理26例,2例精神症状仅得到部分改善。结论:脑外伤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精神方面障碍,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吕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33):141-142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在社区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方式、步骤与效果。结果:164例患者中筛查出重性精神病患者94例,纳入重性精神病治疗管理项目中,经过社区管理后均痊愈。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管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缓解了精神症状,促进了患者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式。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迟缓、抑郁以及精神病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 NOSIE 中激惹、迟缓、精神病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发生攻击行为12例(28.6%),试验组患者发生攻击行为3例(7.1%),试验组攻击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敌对激惹性、精神症状等可预见性攻击行为,对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藏匿药物或是不依从药物治疗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护理措施来使其依从药物治疗。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62例精神病患者药物藏匿以及药物治疗不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藏匿药物以及药物治疗不依从性主要是由于缺乏自知力,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幻觉幻想的支配与决定,然后使其对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的认知、社会的支持以及关怀,消极抑郁的情绪、对药物治疗缺乏自信心,经济支付能力低等方面的原因。结论通过以上结果可知,改善精神病患者藏匿药物以及药物治疗不依从性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积极的进行护理综合干预与及时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