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H-2020全自动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250例临床确诊的肾病患者和20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蛋白电泳谱。结果 250例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电泳组分的比较:急性肾炎清蛋白和α2-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炎各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各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图形对肾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全自动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γ球蛋白,探讨以上指标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住院患者8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1例,继发性肝癌32例,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患者血清的清蛋白(定量指标以g/L表示,定性指标以%表示)、总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γ球蛋白8项指标,并随机抽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以上8项检测指标在各组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清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清蛋白(g/L)、清蛋白(%)、β1球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治疗前、后比较,清蛋白(g/L)和清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球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余3项指标;同时对各组人群的血清γ球蛋白阳性率比较,原发性肝癌组患者γ球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继发性肝癌组(P0.05)。结论通过全自动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发现,γ球蛋白在肝癌的诊治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在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54例,经临床诊断分为狼疮性肾炎组49例、糖尿病肾病组5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31例、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组22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所有样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结果血清蛋白电泳结果显示,四组患者血清白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P0.05),以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组降低最为明显;四组患者血清α1球蛋白、α2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以狼疮性肾炎组增高最为明显;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β球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增高不明显;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γ球蛋白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尤其以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增高明显,而糖尿病肾病的γ球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显示,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IgG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以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炎升高最为显著;四组患者IgM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肾脏疾病多伴有机体蛋白质代谢紊乱,不同类型肾脏疾病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通过血清蛋白电泳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对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蛋白电泳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静  申新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2(3):119-119,127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患者蛋白组份及图谱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蛋白电泳仪检测6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与107例正常对照组各蛋白含量间的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蛋白电泳五条区带Alb、α1、α2、β、γ的平均百分比为36.69±13.17、3.51±1.94、28.33±10.41、17.81±5.15、12.93±7.36及A/G的值为0.69±0.4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的测定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联合24h尿总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DN患者10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6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分期不同,将实验组分为Ⅲ期组(NT)、Ⅳ期组(NF)和Ⅴ期组(NI)3个亚组。收集2组的血液与尿液,行血清蛋白电泳与24h尿总蛋白定量,检测统计并比较2组以及实验组3个亚组患者血清清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γ-球蛋白、24h尿蛋白量(PRO)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2-球蛋白以及PRO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LB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组、NF组、NI组与对照组在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2-球蛋白以及PRO上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该4组的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N患者病情加深,ALB不断降低而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2-球蛋白以及PRO则不断上升。ALB、α球蛋白、β2-球蛋白及PRO在诊断DN不同分期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联合24h尿总蛋白对判断患者DN病情分期以及预后、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90例待产妇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待产妇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改变。方法采用英国Helena Spife2000蛋白电泳仪测定90例待产妇(实验组)、30例育龄非孕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清蛋白电泳。同时在美国Beckman Array360上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30例实验组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铜蓝蛋白(CER)、转铁蛋白(TRF)、补体C3(C3)、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 M)、α1-酸性糖蛋白(AAG)、α1-抗胰蛋白酶(AAT)、触珠蛋白(HPT)。结果实验组白蛋白百分比[(47.88±5.1)%]较对照组[(54.24±4.2)%]低(P<0.01),α1、α2、β球蛋白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分别是α1球蛋白实验组[(6.87±1.78)%]、对照组[(3.96±0.67)%](P<0.01);α2球蛋白实验组[(10.70±2.25)%]、对照组[8.66±2.49)%](P<0.01);β球蛋白实验组[(16.21±3.05)%]、对照组[(11.86±1.90)%](P<0.01);而γ球蛋白百分比[(18.33±3.91)%]与对照组[(21.27±4.86)%]相比则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C3、TRF、CRP、CER、AAT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g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Ig M、IgA、HPT、AAG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待产妇血清蛋白电泳谱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白蛋白、γ球蛋白降低,而α1、α2、β球蛋白比例增加。α1球蛋白的增加与AAT、CER的增加有关,α2、β球蛋白比例增加与CRP、TRF、C3增高有关,而γ球蛋白降低与IgG降低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H-2020全自动琼脂糖电泳系统检测216例临床确诊的肝病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结果216例肝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蛋白电泳组分的比较,急性肝炎各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清蛋白、α2-球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球蛋白和β-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清蛋白、α2-球蛋白、伊球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和γ-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球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青蛋白电泳图形对于肝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凝血机制障碍时血清蛋白电泳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探讨血浆白蛋白、α、β、γ球蛋白蛋白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体检者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凝血酶时间(TT)测定延长的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各20例,均分别作全自动电泳扫描分析。结果 凝血障碍组与健康组比较,其β-球蛋白、γ-球蛋白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α1及α2球蛋白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凝血机制障碍病人血浆蛋白电泳异常。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可了解凝血功能异常时体内蛋白质变化概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分析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成分的变化,为临床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仪检测65例肾病患者和75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成分,并对两组人群的血清蛋白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肾病患者组蛋白电泳区带中的白蛋白、α1、α2、β四个区带百分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γ球蛋白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的测定对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种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谱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了白/球蛋白(A/G)比值异常时血清蛋白电泳谱特点。方法(1)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双缩脲法检测血清总蛋白,溴甲酚绿法(BCG)检测白蛋白(ALB),计算A/G比值。(2)应用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仪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血清蛋白谱。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13例A/G比值异常标本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各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主要表现为白蛋白降低,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增加。结论对A/G异常血清蛋白的进行电泳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疾病中血清蛋白组分的变化情况,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测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尿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lb、β2-m、T-H蛋白和α1-m的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BP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α1-m及RBP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而T-H蛋白则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尿RBP水平与尿Al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5)。随着肾脏病变的进展而引起各项尿蛋白指标的异常改变更趋于显著。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T-H蛋白、α1-m及RBP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SPEP)的特点,探讨SPEP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50例为病例组,收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病史、SPEP、肌钙蛋白I、心房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住院天数、6个月再发心脏事件(死亡、AMI、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临床资料,并与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SPEP结果进行对比,分析AMI患者SPEP的特点,以及SPEP中的异常项目与AMI患者的住院时间和6个月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AMI组β1球蛋白及白细胞与球细胞的比值(A/G)明显下降,而病例组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所占血清总蛋白的百分比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G与AMI患者6个月再发心脏事件密切相关(P<0.05)。结论AMI事件引起心肌坏死产生炎性反应,以及肝脏、肾脏缺血,肝脏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均导致AMI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中β1、β2、γ球蛋白以及A/G水平发生变化,且A/G的升高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谌捷  钟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9):1621-1622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速瘁散射法对9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尿液α1-M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微量清蛋白(MA)、转铁蛋白(TRF)的检测。结果高血压组中I级、Ⅱ级、Ⅲ级尿中α1—M、β2-M、M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Ⅱ级、Ⅲ级尿中TR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中微量蛋白联合检测是老年高血压肾脏早期损害的指标,与老年高血压病程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解冰  江利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36-2437,2439
目的通过测定肾小管标志物判断慢性肾小球肾炎(GN)患者的肾小管受损程度,以期探讨在不同疗效的患者治疗前后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浊度法测定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速率法测定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物理法测定纯水清除率(CH2 O).结果在完全缓解的病例中α1‐MG、β2‐MG、FDP等多种肾小管标志物经治疗后均下降(P<0.05),而CH2 O没有明显改变(P>0.05);在无效组中IL‐6、α1‐MG、FDP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监测多种肾小管标志物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以及判断GN患者的疗效,对治疗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活性检测在肝包虫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方法肝包虫患者(肝包虫组)和非肝包虫患者(对照组)各30例,检测2组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p2MG)以及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albumin,mAlb)、尿NAG、尿β2-MG、尿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包虫组BUN(2.33~6.25mmol/L)、SCr(46.0~96.3μmol/L)水平均正常,尿蛋白阴性,肝包虫组尿NAG((15.98±0.88)u/g)高于对照组((7.37±1.24)u/g)(P〈O.05),血β2-MG、尿mAlb、尿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包虫患者尿NAG水平增高可能与机体变态反应引起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β痕迹蛋白(βTP)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按照尿Alb/Cr比值将其分为三组:Alb/Cr正常组6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6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53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0名。采用胶乳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原理检测血、尿βTP,比较各组患者血、尿βTP水平,并与Scr、eGFR以及实验及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尿Alb/C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TP为(0.70±0.36)mg/dl,较健康对照组[(0.59±0.12)mg/dl]显著升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βTP(0.82±0.30)mg/dl,较Alb/Cr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βTP(1.79±1.19)mg/dl,与其他两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βTP阳性率分别为28.3%、60.0%和87.8%;尿液βTP/Cr阳性率分别为20%、84.6%和90.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βTP与SC呈显著正相关,r为0.705 0(P<0.01),eGFR值与血β-TP呈显著负相关(r=-0.805 1,P<0.01)。尿βTP与Scr、HbA1c、收缩压、病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 9、0.240 2、0.164 3、0.241 5,均P<0.05)。结论血清βTP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而尿βTP/Cr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CKD患者(非透析治疗120例,血液透析48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血清β2MG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的程度,分析β2M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无论透析与否,β2M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18.6±2.91)比(2.18±0.49) μg/mL,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随着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逐渐下降,血β2MG水平也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CKD5D期β2MG水平较CKD5期更高(P<0.05);CK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71±0.18)比(0.67±0.21)mm,P<0.01]及斑块形成(28.7%比12.0%,P<0.01)、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32.9%比12.0%,P<0.01)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CKD5D期上述指标较CKD5期均更高(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水平与hsCRP、TG、Lp (a)、血磷、iPTH、24h尿蛋白定量、透析龄及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正相关(P <0.05或P<0.01),而与GFR、血白蛋白(SA1b)、血红蛋白(Hb)、血钙呈负相关(P <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β2MG、hsCRP和年龄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各期CKD患者β2MG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与hsCRP及颈动脉病变相关,血β2MG升高可能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儿童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肾脏疾病患儿(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并与35例健康小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严重病变与轻度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疾病患儿血β2-MG增高异常率为80%,明显高于血Cr的12%及BUN的18%。结论血清β2-MG水平可作为肾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比BUN、Cr的测定能较早地反映肾功能状态,联合测定血和尿β2-MG及常规生化肾功能指标对肾功能损伤的准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尿微量白蛋白(MA)、αl-微球蛋白(α1M)和转铁蛋白(TRU)水平的变化及对新生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87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53例,重度窒息34例)及40例无窒息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同期住院新生儿生后24 h尿液作MA、αlM、TRU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结果 窒息组尿MA、αlM、TRU及血Cr浓度异常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重度窒息组尿MA、αlM、TRU及血Cr浓度异常率则较轻度组明显升高,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血BUN浓度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A、αlM、TRU升高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及肾损伤密切相关,是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功能损伤监测的灵敏、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贵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05-120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尿常规蛋白分为两组:尿常规蛋白阴性组58例、尿常规蛋白阳性组37例)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ys C、β2-MG、尿素(Urea)、肌酐(Cr)及UmAL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清Cys C、β2-MG及UmALB水平在两组患者不同分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蛋白阴性组的Urea和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蛋白阳性组的Urea和Cr水平明显高于尿常规蛋白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发现尿常规蛋白阴性组的血清Cys C、β2-MG及UmALB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同组的Urea和Cr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蛋白阳性组的血清Cys C、β2-MG及UmALB阳性检出率与该组的Urea和Cr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Cys C、β2-MG及UmALB水平对DN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ys C、β2-MG及UmALB在DN患者早期显著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