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揭阳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6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监测1460名吸毒者,HIV阳性率为0.48%,梅毒感染率为10.55%;有43.84%注射毒品行为,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有38.60%承认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28.22%吸毒者承认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16.26%的吸毒者每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揭阳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但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干预等工作,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
常改凤 《热带医学杂志》2003,3(4):439-441,427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性。方法 对某地戒毒所1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76例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IV抗体检出率5.0l%,戒毒人群占93.67%;HIV感染者中静脉注射吸毒者高达98.68%,共用注射器者占静脉吸毒者的80.26%。结论 某地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年青男性、文化程度低及低收入阶层是高危因素。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建议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同时还应对在校学生开展预防吸毒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者中HIV、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行为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东莞市强制戒毒所内所有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采集5ml静脉血作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的4230名吸毒者以青年、男性、未婚的外来流动人口为主:有注射吸毒史者占64.94%,其中有共用注射器史占43.10%:有商业性行为者占46.71%,外地女吸毒者发生商业性行为率最高占52.00070,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15.81%:HIV感染率为5.60%,梅毒感染率为11.65%,注射吸毒,特别是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HIV和梅毒最危险的因素。结论:东莞市吸毒者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HIV和梅毒感染率均较高,应尽快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性病艾滋病从吸毒者向一般人群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4.
张福生  黄竹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143-1143,1177
目的了解长沙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了解吸毒人员HIV感染情况以及相关高危行为。结果共调查360名吸毒者,其中男性占97%,女性占3%,开始吸毒年龄最小14岁,最大45岁;共用注射器率占44.30%;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占49.4%,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占6.2%,发生一夜情时安全套的使用为57.3%,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为14.4%;本次采血360人,确诊2人,阳性率0.56%,用ELISA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13.3%。结论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和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均很高,应加大对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各示范区艾滋病关怀和干预的可利用资源及艾滋病疫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综合防治的需求,评估各示范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为制定示范区工作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调查的方法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的知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共对105名吸毒者、111名暗娼、306名学生、295名群众分别进行了艾防知识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8.1%,54.1%,56.5%,42.7%。对110名吸毒者进行高危行为调查。注射吸毒85名,占83.3%,最近一次共用针具注射毒品的有31名,占27.9%。最近一次发生性关系使用安全套的有22名,占19.8%,共检出HIV阳性23人,阳性率20.9%;对儿1名暗娼进行高危行为调查,最近3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有13人,占11.7%,过去1年注射过毒品的有8名,占调查对象的7.3%。结论我县的艾滋病防治资源有限,艾滋病防治形式严峻,应尽快开展有效的宣传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遵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特征,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7月对该市强制戒毒劳教所新入所的所有吸毒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7名吸毒者,有注射吸毒史44.2%,其中26.1%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22.4%的调查对象有过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0%;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3%;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干预服务的为27.2%。HIV抗体阳性率0.5%,HCV抗体阳性率29.7%,梅毒抗体阳性率5.9%。结论要加大对吸毒人群干预力度,减少高危行为,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同时对吸毒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和转介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清远市高危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于2005-2008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强制戒毒者、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者等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并调查吸毒者和暗娼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介于2.58%~4.15%之间;吸毒者中注射吸毒的比例为82.05%,其中共用注射器吸毒的比例为57.26%;吸毒者中42.39%有商业性行为,而且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2.53%.在227名暗娼中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暗娼中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9.43%.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抗体阳性率介于0.20%~0.42%之间;34.56%的性病门诊就诊者最近3个月有非婚性伴,而且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6.25%0调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7.17%,其中吸毒者和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3.05%、61.73%.结论 清远市高危人群中以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较高,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的比例较高,性乱人群中HIV流行水平较低.但存在不安全性行为;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需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许昌市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和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监测期间新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学调查和艾滋病、梅毒、丙肝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口吸毒者及注射吸毒者分别占吸毒人员总数的93.2%和6.80%;该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为0.41%,梅毒感染率为1.04%。结论许昌市吸毒人员艾滋病、性病感染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加强针对该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10月至11月在西昌市对静脉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毒品使用、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以及性行为情况等,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在招募的325名静脉吸毒者中,HIV感染率为15.7%(51/3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彝族(OR,2.71;95%CI,1.34~5.46)和近3个月使用他人用过的针头或注射器(0R,3.53;95%CI,1.72~7.24)与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西昌市静脉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仍在升高,应该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大HIV干预的力度以控制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2000例吸毒者HIV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吸毒行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所新收容的2000例吸毒劳教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并采用“吸毒方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0例吸毒人员中HIV阳性者372例,检出率18.6%。2000例吸毒人员中静脉注射吸毒1860例中HIV感染370例,烫吸吸毒140例中HIV感染2例;1860例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1302例,其中HIV感染360例(HIV感染率28.42%),非共用注射器558例,其中HIV感染10例(HIV感染率1.4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63.89,P〈0.001)。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是引起HIV传播的主要原因,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1.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具交换对干预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在社区开展针具交换和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和HIV抗体阳性率都比干预前低。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为制定综合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东莞市强制戒毒所内1035名吸毒者,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并采集5ml静脉血作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吸毒人群以青年男性、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为主;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在60.97%-86.47%之间,其他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正确知晓率仅为22,42%;静脉吸毒者占68.41%,其中的35.03%有共用注射器史;31.50%的人拥有临时性件,73.01%的人拥有多个性伴,有23.29%的人得到或提供过商业性性服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率最低(10.32%),得到商业性性服务时每次均用安全套率最高(50.00%);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最多的是电视(66.38%);共查出HIV抗体阳性47例,感染率4.54%;梅毒抗体阳性79例,感染率7.63%。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较低,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吸毒人群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探索健康教育和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大筛查方案对维吾尔族吸毒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毒行为、性行为、艾滋病知识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其调查有效问卷674份,有吸毒史的占100%,其中静脉注射毒品者占85.3%,共用针具者占15.6%;调查前6个月内有性行为者占90.1%(607/674),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16岁,多性伴者占81.4%;安全套使用率低,60.8%的人从来不用,每次都用的只占8.6%;正确认识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占80.4%,对几种非传播危险行为辨别不清楚;文化程度较低,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危险行为的发生、安全套使用率低与受教育的水平有关。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较低,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危险行为及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2012年4-6月乌鲁木齐某区 CDC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对360名吸毒人员的人口学基本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商业性性行为、就医行为、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 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360名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97.9%,文化程度越高其艾滋病知晓率越高(χ趋势^2=4.794,P =0.029)。曾经有注射吸毒史者占76.9%,共用针具吸毒者占40.8%(113/277)。有效应答者中13.1%(47/358)承认有过性交易,其中每次性交易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7.4%。360名吸毒人员 HIV感染率为16.1%,HCV感染率为67.5%,梅毒感染率为2.2%。有注射吸毒史者感染 HIV和 HCV的危险分别是未注射吸毒者的5.5(1.8,17.1)倍和2.3(1.7,3.1)倍(P <0.01);共用注射针具者感染 HIV的危险是不共用注射针具者的2.2(1.3,3.5)倍(P <0.01)。结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高,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并未下降,“知信行脱节”是吸毒人群中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行为和艾滋病认知的当前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某市戒毒所内强制或自愿接受戒毒的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男性占75.0%,初中以下文化层次者占83.3%,城市人口占83.0%,无业及特殊职业人员居多。首次吸毒年龄最小为11岁,城市早于农村(F=3.898,P=0.029)。吸毒原因中,由于好奇而吸毒的占58.1%。吸毒方式中混合吸者占70.8%。有静脉吸毒史者中,57.1%的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共用注射器者,重复使用注射器的情况占66.7%,62.5%的人称是与固定的伙伴共用。静脉吸毒者的性生活中,约79.5%有临时性伴,有多个性伴者约占68.75%,而安全套的使用率不到40%。结论 静脉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和性行为中存在很多能促进HIV传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200名女性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女性劳教人员中梅毒、艾滋病的患病率和关于STD/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情况,为探索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女子劳教所中新入所的200名女性劳教人员进行有关STD/AIDS的KABP问卷调查,资料经SPSS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名劳教人员中共查出梅毒48例,患病率为24.0%,HIV感染者8例,患病率为4.0%,经静脉吸毒仍为主要的感染途径.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水平较高,但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低,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15.5%.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不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性伴侣不喜欢.结论梅毒在吸毒人员和卖淫妇女中的高患病率和HIV的流行,预示艾滋病正由吸毒人群向性乱人群蔓延,加强吸毒人群和性滥交者的综合监测和行为干预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地吸毒人群与HIV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方法 对某地戒毒所1516名戒毒人员进行血清HIV抗体检测,并对76例HIV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IV抗体检出率5.01%,戒毒人群中15~35岁占93.67%;HIV感染中,15~35岁占90.05%,静脉注射吸毒高达98.68%,共用注射器占静脉吸毒的80.26%。结论 吸毒人群中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需尽快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洪江区吸毒人群中针具交换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军  陈曦  蒲洪波  庄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06-1807,1790
目的探讨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的可行性,评价其预防注射吸毒者HIV感染效果。方法通过政策倡导、同伴教育和行为干预及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清洁针具交换。结果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活动后发放和销售针具比基线调查时上升了173.91%,注射吸毒人员最近一次共针率从31.86%下降到12、87%,最后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从33.66%和20.79%上升到70.80%和80.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以同伴教育为主的针具交换活动有助于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