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法又称补益、补养、补虚,为八法之一,是指采用补益药物补养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针对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补法应给予相应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虚者补之。"又曰:"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临证采用补法治疗痛证,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举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补”与“消”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兹就其定义、理论根据、分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下。一、补法(一)补法的定义及理论根据补法,程钟龄谓“补其虚也。”是指运用扶正强壮的药物,以补益正气,(其中也包括扶正达邪)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之不足者,均可用之,所谓“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十四难》对  相似文献   

3.
韩一宁  王凌 《陕西中医》2004,25(5):478-479
补法依据祖国传统医学中“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理论为立法依据,是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一种治法。其作用,在于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协调阴阳的偏胜、偏衰,使之归于平衡。所以补法以补虚扶正为主,但亦可间接起到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指用补益药物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提高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临床运用广泛,多用于人体正气衰败,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出现虚弱证候。补之得当,能祛病强身;补之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运用补法治疗多种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脑供血不足等临床常见疾病取得良好疗治效,并举验案说明。  相似文献   

5.
补法是以补益药为主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仲景立法的主要依据。《金匮》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相似文献   

6.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指用补益药物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提高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临床运用广泛,多用于人体正气衰败,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出现虚弱证候。补之得当,能祛病强身;补之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运用补法治疗多种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脑供血不足等临床常见疾病取得良好疗治效,并举验案说明。  相似文献   

7.
朱萌 《光明中医》2015,30(2):231-232
<正>所谓补法,是中医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疗方法。主要起补损的作用,也就是用药物来充实体内的阴阳,气血,精髓,津液等的不足,调整或改善某些脏器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通过扶助正气以达到祛除病邪的方法。《黄帝内经》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指此而言。《金匮要略》中对于补法的运用,重在脾肾,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阴  相似文献   

8.
<正>补法是中医虚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以消除各种不足证候,或扶正以驱邪,促使病证向愈的一种治法。补法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补气法、补血法、补阴法和补阳法。细分又有补气健脾、补益心气,补血调肝,气血双补,阴阳双补等。  相似文献   

9.
中药补益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新疆中医药》2003,21(1):51-53
补益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全国性的虚证讨论会不断展开 ,虚证和补益方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1 986年 5月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召开了有虚证议题的研讨会。补益药是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 ,补充人体物质 ,增强机能 ,以提高抗病能力 ,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补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 ,扶正祛邪为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 ,其扶正职责在药物上多由补益药来行使。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补益类中药可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 ,治疗各种虚证。根据虚证不同 ,补益药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气血两补药、补阴药、补阳药等[1 ] 。近年来 ,…  相似文献   

10.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来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张仲景对补法的运用炉火纯青,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多次论及补法之运用,为后世医家运用补法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仲景补法之运用可概括为清补与温补、峻补与缓补、通补与涩补、间补与正补,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补益剂问答     
<正> 一、何谓补益剂?其立方依据和应用原则是什么?答:补益剂是运用补益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在八法中属于补法的范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是补益剂的立方依据和应用原则。其具体运用,还应根据气血阴阳及不同脏腑的虚损情况而分别选择。然脏腑之虚,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所以,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的虚损进行选方用药,是应用补益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顾海军 《河南中医》2007,27(12):78-78
补法乃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根据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补者,补其虚也.补法临证用之甚广,投之得当,每起沉疴.  相似文献   

13.
化疗是恶性肿瘤晚期全身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骨髓抑制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使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认为化疗后骨髓抑制以虚证居多,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以补法为治疗大法,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如气血两虚型以益气补血为主;脾肾虚弱型以健脾益肾,养血活血为主;肝肾阴虚型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为主;肝脾肾亏虚型以补益肝肾,健脾生血,气血阴阳双补为主。本文就补法在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法,可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之目的。即《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义。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补法首先要重视照顾脾肾。补法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而选用:补气(益气)之法适用于气虚所致的气短、懒言、四肢倦怠无力、自汗、心悸、失眠、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有言:"虚者补之."补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者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扶正"治则指导下的常用治法之一.应用补法时应当对以下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6.
补法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其应用之广深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而补虚药则是补法实施的必须物质基础。因此,对补虚药的性能分析,亦是探讨和研究补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素问》云:“虚者补之”(《五常政大论》)、“损者益之”(《至真要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应象大论》)等,均表明凡虚损不足病证当以补虚为本,即“补可扶弱”。补虚药实为虚损病证而设。“人身不外水火  相似文献   

17.
中医补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补法针对人形体的虚损,重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广义的补法包括对形与神等一切功能的调补。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之间能够互荣亦能互损,补法的施用应做到形与神俱,不可分离。中医补法顺应形神关系,依据"形神喜恶"原则,使形神同补,神安形全。中药、方剂对人体之补都是形神同补的,在调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嗜欲和过用,依形神所喜而生活,如此方为中医补法之真意。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患者主观感受以头晕眼花或视物旋转如坐舟船,甚者身体摇摆不定、扑倒在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薛一涛教授认为眩晕有虚实之分,虚实夹杂者亦多见,临床上应分虚实论治,根据气血阴阳的平衡与五脏六腑功能的关系,对于气血阴阳亏损者,应给予滋阴、温阳、补气、养血等补益的方法治疗。"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以治疗各种虚弱症候为主的一类治法,是中医在临证时的八种内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补法方要     
补法是利用药物的补益作用,以增强人体气血、调整阴阳之不足,进而重建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内经》中便指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故补法主要是针对虚证而设,但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也可佐以补剂收到扶正祛邪之功。《内经》还指出:“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可见补法在中医常用八法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对于临床并无虚证或健康人,如滥用补药非但不能补养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20.
郭强  骆常义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29-329,199
通补法在骨伤康复中的应用较广泛,沿用的用期分治疗法:①损伤初期通补为宜,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为主;②中期需和补,以调和气血,接筋壮骨为主;③后期调补为重,以补益气血,健筋壮骨为主。将通补法作为损伤康复后期的主要治法,也就是“补而通之”,用补是为了通,通则能散能行,能助其疏通瘀滞之气血,促进骨伤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