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医理论中对"补法"论之为"虚则补之,损则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对此奠定了"补法"在中医治疗各种虚损病证基本理论基础。临床上治疗各种慢性衰弱性病变及提高机体抗病免疫能力药物称为补益药。"补法"为中医治则八法中常用一法,而且中医"补法"在临床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运用。补益剂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五类,然而,依"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同源、阴阳互根、阴平阳  相似文献   

2.
补法探析     
运用补法首先要辨明虚实,见虚即补,无虚勿补。应根据气血阴阳、五脏病位亏虚之不同运用相应的补虚药物,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又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运用补法时应配合其它治法,以获取良效。食补和神补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补法探析     
运用补法首先要辨明虚实,见虚即补,无虚勿补。应根据气血阴阳、五脏病位亏虚之不同运用相应的补虚药物,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又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运用补法时应配合其它治法,以获取良效。食补和神补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补”与“消”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兹就其定义、理论根据、分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下。一、补法(一)补法的定义及理论根据补法,程钟龄谓“补其虚也。”是指运用扶正强壮的药物,以补益正气,(其中也包括扶正达邪)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之不足者,均可用之,所谓“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十四难》对  相似文献   

5.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指用补益药物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提高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临床运用广泛,多用于人体正气衰败,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出现虚弱证候。补之得当,能祛病强身;补之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运用补法治疗多种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脑供血不足等临床常见疾病取得良好疗治效,并举验案说明。  相似文献   

6.
补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指用补益药物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衰弱状态,提高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临床运用广泛,多用于人体正气衰败,阴阳气血不足,脏腑出现虚弱证候。补之得当,能祛病强身;补之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证运用补法治疗多种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脑供血不足等临床常见疾病取得良好疗治效,并举验案说明。  相似文献   

7.
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张从正运用补法治疗进行了总结,指出其补法用的特点: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并施;提倡食补;因人、因时、因地用补法.  相似文献   

8.
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派”一张从正运用补法治疗进行了总结,指出其补法用的特点:需用补法时,常先攻后补,或攻补并施;提倡食补;因人、因时、因地用补法。  相似文献   

9.
答:补法是对正气虚亏拟定的治疗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损者益之"、"衰者补之",明确指出了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虚是补法的运用范围,目的在于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所以掌握补法的运用要点,对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华医典》古籍检索工具,借助知识考古学方法整理中医古籍中"肝无补法"的相关论述,探究其理论形成和历史演变过程。发现医家观点大致分为三种:"肝无补法"实乃前人谬误;虽云"肝无补法",然气血流通皆是补;认同"肝无补法",肝不可补。认为应当辨证地看待"肝无补法",不可执此观念而举世伐肝、泻肝;肝气慎补而肝血可补,肝之实证忌补而肝虚当补。  相似文献   

11.
杜杰 《江西中医药》2007,38(10):55-55
补和泻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即补法和泻法.但在针灸歌赋中的补与泻,有许多并不是指针灸治疗中的补法和泻法,而是另有其含义.如果我们以补法和泻法操作应用,那就差之厘毫,谬之千里了.在针灸歌赋中有"补"、"泻"、"针泻"、"针泻动"、"泻动"、"先补后泻"、"先泻后补"等不同论述,本人就此谈一下窥管之见.  相似文献   

12.
朱萌 《光明中医》2015,30(2):231-232
<正>所谓补法,是中医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疗方法。主要起补损的作用,也就是用药物来充实体内的阴阳,气血,精髓,津液等的不足,调整或改善某些脏器生理功能的衰退,以及通过扶助正气以达到祛除病邪的方法。《黄帝内经》云:"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即指此而言。《金匮要略》中对于补法的运用,重在脾肾,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阴  相似文献   

13.
张从政,字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擅长“汗、吐、下”之攻法。但他于补法上亦见解非凡,“以攻为补”即尽言其补法之思想,于临床颇有启迪,在血瘀崩漏的治疗中尤为见尝。子和之“以攻为补”,是说对邪积未去的病人,应以“攻药居其先”,认为邪未去而误投补,则无异  相似文献   

14.
浅议"误补"     
当前中医内科临床上 ,不少医生喜欢运用补法。一是因为补药为病者所喜吃 ;二是因为补法为医生所喜用。当补则补 ,补之恰当 ,通过补法补药使病者恢复健康 ,这是符合“虚则补之”的原则的。但是也往往遇到某些病者吃了补养药 ,不但对身体无益 ,而且感到不舒服 ,甚至病情加重 ,以及过补而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这种情况称为误补。误补大致有这样 3种。1 不应补而补不是虚证而用补药 ,或虚人邪浊尚盛不能补而补 ,或正常健康者不需补而补等 ,均属不当补而补的范畴。这些误补均会引起机体的种种不良后果。对健康者不在医者指导下乱补 ,大多以补阳…  相似文献   

15.
中医补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补法针对人形体的虚损,重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广义的补法包括对形与神等一切功能的调补。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之间能够互荣亦能互损,补法的施用应做到形与神俱,不可分离。中医补法顺应形神关系,依据"形神喜恶"原则,使形神同补,神安形全。中药、方剂对人体之补都是形神同补的,在调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嗜欲和过用,依形神所喜而生活,如此方为中医补法之真意。  相似文献   

16.
补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中医杂志》1989,30(8):4-9
补法是临证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治法之一,前人程国彭谓:“补者,补其虚也”。《内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曰:“精气夺则虚”,“虚者补之”。明确了补法的作用及应用范围。但虚者有阴阳气血之不足,又应定位于脏腑,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是通过诊断、辨证、选穴、施术而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所谓“施术”,就是在选定的穴位上运用针刺、艾灸等手法;在运用手法时,又必须根据病症属虚属实而施行补法或泻法。诚如《灵枢·经脉》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1针刺补泻的作用和意义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1]。针刺补法在于顺其气,或将气向内推送,使正气有所补益[2],从而起到“补虚”的作用;针刺泻法在于逆其气…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肩周炎 ,必须掌握通与补、针灸与推拿、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才能提高临床效果。1 通与补肩周炎早期以疼痛为主 ,一般多认为痛则不通 ,因而治疗常用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药物 ;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多认为是体质虚弱 ,气血虚弱 ,不荣而痛 ,以补肝肾、益气血之药行补 ,但疗效多不理想。究竟如何运用通与补来治疗肩周炎才能恰到好处 ?肩周炎的病机是本虚标实 ,其治疗当遵《内经》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在肩周炎疼痛期运用通法治疗 ,解除疼痛以治标。在肩周炎缓解期用补法治疗 ,补虚以治其本。肩周炎的疼痛期主要以气…  相似文献   

19.
补法,主要针对虚证言,虚有五脏六腑及阴阳气血之别,补偏救弊,恢复脏腑正常功能是临床治疗中所要达到的目地。仲景《伤寒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书,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贯穿于整部书中。本文拟就《伤寒论》运用补法的规律研讨如次。  相似文献   

20.
刘亚娴教授中医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辨证论治。"不补补之"之法源于魏玉璜,刘亚娴教授认为,"不补补之"法的关键在于"不补气血而补肝肾,通过补肝肾而补气血,即不补气血而使气血得补",引申言之即"不以补法而补之"。妇科疾病繁杂多样,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刘教授采用"不补补之法"对妇科疾病崩漏、乳腺癌及宫颈癌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将刘亚娴教授运用"不补补之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