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轶男  高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1):1289-1290
IgA肾病(简称IgAN)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是肾脏病中肾小球系膜病变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从其本质上来说,IgAN是一免疫病理诊断,是指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它是在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肾活检后于1968年最先由Berger所描述,故也曾称之为Berger病.……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1968年由法国学者J.Berger和N.Hinglais首先描述和命名的[1],其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也称为Berger病(Berger’s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于1968年由Berger和Hin-glais首先提出,故又称Berger病。其特点是肾组织免疫病理检查在系膜区以IgA为主,也可伴IgG、IgM及C3沉积,其临床表现以血尿最常见,但有多种类型。IgA肾病是一组在小儿中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部分仅有血尿和(或)蛋白尿的患儿未做肾活检确诊,故其确切发病率不详。我国33家医院儿科报道1995-2004年诊断14岁以内IgA肾病患儿1349例,占同期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1.37%,占肾穿刺活检患儿的11.18%。  相似文献   

4.
樊雨良 《安徽医学》1991,12(2):12-13
<正> IgA肾病1968年Berger首次描述,故又称Berger病。临床表现血尿和蛋白尿,肾小球系膜区有IgA、IgG沉积,部分病例可测到血清IgA的升高。笔者从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做肾活检249例,发现40例IgA肾病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根据MHO关于肾小球疾病的分类标准。2.排除了全身性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肝硬化及肿瘤。肾活检标本至少含有5个肾小球。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IgA nephrophathy)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因此也称为Berger病[1-2].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是1968年由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首先描述和命名的,其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的病理及IgA肾病的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的分布与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20例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及常规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及相关肾功能、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结果 20例患者免疫荧光检查均为IgA阳性,肾小球分型单纯组与复合组无差异。肾小管分级单纯组与得合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年人患IgA肾病尽管都 肾病综合征,但其临床表现、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有差异。单纯系膜区沉积以IgA+IgM为主,肾小管的损害以Ⅰ、Ⅱ级为主,系膜合并型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的免疫球蛋白种类多,且肾小管损害的程度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gA nephropathy)是当今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1968年首次由法国人J Berger和N Hinglais报道,故也称之为Berger病。IgA肾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病中肾小球系膜病变一个特殊类型。IgA肾病是指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弥漫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除IgA肾病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合并IgA在肾小球系膜区的沉积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过敏性紫癜、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内科2012年1月—2018年2月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7例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8~63岁,平均44.1岁;5例为双下肢浮肿,1例为尿中泡沫增多,1例以尿蛋白增多为主要表现;其中4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3例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仅1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伴有镜下血尿,7例均有蛋白尿,肾功能均正常。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相关检查均为阴性。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均弥漫增厚,6例伴有较明显的钉突形成,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轻度增生,肾小管及肾间质未见明显病变。电子显微镜下7例毛细血管襻上皮下均见大小不等块状电子致密物沉积,6例可见节段钉突形成,系膜区及系膜旁区均可见少量中度电子致密物沉积。免疫荧光见IgG均沿毛细血管襻颗粒状沉积,IgA系膜区团块状及分支状沉积。免疫组织化学见C4d均沿毛细血管襻颗粒状沉积。结论 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发病率较低,临床以蛋白尿及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发病时肌酐大部分正常。光学显微镜下以膜性肾病特点为主,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轻微,免疫荧光IgA是诊断该病的必要条件,C4d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标志物;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需要更多病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与脑出血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IgA肾病又称Ba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一类肾小球肾炎。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可发展为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现报告IgA肾病1例发展为尿毒症脑出血诊治资料。1 临床资料 病例1:佟某某,男,19岁,未婚。尿常规化验结果异常1年,间断性肉眼血尿半年,于2000年12月12日入院。1年前体检时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1968年由法国学者Berger和Hinjlais首先描述和命名,其特征是在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改变,也称Berger病[1]。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CD34分子(一种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霁云 《中国医刊》2005,40(3):18-21
IgA肾病作为一免疫病理诊断是在免疫荧光技术用于肾活检后于1968年首为Jean Berger所描述,故也曾称之Berger病.本病是指以显著的IgA于肾小球系膜区沉积、通常有血尿表现的肾小球疾病.30余年来不仅对其多种临床病理进行了观察,而且近年对其发病机制、疾病的进展、遗传背景、治疗方法也作了大量研究.现摘要与儿科密切相关的某些方面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点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以血尿为主,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0%~40%,男女之比为3∶1,以青少年多见。早期文献认为IgA肾病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近年来发现本病并不是完全良性经过,IgA肾病临床出现的高血压或肾病综合征,往往提示组织改变严重,预后较差。由于发病的原因不清,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经肾活检证实IgA肾病,光镜:灶性节段性到弥漫性系膜增生,无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IgA沉着系膜区为主。并通过详询问病史、体检及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与单纯IgA沉积间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09年11月~2016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者122例.所有肾活检样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根据患者免疫荧光结果系膜区有无IgG沉积,将IgA肾病患者分为单纯IgA沉积组(n=63)与IgA-IgG沉积组(n=59).对所有患者进行Lee分级及牛津分级.对比两组临床及病理差异.结果 lgA肾病伴IgG沉积组临床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单纯IgA沉积组(P<0.05);eGFR低于单纯IgA沉积组(P<0.00l);病理中有更多的患者处于Lee氏分级IV-V级、肾小管萎缩或/和间质纤维化评分及MEST评分≥3比例多(P<0.05).结论 IgA肾病系膜区伴IgG沉积患者临床及病理较重,应加强对IgA肾病系膜区伴IgG沉积的认识,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朱建友 《中外医疗》2012,31(10):168-168
目的探讨IgA肾病不同年龄发作的病理检查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6例IgA肾病患者进行临床和肾活检病理捡查分析。结果根据穿刺的肾组织进行光镜下肾小球病理改变检查,Ⅰ级22例,Ⅱ级37倒,Ⅲ级77例,Ⅳ鼓31例,Ⅴ级19例,根据免疫荧光下病理检查,患者均有系膜区IgA沉积,其中单纯IgA型41例,IgA+IgG型54倒,IgA+IgM型38例,IgA+IgG+IgM型53倒。少儿组病理损害以Ⅰ-Ⅱ级为主,青年组以Ⅲ级为主,成人组病理损害以IV级为主,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阶段性损害及球性硬化、肾小管萎垴等变化逐渐增高(P〈0.05)。结论IgA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损害逐渐严重加深。早期对患者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兰  肖青 《医学综述》1999,5(6):272-273
<正>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1968年由Berger和Hing Lais首次提出,IgA肾病为一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地区IgA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IgA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所占百分数,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较高,占30%~40%,新加坡和日本占50%,居世界之首位。我国IgA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 IgAGN)首先由Berger和Hinglais提出.是一组不伴有系统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示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肾小球肾炎,故IgAGN为一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临床以发作性血尿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及急进性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该病为独立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兹结合文献对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后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小球肾点是肾小球系膜增生,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系膜区有IgA沉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变特积.IgA肾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镜下血尿伴/不伴无症状蛋白尿.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对10例IgA肾病患者实行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     
IgA肾病是指免疫荧光镜检查发现,在肾小球系膜区或毛细血管袢内广泛沉积免疫球蛋白IgA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本病由Berger氏首先报道,故又称Berger氏病,此外有称IgA-IgG肾炎、系膜IgA肾炎、IgA相关性肾炎等。在世界各地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10~54%,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我国为IgA肾炎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他以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主要特点。本病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终末期肾衰的常见重要病因。现将本院2000年1月~2004年收治的73例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光镜或电镜)、免疫荧光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