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40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停跳后以70~80cm高度落差持续灌注中低温含血停跳液,流量3~5ml/(kg·min),观察中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对心肌保护的效果.结果显示,持续灌注组中CK、CK-MB及LDH含量在心脏停跳及复灌期间皆明显低于冷晶体液间断灌注组,术后心功能状况较好,说明中低温含血停跳液持续灌注法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停跳液(FD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手术病人分为对照组(采用St.ThomasⅡ号停跳液)和实验组(采用含FDP的St.ThomasⅡ号停跳液),对手术中心脏停跳液用量、心脏停搏情况、心脏复跳情况、心脏复跳后ST段恢复至基线所需时间、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血中肌钙蛋白T(TnT)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实验组停跳液能达到与对照组停跳液同样好的停跳效果,心脏自动复跳  相似文献   

3.
肖学钧 《广东医学》1999,20(12):911-913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措施是否安全有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30多a来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迅速,心肌保护的概念从单纯术中心肌保护转向术前、术中及术后全面心肌保护。心肌保护的进展使心内操作的安全时限延长,使许多复杂病变得以矫治,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心脏手术的病死率,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心脏外科的发展。在心肌保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以下几个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及争论。1 心脏停跳还是不停跳心脏停跳可提供一个安静、无血的心内手术视野,为心外科医生们所普遍接受和应用,在心停搏液应用于临床之前,心脏手…  相似文献   

4.
黄小萌  郑慧 《广东医学》2000,21(7):573-574
比较温血心肌停跳液与冷晶体心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间断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温血灌注和冷晶体灌注每组各50例进行心肌保护临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温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再每隔20min用冷血低钾停跳液灌注一次,保持心肌低温。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外科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即有学者提出应用枸橼酸钾心肌停跳液的概念[1]。心肌停跳液和体外循环(CPB)应用使心脏外科医生可以在心脏停搏的情况下较长时间的进行手术,这使得复杂心脏手术变得安全,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心肌保护是心脏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心肌保护方法不断改进更新,使其更接近心脏生理,氧合血停跳液在国内外的使用已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为此,本研究使用1∶4氧合血停跳液温-冷-温的方法灌注对换瓣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进行探讨,并观察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温血心肌停跳液与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评价体外循环间断温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在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温血灌注(Ⅰ组)和冷晶体灌注(Ⅱ组)每组各50例进行心肌保护临床观察.Ⅰ组先用高钾4∶1温血停跳液灌注心脏停跳,以后再每隔20 min用冷血低钾停跳液灌注一次,保持心肌低温.在心脏复跳前再用温血灌注.Ⅱ组为应用4℃冷晶体心肌停跳液灌注.每隔20 min灌注一次.结果Ⅰ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低心排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温血心肌停跳液较冷晶体心肌停跳液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温氧合血心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行心脏瓣膜手术26例,经临床及动脉血气分析、心肌超微结构、血清[K_+]等指标观察,结果显示:温氧合血心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使心脏自动复跳率达92.3%。血气分析无缺氧及明显酸中毒,心肌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开放主动脉前血清[K_+]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表明该体外循环技术和心肌保护方法应用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曹翔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9,23(6):664-664,666
目的:总结儿童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儿童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年限及心肌保护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2004年1月~2006年10月手术患者为心脏停跳一组,采用心脏停跳,术中灌注冷晶体的心肌保护方法;2006年11月~2009年6月患者为心脏不停跳组,采用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法手术。结果:心脏停跳组9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8例,重度心律失常9例,急性肾功能不全8例,室缺残余分流4例,死亡5例(5.4%);心脏不停跳组84例,术后发生低心排3例,重度心律失常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室缺残余分流1例,死亡1例(1.2%)。结论: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较传统心脏停跳心肌保护措施提供了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明显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变温含血停跳液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连续观察20例瓣膜置换手术,并随机分为晶体组10例和含血组10例,晶体停跳液的温度为4-8℃,含血停跳液的温度为8-35℃不等。分别间断顺灌冠状动脉,达到心电图呈直线。从临床效果、心肌生化(CK、CK-MB)评价两种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含血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的情况下,两组术后自动复跳率、起博心律出现率、CK、CK-MB峰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用不同温度含血停跳液较单纯的冷晶体停跳液具有更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安桂  何巍 《华夏医学》2003,16(4):590-59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是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冷晶体停搏液、含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已被广泛研究证实,但该两种心肌保护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不阻断心肌血供,避免了心肌缺血损伤及再灌注损伤,临床使用已观察到较冷晶体停跳、含血停跳心脏手术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展望王世端自1955年Melrose首先使用心脏停跳液灌注行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以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已发展了多种不同配方的停跳液和灌注技术,但至今为止,仍没有一种完美、通用的技术。本文对近几年来在心肌保护方面的进展,如心肌缺血的...  相似文献   

12.
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阳世雄  曾建业  韦涌初  黄思光 《广西医学》2008,30(12):1846-1847
目的 探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4例,用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Ⅰ组)34例,传统冷晶体停跣液间断灌注组(Ⅱ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和多巴胺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心胸比率、心功能及手术类型方面基本类同.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多巴胺用量及使用时间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顺利,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2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好,且温血停跳液间断灌注比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观察应用国产心肌保护停跳液(商品名:赫特金)与德国HTK溶液Custodiol HTK-solution(商品名:康斯特)两种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需行体外循环下瓣膜手术成人患者共40例,随机应用心肌保护停跳液(试验组20例)或HTK溶液(对照组20例)。主要临床终点指标为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与结束后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浓度。次要临床终点指标为体外循环期间与结束后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术后24 h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10 min、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及主动脉开放后10 min的c Tn I与CKMB浓度无差异。两组术后24 h c Tn I、CKMB及LDH浓度均无差异。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无差异。结论在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国产心肌保护停跳液与德国HTK溶液两种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心脏跳动下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浅低温(31—34℃)、心脏跳动状态下施术;对照组在冷晶体停跳、中度低温(28—30℃)CPB下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6、24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心肌钙蛋白I(cTnI)含量;分别在心内操作开始和结束时剪取小块右房组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观察术中CPB时间和阻断时间)。结果不停跳组CPB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腔静脉阻断时间长于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不停跳组术后LDH、AST活性低于停跳组,SOD活性高于停跳组,MDA、cTnI含量低于停跳组。心内操作完毕后不停跳组较停跳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小,线粒体肿胀轻。结论 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外科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即有学者提出应用枸橼酸钾心肌停跳液的概念。心肌停跳液和体外循环(CPB)应用使心脏外科医生可以在心脏停搏的情况下较长时间的进行手术,这使得复杂心脏手术变得安全.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心肌保护是心脏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心肌保护方法不断改进更新,使其更接近心脏生理.氧合血停跳液在国内外的使用已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等为指标,对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实验组)及低温心脏停跳术(对照组)的心肌保护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发现:①cTnT于停机时,术后24h、48h、72h两组均升高,但各时间段实验组低于对照组;②CK酶于停机时两组无差异,术后24h、48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72h两组均恢复正常;③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的cTnT值均为正常。结果提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术心肌保护效果优于低温心脏停跳者,其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cTn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明显优于心肌酶谱。cTnT在心肌保护效果方面的研究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心肌保护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心脏直视手术的成败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早已成为共识。在心脏手术时,需要向心脏灌注停跳液使其停跳。停跳液的灌注方法有许多。按照停跳液流经冠脉血管的方向。可将这些方法分为顺灌和逆灌两类。1 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顺灌AP)顺灌是经主动脉根部向冠状血管灌注停跳液,停跳液流经冠脉血管的方向与生理状态下血液的流动方向一致,它伴随着心脏直观手术的开展而一直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中。顺灌开展得时间早,方法易于掌握,对小儿心脏保护满意。但随着成人心脏病人增多,一直被公认为安全、有效的顺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及术中心肌保护等问题。方法用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低温停跳液保护心肌。结果麻醉平稳,心脏自动复跳率高。结论芬太尼复合麻醉及低温停跳液适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9.
深稀释温氧合血心停跳液持续灌注行心脏瓣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外循环,温氧合血心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行心脏瓣膜手术26例。经是主动脉血气分析、心肌超微结构、血清等指标观察,结果显示:温氧合血心停跳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使心脏自动复跳率达92.3%。  相似文献   

20.
陈华夏  刘邕波  刘陶文 《医学综述》2009,15(22):3446-3449
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心肌保护极为重要,直接影响心脏手术及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对婴幼儿患者尤为重要。有关最佳的心肌保护方法,至今仍无统一的规定,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目前有关心肌保护的研究课题仍主要集中在低温、心脏停跳液、对心肌有保护作用的药物、灌注方法等方面。而心脏不停跳手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心肌保护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