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细胞肺癌(SCLC)术前化疗对临床、病理学影响。方法32例SCLC术前化疗2个疗程,用EP方案(VP 16100m g/天,DDP 80m g/天),5天为1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0-30天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术中见肿瘤附近纤维组织增生,肿大淋巴结包膜坚韧。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消失、由纤维组织取代6例(18.7%);镜下少量癌组织残留5例(15.6%);少量生长活跃的癌组织13例(40.6%);癌组织轻度变性坏死或无明显改变8例(25.0%)。病理分期较临床分期提前,有利于手术切除。结论作为SCLC的综合治疗方法,术前化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老年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食管癌患者由于肺组织的脆弱,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慢性支气管肺炎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的低下,以及胸部手术直接影响通气与换气功能,术后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有报道其发生率接近30%。我院手术治疗≥60岁食管癌患者135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告     
《临床肺科杂志》按2010年《期刊标准》,从2010年第6期开始,全国与我们的协作单位和编委名单不刊登,决定每年只在第一期刊登一次,请各位领导同志和编委们谅解。  相似文献   
4.
经右腋下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右腋下切口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变化。方法右腋下切口CPB手术20例为观察组,常规前正中切口CPB手术14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开胸前、CPB前、关胸后、术后2h和术后4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ΔPCO2)、呼吸指数(RI)、气道阻力(Raw)及动态总顺应性(Cdyn)。结果两组均无死亡。围术期PaCO2、ΔPCO2和RI两组间变化不明显,Raw和Cdyn在关胸后与术后2h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4h均恢复。结论经右腋下切口CPB手术并不加重CPB对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超重或肥胖成年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4的CPB心脏手术患者42例为观察组,体重平均(70.9±3.5)kg,BMI平均27.1±1.2,其中超重(BMI≥24)24例,肥胖(BMI≥28)18例。术前注意控制高血压及纠正糖尿病。手术在中低温、CPB下完成,其中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2例、先心病矫治术17例、冠脉搭桥术同期心瓣膜置换2例、心脏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入ICU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同期BMI<24的CPB心脏手术患者220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死亡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2例(4.8%)。结论超重或肥胖并非心内直视手术禁忌症,只要围术期处理得当,超重或肥胖患者也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心肌缺血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游 《医学综述》1998,4(2):84-85
<正>1986年Murry等报道,钳夹犬的冠状动脉回旋支5min后开放5min,再钳夹5min后开放5min,再钳夹40min,这样引起的心肌梗死范围占缺血区的7%,而仅进行40min缺血的对照组的梗死范围占缺血区的29%,前者仅为后者的1/4。Murry等将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预处理提高了心肌缺氧耐受性,推迟细胞死亡。近年来有人应用药物,为腺苷、多巴酚丁胺、新福林、氯化钙等模拟缺血预处理,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临床寻找心肌保护措施开辟了新途径。预处理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很明了。本文就近年提出的几种学说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马游 《现代医学》2006,34(3):169-170
目的 探讨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例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切口入路的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切口入路共有4种:即右房切口、右室心尖肌部切口、左室心尖肌部切口、右室流出道联合左室心尖肌部切口,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残余漏2例,但无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心尖肌部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结果良好,但残余漏的发生率仍比较高,术毕应常规行经食管超声检查。手术切口的选择应根据术中室缺所在位置,尽可能采用右房切口,必要时可经右室心尖肌部切口,应尽量避免左室切口。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7岁,于1987年初骑车不慎挫伤右前胸壁,半年后发现此处皮肤隆起,皮下有约3cm×3cm大小无痛性肿块,可活动。1988年2月行右前胸壁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随即行局部放疗共6000Gy,其后局部未再复发。但于1990年5月初体检摄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及左下肺各有一圆形块影,诊断为DFSP肺转移。1990年5月31日行右上肺肿瘤冷冻切除术,术中切除大小不等之肿瘤共7个,术后病理报告为DFSP右肺转移。同年7月4日行左下肺肿瘤冷冻切除术,术中共切除肿瘤3个,术后病理诊断同前。术后曾用中药及干扰素治疗。此后大约每隔半年左右两肺即交替发生转移瘤,均在发现后及时行开胸肺转移瘤切除术。截止1997年7月共行开胸转移瘤切除术14次(左右侧开胸各7次)。患者还因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大小便潴留等症状,经MRI检查诊断为胸椎椎管内硬膜外肿瘤。于1996年9月及1997年6月两次行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根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根治方法。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首先彻底除感染灶;继之矫治先心病,修复因感染而造成的心内膜损伤。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随访15例,随访时间3—101个月,无感染复发,无残余分流及瓣周漏。结论:先心病合并IE只要早期明确诊断,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适当术式,注意感染灶的彻底清除并合理使用抗生意,可以获得良好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