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了解阿普可乐定是否有效降低棕色虹膜人种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急性升高。方法48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1小时和术后即刻滴用1%阿普可乐定,对照组滴用安慰剂。术后0.5、1.0、1.5、2.0、3.5小时观察眼压和其他情况。结果激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压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62±0.67kPa(1kPa=7.5mmHg)和1.13±0.87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治疗组的眼压明显下降发生于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0.5、1.0和1.5小时。除治疗组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瞳孔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外,未见其他眼部和全身的副作用。结论1%阿普可乐定在棕色人种中可以有效地防止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2.
阿普可乐定防止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J  Mao J  Liu X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170-173
目的 了解阿普可乐定是否有效降低棕色虹膜人种激光肛膜切除术后眼压急性升高。方法 48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1小时和术后即刻滴用1%阿普可乐定,对照组滴用安慰剂。术后0.5、1.0、1.5、2.0、3.5小时观察眼压和其他情况。结果 激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压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62±0.67kPa(1kPa=7.5mmHg)和1.13±0.8  相似文献   

3.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改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Wu X  Zhu S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9-34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眼压变化。方法对49例(53只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前及术后定期眼压测量。结果发现无论术毕对切口缝合与否,术后10~12小时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缝合切口组眼压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不缝合切口组(t分别为4.41和3.32,P分别为0.0001和0.0020)。术后16只眼眼压>3.00kPa(1kPa=7.5mmHg),其中缝合切口组10只眼(10/20,50.0%),不缝合切口组6只眼(6/33,18.2%),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5.9820,P=0.014)。术后22~24小时眼压已明显降低,46~48小时已降至术前水平。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有不同程度升高,缝合切口者眼压升高更为显著,应于术后注意测量眼压,以便及时作相应处理,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早期眼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早期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将58只眼随机分为三组,对术后早期不同时间的眼压进行观察和对照。结果术后1小时眼压均低者不能测出;3小时平均眼压高于术前水平;6~12小时达高峰,31只眼(53.45%)眼压>2.80kPa(1kPa=7.5mmHg),4只眼(6.90%)眼压≥4.00kPa,最高眼压为4.40kPa;24小时后眼压自然下降;术后72小时内,5只眼(8.62%)眼压低于正常水平(<1.33kPa)。术前应用醋氮酰胺组,术后平均眼压低于应用甘露醇组和未用降眼压药组(P<0.05),且术后正常眼压者所占比例较高。结论术前预防性服用醋氮酰胺,对降低白内障摘除术后早期的眼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激光治疗时的高眼压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204例253眼Nd:YAG激光时发生的高眼压,发现闭角青光眼间歇期作激光虹膜切开时眼压明显升降(≥1.062kPa)者较多(21.2%),升高幅度较大,有的可升高到7.98kPa;临床前期及慢性闭角青光眼发生率较低(分别为9.4%及5.3%),最高不超过3.99kPa,后内障切开时眼压明显升高者有64.3%,高峰可达6.65kPa,治疗前1小时半用噻吗心安滴眼可明显减低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其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Nd:YAG激光对203例(221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患者行晶体后囊切开术,经平均随访10.5个月(1~96个月),47.06%的术限矫正视力达0.5以上,术后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1.36%),大泡性角膜炎1只眼(0.45%)。尽管本组病例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及青光眼等并发症,但已有文献报道。提示对Nd:YAG激光截囊术后患者,仍需在术后不断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Nd:YAG激光截囊术后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们应用Nd:YAG激光对203例(221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患者和地晶体后囊切开术,经平均随访10.5个月,47.06%的术眼矫正视力达0.5以上,术后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1.36%),大泡性我膜炎1只眼(0.45%),尽管本组病例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及青光眼等并发症,但已有文献报道,提示对Nd:YAG激光截囊术后患者,仍需在术后不断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与视力关系。方法:用日本Topcon眼底照相机对121例中浆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渗漏点位置≤1/3PD,视力≤0.5为13只眼(50%),视力>0.5为13只眼(50%);渗漏点位置>1/3PD,视力≤0.5为12只眼(25.5%),视力>0.5为35只眼(74.5%),两项之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渗漏面积≤1/3PD,视力≤0.5为5只眼(14.3%),视力>0.5为30只眼(85.7%);渗漏面积>1/3PD,视力≤0.5为19只眼(50%),视力>0.5为19只眼(50%),两项之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又有二例,渗漏点在黄斑中心凹,视力为1.5。结论:渗漏面积大小与视力预后有密切关系,渗漏部位与视力预后有一定关系。个别病人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却可能保持正常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15例20只眼行小梁切除时采用巩膜瓣松解缝线法,术后3~14天拆除缝线,前房在24小时内形成19只眼(95%),远期限压均值1.71±0.38kPa(1kPa=7.5mmHg),功能性结膜滤过泡17只眼(85%)。前房恢复时间、远期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0.001)。该手术方法具有促进术后早期前房形成,辅助长期滤过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白内障切割并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例34只眼穿孔性眼外伤所致白内障行晶体前玻璃体切割,并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达0.8及以上者7只眼(20.6%);0.3-0.7者14只眼(41.2%);005-02者8只眼(23.5%);0.05以下者5只眼(14.7%)。未发现人工晶体倾斜。主要并发症有:术中后房少量出血6只眼,虹膜后粘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5只眼,悬吊线残端暴露1只眼,黄斑囊样水肿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  相似文献   

11.
PR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应平  王琳  蔡如超 《眼科》1998,7(1):23-25
为了了解PRK术后使用0.1%地塞米松眼液3-6个月引起的眼压变化,我们总结和分析了506例941只眼术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资料,发现有148例257只眼眼坟升高,范围在3.24-6.23kPa,平均4.23kPa,最早出现眼压升高的时间在用药后2周,大多数在1个月。有23例双眼眼压升高的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眼球胀痛、虹视等自学太。其他病例没有任何症状。在停用激素和抗青光肯治疗3-7天后,绝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激光光凝法诱导大鼠高眼压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532nm激光光凝小梁网法诱导大鼠左眼高眼压(n=45,右眼为对照眼),评估激光后大鼠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网膜电图的变化;采用Tono-Lab眼压计测量清醒状态下的双眼眼压,每天1次;激光后3周,采用双盲法计数双眼视网膜铺片上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的阳性节细胞数;记录大鼠双眼基线及处死前的视网膜电图。结果 激光后90.70%(39/43眼)的大鼠眼压升高,其中需要第2次激光者占74.42%(32/43眼)。激光后右眼的眼压为(16.13±1.11)mmHg(n=39;1kPa=7.5mmHg);左眼中有28.21%眼(n=11)眼压升高(18.27±2.53)d,其余眼(n=28)眼压升高(7.93±2.40)d,两者的眼压分别为(35.59±4.57)mmHg、(21.56±3.06)mmHg,两者的峰值眼压分别为(63.36±4.23)mmHg、(49.43±7.22)mmHg;实验眼与对照眼之间的峰值眼压差为(31.13±8.64)mmHg,累积眼压差为(182.31±140.35)mmHg,左右眼的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激光后3周,两个高眼压组的节细胞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左眼的节细胞丢失率为67.4% ±14.8%,与右眼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左眼视网膜电图明适应b波、PhNR波及暗适应b波的潜伏期与激光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46、0.000),其振幅与激光前相比,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0.000、0.000),而明适应a波的潜伏期、振幅及暗适应a波的潜伏期与激光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8、0.198、0.092)。结论 激光光凝法诱导大鼠眼压升高成功率较高,但持续时间有限,峰值眼压过高,且需重复激光,高眼压引起的节细胞丢失率高,视网膜电图提示视网膜损伤主要累及双极细胞及节细胞。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中心的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的切削中心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yesys角膜形态分析系统对随访6个月以上的98例(158只眼)PRK前、后10天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确定激光切削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的方向、距离;比较单区和多区域激光切削的偏中心差异。结果切削区中心相对入射瞳孔中心:0~0.5mm者100只眼(63.3%),0.5~1.0mm者55只眼(34.8%),>1.0mm者3只眼(1.9%),平均0.45mm。多区域切削38只眼及单区域切削120只眼,其偏心量分别为0.55mm和0.44mm。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5)。偏中心切削致术后最好矫正视力下降1~2行者4只眼,其偏心量>0.5mm。结论严重的偏心切削将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术中眼球跟踪系统(passiveeye-tracking,PET)的应用有利于切削中心的确定,减少偏心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联合接触镜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6例(18只眼)采用抗氧化剂:2%谷胱甘肽滴眼液局部点眼。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为减轻水肿及炎症反应,局部加点4%氯化钠滴眼液.0.1%双氯灭痛滴眼液。防止合并感染用0.3%环丙沙星滴眼液局部点眼。经药物治疗水肿减轻,能耐受接触镜,可戴接触镜进行光学矫正。分别选戴PGRCL16只眼,Piggyback lens2只眼,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5.
对48例(56只眼)老年性和并发性白内障施行6mm巩膜眉状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0天矫正视力≥0.5者占76.9%,3个月以上则为95.9%,术后10天平均散光度为1.98±1.06D,术后3个月为0.98±0.68D,分别小于同期内施行的24例(30只眼)12mm大切口对照组(P<0.001)。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体会及该手术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微型角膜刀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MLK-E或LASL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利用微型角膜刀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用schwind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0例47眼,术前屈光状态<-15D的Ⅰ组共35眼,屈光度为-10.20±2.04D,最佳矫正视力为0.92±0.26(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2眼,屈光度平均为-17.64±1.83D,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3(0.1—0.8)。散光最高为4.5D。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8±0.52D(-1.75—+0.50D),裸眼视力34眼(97%)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25眼(71.4%)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44±1.97D(-5.50—+1.25D),8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118眼囊外白内障摘除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低于0.5的患眼分两组进行随访。甲组为出院时小孔片视力低于0.5的101眼(101/1118,9.03%)。乙组为随机选择术后不同时期的150只眼。分析两组中视力低下的原因。甲组随访得53眼(随访率52.47%)。其中12眼随访时视力已≥0.5。而视力仍在0.5以下的41眼中,39眼是由原有眼病所致,以眼底病为主;仅2眼与手术并发症有关。乙组随访表明视力低于0.5者共15限(15/150,10%),其中12眼为原有眼病所致,仅3眼与手术有关。两组中导致视力低下的术并发症为虹膜睫状体炎(3眼)及继发性青光眼(2眼)。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两种类型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5例(25眼)白内障患者因各种原因后囊膜不完整而术中行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Ⅰ组)及对20例(21眼)术中行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Ⅱ组)的效果进行观察,随访3~48个月,视力在1.0以上的Ⅰ组中有3眼,占12%,0.5~0.8有8眼,占32%,0.1~0.4有13眼,占52%,0.1以下者1眼,占4%;而Ⅱ组中视力在1.0以上者有2眼,占9.5%,0.5~0.8有7眼,占33.3%,0.1~0.4有10眼,占47.6%,0.1以下者2眼,占9.5%。术后并发症Ⅰ组中主要有继发性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Ⅱ组中主要有:1.前房出血,2.继发性青光眼,3.虹膜睫状体炎,4.人工晶体上襻脱位。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只要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净,手术技术娴熟,植入两种人工晶体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庞秀琴  王文伟 《眼科》1996,5(1):33-34
对21眼眼球贯通伤合并眶内异物施行了玻璃体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取出了眶内异物。保存有用视力17只眼(81%),0.09以下8只眼(38.1%),0.1~0.4,10只眼(47.6%),1.0以上1只眼(4.8%),眼球萎缩2只眼(9.5%),其中1眼已行眼球摘出,随诊观察平均12个月,对手术时机,贯通伤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以及眶内异物摘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类固醇性眼压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敬民  孔令训 《眼科研究》1997,15(4):266-267
目的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眼压变化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69例人工晶体植入眼局部用0.1%地塞米松点眼4周,6次/d。结果眼压由用药前2.042±0.311kPa升高到2.551±0.578kPa,平均升高0.552±0.201kPa(P<0.01)。停用0.1%地塞米松4周后,眼压由2.551±0.578kPa下降到1.729±0.239kPa,平均下降0.8097±0.423kPa(P<0.01)。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长期局部应用0.1%地塞米松可引起高眼压反应;无危险因素人工晶体眼停用0.1%地塞米松以后眼压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