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血铅值将312名接铅作业人员分组后进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各剂量组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期和波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觉传导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尺神经各组末端潜伏期、波幅、感觉传导速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人的血铅值超出正常参考值时,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的末端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提示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末端潜伏期和波幅指标可作为接铅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早期损伤的最敏感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20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传振动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的损害情况。方法对20名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和30名无接触职业危害的健康成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①MCV检测结果显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占85.0%)、MCV减慢(占35.0%)(P〈0.01);②SCV捡测结果显示正中神经SCV减慢(占40.0%)、尺神经SCV减慢(占30.0%)(P〈0.01);③肌电图检查结果表现为小力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多(占42.5%)及安静时出现纤颤电位(占15.0%)(P〈0.05或P〈0.01)。结论振动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损伤明显,神经肌电图检查最早表现为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随着损伤加重,进一步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动和感觉同时受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手臂振动作业工人手部功能和社会传导速度的影响其相互间的关系,我们对某砂轮磨光作业进行振动参数的现场测度。并统计作业工人手部症状,痛觉阈值,同时进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白指组各手部症状的发生率及痛觉阈值显著高于接振组和对照组;白指组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动作电位波辐明显降低,白指组运动神经动作电位较接振组明显减。提示,正中神经传导性,兴奋  相似文献   

4.
局部振动对周围神经与血管机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周围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振动作业工人进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的测试,并通过10℃、10min的冷水试验对作业工人手部皮肤温度的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白指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冷水试验前后白指组的手部温度均显著低于接振组和对照组(P〈0.01),冷水试验后白指组、接振组的复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震动觉阈值特点及在振动性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8名长期接触手传振动作业工人和50名无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健康成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震动觉阈值(VPT)测试、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分析。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双侧2指、3指、5指VPT升高(P<0.01);同侧各手指之间比较,观察组左手各指间VPT有差别(P<0.01),且比右手VPT升高(P<0.05),并随着年龄、接振工龄的增加而升高(P<0.01或P<0.05);对照组各手指之间无差别。(2)与无症状相比,有症状组第2指、3指、5指VPT升高(P<0.05或P<0.01);(3)观察组2指VPT与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波幅、SCV呈负相关,5指VPT与尺神经感觉电位波幅呈负相关(P<0.05或P<0.01)。(4)当以VPT测试值≥10为阳性标准时,VPT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理想。VPT总异常率(50.0%)高于NCV异常率(11.4%,P<0.01)。结论长期职业性接触手传振动,可使作业工人VPT增高,该指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接触二硫化碳(CS2)工人神经肌电图,为寻找职业性体检神经肌肉电生理的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接触CS2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运动神经的潜伏期和波幅,对主诉肢体麻木明显的151人增加了正中神经、尺神经觉、腓肠神经感觉神经的潜伏期和传导 速度检测.将检测结果与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附录B中表B.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表B.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中神经指标参考值进行对照.结果 596人(60.3%,596/989)主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易怒、记忆力明显减退、肢体麻木、肢体抽搐、肢体酸痛等症状.989人中共94例有至少1项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指标异常,94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中共检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神经148条;64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占全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神经的43.24%(64/148),36条(24.32%,36/148)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38条(25.68%,38/148)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异常,9条(6.08%,9/148)胫后神经和1条(0.68%,1/148)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降低,尺神经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CS2作业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BZ 76-2002标准比较,CS2作业工人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觉神经可以作为接触CS2作业工人职业性体检中神经肌电图检测的必检神经,感觉神经潜伏期、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职业性体检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特点。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断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具体包括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运动潜伏期、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同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包括肌肉安静状态下自发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的动作电位(MUAP)。结果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右侧尺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尺神经以及左侧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检查的72块肌肉中17块(23.61%)存在MUAP时限延长,肌肉安静状态下有38块(52.77%)存在动作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9块(12.50%)未引出MUAP。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为感觉和运动混合型损害,同时存在神经脱髓鞘和轴索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无创性神经传导技术在振动性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某磨光车间随机抽取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15名作为观察对象,应用Nicolet viking quest神经肌电图机,分别采用传统针电极、皮肤表面电极两种记录方法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神经传导功能的检查,对比分析左右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及传导速度有无差异。 结果 两种记录方法所得结果中,左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右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参照北京协和医院的正常参考值,差异不影响对诊断结果的判断;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采用两种记录方法所得到的15名观察对象的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全部一致。 结论 表面电极可以取代针电极,无创性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在振动性神经病的临床诊治方面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振动性神经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振动性神经病的神经功能改变及其评价指标。以家兔为实验对象,测定振动负荷前 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与非接振家兔相对照,以砂轮磨光工为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健康检查,测定其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与对照工人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和评估手传振动企业的手传振动危害,初步分析手传振动作业工人冷水复温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以广东省五家企业的接振工人为研究对象,现场检测振动接触水平,测定冷水复温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岗位接振工人的一般情况。分析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接振剂量、不同岗位与冷水复温异常率的关联。 结果 所检测的48个接振岗位操作中有31个岗位的振动水平A (4)超过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5 m/s2,超标率64.6%。按国际上A (8)的分级标准,有28个点达到或超过Ⅰ级危险度。经单因素χ2检验,年龄、吸烟指数、高血压、接振剂量对冷水复温异常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 40岁与冷水复温率关联的比值比(OR)=1.865(P < 0.05)。吸烟指数> 600与冷水复温率关联的OR=2.474(P < 0.05)。高血压与冷水复温率关联的OR=1.231(P < 0.05)。饮酒指数≤ 600与冷水复温率关联的OR=0.395(P < 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冷水复温率的关联的OR值分别为1.232、2.135(P均> 0.05)。 结论 所调查的企业手传振动危害严重。年龄、吸烟、高血压是影响冷水复温率异常的危险因素,饮酒指数≤ 600是保护因素。接振剂量与冷水复温异常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局部振动作业工人指尖深度觉及两点辨别觉检查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2例局部振动作业工人测定了指尖深度觉及两点辩别觉,同时对其中19例测定了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远端感觉潜伏期,结果发现深度觉、两点辨别觉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不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职业铅接触工人进行接触评估,探讨职业铅接触所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危害特征,研究职业铅接触与铅致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职业铅接触对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危害评价.方法 测定职业铅接触工人的外剂量、内剂量(血铅、尿铅)、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基准剂量(BMD)法计算外剂最、血铅和尿铅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分析铅接触指标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铅接触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降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血铅BMDL值分别为456.99、332.36、468.38μg,L;其尿铅BMDL值分别为14.05、9.19、13.57μg/gCr. 结论 内剂量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对铅的接触水平,与尿铅相比,血铅更能敏感地反映铅接触人群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效应指标的改变.尺神经传导速度相对敏感,可作为铅接触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温与振动联合作用对家兔周围循环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温组、接振组以及联合作用组,每组16只.试验前后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远端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的变化.结果 试验后低温组ET浓度、AngⅡ浓度、NO浓度以及SCV、动作电位波幅、动作电位潜伏时,MCV、远端波幅、远端潜伏时分别为(68.84±14.81)pg/ml、(544.01±70.20)pg/ml、(123.73±9.5s)nmol/ml、(25.36±6.96)m/s、(1.84±0.65)μV、(4.05±1.04)m/s、(27.40±6.05)m/s、(1.60±0.52)μV、(3.51±1.30)m/s;接振组分别为(70.22±15.02)pg/ml、(540.77±68.25)pg/ml、(129.46±11.99)nmol/ml、(27.69±6.16)m/s、(2.19±0.53)μV、(3.86±0.89)m/s、(30.03±5.21)m/s、(1.65±0.49)μV、(3.36±1.11)m/s;联合作用组分别为(88.47±13.20)pg/ml、(687.38±101.44)pg/ml、(70.66+4.99)nmol/ml、(20.82±3.65)m/s、(1.21±0.64)μV、(5.05±0.94)m/s、(19.97±4.37)m/s、(1.09±0.49)μV、(4.49±1.26)m/s.与试验前比较,试验后各试验组ET、AngⅡ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潜伏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联合作用组ET、Ang Ⅱ浓度高于低温组和接振组,NO浓度低于低温组和接振组;联合作用组SCV、MCV慢于低温组和接振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波幅低于低温组和接振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长于低温组和接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指标进行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低温与振动间存在协同作用(P<0.05).结论 低温能够加剧振动性周围循环功能与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4.
周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08-109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平山病神经电生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平山病患者进行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针极肌电图检测表现为神经源损害。在平静状态下多出现自放电位。纤颤,正锐波。MUPS时限延长,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患肢手肌100%,近端肌多正常。神经传导测定异常率患侧正中神经85%,尺神经100%。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DML延长,CM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结论肌电图对诊断平山病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奥克托今(HMX)对作业工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76名接触HMX的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并以38名不接触HMX和神经毒物质的健康人作为对照。按标准方法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潜伏期,同时测定车间空气中HMX浓度。并对不同接触浓度和不同作业工龄进入地比较。结果 接触组腓总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明显延长,正中神经近端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减慢,高浓度接触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远端感觉神经潜伏期较低浓度组明显延长。20年以上工龄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接触组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HMX对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影响明显,并与接触。浓度和作业工龄长短关系密切,但HMX影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机制还不清楚,是否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苯对接触工人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苯接触观察对象 13人、苯中毒者 14人为接触组 ,另选无毒物接触史的工人 48人为对照组 ,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结果 ]接触组尺神经及下肢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余所检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接触组下肢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苯对周围神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于诊断周围神经病的价值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7.
手臂振动对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是检查周围神经功能的一种客观的电生理方法,对职业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手臂振动危害的NCV的研究,国内报道尚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于评价手臂振动危害和对局部振动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受检工人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非振动作业成年健康工人31名,经询问病史,一般内科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其中男13名,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2例玻璃制品工人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临床特征及电生理变化.方法 选择临床表现符合CTS,52例(104手)经电生理检查为CTS的玻璃制品工人作为病例组,52例(104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表现及神经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远端波幅的比较.结果 病例组临床表现为双手无力(36.5%),麻木(92.3%)、刺痛或痛醒(80.8%)、感觉异常(65.4%),夜间或清晨加重,以左侧为明显;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为对称性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病,且以正中神经感觉神经损害明显,左侧重于右侧,脱髓鞘和远端轴索损伤合并存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电生理是临床诊断CTS定性及定量可靠的指标,能够为玻璃制品工人的CTS、职业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手传振动对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手传振动对周围和中枢神经机能的影响,国内外已进行了若干研究。我们曾研究了手传振动对神经传导速度、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均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1,2]。但应用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LSEP)评价其对中枢神经机能的影响,目前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对振动性白指(VWF)患者和无白指接振工人的上肢正中神经SLSEP研究,探讨其在“振动性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VWF组:从事砂轮磨光作业1a以上,主诉手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肌电图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方法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大龟际肌、小鱼际肌、胫前肌、胸锁乳突肌、椎旁肌、腹直肌、咀嚼肌等肌肉进行插入电位、静止、轻收缩和大力收缩状态观察,并计算出每个运动单位的时限、波幅及多相波的百分比。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多数异常,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基本在正常范围,肌电图表现为插入电位出现自发电位、纤颤电位,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明显减少,并出现较多巨大电位,重度肌收缩时呈混合相或单纯相。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提高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